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以A、B、C分别表示事件“取到的两只球都是白球”,“取到的两只球都是红球”,“取到的两只球中至少有一只是白球”易知“取到两只颜色相同的球”这一事件即为AUB,而CB.在袋中依次取两只球,每一种取法为一个基本事件,显然此时样本空间中仅包含有限个元素.且由对称性知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因而可利用(4.1)式来计算事件的概率,第一次从袋中取球有6只球可供抽取,第二次也有6只球可供抽取.由组合法的乘法原理,共有6X6种取法.即样本空间中元素总数为6×6.对于事件A而言,由于第一次有4只白球可供抽取,第二次也有4只白球可供抽取,由乘法原理共有4×4种取法,即A中包含4×4个元素.同理,B中包含2×2个元素于是4X4-4P(A)=6X6-9.2×21P(B)=6×69由于AB=,得5P(AUB)=P(A)+P(B)98P(C)=P(B)=1—P(B)=9(b)不放回抽样的情况.由读者自己完成,口例3将n只球随机地放入N(N≥n)个盒子中去,试求每个盒子至多有一只球的概率(设盒子的容量不限)解将n只球放入N个盒子中去,每一种放法是一基本事件.易知,这是古典概率问题.因每一只球都可以放人N个盒子中的任一个盒子,故共有N×NXXN=N"种不同的放法,而每个盒子中至多放只球共有N(N-1)[N-(n一1)种不同放法.因而所求的概率为N(N-1)...(N-n+1)-AN力=N"N#有许多问题和本例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例如,假设每人的生日在一年365天中的任一天是等可能的,即都等于1/365,那么随机选取n(n<365)个人,他们的生日各不相同的概率为365·364·...·(365-n+1)365"因而,n个人中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的概率为
·12.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p=1365 · 364 :: (365-n+1)365*经计算可得下述结果:202330405064n1000.5070.7060.891p0.4110.9700.9970.9999997从上表可看出,在仅有64人的班级里,“至少有两人生日相同”这一事件的概率与1相差无几,因此,如作调查的话,几乎总是会出现的.读者不妨试一试。口例4设有N件产品,其中有D件次品,今从中任取n件,问其中恰有k(k<D)件次品的概率是多少?解在N件产品中抽取n件(这里是指不放回抽样),所有可能的取法共有种,每一种取法为-一基本事件,且由于对称性知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又因在D件次品中取k件,所有可能的取法有(种.在N一D件正品N-D中取n一k件所有可能的取法有种,由乘法原理知在N件产品中取nN-件,其中恰有件次品的取法共有种,于是所求概率为力(4. 2)(4.2)式即所谓超几何分布的概率公式,口例5袋中有a只白球,b只红球,k个人依次在袋中取一只球,(1)作放回抽样;(2)作不放回抽样,求第i(i=1,2,,k)人取到白球(记为事件B)的概率(k<a+b).解(1)放回抽样的情况,显然有P(B)=a+b(2)不放回抽样的情况:各人取一只球,每种取法是一个基本事件:共有(a+b)(a+b-1)(a十b-k+1)Aa+个基本事件,且由于对称性知每个基本事① 对于任意实数a以及非负整数r,定义(")-αa-1)=/-r+),(。)=1. 例如(二"(元)(一元≤二1)(二x-2)=—(x±(x+2),特别,当a 为正整数,且<a 时,(()即为组合数,即3!3
84等可能概型(古典概型).13.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当事件B发生时,第i人取的应是白球,它可以是α只白球中的任一只,有α种取法,其余被取的k一1只球可以是其余α十b一1只球中的任意k-1只共有(a+b-1)(a十b—2)[a十b-1—(k-1)十1]=A--种取法,于是事件B中包含α·A=-1个基本事件,故由(4.1)式得到aP(B) = a·A1/A+6=a+b值得注意的是P(B)与i无关,即k个人取球,尽管取球的先后次序不同,各人取到白球的概率是一样的,大家机会相同(例如在购买福利彩票时,各人得奖的机会是一样的)。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放回抽样的情况与不放回抽样的情况下P(B)是一样的.口例6在1~2000的整数中随机地取一个数,问取到的整数既不能被6整除,又不能被8整除的概率是多少?解设A为事件“取到的数能被6整除”,B为事件“取到的数能被8整除”,则所求概率为P(AB)=P(AUB)=1-P(AUB)=1 -[P(A)+P(B)--P(AB)}.333 2000 334,由于6333故得P(A)=200020002=250,由于8250故得P(B) :2000又由于一个数同时能被6与8整除,就相当于能被24整除,因此,由83<2000<84,2483得P(AB)2000于是所求概率为250833333p=1-口2000200020004例7将15名新生随机地平均分配到三个班级中去,这15名新生中有3名是优秀生.问(1)每个班级各分配到一名优秀生的概率是多少?(2)3名优秀生分配在同一班级的概率是多少?解15名新生平均分配到三个班级中的分法总数为
