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问题。 的力系平 衡2道题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运动学的概念、运动方程、 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直 61、3、6 直角坐标法、自然轴系、自 角坐标法和自然表示 然法。 法,重点堂据自然法。 第七章刚体的基本 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转 2 理解刚体平移和转动的7-1、2、3、 运动 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加速 概念,重点掌握定轴转 4、5、6 度。 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加 (选作) 速度的表示方法。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 三个运动的概念、速度与州 3 理解合成理论的概念, 8-1、3、6、 速度,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掌握用合成理论解决运7、9、10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动学问题的方法 讨论课 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程及 2 科氏加速度 科氏加速度应用 讨论习题课 习题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求解 3 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概9-1、2、3、 运动 平面运动刚体上一点速度 念,熟练堂握求解速度 7、12、13 及加速度。 及加速度的方法。 讨论课 求速度三种方法比较 2 速度瞬心法 讨论习题课 合成运动与平面运动结合 2 的机构运动问题 第十章动力学基本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的远 2 掌握质点的运动微分方10-1、2、 定律质点的运动微 动微分方程 程。 5、7 分方程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理解动量定理,掌握质11-2、3、 质心运动定理。 心运动定理的应用。 4、6、8 第十一竞动量矩定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 理解动量矩定理,掌握12-1、10 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 刚体定轴转动、平面运11、15 程。 动微分方程的应用。 讨论课 转动惯量、平面运动的动力 2 学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功、动能,质点和质点系的 理解功、能的概念,掌131、2、 动能定理。 握动能定理。 9、12 讨论习题课 三大普遍定理习题练习 三大普遍定理的解题应
衡问题。 的力系平 衡 2 道题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运动学的概念、运动方程、 直角坐标法、自然轴系、自 然法。 2 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直 角坐标法和自然表示 法,重点掌握自然法。 6-1、3、6 第七章刚体的基本 运动 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转 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加速 度。 2 理解刚体平移和转动的 概念,重点掌握定轴转 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加 速度的表示方法。 7-1、2、3、 4、5、6 (选作)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 动 三个运动的概念、速度与加 速度,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3 理解合成理论的概念, 掌握用合成理论解决运 动学问题的方法 8-1、3、6、 7、9、10 讨论课 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程及 科氏加速度应用 2 科氏加速度 讨论习题课 习题 2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 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求解 平面运动刚体上一点速度 及加速度。 3 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概 念,熟练掌握求解速度 及加速度的方法。 