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将对该化合物溶解度特别大的和溶解度特别小的而又能相互溶解的两种溶剂按一定比例 混合起来,并具有良好溶解性能的溶剂。将适量样品首先溶于其中易溶的沸腾的溶剂中,若 有不溶杂质,趁热滤去:若杂质有色,用适量活性炭煮沸脱色后趁热过滤。然后趁热加入另 一难溶溶剂,至溶液变浑浊,再加热或逐滴滴入易溶溶剂至溶液刚好澄清透明。最后冷却溶 液至室温,使结品析出。由此也可得到两种溶剂混合比例。若已知两种溶剂混合比例,也可 将其先行混合,再进行重结晶。常用的混合溶剂有:乙醇一水、乙一甲醇、乙酸一水、乙 醚一丙酮、丙酮一水、乙醚一石油醚、吡啶一水、苯一石油醚。 2.溶解 热饱和溶液的制备确定重结晶所用溶剂后,需根据该固体物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 估算出溶剂的需要量,制备热的饱和溶液。如用水作溶剂,可用烧杯或锥形瓶作容器,用石 棉网直火加热。而用有机溶剂时,要安装回流装置(图15)。这是因为有机溶剂往往易挥发, 有的还有毒性。 在热饱和溶液的制备中要十分注意溶剂的用量,为了防止使用的溶剂太多,一般先加教 估算量少的溶剂到待提纯的化合物中,加热至沸腾,并摇动或搅动,若未完全溶解,再分次 添加溶剂,并加热至沸,直到刚好完全溶解。饱和溶液热滤时,往往有结品析出在滤纸上, 影响回收率。因此溶剂用量一般要多于饱和量的15%~20%。由此制备的所谓热的饱和溶 液是指尽可能地接近饱和。 若用混合溶剂重结晶,制备热溶液的方法是将欲结晶的物质,溶解于溶解度大的热溶剂 中,热滤,然后滴加另一溶制度小的热溶剂,至刚混浊为止,然后加热促使溶液澄清。若加 热仍不能使溶液澄清,则可再小心滴加溶解度大的热溶剂,使其刚好澄清。 3.脱色 溶液中若含有色杂质,可加入适量的活性炭脱色。活性炭脱色效果与溶液的极性和杂质 的多少有关,活性炭在水溶液及极性有机溶剂中脱色效果较好,而在非极性溶剂中脱色效果 较差。活性炭用量以能完全除去颜色为宜,一般为粗品量的1%~5%,太多将会吸附一部分 被纯化的物质而造成损失。加入活性炭时,应先移开火源,待溶液稍冷后再加入,并不时搅 拌或摇动以防暴沸。活性炭加入后,一般煮沸5mim~I0min。如一次脱色不好,可重复操作 4.热过滤 热过滤通常是用常压热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和活性炭。如果没有不溶性杂质,溶 液又是澄清的,可省去这一步。减压热过滤(即抽滤)虽然速度较 快,但因减压下热溶剂易蒸发,而使溶液冷却和浓缩,以至引起结晶过早析出,因此抽滤的 方法往往很少使用。 热过滤时为避免溶液在漏斗颈部因遇冷析出品晶体而造成颈部堵塞,需选用短颈或无颈的 玻璃漏斗,过滤之前将漏斗放在烘箱中或红外灯下预先烘热,待过滤时再将漏斗取出并放在 固定于铁架台上的铁图中,或直接放在盛装滤液的推形瓶上。漏斗的上面放一折叠好的扇形 滤纸,其高度应略高于漏斗,且使滤纸向外突出的棱边紧贴于漏斗壁上(图2-6)。上述丁 作准备好后,将沸腾若的溶液迅速倒入滤纸中,液面要略低于滤纸上部边缘。若一次倾倒不 完,需将未过滤溶液继续用小火加热以防冷却,但不要等溶液全部滤完后再添加。为减少溶 剂挥发,可在漏斗上方盖一表面皿。如果是水作溶剂,可将盛滤液的惟形瓶用小火加热。可 以避免过滤时因温度下降而在滤纸上析出结品(图2-6a)。但过滤挥发性易燃溶剂的溶液时
