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溶液浓度的标定 一、 盐酸溶液配制与标定 1 配制 2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量取 9mL 盐酸,加适量水并稀释至 1000mL。 3 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量取 30mL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2g/L),加入 20mL 甲基红 乙醇溶液(1g/L),混匀。 4 标定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准确称取约 0.15g 在 270~300℃干燥至恒量的 基准无水碳酸钠,加 50mL 水使之溶解,加 10 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本溶液 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煮沸 2min,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 紫色。 5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6 计算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B1)计算。 式中:c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基准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试剂空白试验中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0530——与 1.00mL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相当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的 质量,g。 二、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 1 配制 2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H2SO4)=0.1mol/L〕:量取 3mL 硫酸,缓缓注入适量水中,冷 却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 1000mL,混匀。 3 标定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H2SO4)=0.1mol/L〕:准确称取约 0.15g 在 270~300℃干燥至 恒量的基准无水碳酸钠,加 50mL 水使之溶解,加 10 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 本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煮沸 2min,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 变为暗紫色。 4 计算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下式(B2)计算。 式中:c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基准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1——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试剂空白试验中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530——与 1.00mL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H2SO4)=1mol/L〕相当的基准无水碳酸钠 的质量,g。 三、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1 配制 1.1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称取 120g 氢氧化钠,加 100mL 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 冷却后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塞,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1.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吸取 5.6mL 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加适量新煮沸过的冷水至 1000mL,摇匀
实验二 溶液浓度的标定 一、 盐酸溶液配制与标定 1 配制 2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量取 9mL 盐酸,加适量水并稀释至 1000mL。 3 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量取 30mL 溴甲酚绿乙醇溶液(2g/L),加入 20mL 甲基红 乙醇溶液(1g/L),混匀。 4 标定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准确称取约 0.15g 在 270~300℃干燥至恒量的 基准无水碳酸钠,加 50mL 水使之溶解,加 10 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本溶液 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煮沸 2min,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 紫色。 5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6 计算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B1)计算。 式中:c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基准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1——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试剂空白试验中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0530——与 1.00mL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0.1mol/L〕相当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的 质量,g。 二、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 1 配制 2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H2SO4)=0.1mol/L〕:量取 3mL 硫酸,缓缓注入适量水中,冷 却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 1000mL,混匀。 