9-1、2、3、 7、12、13 讨论课 求速度三种方法比较 2 速度瞬心法 讨论习题课 合成运动与平面运动结合 的机构运动问题 2 第十章动力学基本 定律质点的运动微 分方程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的运 动微分方程 2 掌握质点的运动微分方 程。 10-1、2、 5、7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心运动定理。 3 理解动量定理,掌握质 心运动定理的应用。 11-2、3、 4、6、8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 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 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 程。 3 理解动量矩定理,掌握 刚体定轴转动、平面运 动微分方程的应用。 12-1、10、 11、15 讨论课 转动惯量、平面运动的动力 学微分方程。 2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功、动能,质点和质点系的 动能定理。 4 理解功、能的概念,掌 握动能定理。 13-1、2、 9、12 讨论习题课 三大普遍定理习题练习 2 三大普遍定理的解题应
用。 第十四章达朗伯原 惯性力的概念、达朗伯原理 学习惯性力的概念,了14-2、5 理 解动静法。 第十五黄虚位移原 学习虚位移的概念,了 解静动法。 讨论复习课 全课程的穿线讨论 2 讨论教学内容概祝: 讨论一、物系平衡习题课 讨论二、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程及科氏加速度应用: 讨论三、合成运动习题课: 讨论四、刚体平面运动求速度的三种方法比较: 讨论五、刚体平面运动与合成运动混合的机械机构运动问题习题课: 讨论六、转动惯量的求法、平面运动三个微分方程的应用: 讨论七、三大普遍定理应用习题课 讨论课八、理论力学全课程汇总 讨论要求: 1、习题课型讨论课,课堂教学结束前以小组为单位要交当堂小测验试卷,课后每个人 有相应作业: 2、理论学习型讨论课,主要是课后作业。 讨论课一览表 讨论 内容提要 每组要求 学时 孰练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平 小测验 1 物系平衡习题课 方程,解决物系的平衡问题 2-3 及作 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 1 程及科氏加速度应用 特例推到、补充视频 作业 合成运动习题课 熟练应用合成定理,解决合 2-3 小测验 成运动问题。 及作业 刚体平面运动求速度 通过4道例题,使学生提高 的三种方法比较 求解平面运 刚体运动量速 2 1 作业 度、角速度能力
用。 第十四章达朗伯原 理 第十五章虚位移原 理 惯性力的概念、达朗伯原理 2 学习惯性力的概念,了 解动静法。 学习虚位移的概念,了 解静动法。 14-2、5 讨论复习课 全课程的穿线讨论 2 讨论教学内容概况: 讨论一、物系平衡习题课; 讨论二、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程及科氏加速度应用; 讨论三、合成运动习题课; 讨论四、刚体平面运动求速度的三种方法比较; 讨论五、刚体平面运动与合成运动混合的机械机构运动问题习题课; 讨论六、转动惯量的求法、平面运动三个微分方程的应用; 讨论七、三大普遍定理应用习题课 讨论课八、理论力学全课程汇总 讨论要求: 1、习题课型讨论课,课堂教学结束前以小组为单位要交当堂小测验试卷,课后每个人 有相应作业; 2、理论学习型讨论课,主要是课后作业。 讨论课一览表 序 号 讨论 内容提要 学时 每组 人数 要求 1 物系平衡习题课 熟练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 方程,解决物系的平衡问题 2 2-3 小测验 及作业 2 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 程及科氏加速度应用 特例推到、补充视频 2 1 作业 3 合成运动习题课 熟练应用合成定理,解决合 成运动问题。 2 2-3 小测验 及作业 4 刚体平面运动求速度 的三种方法比较 通过 4 道例题,使学生提高 求解平面运动刚体运动量速 度、角速度能力。 2 1 作业
