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前言 、问题提出.. )理论背景 (二)实践背景 (三)研究方法 企业多元化研究综述 (一)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1.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2.多元化战略的类型 (二)学术界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研究 资源共享的观点 2.核心能力的观点 3.交易费用的观点 三、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途径及其成效 (一)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途径 1.内部开发 2.并购 3.战略联盟. (二)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成效 (三)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1.过度多元化. 1122233344444446789999999 2.过快多元化 3.管理者能力的不足 4.缺乏对主业和相关产业的科学分析 四、制造业企业多元化途径的适应性分析 )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多重原因 1.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机会,获取最大利润 .10
- 1 -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前言................................................................1 一、问题提出........................................................1 (一)理论背景 ..................................................1 (二)实践背景 ..................................................2 (三)研究方法 ..................................................2 二、企业多元化研究综述..............................................2 (一)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3 1.多元化战略的定义...........................................3 2.多元化战略的类型...........................................3 (二)学术界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相关研究 ..........................4 1.资源共享的观点.............................................4 2.核心能力的观点.............................................4 3.交易费用的观点.............................................4 三、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途径及其成效..........................4 (一)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途径 ............................4 1.内部开发...................................................4 2.并购.......................................................6 3.战略联盟...................................................7 (二)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成效 ............................8 (三)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9 1.过度多元化.................................................9 2.过快多元化.................................................9 3.管理者能力的不足...........................................9 4.缺乏对主业和相关产业的科学分析.............................9 四、制造业企业多元化途径的适应性分析................................9 (一)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多重原因 ........................9 1.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机会,获取最大利润......................10
2.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保持企业取得稳定收益 3.摆脱单一产品市场的有限性对企业发展的限制 ,10 4.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能力,发挥企业能力优势. 10 5.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10 )多元化不同途径的适应性分析 (三)企业动态发展过程中多元化方式的选择问题 12 1.企业发展的初期 2.企业发展的成长期. 12 3.企业发展的成熟期 五、制造业企业选择多元化方式的建议 13 (一)发展初期. (二)成长期 三)成熟期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15 致谢. 英文摘要(关键词) 16
- 2 - 2.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保持企业取得稳定收益....................10 3.摆脱单一产品市场的有限性对企业发展的限制..................10 4.充分合理地利用企业资源能力,发挥企业能力优势..............10 5.增强企业竞争实力..........................................10 (二)多元化不同途径的适应性分析 ...............................11 (三)企业动态发展过程中多元化方式的选择问题 ...................12 1.企业发展的初期............................................12 2.企业发展的成长期..........................................12 3.企业发展的成熟期..........................................13 五、制造业企业选择多元化方式的建议.................................13 (一)发展初期 .................................................13 (二)成长期 ...................................................13 (三)成熟期 ...................................................13 结语...............................................................14 注释...............................................................14 参考文献...........................................................15 致谢...............................................................16 英文摘要(关键词).................................................16