3 标定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H2SO4)=0.1mol/L〕:准确称取约 0.15g 在 270~300℃干燥至 恒量的基准无水碳酸钠,加 50mL 水使之溶解,加 10 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 本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煮沸 2min,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 变为暗紫色。 4 计算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下式(B2)计算。 式中:c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基准无水碳酸钠的质量,g; V1——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试剂空白试验中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530——与 1.00mL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1/2H2SO4)=1mol/L〕相当的基准无水碳酸钠 的质量,g。 三、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1 配制 1.1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称取 120g 氢氧化钠,加 100mL 水,振摇使之溶解成饱和溶液, 冷却后置于聚乙烯塑料瓶中,密塞,放置数日,澄清后备用。 1.2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吸取 5.6mL 澄清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 加适量新煮沸过的冷水至 1000mL,摇匀
1.3 酚酞指示液:称取酚酞 1g,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 100mL。 2 标定 2.1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准确称取约 0.6g 在 105~110℃干燥 至恒量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 80mL 新煮沸过的冷水,使之尽量溶解,加 2 滴酚酞指 示液,用本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0.5min 不褪色。 2.2 同时做空白试验。 2.3 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B3)计算。 式中:c3——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空白试验中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0.2042——与 1.00mL 氢氧化钠标准 滴定溶液〔c(NaOH)=1mol/L〕相当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四、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5H2O)=0.1mol/L〕 1 配制 1.1 称取 26g 硫代硫酸钠及 0.2g 碳酸钠,加入适量新煮沸过的冷水使之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混匀,放置一个月后过滤备用。 1.2 淀粉指示液:称取 0.5g 可溶性淀粉,加入约 5mL 水,搅匀后缓缓倾入 100mL 沸水中, 随加随搅拌,煮沸 2min,放冷,备用。此指示液应临用时配制。 1.3 硫酸(1+8):吸取 10mL 硫酸,慢慢倒入 80mL 水中。 2 标定 2.1 准确称取约 0.15g 在 120℃干燥至恒量的基准重铬酸钾,置于 500mL 碘量瓶中,加入 50mL 水使之溶解。加入 2g 碘化钾,轻轻振摇使之溶解。再加入 20mL 硫酸(1+8),密塞, 摇匀,放置暗处 10min 后用 250mL 水稀释。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浅黄绿色, 再加入 3mL 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反应液及稀释用水的温度不应 高于 20℃。 2.2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3 计算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B9)计算。 式中:c9——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基准重铬酸钾的质量,g; V1——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试剂空白试验中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4903——与 1.00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5H2O)=1.000mol/L〕相当 的重铬酸钾的质量,g。 B16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5H2O)=0.02mol/L〕、〔c(Na2S2O3·5H2O)= 0.01mol/L〕}临用前取 0.10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加新煮沸过的冷水稀释制成。 五、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10H14N2O8Na2·2H2O) 1 配制 1.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0.1mol/L]:称取 4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O8Na2·2H2O),加入 1000mL 水,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摇 匀。置于玻璃瓶中,避免与橡皮塞、橡皮管接触。 1.4 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称取 5.4g 氯化铵,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 35mL 氨水, 再加水稀释至 100mL