26 是将对该化合物溶解度特别大的和溶解度特别小的而又能相互溶解的两种溶剂按一定比例 混合起来,并具有良好溶解性能的溶剂。将适量样品首先溶于其中易溶的沸腾的溶剂中,若 有不溶杂质,趁热滤去;若杂质有色,用适量活性炭煮沸脱色后趁热过滤。然后趁热加入另 一难溶溶剂,至溶液变浑浊,再加热或逐滴滴入易溶溶剂至溶液刚好澄清透明。最后冷却溶 液至室温,使结晶析出。由此也可得到两种溶剂混合比例。若已知两种溶剂混合比例,也可 将其先行混合,再进行重结晶。常用的混合溶剂有:乙醇—水、乙醚—甲醇、乙酸—水、乙 醚—丙酮、丙酮—水、乙醚—石油醚、吡啶—水、苯—石油醚。 2.溶解 热饱和溶液的制备 确定重结晶所用溶剂后,需根据该固体物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 估算出溶剂的需要量,制备热的饱和溶液。如用水作溶剂,可用烧杯或锥形瓶作容器,用石 棉网直火加热。而用有机溶剂时,要安装回流装置(图 1-5)。这是因为有机溶剂往往易挥发, 有的还有毒性。 在热饱和溶液的制备中要十分注意溶剂的用量,为了防止使用的溶剂太多,一般先加较 估算量少的溶剂到待提纯的化合物中,加热至沸腾,并摇动或搅动,若未完全溶解,再分次 添加溶剂,并加热至沸,直到刚好完全溶解。饱和溶液热滤时,往往有结晶析出在滤纸上, 影响回收率。因此溶剂用量一般要多于饱和量的 15%~20%。由此制备的所谓热的饱和溶 液是指尽可能地接近饱和。 若用混合溶剂重结晶,制备热溶液的方法是将欲结晶的物质,溶解于溶解度大的热溶剂 中,热滤,然后滴加另一溶制度小的热溶剂,至刚混浊为止,然后加热促使溶液澄清。若加 热仍不能使溶液澄清,则可再小心滴加溶解度大的热溶剂,使其刚好澄清。 3. 脱色 溶液中若含有色杂质,可加入适量的活性炭脱色。活性炭脱色效果与溶液的极性和杂质 的多少有关,活性炭在水溶液及极性有机溶剂中脱色效果较好,而在非极性溶剂中脱色效果 较差。活性炭用量以能完全除去颜色为宜,一般为粗品量的 1%~5%,太多将会吸附一部分 被纯化的物质而造成损失。加入活性炭时,应先移开火源,待溶液稍冷后再加入,并不时搅 拌或摇动以防暴沸。活性炭加入后,一般煮沸 5min~10min。如一次脱色不好,可重复操作。 4.热过滤 热过滤通常是用常压热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和活性炭。如果没有不溶性杂质,溶 液又是澄清的,可省去这一步。减压热过滤(即抽滤)虽然速度较 快,但因减压下热溶剂易蒸发,而使溶液冷却和浓缩,以至引起结晶过早析出,因此抽滤的 方法往往很少使用。 热过滤时为避免溶液在漏斗颈部因遇冷析出晶体而造成颈部堵塞,需选用短颈或无颈的 玻璃漏斗,过滤之前将漏斗放在烘箱中或红外灯下预先烘热,待过滤时再将漏斗取出并放在 固定于铁架台上的铁圈中,或直接放在盛装滤液的锥形瓶上。漏斗的上面放一折叠好的扇形 滤纸,其高度应略高于漏斗,且使滤纸向外突出的棱边紧贴于漏斗壁上(图 2-6)。上述工 作准备好后,将沸腾着的溶液迅速倒入滤纸中,液面要略低于滤纸上部边缘。若一次倾倒不 完,需将未过滤溶液继续用小火加热以防冷却,但不要等溶液全部滤完后再添加。为减少溶 剂挥发,可在漏斗上方盖一表面皿。如果是水作溶剂,可将盛滤液的锥形瓶用小火加热,可 以避免过滤时因温度下降而在滤纸上析出结晶(图 2-6a)。但过滤挥发性易燃溶剂的溶液时
