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430057课程名称:生物制品检验检疫总学分:3总学负荷:84自主学习:40课内总学时数:44理论学时:28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16/0/0先修课及后续课: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安全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生物制品检验检疫》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授课对象主要为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本科生。生物检测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其概念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狭义的生物检测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对被检测物质的特有反应而鉴定被检物质的质量和功效,广义的概念则是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为核心,研发生物过程及其产品的理化及功能的分析检测手段和方法。因此,该课程可作为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类、食品等相关专业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教学服务。2.教学目标及意义: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并要求学生会捕捉新的信息,注意学科的进展与动向。本课程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线,系统介绍生物过程及其生物产品的理化性质、功效与代谢等分析检测原理、技术、手段方法、应用及发展。在传统的理化分析和利用生物体检测产品特有功能和安全性基础上,强调其生产的本质过程和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的检测。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在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生物检测技术的常规方法和手段,并关注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指导和解决今后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生物检测业务的需要
《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430057 课程名称:生物制品检验检疫 总学分:3 总学负荷:84 自主学习:40 课内总学时数:44 理论学时:28 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16/0/0 先修课及后续课: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 养与安全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生物制品检验检疫》是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主要为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本科生。 生物检测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学科之一,其概念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狭义的生 物检测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对被检测物质的特有反应而鉴定被检物质的质量和功 效,广义的概念则是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为核心,研发生物 过程及其产品的理化及功能的分析检测手段和方法。因此,该课程可作为生物工 程和生物技术类、食品等相关专业培养应用性、技能型人才教学服务。 2.教学目标及意义: 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自学能力, 并要求学生会捕捉新的信息,注意学科的进展与动向。本课程以现代生物工程技 术为主线,系统介绍生物过程及其生物产品的理化性质、功效与代谢等分析检测 原理、技术、手段方法、应用及发展。在传统的理化分析和利用生物体检测产品 特有功能和安全性基础上,强调其生产的本质过程和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的 检测。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在生物检验检测方面能够提高认识,并对技术体系 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生物检测技术的常规方法和手段,并关注新方法、新技术的 应用,指导和解决今后可能会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适应就业后在动植物 检验检疫、食品品质检测等方面的生物检测业务的需要
3.教学内容和要求生物检测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学科之一。《生物检测技术》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生物过程及其生物产品的理化性质、功效与代谢等分析检测的原理、技术、手段、方法、应用及发展。《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基因及基因组学、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次生活性成分、酶、细胞、功效与代谢、生物安全性评价等的分析检测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及生物芯片技术。在理解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制品检验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了解某些现代检测技术在生物制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会归纳解决常见问题所适用的方法与手段,为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保证。4.教学重点、难点课程的重点主要在基因及基因组学检测技术、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酶检测技术和次生活性成分检测技术,其中难点在第三讲、第四讲和第六讲。5.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讲授、自学、课堂讨论、专题讲座、多媒体教学和指定阅读参考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生物检测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技术。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陈朝银,赵声兰主编.《生物检测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主要参考书:[1】李自刚,王慧杰主编.《生物检测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8[2]王志亮,陈义平,单虎.《现代动物检验检疫方法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6[3]宋宏新,毛跟年,薛海燕《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4]】郝素珍主编.《实用医学免疫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陈福生,高志贤,王建华主编。《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8[6]周东坡,赵凯,马玺编著.《生物制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张丽君,王德芝,黄志立。《生物检测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3.教学内容和要求 生物检测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学科之一。《生物检测技术》以现代生物工程技 术为主线,系统介绍了生物过程及其生物产品的理化性质、功效与代谢等分析检 测的原理、技术、手段、方法、应用及发展。《生物检测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基 因及基因组学、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次生活性成分、酶、细胞、功效与代谢、 生物安全性评价等的分析检测技术,以及生物传感器及生物芯片技术。在理解基 本原理和概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制品检验中常用的检测技术,了解某 些现代检测技术在生物制品检测分析中的应用。会归纳解决常见问题所适用的方 法与手段,为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保证。 4.教学重点、难点 课程的重点主要在基因及基因组学检测技术、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 酶检测技术和次生活性成分检测技术,其中难点在第三讲、第四讲和第六讲。 5.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采取讲授、自学、课堂讨论、专题讲座、多媒体教学 和指定阅读参考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生物检测的基本理 论及基本操作技术。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陈朝银,赵声兰主编.《生物检测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主要参考书: [1] 李自刚,王慧杰 主编.《生物检测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8 [2] 王志亮,陈义平,单虎.《现代动物检验检疫方法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2007.6 [3] 宋宏新,毛跟年,薛海燕.