1.3 酚酞指示液:称取酚酞 1g,溶于适量乙醇中再稀释至 100mL。 2 标定 2.1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NaOH)=0.1mol/L〕:准确称取约 0.6g 在 105~110℃干燥 至恒量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加 80mL 新煮沸过的冷水,使之尽量溶解,加 2 滴酚酞指 示液,用本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0.5min 不褪色。 2.2 同时做空白试验。 2.3 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B3)计算。 式中:c3——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V1——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空白试验中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0.2042——与 1.00mL 氢氧化钠标准 滴定溶液〔c(NaOH)=1mol/L〕相当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四、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5H2O)=0.1mol/L〕 1 配制 1.1 称取 26g 硫代硫酸钠及 0.2g 碳酸钠,加入适量新煮沸过的冷水使之溶解,并稀释至 1000mL,混匀,放置一个月后过滤备用。 1.2 淀粉指示液:称取 0.5g 可溶性淀粉,加入约 5mL 水,搅匀后缓缓倾入 100mL 沸水中, 随加随搅拌,煮沸 2min,放冷,备用。此指示液应临用时配制。 1.3 硫酸(1+8):吸取 10mL 硫酸,慢慢倒入 80mL 水中。 2 标定 2.1 准确称取约 0.15g 在 120℃干燥至恒量的基准重铬酸钾,置于 500mL 碘量瓶中,加入 50mL 水使之溶解。加入 2g 碘化钾,轻轻振摇使之溶解。再加入 20mL 硫酸(1+8),密塞, 摇匀,放置暗处 10min 后用 250mL 水稀释。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至溶液呈浅黄绿色, 再加入 3mL 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反应液及稀释用水的温度不应 高于 20℃。 2.2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3 计算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按式(B9)计算。 式中:c9——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基准重铬酸钾的质量,g; V1——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试剂空白试验中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4903——与 1.00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5H2O)=1.000mol/L〕相当 的重铬酸钾的质量,g。 B16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c(Na2S2O3·5H2O)=0.02mol/L〕、〔c(Na2S2O3·5H2O)= 0.01mol/L〕}临用前取 0.10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加新煮沸过的冷水稀释制成。 五、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10H14N2O8Na2·2H2O) 1 配制 1.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0.1mol/L]:称取 4g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10H14N2O8Na2·2H2O),加入 1000mL 水,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摇 匀。置于玻璃瓶中,避免与橡皮塞、橡皮管接触。 1.4 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称取 5.4g 氯化铵,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 35mL 氨水, 再加水稀释至 100mL
1.5 氨水(4→10):量取 40mL 氨水,加水稀释至 100mL。 1.6 铬黑 T 指示剂:称取 0.1g 铬黑 T〔6—硝基—1—(1—萘酚—4—偶氮)—2—萘酚—4— 磺酸钠〕,加入 10g 氯化钠,研磨混合。 2 标定 2.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0.05mol/L〕:准确称 取约 0.4g 在 800℃灼烧至恒量的基准氧化锌,置于小烧杯中,加入 1mL 盐酸,溶解后移入 100mL 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吸取 30.00~35.00mL 此溶液,加入 70mL 水, 用氨水(4→10)中和至 pH7~8,再加 10mL 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用乙二胺四乙酸二 钠标准溶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少许铬黑 T 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自紫色转变为纯蓝 色。 2.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0.02mol/L〕:按 B17.2.1 操作,但基准氧化锌量改为 0.16g;盐酸量改为 0.4mL。 2.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0.02mol/L〕:按 B17.2.2 操作,但容量瓶改为 200mL。 2.4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3 计算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式(B10)计算。 式中:c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用于滴定的基准氧化锌的质量,mg; V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试剂空白试验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8138——与 1.00m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 1.000mol/L〕相当的基准氧化锌的质量 g
1.5 氨水(4→10):量取 40mL 氨水,加水稀释至 100mL。 1.6 铬黑 T 指示剂:称取 0.1g 铬黑 T〔6—硝基—1—(1—萘酚—4—偶氮)—2—萘酚—4— 磺酸钠〕,加入 10g 氯化钠,研磨混合。 2 标定 2.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0.05mol/L〕:准确称 取约 0.4g 在 800℃灼烧至恒量的基准氧化锌,置于小烧杯中,加入 1mL 盐酸,溶解后移入 100mL 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吸取 30.00~35.00mL 此溶液,加入 70mL 水, 用氨水(4→10)中和至 pH7~8,再加 10mL 氨水—氯化铵缓冲液(pH10),用乙二胺四乙酸二 钠标准溶液滴定,接近终点时加入少许铬黑 T 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溶液自紫色转变为纯蓝 色。 2.2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0.02mol/L〕:按 B17.2.1 操作,但基准氧化锌量改为 0.16g;盐酸量改为 0.4mL。 