则必须关闭附近的火源,不能加热过滤。对于极易结晶析出的物质,或过滤的溶液量较大时, 可采用保温漏斗过滤(图2-6b)。扇形滤纸的折叠方法见图2-7所示。 (a水为溶剂的热过滤b)保温漏斗过滤 加热器2夹子3.热水漏斗 图2-6热过滤装置 必必必 te) 图2-7扇形滤纸的折叠方法 5.晶体的析出 (1)收集热的滤液,室温下慢慢静置结品,待有品体析出时,再用冷水或冰水充分冷 却。太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很细,可能会含有杂质,故不要快速冷却,也不要搅动滤液。当发 现大晶体正在形成时,轻轻摇动,使之形成较均匀的小品体。 (2)若冷却仍无结晶,可以利用加晶种和用玻璃棒刮擦容器内壁的方法诱发结晶。 (3)有时从溶液中析出的为油状物,虽然该油状物经长时间静置或足够冷却后也可固 化,但这样的固体往往含有较多的杂质。这时可将析出油状物的溶液重新加热溶解,然后慢 慢冷却,当油状物析出时便剧烈搅拌混合物,使油状物在均匀分散的状况下固化,但最好是 重新选择溶剂,再进行重结晶 6.晶体的收集与洗涤 采用减压抽滤可将留在溶剂中的可溶性杂质与品体彻底的分离, 减压抽滤装置包括三个部分:布氏漏斗、抽滤瓶和高压水泵(图2-8)。 减压过滤程序的一般操作:剪裁合符规格的滤纸放入漏斗中一用少量溶剂润湿滤纸一开 启水泵并关闭安全瓶上的活塞,将滤纸吸紧→打开安全瓶上的活塞,再关闭水泵一借助玻棒, 将待分离物分批倒入漏斗中,并用少量滤液洗出粘附在容器上的晶体,一并倒入漏斗中一再 次开启水泵并关闭安全瓶上的活塞进行减压过滤直至漏斗颈口无液滴为止一打开安全瓶上 的活塞,再关闭水泵一→用少量溶剂润湿品体一再次开启水泵并关闭安全瓶上的活塞进行减压 过滤直至漏斗颈口无液滴为止(必要时可用玻塞挤压晶体,此操作一般进行1~2次)
27 则必须关闭附近的火源,不能加热过滤。对于极易结晶析出的物质,或过滤的溶液量较大时, 可采用保温漏斗过滤(图 2-6b)。扇形滤纸的折叠方法见图 2-7 所示。 1. 加热器 2.夹子 3.热水漏斗 图2-6 热过滤装置 图 2-7 扇形滤纸的折叠方法 5.晶体的析出 (1)收集热的滤液,室温下慢慢静置结晶,待有晶体析出时,再用冷水或冰水充分冷 却。太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很细,可能会含有杂质,故不要快速冷却,也不要搅动滤液。当发 现大晶体正在形成时,轻轻摇动,使之形成较均匀的小晶体。 (2)若冷却仍无结晶,可以利用加晶种和用玻璃棒刮擦容器内壁的方法诱发结晶。 (3)有时从溶液中析出的为油状物,虽然该油状物经长时间静置或足够冷却后也可固 化,但这样的固体往往含有较多的杂质。这时可将析出油状物的溶液重新加热溶解,然后慢 慢冷却,当油状物析出时便剧烈搅拌混合物,使油状物在均匀分散的状况下固化,但最好是 重新选择溶剂,再进行重结晶。 6.晶体的收集与洗涤 采用减压抽滤可将留在溶剂中的可溶性杂质与晶体彻底的分离。 减压抽滤装置包括三个部分:布氏漏斗、抽滤瓶和高压水泵(图 2-8)。 减压过滤程序的一般操作:剪裁合符规格的滤纸放入漏斗中→用少量溶剂润湿滤纸→开 启水泵并关闭安全瓶上的活塞,将滤纸吸紧→打开安全瓶上的活塞,再关闭水泵→借助玻棒, 将待分离物分批倒入漏斗中,并用少量滤液洗出粘附在容器上的晶体,一并倒入漏斗中→再 次开启水泵并关闭安全瓶上的活塞进行减压过滤直至漏斗颈口无液滴为止→打开安全瓶上 的活塞,再关闭水泵→用少量溶剂润湿晶体→再次开启水泵并关闭安全瓶上的活塞进行减压 过滤直至漏斗颈口无液滴为止(必要时可用玻塞挤压晶体,此操作一般进行 1~2 次)。 1 2 3 (a)水为溶剂的热过滤 (b)保温漏斗过滤
