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个人能力能有所提高, 和考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用知识,广泛查 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 阅资料,分析整合知识资源,提出并解决 分析、判断等:抽絮化能力( 问题的能力。 括把简 工程头际问题成方 灯学模型,建立 当的数学模型 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学习 及数字计算能力 考试时 态度,具备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 学生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能 够具备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 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 上的1 直观,为未来日 学习、工作和生 莫定良好的基 六、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 本课程教学应采用多媒体(PPT)教学,可使用哈工大的多媒体教案(注意适当删减内 容和降低难度),否则学时不够。每次课都要用一定时间讲一定数量的例题,强化概念和方 法,习题讲解重思路分析,每种习题求解要讲明解题步骤。相应的PPT在学校数字平台EOL 上公开,并在该平台上提供有一定的教学资料,如往年的考试题型等等。 七、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Textbooks and Learning Resources) 指定教材 简明理论力学,程新主编,高等教有出版社2010年7月2版 参考书目 教材或参考 序号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版次 书名称 1 理论力学 郴桐生 高教 1982年9月 2 2 理论力学 哈工大力学 高教 2006年8月 6 (I、Ⅱ) 教研室 理论力学学 哈工大力学 高教 2006年8月 习辅导 教研室 理论力学习 上海水产大 4 校内 2004年5月 题解答 学工程学院 杂志和期刊 力学与实践,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 学术期刊
学生的个人能力能有所提高, 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 分析、判断等);抽象化能力(包 括把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为 力学模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 应用力学理论求解);自学能力、 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像)以 及数字计算能力。 学生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制造 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能 够具备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 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 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奠定良好的基础。 和考试 考试和讨 论 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应用知识,广泛查 阅资料,分析整合知识资源,提出并解决 问题的能力。 有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学习 态度,具备一定的终身学习能力 六、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 本课程教学应采用多媒体( PPT)教学,可使用哈工大的多媒体教案(注意适当删减内 容和降低难度),否则学时不够。每次课都要用一定时间讲一定数量的例题,强化概念和方 法,习题讲解重思路分析,每种习题求解要讲明解题步骤。相应的 PPT 在学校数字平台 EOL 上公开,并在该平台上提供有一定的教学资料,如往年的考试题型等等。 七、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Textbooks and Learning Resources) 指定教材 简明理论力学,程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7月2版 参考书目 序号 教材或参考 书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月 版次 1 理论力学 郝桐生 高教 1982 年 9 月 2 2 理论力学 (Ⅰ、Ⅱ) 哈工大力学 教研室 高教 2006 年 8 月 6 3 理论力学学 习辅导 哈工大力学 教研室 高教 2006 年 8 月 1 4 理论力学习 题解答 上海水产大 学工程学院 校内 2004 年 5 月 1 杂志和期刊 力学与实践,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综合性 学术期刊
八、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The Supporting Relation between Course Objective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课程 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23 12具备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处理和求解 的知识。 2.3能够对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及参数进行建模。 8,2能够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应用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 律意识 121能认识白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且右自丰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章 识。 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Course Objectives) 课时 教学内容 安排 课程目标 1.掌握应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求解刚体的平衡问 32学时 题。 2.了解摩擦概念,会解决有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时的刚体平衡问题。 3.了解虚位移原理。 4掌握应用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求点的 运动方程、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5.熟悉刚体平动、定轴转动时点的速度、加速度 课程目标1、2 求法 6.掌握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7.熟悉应用动量、动量矩定理解决刚体的动力学 问题。 讨论习题课 8学时 课程目标3 讨论课 4学时 课程目标3 实验课 4学时 课程目标3 十、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The relations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other courses)
八、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The Supporting Relation between Course Objectives and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九、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The 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Course Objectives) 教学内容 课时 安排 课程目标 1.掌握应用静力学平衡方程求解刚体的平衡问 题。 2.了解摩擦概念,会解决有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时的刚体平衡问题。 3.了解虚位移原理。 4.掌握应用矢量法、直角坐标法和自然法求点的 运动方程、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 5.熟悉刚体平动、定轴转动时点的速度、加速度 求法。 6.掌握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7.熟悉应用动量、动量矩定理解决刚体的动力学 问题。 32 学时 课程目标 1、2 讨论习题课 8 学时 课程目标 3 讨论课 4 学时 课程目标 3 实验课 4 学时 课程目标 3 十、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The relations between this course and other courses)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 目标 1 2 3 1.2 具备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处理和求解 的知识。 √ 2.3 能够对机械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及参数进行建模。 √ 8.2 能够在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及应用中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 律意识。 √ 12.1 能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 识。 √
该课程的理论推导和习题求解中用到大量高等数学知识,内容上与大学物理中的力学衔 接紧密:该课程的静力学是后续课程《材料力学A》、《工程力学实验》直接应用的,运动学 动力学与《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机制专业的核心课程紧密相关。 撰写人:曹宇 审核人:田中旭宋秋红 英文校对:袁军亭 日期:2018年12月16日
该课程的理论推导和习题求解中用到大量高等数学知识,内容上与大学物理中的力学衔 接紧密;该课程的静力学是后续课程《材料力学 A》、《工程力学实验》直接应用的,运动学、 动力学与《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机制专业的核心课程紧密相关。 撰写人:曹宇 审核人:田中旭 宋秋红 英文校对:袁军亭 日期:2018 年 12 月 16 日
《理论力学A》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理论力学A(Theoretical Mechanics A)课程编号:1301010 学分:3 学时:总学时56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0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讨论学时:16其他学时:0 课程负责人:宋秋红 一、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和静止条件的一门科学。它一般分为静力学和 动力学理论,前者涉及的是物体的平衡及条件,后者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为了方便起见, 动力学理论又分成两个分支一一运动学和动力学。在运动学中,仅仅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特 征参数。在动力学中,研究的是物体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机制专业基础课。它是力学学科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 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 平衡)的基础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机制专业后续课程打好必婴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 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 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理论分析问题的 能力。 Theoretical mechanics may be defined as that science which describes and predicts the conditions of rest or motion of bodies under the action of forces.It is commonly divided into statics and dynamics,the former dealing with bodies atrest,the latter with bodies in motion.For convenience,dynamics is subdivided into two branches called kinematics and kinetics.In kinematics,we are only with the purely geomeric featres of in kinetics, we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otions of bodies and the forces acting on them. Theoretical mechanics is a machinery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for mechanism major.It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fields.The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rules and research methods forparticle,a system of particles and mechanical movement(including balance)of rigid body,and to lay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 ofMechanism major undergraduate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to cultivate students'dialectical materialism world outlook,and master the basic method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general engineering
