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肉中矿物质元素存在形式肉中矿物质含量一般为0.81.2%,常量元素以钠、钟和磷含量较高微量元素中铁的含量较高,因此肉类是饮食中磷和铁的重要来源。当肉汁流失后,常量元素损失的主要是钠、钾,而钙、磷损失较少,因为钠、钾几乎全部存在软组织及体液中,在动物活体中钾主要分布于细胞内液,而钠在细胞外液,当动物死后,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内外。肉中矿物质一部分以氯化物、磷酸盐、碳酸盐呈可溶性状态存在,另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成非溶性状态存在,因此瘦肉中要比脂肪组织中含有较多的矿物质。肉中还含有锰、铜、钻、锌、镍等微量元素,其中锌对肉的持水性起着较大的作用
三、植物性食物中矿物元素植物性食品中的矿物质元素,除极少以无机盐形式存在外,大部分与植物中的有机物相结合而存在,或者本身就是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如粮食中含量较高的矿物质元素磷,就是磷糖磷脂、核蛋白、辅酶、核苷酸、植酸盐等有机物的组成成分植酸盐中的磷,不易被动植物利用,人体内60%被排出体外。植酸盐在植酸酶作用下,水解成磷酸和肌醇,把磷酸从植物中分解出来,成为无机磷,所以植酸盐是粮食中磷的主要来源在小麦、稻谷及其它谷物类粮食的糖麸中含有丰富的植酸酶:许多微生物如酵母菌也含有较多的植酸酶。所以经过发酵的面团,有利于人体对磷的吸收,粮食在贮藏期间,由于植酸酶的作用,无机磷含量增加
粮食中的矿物质元素有30多种,其中含量较多的有P、K、Mg、S、Ca、Fe、Si、Cl。小麦面粉中也含有许多常量和微量元素矿物质在粮食中分布不均匀,例如谷物类粮食,其壳、皮、糊粉层及胚部含量较多,而胫乳含量较少,因此粮食加工制品中,精度越高,灰分越少。所以通常以灰分含量来评定面粉的精度和等级,灰分含量高,颜色浅黑,反之,颜色发白大豆灰分含量较高,接近5%。果蔬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其中与人体关系最密切的矿物质有钙、磷、铁。果蔬在生长期间经常使用农药,易造成重金属如铅、砷、铜中毒,所以食用及加工果蔬时应进行清洗或去皮等操作
四、利用矿物质元素改变食品状况1炼乳中,添加磷酸氢二钠,可保持盐平衡,改善炼乳的热稳定性2肉制品中添加三聚硫酸钠或焦硫酸钠可增加肉的持水性,并可防止脂肪酸败。因为肉在PH5.5左右持水性最低(接近肉蛋白质的等电点),当PH向酸性或碱性偏移时,持水性提高。聚磷酸盐水溶液呈碱性,而且它本身具有缓冲作用,它的加入使肉的PH值增加,所以持水性增加。此外,聚磷酸盐可与金属离子鳌合,使原来与肌肉蛋白质牢固结合的钙、镁离子与聚磷酸盐螯合,使蛋白质的羧基被释放出来,由于羧基间的静电作用,使蛋白质松,可吸收较多的水。聚磷酸盐的使用量一般为0.1~0.4%,使用过高则影响肉频段颜色和风味
3蚕豆罐头中添加磷酸盐可促进豆皮软化(与皮中钙结合)4磷酸盐还可以稳定色素和防止啤酒混浊5钙盐可以提高果蔬的硬度,同时钙盐对抑制苹果褐变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