如重结晶溶剂沸点较高,在用原溶剂至少洗涤一次后,可用低沸点的溶剂洗涤,使最后 的结晶产物易于干燥(要注意该溶剂必须是能和第一种溶剂互溶而对品体是不溶或微溶的)。 1.氏漏斗2吸滤瓶3滤液4放空阀5接泵6安全瓶 图2-8减压抽滤装置 7.晶体的干燥 在测定熔点前,晶体必须充分干燥,否则测定的熔点会偏低。固体干燥的方法很多,要 根据重结晶所用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 (1)空气晾干(对于所使用的溶剂沸点比较低且不吸潮的低熔点物质在空气中干燥是 最简单的干燥方法)。 (2)烘箱烘干(对空气和温度稳定的物质可在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应比被干燥物质 的熔点低20-50℃)。 (3)用滤纸吸干(此方法易将滤纸纤维污染到固体物上)。 (4)当产品易吸水或吸水后易发生分解时,应用真空干燥器进行干燥 【实验流程】 粗品 溶剂 过饱和的 5%左右活性炭 脱过色的饱趁热过滤 加热溶解 热溶液 和溶液 无色的过 静置 片状品体析出 抽滤 湿的白色片 饱和溶液冷却 的溶液 状品体 烘干依次 8.操作实例 (1)乙酰苯胺的重结品 取2g粗乙酰苯胺,放于100mL烧杯中,加入50mL水,作好标记。将烧杯放在石椭 网上加热,期间用玻棒不断搅动至样品溶解。移去火源,稍冷后加入0.1g活性炭,稍加搅 拌后继续加热微沸5min~10min,随时补充水。准备好烘热的短颈漏斗和扇形折叠滤纸 将上述沸腾溶液趁热过滤到150mL锥形瓶(或烧杯)中。若滤纸上析出晶体较多,可用5mL~ 10mL沸水冲洗滤纸。滤毕,滤液静止自然冷却至室温,结晶析出,再用冷水冷却以使结晶 完全。结品完成后,用抽滤装置进行抽滤(用母液转移残余结品),并用钢铲挤压结品,使 母液尽量除去。之后,断开抽气装置,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再抽干。重复洗涤过程1~2 次后,借助钢铲将品体转移到培养皿中,推开成薄层,盖上纸后置空气中自然干燥。称重, 计算收率,测定其熔点,计算回收率
28 如重结晶溶剂沸点较高,在用原溶剂至少洗涤一次后,可用低沸点的溶剂洗涤,使最后 的结晶产物易于干燥(要注意该溶剂必须是能和第一种溶剂互溶而对晶体是不溶或微溶的)。 1.氏漏斗 2.吸滤瓶 3.滤液 4.放空阀 5.接泵 6.安全瓶 图 2-8 减压抽滤装置 7.晶体的干燥 在测定熔点前,晶体必须充分干燥,否则测定的熔点会偏低。固体干燥的方法很多,要 根据重结晶所用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 (1)空气晾干(对于所使用的溶剂沸点比较低且不吸潮的低熔点物质在空气中干燥是 最简单的干燥方法)。 (2)烘箱烘干(对空气和温度稳定的物质可在烘箱中干燥,烘箱温度应比被干燥物质 的熔点低 20—50℃)。 (3)用滤纸吸干(此方法易将滤纸纤维污染到固体物上)。 (4)当产品易吸水或吸水后易发生分解时,应用真空干燥器进行干燥。 【实验流程】 溶剂 5%左右活性炭 趁热过滤 加热溶解 静置 抽滤 烘干 冷却 8. 操作实例 (1)乙酰苯胺的重结晶 取 2g 粗乙酰苯胺,放于 100 mL 烧杯中,加入 50 mL 水,作好标记。将烧杯放在石棉 网上加热,期间用玻棒不断搅动至样品溶解。移去火源,稍冷后加入 0.1g 活性炭,稍加搅 拌后继续加热微沸 5min ~10min,随时补充水。准备好烘热的短颈漏斗和扇形折叠滤纸, 将上述沸腾溶液趁热过滤到150mL 锥形瓶(或烧杯)中。若滤纸上析出晶体较多,可用5mL~ 10mL 沸水冲洗滤纸。滤毕,滤液静止自然冷却至室温,结晶析出,再用冷水冷却以使结晶 完全。结晶完成后,用抽滤装置进行抽滤(用母液转移残余结晶),并用钢铲挤压结晶,使 母液尽量除去。之后,断开抽气装置,用少量冷水洗涤晶体,再抽干。重复洗涤过程 1~2 次后,借助钢铲将晶体转移到培养皿中,摊开成薄层,盖上纸后置空气中自然干燥。称重, 计算收率,测定其熔点,计算回收率。 1 2 3 6 5 4 粗品 过饱和的 热溶液 脱过色的饱 和溶液 无色的过 饱和溶液 片状晶体析出 的溶液 湿的白色片 状晶体 依 次 加 入 水、浓 硫酸、 正 丁 醇 和 溴 化 钠