《理论力学 A》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理论力学A (Theoretical Mechanics A) 课程编号:1301010 学分:3 学时:总学时56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40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讨论学时:16 其他学时:0 课程负责人:宋秋红 一、课程简介(Course Description)/课程目标(Course objectives)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和静止条件的一门科学。它一般分为静力学和 动力学理论,前者涉及的是物体的平衡及条件,后者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为了方便起见, 动力学理论又分成两个分支——运动学和动力学。在运动学中,仅仅研究物体运动的几何特 征参数。在动力学中,研究的是物体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 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机制专业基础课。它是力学学科的基础,并在许多工程技 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 平衡)的基础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学习机制专业后续课程打好必要的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 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理论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 单的工程实际问题;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及理论分析问题的 能力。 Theoretical mechanics may be defined as that science which describes and predicts the conditions of rest or motion of bodies under the action of forces. It is commonly divided into statics and dynamics, the former dealing with bodies at rest, the latter with bodies in motion. For convenience, dynamics is subdivided into two branches called kinematics and kinetics. In kinematics, we are concerned only with the purely geometric features of motion and in kinetics, we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otions of bodies and the forces acting on them. Theoretical mechanics is a machinery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for mechanism major.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disciplines, and it is widely used in many engineering fields. The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rules and research methods forparticle, a system of particles and mechanical movement (including balance) of rigid body, and to lay the necessary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 ofMechanism major undergraduates.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urse, to cultivate students'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world outlook, and master the basic method to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general engineering
课程目标1: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能 独立地应用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计算从工程实际中简化出来的 力学模型,并具有一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 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必要基础。(支撑毕业要求1.2) 课程目标2:使学生的能力上得到培养,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等): 抽象化能力(包括把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应用力学 理论求解):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像)以及数字计算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2.2) 课程目标3:培养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 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莫定 良好的基础。(支撑毕业要求8.2和12.1)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Course content and time dislocation)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 教学目标 备注 绪论 力、力系、平衡、公理、到 4 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及公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 束、约束反力、受力分析、 理、熟练掌握受力图的 受力图基 本全做 概念及公理 受力图。 画法。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 平面汇交力系的几何法、解2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 2-1、2、4 系 析法,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成与平衡方程 > 方程。 第二章力矩与平面 力矩、力偶、力偶性质、平 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平衡2-10、11 力偶理论 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方程。 2-8选做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及平衡 4 理解平面任意力系平衡3-1、5、6、 方程、平行力系及物体系于 方程,掌握其应用。 7、9(2) 衡、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11、15 16 讨论习题课 第四章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的概念、空间力对 2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洗择有力 轴之矩、空间力系平衡。 对轴之矩 物体平衡 问题,2 习题 第五章摩擦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能够解决带有摩擦的平有摩擦力
课程目标 1: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能 独立地应用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计算从工程实际中简化出来的 力学模型,并具有一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 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必要基础。(支撑毕业要求 1.2) 课程目标 2:使学生的能力上得到培养,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等); 抽象化能力(包括把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应用力学 理论求解);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像)以及数字计算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2.2) 课程目标 3:培养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 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 良好的基础。(支撑毕业要求 8.2 和 12.1)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Course content and time dislocation)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 教学目标* 备注 绪论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 概念及公理 力、力系、平衡、公理、约 束、约束反力、受力分析、 受力图。 4 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及公 理、熟练掌握受力图的 画法。 受力图基 本全做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 系 平面汇交力系的几何法、解 析法,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方程。 2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 成与平衡方程。 2-1、2、4、 7 第二章力矩与平面 力偶理论 力矩、力偶、力偶性质、平 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2 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平衡 方程。 2-10、11、 2-8 选做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 系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及平衡 方程、平行力系及物体系平 衡、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4 理解平面任意力系平衡 方程,掌握其应用。 3-1、5、6、 7、9(2)、 11、15、 16 讨论习题课 2 第四章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的概念、空间力对 轴之矩、空间力系平衡。 2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选择有力 对轴之矩 物体平衡 问题,2 习题 第五章摩擦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2 能够解决带有摩擦的平 有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