2.3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0.02mol/L〕:按 B17.2.2 操作,但容量瓶改为 200mL。 2.4 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3 计算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浓度按式(B10)计算。 式中:c1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的实际浓度,mol/L; m——用于滴定的基准氧化锌的质量,mg; V1——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V2——试剂空白试验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用量,mL; 0.08138——与 1.00m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C10H14N2O8Na2·2H2O)= 1.000mol/L〕相当的基准氧化锌的质量 g
模块二 单元技能实验 实验一 食品的比重测定 一、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液体食品比重的测定方法。 2、了解与掌握液体比重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 原理: 比重是指一物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纯水质量的比值 表示,一般比重是指 20℃ 时的比重,用 r420 表示,也可用某一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 4℃水的质量的比值, 用 r2020 表示。 精密比重瓶 普通比重瓶 l-比重瓶;2-支管标线;3-支管上小帽;4-附温度计的瓶盖。 三、 测定: 1、第一法(比重瓶法) a、仪器 附温度计的比重瓶:如上图所示。 b、操作方法 取洁净、干燥精密称量的比重瓶,装满样品后,置 20℃水浴中浸 0.5 小时,使内容物的 温度达到 20℃,盖上瓶盖,并用细滤纸条吸去支管标线上的样品,盖好小帽后取出,用滤 纸将比重瓶外擦干,置天平室内 0.5 小时,称量。再将样品倾出,洗净比重瓶,装满水,以 下按上述自“置 20℃水浴中浸 0.5 小时”起依法操作。比重瓶内不能有气泡,天平室内温度不 能超过 20℃,否则不能使用此法。 计算:X=(m2-m0)/(m1-m0) X:样品的比重; mo:比重瓶的质量,g; m1:比重瓶和水的质量,g; m2:比重瓶和样品的质量,g。 2、比重计法(第二法) 比重计:上部细管中有刻度标签,表示比重读数,下部球形内部装有汞和铅块。 操作方法: 将比重计洗净擦干,缓缓放入盛有待测液体样品的适当量筒中,勿使其触碰容器四周及 底部,保持样品温度在 20℃,待其静置后,再轻轻按下少许,然后待其自然上升,静置至 无气泡冒出后,从水平位置观察与液面相交处的刻度,即为样品的比重。 例:牛乳比重测定 1、仪器 乳稠计:牛乳比重用乳稠计测定,乳稠计有 20℃/4℃和 15℃/15℃两种
模块二 单元技能实验 实验一 食品的比重测定 一、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液体食品比重的测定方法。 2、了解与掌握液体比重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 原理: 比重是指一物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纯水质量的比值 表示,一般比重是指 20℃ 时的比重,用 r420 表示,也可用某一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 4℃水的质量的比值, 用 r2020 表示。 精密比重瓶 普通比重瓶 l-比重瓶;2-支管标线;3-支管上小帽;4-附温度计的瓶盖。 三、 测定: 1、第一法(比重瓶法) a、仪器 附温度计的比重瓶:如上图所示。 b、操作方法 取洁净、干燥精密称量的比重瓶,装满样品后,置 20℃水浴中浸 0.5 小时,使内容物的 温度达到 20℃,盖上瓶盖,并用细滤纸条吸去支管标线上的样品,盖好小帽后取出,用滤 纸将比重瓶外擦干,置天平室内 0.5 小时,称量。再将样品倾出,洗净比重瓶,装满水,以 下按上述自“置 20℃水浴中浸 0.5 小时”起依法操作。比重瓶内不能有气泡,天平室内温度不 能超过 20℃,否则不能使用此法。 计算:X=(m2-m0)/(m1-m0) X:样品的比重; mo:比重瓶的质量,g; m1:比重瓶和水的质量,g; m2:比重瓶和样品的质量,g。 2、比重计法(第二法) 比重计:上部细管中有刻度标签,表示比重读数,下部球形内部装有汞和铅块。 操作方法: 将比重计洗净擦干,缓缓放入盛有待测液体样品的适当量筒中,勿使其触碰容器四周及 底部,保持样品温度在 20℃,待其静置后,再轻轻按下少许,然后待其自然上升,静置至 无气泡冒出后,从水平位置观察与液面相交处的刻度,即为样品的比重。 例:牛乳比重测定 1、仪器 乳稠计:牛乳比重用乳稠计测定,乳稠计有 20℃/4℃和 15℃/15℃两种
a+2°=b.(1) a:20℃/4℃测得的度数。 b:15℃/15℃测得的度数。 量筒:量筒高应大于乳稠剂的长度,其直径大小应使乳稠计沉入后,量筒内壁与乳稠计的周 边距离不小于 5mm。 2、方法: 将 10-25℃的牛乳样品小心地注入容积为 250 毫升的量筒中,加到量筒容积的 3/4, 勿使发生泡沫。用手拿住乳稠计上部,小心地将它沉入到相当标尺 30°处,放手让它在乳中 自由浮动,但不能与筒壁接触。待静止 1-2 分钟后,读取乳稠计度数,以牛乳表面层与乳稠 计的接触点,即新月形表面的顶点为准。 根据牛乳温度和乳稠计度数,查牛乳温度换算表,将乳稠计度数换算成 20℃或 15℃时 的度数。 比重(r420)与乳稠计度数的关系如式(2)。 乳稠计度数=(r420-1.000)×1000.....(2) 3、计算举例 牛乳试样温度为 16℃,用 20℃/4℃的乳稠计测得比重为 1.0305,即乳 稠计读数为 30.5。换算成温度 20℃时乳稠计度数,查表 ,同 16℃、30.5℃对应的乳稠计度数为 29.5°, 即 20℃时的牛乳比重为 1.0295。 如若计算全乳固体,则可换算成 15℃/15℃的乳稠计度数, 这可直接从 20℃/4℃的乳 稠读数 29.5°加 2°求得,即 29.5°+2°=31.5°
a+2°=b.(1) a:20℃/4℃测得的度数。 b:15℃/15℃测得的度数。 量筒:量筒高应大于乳稠剂的长度,其直径大小应使乳稠计沉入后,量筒内壁与乳稠计的周 边距离不小于 5mm。 2、方法: 将 10-25℃的牛乳样品小心地注入容积为 250 毫升的量筒中,加到量筒容积的 3/4, 勿使发生泡沫。用手拿住乳稠计上部,小心地将它沉入到相当标尺 30°处,放手让它在乳中 自由浮动,但不能与筒壁接触。待静止 1-2 分钟后,读取乳稠计度数,以牛乳表面层与乳稠 计的接触点,即新月形表面的顶点为准。 根据牛乳温度和乳稠计度数,查牛乳温度换算表,将乳稠计度数换算成 20℃或 15℃时 的度数。 比重(r420)与乳稠计度数的关系如式(2)。 乳稠计度数=(r420-1.000)×1000.....(2) 3、计算举例 牛乳试样温度为 16℃,用 20℃/4℃的乳稠计测得比重为 1.0305,即乳 稠计读数为 30.5。换算成温度 20℃时乳稠计度数,查表 ,同 16℃、30.5℃对应的乳稠计度数为 29.5°, 即 20℃时的牛乳比重为 1.0295。 如若计算全乳固体,则可换算成 15℃/15℃的乳稠计度数, 这可直接从 20℃/4℃的乳 稠读数 29.5°加 2°求得,即 29.5°+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