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一一繁荣到衰落 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曾经相当发达。隋朝的国 子寺置算学博士两人,算学助教两人,学生80人。 唐宋时期的学校,高峰时的定员为200人。明清以 后,算学衰落。八股文取士,和算学无关。清末 的中国传统算学,全靠私人授徒维持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繁荣到衰落 中国古代的数学教育曾经相当发达。隋朝的国 子寺置算学博士两人,算学助教两人,学生80人。 唐宋时期的学校,高峰时的定员为200人。明清以 后,算学衰落。八股文取士,和算学无关。清末 的中国传统算学,全靠私人授徒维持
2、中国近代的数学教育一一学习与借鉴 1840年以后,传教士在中国的教会学校里宣讲西方数学, 水平不高。1862年,京师同文馆专设天文算学馆,是为现 代数学教育之开始。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开设算学 课。直到1906年,京师大学堂的代数学课本,仍然直排, 用甲乙丙丁表示常数a,b,c,d,天地人物表示未知数x, Y,z,w。至于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普设数学课程,完全采 用西方数学体系,则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的事了。 自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数学教育主要学习欧美,用英美教材。至于教学方法, 还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师讲、学生听
2、中国近代的数学教育——学习与借鉴 1840年以后,传教士在中国的教会学校里宣讲西方数学, 水平不高。1862年,京师同文馆专设天文算学馆,是为现 代数学教育之开始。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开设算学 课。直到1906年,京师大学堂的代数学课本,仍然直排, 用甲乙丙丁表示常数a,b,c,d, 天地人物表示未知数x, y,z,w。至于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普设数学课程,完全采 用西方数学体系,则是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的事了。 自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数学教育主要学习欧美,用英美教材。至于教学方法, 还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师讲、学生听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2年,选用、改编国内原来施行的 教材,教学模式继续沿袭西方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百废待兴,条件匮乏,中学一 般沿用了共产党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原有的行之有效的 一套教学模式和课本。同时,为了确立数学教学为社会主 义建设服务的方向,中学数学教学开始改编、选用国内原 来施行的教材,着手制定教学计划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数学教育改革的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年~1952年,选用、改编国内原来施行的 教材,教学模式继续沿袭西方的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百废待兴,条件匮乏,中学一 般沿用了共产党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原有的行之有效的 一套教学模式和课本。同时,为了确立数学教学为社会主 义建设服务的方向,中学数学教学开始改编、选用国内原 来施行的教材,着手制定教学计划
第二阶段:1952年~1957年,在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基础 上,创建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体制阶段。 。 1949年之后整个教育体系照搬苏联,数学教育也 不例外。 。50年代数学教育的特点是: 数学教学内容少而精,体系严密,重逻辑演绎: 课程以函数为纲,微积分、概率、方程式论等内容 不再讲授: 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中心” “课堂为中心”。 教学模式实行“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 固练习-布置作业”的5环节授课模式: 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课堂讨论等
第二阶段:1952年~1957年,在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基础 上,创建社会主义中学数学教育体制阶段。 • 1949年之后整个教育体系照搬苏联,数学教育也 不例外。 • 50年代数学教育的特点是: 数学教学内容少而精,体系严密,重逻辑演绎; 课程以函数为纲,微积分、概率、方程式论等内容 不再讲授; 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授为中心” “课堂为中心”。 教学模式实行“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固练习-布置作业”的5环节授课模式; 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课堂讨论等
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过去一讲到底的注 入式,确实进步很大。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和中国的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接近,很快风行全国,其影响一 直保持至今。 与此相对照的是,杜威“以儿童为中心”、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 教育理念,虽然曾经有很强有力的宣传和实践,仍 然无法在中国的教育界生根
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比较过去一讲到底的注 入式,确实进步很大。由于这种教学方式和中国的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接近,很快风行全国,其影响一 直保持至今。 与此相对照的是,杜威“以儿童为中心”、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 教育理念,虽然曾经有很强有力的宣传和实践,仍 然无法在中国的教育界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