制造业企业多元化途径及其适应性分析 钟莉莉(学号:2003041486)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林梅 【摘要】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 略,是企业发展战略重要的一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多元化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 主要战略,到90年代未期,多元化经营更是发展到高潮。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企业多 元化战略却受到了较多批评,原因是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大多成少败多。本文认为,多 元化的结果与企业选择的多元化方式或途径有关。基于此,本论文从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的不 同途径及其成效的视角对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进行探讨寻求多元化方式与成效之间的 关系,以期在企业多元化方式的选择问题方面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多元化战略;途径;成效 前言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主营业务利润趋薄的压力下面临着多元化的诱惑。对于组织能力 还有待充分培育发展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面对多元化诱惑时是应该说Yes还No呢?许 多企业都交出了自己的答案,但这些答案却往往不尽人意。本论文尝试以制造业企业为对象 探讨它们多元化的不同途径的成效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性建议 、问题提出 )理论背景 中国学者李敬通过对1997年全球100家最大的企业的分析时发现,这些企业中有75% 的企业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在2001年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的105家企业的抽样中也发现,79 的企业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多元化经营似乎已成了是企业经营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1 制造业企业多元化途径及其适应性分析 钟莉莉(学号:2003041486)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林 梅 【摘要】 多元化战略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 略,是企业发展战略重要的一部分。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多元化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 主要战略,到 90 年代末期,多元化经营更是发展到高潮。但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企业多 元化战略却受到了较多批评,原因是企业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大多成少败多。本文认为,多 元化的结果与企业选择的多元化方式或途径有关。基于此,本论文从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的不 同途径及其成效的视角对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战略进行探讨,寻求多元化方式与成效之间的 关系,以期在企业多元化方式的选择问题方面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多元化战略;途径;成效 前言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主营业务利润趋薄的压力下面临着多元化的诱惑。对于组织能力 还有待充分培育发展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面对多元化诱惑时是应该说 Yes 还 No 呢?许 多企业都交出了自己的答案,但这些答案却往往不尽人意。本论文尝试以制造业企业为对象, 探讨它们多元化的不同途径的成效差异,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性建议。 一、问题提出 (一)理论背景 中国学者李敬通过对 1997 年全球 100 家最大的企业的分析时发现,这些企业中有 75% 的企业实施了多元化战略,在 2001 年对我国上市公司中的 105 家企业的抽样中也发现,79% 的企业是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多元化经营似乎已成了是企业经营中一种很普遍的现象[1]
西方学界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已进行了30多年,近期的观点认为应当关注由于环 境变化而导致的多元化战略的演变国内相关的研究虽然很多,但都基本沿用了西方的思路 中国制造业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内发展变化得非常大,如今我国己成为世界制造 大国,制造业企业发展壮大所采取的多元化方式和深度也在不断地改变,这都迫切需要对曾 经采用的多元化的方式和成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索出新的多元化的有效方式,从而为未 来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指引。而在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系统总结和新观点还不是很多。 本论文尝试运用所学习的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的途径及其适 应性进行分析,以期能从多元化途径及其成效的视角,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如何选择多元化的 途径提出一些不同于已有观点的新建议。这样一个尝试可补充现有的企业核心能力视角的理 论研究,丰富人们对企业多元化问题的深入认识 (二)实践背景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是对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观念的大解放,大大 刺激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大批企业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如海尔集团从1992年开始, 将业务从原来的只生产电冰箱,扩展到了电冰箱、空调、冷柜、系列小家电、滚筒洗衣机 电脑板、注塑件、电子商务等业务,通过多元化海尔已连续14年创造了平均增长速度828% 的奇迹。1997年以后中国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更是达到了新的高潮。江泽民总书记就曾在党 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 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多元化成为中国转型时期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但从过去十多年的实践来看,中国很多企业选择和实施多元化战略时,主观随意性很大 普遍缺乏科学方式的指导,“一哄而上”的企业行为不仅是其表现,而且更加重了恶性循环 以致有些企业陷入困境,如2003年我国家电业的造车狂潮。此外,对于实施多元化的途径 的选择的不恰当也是我国企业多元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珠海的巨人集团在向房地产业 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选择的是新建的方式。由于房地产业必须有坚实的金融资本作后盾,新 建使得巨人集团得独自承担全部的投资额,结果是导致集团的财务周转不灵,最后陷入了全 面的金融危机。