· 14: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5!510O5)(5)(5)5!5!5!每一种分配法为一基本事件,且由对称性易知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1)将3名优秀生分配到三个班级使每个班级都有一名优秀生的分法共3!种.对于这每一种分法,其余12名新生平均分配到三个班级中的分法共有12!3!12!种.因此,每一班级各分配到一名优秀生的分法共有种.于是4!4!4!4!4!4!所求概率为=3!×12!/15!25=41414/51515191(2)将3名优秀生分配在同一班级的分法共有3种.对于这每-一种分法,其12!余12名新生的分法(一个班级2名,另两个班级各5名)有21号15种.因此 33×12!名优秀生分配在同一班级的分法共有,种,于是,所求概率为2!5!5!3×12!/15!6口p2=215151/51515191例8某接待站在某一周曾接待过12次来访,已知所有这12次接待都是在周二和周四进行的,问是否可以推断接待时间是有规定的?解假设接待站的接待时间没有规定,而各来访者在一周的任一天中去接待站是等可能的,那么,12次接待来访者都在周二、周四的概率为2122=0.0000003.712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得到“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实际上几乎是不发生的”(称之为实际推断原理).现在概率很小的事件在一次试验中竞然发生了,因此有理由怀疑假设的正确性,从而推断接待站不是每天都接待来访者,即认为其接待时间是有规定的,口85条件概率(一)条件概率条件概率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而实用的概念.所考虑的是事件A已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先举一个例子,例1将一枚硬币抛两次,观察其出现正反面的情况.设事件A为“至少有一次为H”,事件B为“两次掷出同一面”现在来求已知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85条件概率·15:这里,样本空间为S(HH,HT,TH,TT),A=(HH,HT,TH),B2(HH,TT).易知此属古典概型问题.已知事件A已发生,有了这一信息,知道TT不可能发生,即知试验所有可能结果所成的集合就是A.A中共有3个元素,其中只有HHEB.于是,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记为P(BIA))为1P(B|A)=口3在这里,我们看到P(B)=2/4≠P(BIA).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在求P(BIA)时我们是限制在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考虑事件B发生的概率的另外,易知,P(AB)=,P(BIA)=11/4P(A)=43—3/4故有P(AB)P(B|A)=(5. 1)P(A)对于一般古典概型问题,若仍以P(BIA)记事件A已经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则关系式(5.1)仍然成立.事实上,设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为n,A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m(m>0),AB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为k,即有P(BIA)=k=k/n_P(AB)mm/nP(A)在一般场合,我们将上述关系式作为条件概率的定义。定义设A,B是两个事件,且P(A)>0,称P(AB)P(B|A)=)(5.2)P(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条件概率.不难验证,条件概率P(:「A)符合概率定义中的三个条件,即1°非负性:对于每一事件B,有P(BIA)≥0;2°规范性:对于必然事件S,有P(SIA)=1;3°可列可加性:设B,B2,是两两互不相容的事件,则有P(U B, I A)= ZP(B, IA).既然条件概率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故83中对概率所证明的一些重要结果都适用于条件概率.例如,对于任意事件B,B2有P(B,UB,IA)=P(B,/A)+P(B2|A)-P(B,B2A)例2一盒子装有4只产品,其中有3只一等品,1只二等品.从中取产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