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科门类理学 二级类数学类 专业代码070101 英文名称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足晋南、服务山西、辐射全国,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热爱教育事业、师德师风优 良,掌握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具备 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知识更新与实践创新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胜任中 学数学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 毕业后五年的预期目标: 目标1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 具有终身从教的信念,怀有成为优秀教师的理想,传承“立德有为”校训精神,努 力成长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 师。 目标2灵活运用数学专业知识,积极开展数学教学改革研究;熟练驾驭数学 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中学数学教育实践研究,指导中学生数学建模等创新实践活动: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目标3具有较强的德育管理、组织和领导能力,胜任学校、年级及班级的育 人管理工作。 目标4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利用先进教育理念、经验、 方法和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实现自我 发展
1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 专业名称 数学与应用数学 学科门类 理学 二 级 类 数学类 专业代码 070101 英文名称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国家对中学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足晋南、服务山西、辐射全国,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热爱教育事业、师德师风优 良,掌握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具备 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知识更新与实践创新能力,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够胜任中 学数学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 毕业后五年的预期目标: 目标 1 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觉悟高,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 具有终身从教的信念,怀有成为优秀教师的理想,传承“立德有为” 校训精神,努 力成长为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 师。 目标 2 灵活运用数学专业知识,积极开展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熟练驾驭数学 课堂教学, 积极开展中学数学教育实践研究,指导中学生数学建模等创新实践活动;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教育交流活动。 目标 3 具有较强的德育管理、组织和领导能力,胜任学校、年级及班级的育 人管理工作。 目标 4 具有良好的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利用先进教育理念、经验、 方法和信息技术等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实现自我 发展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 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增强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遵守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1【政治认同】坚定对党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忠诚党和 人民的教育事业,带头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职业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 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13【职业理想】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依法从教,立志 做“四有”好老师。 2.【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数学教师工作的意义和 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深 厚的人文底蕴。尊重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 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职业认同】有家国情怀,坚定从事数学教育的意愿,认同从事数学教育 工作的价值,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学生观和价值观。 2.2【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乐教善教,能以自己的专 业知识、能力影响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人生理想。 23【仁爱从教】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创新,乐于为学生个 性发展创造条件与机会,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数学 学科与物理、计算机等学科以及现实生活实践的联系,理解和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 内涵,掌握以此为目标导向的数学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3
2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 【师德规范】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 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增强对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遵守 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1.1【政治认同】坚定对党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忠诚党和 人民的教育事业,带头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职业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 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1.3【职业理想】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依法从教,立志 做“四有”好老师。 2. 【教育情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数学教师工作的意义和 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深 厚的人文底蕴。尊重学生,富有爱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 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职业认同】有家国情怀,坚定从事数学教育的意愿,认同从事数学教育 工作的价值,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理念。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 学生观和价值观。 2.2【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乐教善教,能以自己的专 业知识、能力影响和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人生理想。 2.3【仁爱从教】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创新,乐于为学生个 性发展创造条件与机会,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理解和掌握数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数学 学科与物理、计算机等学科以及现实生活实践的联系,理解和掌握数学核心素养的 内涵,掌握以此为目标导向的数学学习指导方法和策略
3.1【知识素养】具有丰富扎实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掌握主要理论、思想和 方法。对数学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有正确、清晰、合理的认识。 3.2【学科融合】了解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认同数学的 应用价值。了解新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 3.3【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数学 学科专业能力。 4.【教学能力】掌握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点,了解中学生数学认知特 点和数学学习规律。熟悉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运用数学 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实施、分析、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了 解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设计】准确解读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钻研新课标,熟悉中学数学 教材及教学目标,能制定教学计划。能够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适宜的 学习环境。 4.2【教学组织】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数学学 科知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施、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 4.3【教研能力】了解教育基本思想和方法,能够掌握数学学科的新发展和教 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 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 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 作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指导。 5.1【育德意识】重视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开展德育工作, 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5.2【班级管理】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班级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规律。 掌握和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及时、有效地与家长及 社区沟通合作,妥善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 5.3【心理辅导】了解中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一定的心 理学原理和指导方法,能够有效参与中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 3.1【知识素养】具有丰富扎实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掌握主要理论、思想和 方法。对数学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有正确、清晰、合理的认识。 3.2【学科融合】了解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的联系,认同数学的 应用价值。了解新技术,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 3.3【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数学 学科专业能力。 4.【教学能力】掌握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和要点,了解中学生数学认知特 点和数学学习规律。熟悉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运用数学 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有效实施、分析、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了 解数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4.1【教学设计】准确解读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能钻研新课标,熟悉中学数学 教材及教学目标,能制定教学计划。能够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适宜的 学习环境。 4.2【教学组织】 能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恰当地运用数学学 科知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施、评价和改进课堂教学。 4.3【教研能力】了解教育基本思想和方法,能够掌握数学学科的新发展和教 学领域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学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 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 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发展指 导、综合素质评价、与家长及社区沟通合作等班级常规工作要点,能够在班主任工 作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指导。 5.1【育德意识】重视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开展德育工作, 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5.2【班级管理】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班级组织建设工作的基本规律。 掌握和运用人际交往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及时、有效地与家长及 社区沟通合作,妥善解决遇到的现实问题。 5.3【心理辅导】了解中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一定的心 理学原理和指导方法,能够有效参与中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 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特点,初步 掌握综合育人的路径和方法。理解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能将数学知识、能力培养和 品德发展相结合,开展综合育人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积极引导。了解学校 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 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6.1【育人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掌握课程育人、文化 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的内涵及方法。 62【学科育人】理解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具有“三全”育人意识,能有机结合数 学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63【活动育人】结合校园文化,能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培 养兴趣、拓宽知识、陶治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 育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 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 解决数学教育教学问题。 7.1【学会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 应发展的能力。 7.2【职业规划】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 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3【勤学善思】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 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8.【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进行小组互助和合作 学习。能够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 中承担个体、团队和负责人的角色。积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中 学教育教学实践。 8.1【团结协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积极主动参与小组 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乐于分享经验和想法
4 6.【综合育人】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 方法,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特点,初步 掌握综合育人的路径和方法。理解数学学科育人价值,能将数学知识、能力培养和 品德发展相结合,开展综合育人活动,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和积极引导。了解学校 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积极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 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6.1【育人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掌握课程育人、文化 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的内涵及方法。 6.2【学科育人】理解数学学科育人价值,具有“三全”育人意识,能有机结合数 学教学进行育人活动。 6.3【活动育人】结合校园文化,能够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培 养兴趣、拓宽知识、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 育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 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会分析和 解决数学教育教学问题。 7.1【学会学习】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 应发展的能力。 7.2【职业规划】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 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 7.3【勤学善思】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 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8.【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进行小组互助和合作 学习。能够与同行及学生家长等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 中承担个体、团队和负责人的角色。积极尝试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进行中 学教育教学实践。 8.1【团结协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积极主动参与小组 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乐于分享经验和想法
82【沟通交流】具备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等沟通交流的知识、技能 与经验。 8.3【学习共同体】理解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能够 帮助中学生理解并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
5 8.2【沟通交流】具备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等沟通交流的知识、技能 与经验。 8.3【学习共同体】理解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在中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能够 帮助中学生理解并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