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中间络合物学说 – 中间络合物学说也称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学说, 最早是由Henri和Wurtz两位科学家提出的。 在1903年,Henri在用蔗糖酶水解蔗糖实验 研究化学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时发现,当酶浓度不变时,可以测出一系列 不同底物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度,以该反应 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可得到如图3-2所示 的曲线
3.2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中间络合物学说 – 中间络合物学说也称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学说, 最早是由Henri和Wurtz两位科学家提出的。 在1903年,Henri在用蔗糖酶水解蔗糖实验 研究化学反应中底物浓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 时发现,当酶浓度不变时,可以测出一系列 不同底物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度,以该反应 速度对底物浓度作图,可得到如图3-2所示 的曲线
图3-2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图3-2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从该曲线图可以看出,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 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呈正比关系,反应表现为 一级反应。然而随着底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反应 速度不再按正比升高,此时反应表现为混合级反 应。当底物浓度达到相当高时,底物浓度对反应 速度影响逐渐变小,最后反应速度几乎与底物浓 度无关,这时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 反应表现为零级反应
• 从该曲线图可以看出,当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 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呈正比关系,反应表现为 一级反应。然而随着底物浓度的不断增加,反应 速度不再按正比升高,此时反应表现为混合级反 应。当底物浓度达到相当高时,底物浓度对反应 速度影响逐渐变小,最后反应速度几乎与底物浓 度无关,这时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 反应表现为零级反应
•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Henri和Wurtz提出了酶促化 学反应的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学说。该学说认为: 当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时,酶(E)首先需要和底物 (S)结合生成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即中间复合物(ES), 然后再生成产物(P),同时释放出酶。该学说可以 用下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S + E ES → P + E
•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Henri和Wurtz提出了酶促化 学反应的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学说。该学说认为: 当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时,酶(E)首先需要和底物 (S)结合生成酶底物中间络合物即中间复合物(ES), 然后再生成产物(P),同时释放出酶。该学说可以 用下面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S + E ES → P + E
我们根据中间络合物学说很容易解释图3-2所示的实 验曲线,在酶浓度恒定这一前提条件下,当底物 浓度很小时酶还未被底物所饱和,这时反应速度 取决于底物浓度并与之成正比。随着底物浓度不 断增大,根据质量作用定律,中间复合物ES生成 也不断增多,而反应速度取决于ES的浓度,故反 应速度也随之增高但此时二者不再成正比关系
我们根据中间络合物学说很容易解释图3-2所示的实 验曲线,在酶浓度恒定这一前提条件下,当底物 浓度很小时酶还未被底物所饱和,这时反应速度 取决于底物浓度并与之成正比。随着底物浓度不 断增大,根据质量作用定律,中间复合物ES生成 也不断增多,而反应速度取决于ES的浓度,故反 应速度也随之增高但此时二者不再成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