纯乙酰苯胺的熔点为114℃,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mL):0.46(20℃、0.84(50C) 3.45(80℃、5.5(100℃). (2)粗晶的重结品 在50mL的圆底烧瓶或锥形瓶中加粗晶萘2g、70%乙醇15mL和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 凝器(图15),接通冷凝水,用水浴加热至沸。边加热边摇动,使萘尽快溶解,如不溶解, 停止加热,再从冷凝器上端分批加入少量溶剂至样品恰好溶解,再多加溶剂约5mL。停止 加热,移去水浴。稍冷后加少量活性炭,稍加振播,再煮沸5m,用折叠滤纸趁热过滤到 清洁干燥的50mL锥形瓶中,塞好瓶塞,放置,使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把锥形瓶放入冷水 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用少许70%乙醇洗涤一次。取出结晶,干燥,称重,测熔点, 计算回收率。纯萘的熔点为80一81℃。 五、注意事项 1.溶剂量的多少,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溶剂少则收率高,但可能给热过滤带来麻顷 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溶剂多,显然会影响回收率。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20%左右的溶剂。 2.在考虑加多少溶剂时,应同时考虑热过滤的实际操作温度。例如,本次实验在100℃ 时配成饱和溶液,而热过滤操作温度不可能是100℃,可能是80℃?也可能是90℃? 3.利用有机溶剂重结品时,为了避免溶剂挥发及可燃性溶剂者火或有毒溶剂中毒,应 在锥形瓶上装置回流冷凝管,添加溶剂可从冷凝管的上端加入。若为易燃溶剂,则应防止着 火或防止溶刻挥发。 4.抽滤时,滤纸不应大于布氏漏斗的底面,其直径应略小于漏斗内径,以能紧贴于漏 斗的底壁恰好盖住所有的小孔为宜。在抽滤之前必须用同种溶剂将滤纸润湿,使滤纸紧贴于 布氏漏斗的底面:然后打开水泵将滤纸吸紧,避免固体在抽滤时从滤纸边缘吸入抽滤瓶中。 5.停止抽滤时,应先将抽滤瓶与水泵间的橡皮管拆开,再关水泵,加少量水洗涤滤饼 挤压除去水分,抽干,干燥。 六、思考题 1.简述重结品的操作步骤和各步的主要目的。 2.理想的重结品溶剂应具备哪些条件? 3.溶剂加多少比较合适,应如何控制用量?溶剂加多或少有什么后果? 4,什么情况需要加活性炭?什么时候加入活性炭合适,加入多少?能否在溶液沸腾的 时候加入活性炭,为什么? 5.热过滤后的滤液为什么不宜摇动或用冷水、冰箱等快速冷却? 6.抽滤完成后能否先关真空泵,后拔掉抽滤瓶上的橡皮管或后打开安全瓶上的放空阀 活塞,为什么? 7.抽滤时,能否用溶剂转移瓶壁上的残留结品,为什么?应该用什么转移? 8.用什么洗涤晶体(母液、热溶剂还是冷溶剂)?洗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若省略洗 涤一步,会有什么后果?