《现代食品营养与安全》.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7.4 [4] 郝素珍主编.《实用医学免疫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5] 陈福生,高志贤,王建华 主编.《食品安全检测与现代生物技术》.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4.8 [6] 周东坡,赵凯,马玺编著.《生物制品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7] 张丽君,王德芝,黄志立.《生物检测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二、正文部分(一)理论部分第一讲生物检测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一.教学要求明确并熟记实验室安全规则及人员防护注意事项。了解实验用水质量要求与实验用玻璃器血的准备和使用方法;掌握试剂配制、灭菌与保存,知道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知道设计原则与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会进行相关数据的误差分析。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常识第二节基本技能第三节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三.本讲学时数:2第二讲功效与代谢检测技术一,教学要求功效与代谢是生物制品的特征之一,特别是保健食品、药品、功能化妆品、酶制剂等。本讲主要介绍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功效与代谢检测技术,要求学生了解保健(功能)食品的功能检测与评价,并知道药理学检测与评价的相关依据。二:教学内容第一节保健食品功效检测与评价第二节药理检测技术三.本讲学时数:4第三讲基因及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一.教学要求掌握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体系与基本操作流程,培养学生解决PCR中常见问题的能力;知道核酸杂交技术的反应体系和基本操作流程,了解几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现代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
二、正文部分 (一)理论部分 第一讲 生物检测技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一.教学要求 明确并熟记实验室安全规则及人员防护注意事项。了解实验用水质量要求与 实验用玻璃器皿的准备和使用方法;掌握试剂配制、灭菌与保存,知道实验室常 用仪器的使用与维护;知道设计原则与数据处理分析方法,会进行相关数据的误 差分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基本常识 第二节 基本技能 第三节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三.本讲学时数:2 第二讲 功效与代谢检测技术 一.教学要求 功效与代谢是生物制品的特征之一,特别是保健食品、药品、功能化妆品、 酶制剂等。本讲主要介绍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功效与代谢检测技术,要求学生了解 保健(功能)食品的功能检测与评价,并知道药理学检测与评价的相关依据。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保健食品功效检测与评价 第二节 药理检测技术 三.本讲学时数:4 第三讲 基因及基因组学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一.教学要求 掌握 PCR 反应的基本原理,反应体系与基本操作流程,培养学生解决 PCR 中 常见问题的能力;知道核酸杂交技术的反应体系和基本操作流程,了解几种新型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现代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第二节核酸杂交检测技术三本讲学时数:4第四讲次生活性成分检测技术一教学要求掌握次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的概念和种类,知道次生代谢过程在生物长期进化中的重要性。了解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检识、定性和定量检测这些次生活性成分的一般原理和技术,包括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以及主要的检识和定量测定等。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碱第二节醒类化合物第三节黄酮类化合物第四节香豆素和木脂素类第五节皂苷类第六节强心苷类第七节挥发油第八节抗生素三.本讲学时数:4第五讲生物安全评价方法与技术一。教学要求重点掌握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代谢试验、致癌试验、致突变试验等试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食品安全性评价、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化妆品安全性评价、药物安全评价及生物技术产品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安全性评价基本方法第二节主要制品生物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技术 第二节 核酸杂交检测技术 三.本讲学时数:4 第四讲 次生活性成分检测技术 一.教学要求 掌握次生代谢和次生代谢产物的概念和种类,知道次生代谢过程在生物长期 进化中的重要性。了解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检识、定性和定量检测这些次生 活性成分的一般原理和技术,包括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纯化,以及主要的检识和 定量测定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物碱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 第四节 香豆素和木脂素类 第五节 皂苷类 第六节 强心苷类 第七节 挥发油 第八节 抗生素 三.本讲学时数:4 第五讲 生物安全评价方法与技术 一.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 代谢试验、致癌试验、致突变试验等试验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及食品安全性评 价、保健食品安全性评价、化妆品安全性评价、药物安全评价及生物技术产品安 全性评价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生物安全性评价基本方法 第二节 主要制品生物安全性评价
第三节质量安全认证三.本讲学时数:4第六讲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生物化学检测技术)一.教学要求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掌握可见光分光光度技术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各种检测蛋白质含量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电泳检测技术第二节光学检测技术第三节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三.本讲学时数:4第七讲酶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一,教学要求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酶联免疫检测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学检测基本原理第二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第三节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三.本讲学时数:2第八讲细胞分析检测技术(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一教学要求掌握细胞形态与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理解MTT(四唑盐)法的原理和基本程序;了解流式细胞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细胞形态观察技术
第三节 质量安全认证 三.本讲学时数:4 第六讲 蛋白质及蛋白质组学检测技术(生物化学检测技术) 一.教学要求 掌握琼脂糖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掌 握可见光分光光度技术以及紫外分光光度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理解各种检测 蛋白质含量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电泳检测技术 第二节 光学检测技术 第三节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方法 三.本讲学时数:4 第七讲 酶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 一.教学要求 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理解酶联免疫检测反应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免疫学检测基本原理 第二节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 第三节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三.本讲学时数:2 第八讲 细胞分析检测技术(细胞生物学检测技术) 一.教学要求 掌握细胞形态与活性的常规检测方法,理解 MTT(四唑盐)法的原理和基本 程序;了解流式细胞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形态观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