而相较之,四通集团在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时候,提出了“与巨人同行”的战 略方针,通过与世界著名的企业联盟而进入新的行业,例如,与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合资生产 照明器材、与韩国LOE公司合资生产食品(持有股权已降至5%)、与日本三菱公司合资 生产集成电路等等,战略联盟使得四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取得了稳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选择与实施多元化途径或方式不同,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成败也会带来重大影响 本论文选择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制造业已经成为 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 术已成为衡量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 键因素。第二,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很快,“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与 日俱增,目前我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媒体 曾报道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实际上,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 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很多方面,如销售渠道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结构、管理能力等方面 都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并不是制造强国。我国的制造业企业要想真正的强大起来,还 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第三,我国实施了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中大多数为制造业企业2 综上所述,本论文将从我国企业多元化途径及成效的视角,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 战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多元化方式的选择的问题。不过由于笔者能力有限, 2
2 西方学界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研究已进行了 30 多年,近期的观点认为应当关注由于环 境变化而导致的多元化战略的演变。国内相关的研究虽然很多,但都基本沿用了西方的思路。 中国制造业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的 20 多年内发展变化得非常大,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 大国,制造业企业发展壮大所采取的多元化方式和深度也在不断地改变,这都迫切需要对曾 经采用的多元化的方式和成效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探索出新的多元化的有效方式,从而为未 来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指引。而在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系统总结和新观点还不是很多。 本论文尝试运用所学习的企业战略管理的知识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的途径及其适 应性进行分析,以期能从多元化途径及其成效的视角,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如何选择多元化的 途径提出一些不同于已有观点的新建议。这样一个尝试可补充现有的企业核心能力视角的理 论研究,丰富人们对企业多元化问题的深入认识。 (二)实践背景 1992 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是对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发展观念的大解放,大大 刺激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大批企业开始尝试多元化发展。如海尔集团从 1992 年开始, 将业务从原来的只生产电冰箱,扩展到了电冰箱、空调、冷柜、系列小家电、滚筒洗衣机、 电脑板、注塑件、电子商务等业务,通过多元化海尔已连续 14 年创造了平均增长速度 82.8% 的奇迹。1997 年以后中国企业多元化的发展更是达到了新的高潮。江泽民总书记就曾在党 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 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多元化成为中国转型时期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但从过去十多年的实践来看,中国很多企业选择和实施多元化战略时,主观随意性很大, 普遍缺乏科学方式的指导,“一哄而上”的企业行为不仅是其表现,而且更加重了恶性循环, 以致有些企业陷入困境,如 2003 年我国家电业的造车狂潮。此外,对于实施多元化的途径 的选择的不恰当也是我国企业多元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珠海的巨人集团在向房地产业 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选择的是新建的方式。由于房地产业必须有坚实的金融资本作后盾,新 建使得巨人集团得独自承担全部的投资额,结果是导致集团的财务周转不灵,最后陷入了全 面的金融危机。而相较之,四通集团在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时候,提出了“与巨人同行”的战 略方针,通过与世界著名的企业联盟而进入新的行业,例如,与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合资生产 照明器材、与韩国 LOTIE 公司合资生产食品(持有股权已降至 5%)、与日本三菱公司合资 生产集成电路等等,战略联盟使得四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取得了稳定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选择与实施多元化途径或方式不同,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成败也会带来重大影响。 本论文选择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主要基于以下三点原因:第一,制造业已经成为一 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引擎。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技 术已成为衡量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成为一个国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获胜的关 键因素。第二,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很快,“中国制造”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与 日俱增,目前我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媒体 曾报道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但实际上,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企业, 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很多方面,如销售渠道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结构、管理能力等方面 都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并不是制造强国。我国的制造业企业要想真正的强大起来,还 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第三,我国实施了多元化战略的企业中大多数为制造业企业[2]。 综上所述,本论文将从我国企业多元化途径及成效的视角,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多元化 战略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多元化方式的选择的问题。不过由于笔者能力有限