29 纯乙酰苯胺的熔点为 114℃,在水中的溶解度(g.(100mL) -1 ):0.46 (20℃)、0.84 (50℃)、 3.45 (80℃)、5.5 (100℃)。 (2)粗晶萘的重结晶 在 50mL 的圆底烧瓶或锥形瓶中加粗晶萘 2g、70%乙醇 15mL 和几粒沸石,装上回流冷 凝器(图 1-5),接通冷凝水,用水浴加热至沸。边加热边摇动,使萘尽快溶解,如不溶解, 停止加热,再从冷凝器上端分批加入少量溶剂至样品恰好溶解,再多加溶剂约 5mL。停止 加热,移去水浴。稍冷后加少量活性炭,稍加振播,再煮沸 5min,用折叠滤纸趁热过滤到 清洁干燥的 50mL 锥形瓶中,塞好瓶塞,放置,使其自然冷却至室温,再把锥形瓶放入冷水 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抽滤,用少许 70%乙醇洗涤一次。取出结晶,干燥,称重,测熔点, 计算回收率。纯萘的熔点为 80~81℃。 五、注意事项 1. 溶剂量的多少,要同时考虑两个因素。溶剂少则收率高,但可能给热过滤带来麻烦, 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溶剂多,显然会影响回收率。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 20%左右的溶剂。 2. 在考虑加多少溶剂时,应同时考虑热过滤的实际操作温度。例如,本次实验在 100℃ 时配成饱和溶液,而热过滤操作温度不可能是 100℃,可能是 80℃?也可能是 90℃? 3. 利用有机溶剂重结晶时,为了避免溶剂挥发及可燃性溶剂着火或有毒溶剂中毒,应 在锥形瓶上装置回流冷凝管,添加溶剂可从冷凝管的上端加入。若为易燃溶剂,则应防止着 火或防止溶剂挥发。 4. 抽滤时,滤纸不应大于布氏漏斗的底面,其直径应略小于漏斗内径,以能紧贴于漏 斗的底壁恰好盖住所有的小孔为宜。在抽滤之前必须用同种溶剂将滤纸润湿,使滤纸紧贴于 布氏漏斗的底面;然后打开水泵将滤纸吸紧,避免固体在抽滤时从滤纸边缘吸入抽滤瓶中。 5. 停止抽滤时,应先将抽滤瓶与水泵间的橡皮管拆开,再关水泵,加少量水洗涤滤饼, 挤压除去水分,抽干,干燥。 六、思考题 1. 简述重结晶的操作步骤和各步的主要目的。 2. 理想的重结晶溶剂应具备哪些条件? 3. 溶剂加多少比较合适,应如何控制用量?溶剂加多或少有什么后果? 4. 什么情况需要加活性炭?什么时候加入活性炭合适,加入多少?能否在溶液沸腾的 时候加入活性炭,为什么? 5. 热过滤后的滤液为什么不宜摇动或用冷水、冰箱等快速冷却? 6. 抽滤完成后能否先关真空泵,后拔掉抽滤瓶上的橡皮管或后打开安全瓶上的放空阀 活塞,为什么? 7. 抽滤时,能否用溶剂转移瓶壁上的残留结晶,为什么?应该用什么转移? 8. 用什么洗涤晶体(母液、热溶剂还是冷溶剂)?洗涤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若省略洗 涤一步,会有什么后果?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原理和方法。 2.微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测定熔点、沸点的意义。了解温度计的校正。 二、实验原理 1.熔点测定的原理 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一个大气压力下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称为该化合物的熔点。纯粹 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即在一定的压力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 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熔点范围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如果该物质含有杂质, 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者为低,且熔程较长。故测定熔点对于鉴定纯粹有机物和定性判断固体 化合物的纯度具有很大的价值。 2.沸点测定的原理 液态有机物受热时,其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它的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 态物质沸腾,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态有机物在此外界压力下的沸点。