刚体平面运动与合成 运动学 2 2-3 运动问题习题课 转动惯量的求法、平 推导常见形状刚体的转动 6 面运动三个微分方程 熟练解决体平面运动 1 作业 的应用 问题。 三大普遍定理应用习 7 应用三大定理多种组合,能 2 2-3 小测验 遐课 解决动力学综合问题。 及作业 8 理论力学全课程汇总全课程知识点联线。 复习提 三、课程考核(Assessment Scheme) 1、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支撑毕业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30%) 课程考试 合计 要求 课常表现 作业 讨论 (70%) (10%) (10%) (10%) 第1.2条 4 5 0 2 第2.2条 3 3 2.5 28.5 3 第8.2条 7 4 第12.1条 2 2 25 5 11.5 合计(成绩构成) 10 10 10 70 100 2、考核与评价标准细则 1)平时成绩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4 2 学习积极主动, 学习态度 元成顶习不 理论课不能课堂上作于本 能按照要求完成 正,可以按要 够充分,很 做到预习和课堂学习内容 预习:理论课准名 求完成预习: 少主动回答 理论准备。 无关的活动 东分,认直听进 能认真听讲, 问题,正确 回答问题不 回答问题积极,的 同答问题较为同答问题 积极。 正确回答老师问 积极,可正确 在一定的难
5 刚体平面运动与合成 运动混合的机械机构 运动问题习题课 运动学混合型问题是机械运 动中常见问题,因此比较重 要。 2 2-3 小测验 及作业 6 转动惯量的求法、平 面运动三个微分方程 的应用 推导常见形状刚体的转动惯 量,熟练解决刚体平面运动 问题。 2 1 作业 7 三大普遍定理应用习 题课 应用三大定理多种组合,能 解决动力学综合问题。 2 2-3 小测验 及作业 8 理论力学全课程汇总 全课程知识点联线。 2 复习提 纲 三、课程考核(Assessment Scheme) 1、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 要求 成绩比例(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合计 平时成绩(30%) 课程考试 (70%) 课堂表现 (10%) 作业 (10%) 讨论 (10%) 1 第1.2条 4 4 5 40 53 2 第2.2条 3 3 2.5 20 28.5 3 第8.2条 1 1 5 7 4 第12.1条 2 2 2.5 5 11.5 合计(成绩构成) 10 10 10 70 100 2、考核与评价标准细则 1)平时成绩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5 4 3 2 1 学习积极主动, 能按照要求完成 预习;理论课准备 充分,认真听讲, 回答问题积极,能 正确回答老师问 学 习 态 度 端 正,可以按要 求完成预习; 能认真听讲, 回答问题较为 积极,可正确 完成预习不 够充分,很 少主动回答 问题,正确 回答问题存 在一定的难 理论课不能 做到预习和 理论准备。 回答问题不 积极。 课堂上作于本 课堂学习内容 无关的活动
回答老师问度 (2)作业考核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5 4 3 1 按时交作业 按时交作业:按时交作业: 按时交作业: 作业太乱,不 态度认直端正 基本概念基本 有抄现鱼, 尊重教师工 基本概正确 确、论述基本 正确 作。 论述逻辑清楚 清楚;语言较 本清楚:语日 不清楚、论述 层次分明 规范。 规范方面有待 不清楚。 语言视指 提高。 (3)讨论环节考核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0.91 (0.7-0.89) (0.6-0.69) (0.3-0.59 (0-0.29) 讨论环节积极参 讨论环节积极 讨论环节参 讨论环节能 不能按时参加订 加,课堂提交讨 加,果堂提交讨 加较积极,果 参加,课堂能 论环节,后期补 论结果撰写规范 论结果撰写规范 造提亦过论 提交讨论结 交文字资料完全 (日期过论 (日期、过论 结果耀写较 里(日期 抄指 题、同组成员、 1组成 规范(日期 伦主题 同组 讨论方式、讨论 讨论方式、 讨论主题、同 成员、时论 内容、讨论结 内容、讨论结 组成员、讨 式、讨论内 果),思路清晰 果),思路较清 方试、讨论内 容、讨论结 步骤规范、数据 晰,步骤较规范 容、讨论结 果),基本是 合理结论正确 数据合理,结论 果),有 别人讨论内 对课堂问题有讨 比较正确 思路和步骤 论,能够展开, 堂问题有讨论 有结论,对课 有自己的观点, 能够适当展开, 章问题有讨 所得出结论正 有自己的观点, 论。 所得出结论有 定价值 2)期末考试成绩 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 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期末成绩占70%。考核形式:答卷:题目类型:综合计算题
题。 回 答 老 师 问 题。 度。 (2)作业考核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5 4 3 2 1 按时交作业 态度认真端正 基本概念正确 论述逻辑清楚 层次分明 语言规范 按时交作业; 基 本 概 念 正 确、论述基本 清楚;语言较 规范。 按时交作业; 基本概念基本 正确、论述基 本清楚;语言 规范方面有待 提高。 按时交作业; 有抄袭现象; 或者基本概念 不清楚、论述 不清楚。 作业太乱,不 尊重教师工 作。 (3)讨论环节考核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5 (0.9-1) 4 (0.7-0.89) 3 (0.6-0.69) 2 (0.3-0.59) 1 (0-0.29) 讨论环节积极参 加,课堂提交讨 论结果撰写规范 (日期、讨论主 题、同组成员、 讨论方式、讨论 内容、讨论结 果),思路清晰, 步骤规范、数据 合理,结论正确, 对课堂问题有讨 论,能够展开, 有自己的观点, 所得出结论正 确。 讨论环节积极参 加,课堂提交讨 论结果撰写规范 (日期、讨论主 题、同组成员、 讨论方式、讨论 内 容 、 讨 论 结 果),思路较清 晰,步骤较规范、 数据合理,结论 比较正确,对课 堂问题有讨论, 能够适当展开, 有自己的观点, 所得出结论有一 定价值。 讨 论 环 节 参 加较积极,课 堂 提 交 讨 论 结 果 撰 写 较 规范(日期、 讨论主题、同 组成员、讨论 方式、讨论内 容 、 讨 论 结 果),有一定 思路和步骤、 有结论,对课 堂 问 题 有 讨 论。 讨 论 环 节 能 参加,课堂能 提 交 讨 论 结 果(日期、讨 论主题、同组 成员、讨论方 式 、 讨 论 内 容 、 讨 论 结 果),基本是 别 人 讨 论 内 容。 不能按时参加讨 论环节,后期补 交文字资料完全 抄袭。 2)期末考试成绩 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 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期末成绩占 70%。考核形式:答卷;题目类型:综合计算题
课程 毕业 评价标准 比例 目标 要求 优秀 良好 合格 不合格 (0.9-1 (0.7-089 (0.6-0.69 (0-0.59) 能够应用理论力学 可以应用理论应用理论力 应用所学力 的基本概今其本国力学的其本概 学的其本 学知识,只 论、基本方法,解念、基本理论、 基本理 能解决很少 12 静力学 运动学 基本方法,解决 基本方 的静力学 静力学 法,解决部分 53 力字向题 运 运动字 动 学、动力学问 静力学、运动 力学问题。 。 学、动力学问 利用力学理论, 能 利用力学理论, 所学力学知 掌握的力学 多把部分工程到 可以把部分 识有限,很少 知识很少 际问题,简化成可 程买不间题,简 能移把部分 不能把部分 以力学分析计第 工程工标问 工程实际同 2.3 化成力学分析 285 的正确力学模型。 计算模型。 顾,简化成可 题。简化成 以分析计 可以分析计 的力学模型。 算的力学模 解题思路清渐、步 有解题思路、步解题思路不 没有解颤用 骤规范。 骤比较规范。 清、有较少解 路,解题没 82 题步骤 省暖 7 平时注重课下的 平时课下白学, 平时课下主要是平时课下没 自学 涉猎理论力 涉猎理论力 消化课堂 有自学 12.1 学课堂之外内容 课堂之外内容 知识面有局限 识面较 11.5 比较多,知识面开 知识面较开阔 性,不能解决难只能解决 阔,能够较好解决 稍许可以解决一 点问题。 些基本问 一些难点问颗。 些推点问题。 题。 四、课程思政素材 以下为表格示例(可以单独成页、横排,特指课程目标中的课程思政目标): 对课程目标 课程思政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的支排度 号 素材 2 钱伟长 第论 力学简史介绍
课程 目标 毕业 要求 评价标准 比例 优秀 (0.9-1) 良好 (0.7-0.89) 合格 (0.6-0.69) 不合格 (0-0.59) 1 1.2 能够应用理论力学 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基本方法,解决 静力学、运动学、动 力学问题。 可以应用理论 力学的基本概 念、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解决 静力学、运动 学、动力学问 题。 应 用 理论力 学的基本概 念、基本理 论、基本方 法,解决部分 静力学、运动 学、动力学问 题。 应用所学力 学知识,只 能解决很少 的静力学、 运动学、动 力学问题。 53 2 2.3 利用力学理论,能 够把部分工程实 际问题,简化成可 以力学分析计算 的正确力学模型。 利用力学理论, 可以把部分工 程实际问题,简 化成力学分析 计算模型。 所学力学知 识有限,很少 能够把部分 工程实际问 题,简化成可 以分析计算 的力学模型。 掌握的力学 知识很少, 不能把部分 工程实际问 题,简化成 可以分析计 算的力学模 型。 28.5 3 8.2 解题思路清晰、步 骤规范。 有解题思路、步 骤比较规范。 解题思路不 清、有较少解 题步骤。 没有解题思 路,解题没 有步骤。 7 4 12.1 平时注重课下的 自学,涉猎理论力 学课堂之外内容 比较多,知识面开 阔,能够较好解决 一些难点问题。 平时课下自学, 有涉猎理论力学 课堂之外内容, 知识面较开阔, 稍许可以解决一 些难点问题。 平时课下主要是 消化课堂内容, 知识面有局限 性,不能解决难 点问题。 平时课下没 有自学,知 识面较窄, 只能解决一 些基本问 题。 11.5 四、课程思政素材 以下为表格示例(可以单独成页、横排,特指课程目标中的课程思政目标): 序 号 课程思政 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 课 程 目 标 的支撑度 1 2 3 1 钱伟长—— 敢于创新, 有担当 绪论 力学简史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