本论文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制造行业的研究都存在着不足,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 现一些不足和错误之处,还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硏究法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取相关的信息:同时采用案例研究 法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的途径进行剖析:还将采用归纳法对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的途径和 适用条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若干选择方面的对策建议。 二、企业多元化研究综述 一)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1.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多元化战略作为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概念,最早是在1950年由美国学者安索 夫( H. I. Ansoff)在其对企业战略的研究中提出来的l。当时,安索夫建立这一概念主要是 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而言的。遵循安索夫的思路,美国另一学者彭罗斯(E Penrose,1959)指出:“任何时候一个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时,都是在企业不完全放弃其原有 的产品线的情况下,从事新产品生产,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这些新产品与原有的产品在生 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2 美国第一个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的学者戈特(Gort,1962)指出 多元化可以定义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3。钱德勒(AD. Chandler jr,1962) 通过对杜邦公司成长的研究指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4。鲁梅特 Rumelt,1974)认为,并不存在一种普遍接受的关于多元化的定义或度量,因此,不同的 研究者会根据其研究目的来给多元化战略定义5 鲁梅特在钱德勒研究的基础上将多元化战略的概念定义为:(1)企业本身具有多元化的 性质:(2)通过综合有限的多元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以与原来活动相关联的新的活动方 式表现出来的战略1 而国内对于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定义则大概的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指企业同时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进行经营的战略。不过由于行业的范围过大,用“多个行业”来表达多 元化经营的内涵,则使其范围过于狭窄,所以是不太准确的。另一种是指企业同时生产或提 供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6。这一定义使用了“多种基 本用途不同的产品”来表达多元化经营,使其内涵更加地具体化,也更有利于指导企业的实 践活动,所以这也是笔者在本论文中使用的定义。 2.多元化战略的类型 利格列( Wrigley,1967)是最早对企业多元化从战略管理角度进行分类的学者'。1967 年在钱德勒硏究的基础上,利格列对《财富》杂志500家企业进行了实证硏究,将随机抽取 的100家企业分为四类:(1)没有多元化的企业(单一产品型企业):(2)主要从事单 业务,但已实施了较低程度的多元化的企业(主导产品型企业):(3)广泛进入新的领域 但这些领域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与企业主导业务相关的企业(相关产品型企业);(4)没有 考虑这种关系的多元化的企业(产品不相关型企业)
3 本论文对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制造行业的研究都存在着不足,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 现一些不足和错误之处,还请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 本论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二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取相关的信息;同时采用案例研究 法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的途径进行剖析;还将采用归纳法对制造业企业多元化的途径和 适用条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着眼于未来发展的若干选择方面的对策建议。 二、企业多元化研究综述 (一)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1.多元化战略的定义 多元化战略作为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概念,最早是在 1950 年由美国学者安索 夫(H. I. Ansoff)在其对企业战略的研究中提出来的 1。当时,安索夫建立这一概念主要是 针对企业经营的产品种类和数量而言的。遵循安索夫的思路,美国另一学者彭罗斯(E. Penrose,1959)指出:“任何时候一个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时,都是在企业不完全放弃其原有 的产品线的情况下,从事新产品生产,包括中间产品的生产,这些新产品与原有的产品在生 产和营销中有很大的不同。” 2 美国第一个以数量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问题的学者戈特(Gort,1962)指出: “多元化可以定义为单个企业服务的市场异质性的增加”3。钱德勒(A. D. Chandler Jr.,1962) 通过对杜邦公司成长的研究指出:“多元化经营是企业最终产品线的增加” 4。鲁梅特 (Rumelt,1974)认为,并不存在一种普遍接受的关于多元化的定义或度量,因此,不同的 研究者会根据其研究目的来给多元化战略定义 5。 鲁梅特在钱德勒研究的基础上将多元化战略的概念定义为:(1)企业本身具有多元化的 性质;(2)通过综合有限的多元化的实力、技能或目标,以与原来活动相关联的新的活动方 式表现出来的战略[1]。 而国内对于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定义则大概的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指企业同时在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业进行经营的战略。不过由于行业的范围过大,用“多个行业”来表达多 元化经营的内涵,则使其范围过于狭窄,所以是不太准确的。另一种是指企业同时生产或提 供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 6。这一定义使用了“多种基 本用途不同的产品”来表达多元化经营,使其内涵更加地具体化,也更有利于指导企业的实 践活动,所以这也是笔者在本论文中使用的定义。 2.多元化战略的类型 利格列(Wrigley,1967)是最早对企业多元化从战略管理角度进行分类的学者 7。1967 年在钱德勒研究的基础上,利格列对《财富》杂志 500 家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将随机抽取 的 100 家企业分为四类:(1)没有多元化的企业(单一产品型企业);(2)主要从事单一 业务,但已实施了较低程度的多元化的企业(主导产品型企业);(3)广泛进入新的领域, 但这些领域在技术和市场方面与企业主导业务相关的企业(相关产品型企业);(4)没有 考虑这种关系的多元化的企业(产品不相关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