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 在一个大气压下(760mHg)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外界压力降低时,沸腾时所需的蒸气压 也下降,于是液态物质的沸点降低。在其它压力下的沸点需标明压力 纯液体有机物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但是具有恒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有 机化合物,因为,有机物常与其它组分形成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如95.6%乙 醇和4.4%水,沸点78.2℃:83.2%乙酸乙酯、9.0%乙醇和7.8%水,沸点为70.3℃。 测定沸点有两种方法:(山)常量法,以常压蒸馏装置进行测定。(2)微量法,以测定熔点 装置来进行测定。本实验采用微量法。 三、仪器和试剂 毛细管,熔点管,沸点管,长玻璃管。 肉桂酸,未知固体化合物。丙酮,乙醇,水,未知化合物 四、操作步骤 (一)毛细管法测定培点 1.本实验所用仪器装置如图29,其安装方法为: 1.切口木寒2.室温时热载体液面3,培点毛细管4橡皮圈5.载热体6灯7温度计8样品 图2-9 Thiele管熔点测定装置
30 实验三 有机化合物熔点和沸点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毛细管法测定熔点的原理和方法。 2.微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3. 了解测定熔点、沸点的意义。了解温度计的校正。 二、实验原理 1.熔点测定的原理 晶体化合物的固液两态在一个大气压力下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称为该化合物的熔点。纯粹 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即在一定的压力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 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熔点范围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 0.5~1℃。如果该物质含有杂质, 则其熔点往往较纯粹者为低,且熔程较长。故测定熔点对于鉴定纯粹有机物和定性判断固体 化合物的纯度具有很大的价值。 2.沸点测定的原理 液态有机物受热时,其蒸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它的蒸气压与外界压力相等时,液 态物质沸腾,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态有机物在此外界压力下的沸点。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 在一个大气压下(760mmHg)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外界压力降低时,沸腾时所需的蒸气压 也下降,于是液态物质的沸点降低。在其它压力下的沸点需标明压力。 纯液体有机物在一定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但是具有恒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有 机化合物,因为,有机物常与其它组分形成共沸混合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如 95.6%乙 醇和 4.4%水,沸点 78.2℃;83.2%乙酸乙酯、9.0%乙醇和 7.8%水,沸点为 70.3℃。 测定沸点有两种方法:(1)常量法,以常压蒸馏装置进行测定。(2)微量法,以测定熔点 装置来进行测定。本实验采用微量法。 三、仪器和试剂 毛细管,熔点管,沸点管,长玻璃管。 肉桂酸,未知固体化合物。丙酮,乙醇,水,未知化合物。 四、操作步骤 (一) 毛细管法测定熔点 1. 本实验所用仪器装置如图 2-9,其安装方法为: 1.切口木塞 2.室温时热载体液面 3.熔点毛细管 4.橡皮圈 5. 载热体 6.灯 7.温度计 8.样品 图 2-9 Thiele 管熔点测定装置 2 1 3 4 5 6 8 7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