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等(2003)在分析众多商业模式定义的基础上,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整合的概 念,是一种简化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一系列具有 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核心竞争优势。7 0 sterwalder等(2005)在整合众多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商业模式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 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 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 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实现 (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 我国学者罗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的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 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自身、顾客、员工、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 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及制度安排的集合 李振勇(2006)在《商业模式》一书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 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 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与国内理论界研究现状不同的是,实业界的领袖们对商业模式的关注程度更高,如台湾 宏基集团总裁施振荣的著名的“微笑曲线”模式10,形象地总结了宏基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 创新方式:国内传媒企业分众传媒( Focus Media)以独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媒体传播的分 众性、生动性及强制性,成为登陆美国 NASDAQ的中国纯广告传媒第一股 从以上商业模式的含义可以看出: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高效率、持续创造利润的集 成概念,而不是单一的因素。其关键词是:“资源整合”、“价值链”、“客户价值”、“集 成创新”、“核心能力”、“成本结构”、“收λ模型”。商业模式是组织的一种整体性 高效率、持续创造利润的多因素的集成方案设计及其行为 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一种集成化的商业竞争战略,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 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通过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 东或利益相关者来实现高效、持续的利润增长,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决策与实践活动 (二)商业模式的要素与分类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商业模式系统的构成要素,经文献检索,国内外许多学者 主要聚焦于价值链、核心能力、分销渠道、合作网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型等六个核心要素, 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学者 价值链核心能力分销渠道合作网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型 Timmers (1998) Gray Hamel(2000) Weill: Vitale(2001) Thomas(2001)
6 Morris 等(2003) 在分析众多商业模式定义的基础上,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整合的概 念,是一种简化的陈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战略方向、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一系列具有 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核心竞争优势。7 Osterwalder 等(2005)在整合众多概念的基础上,认为商业模式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 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公司所能为客户提供的 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实现 (创造、推销和交付)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8 我国学者罗珉(2005)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的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 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自身、顾客、员工、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 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及制度安排的集合。9 李振勇(2006)在《商业模式》一书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 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 系统,并通过提供产品和服务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 与国内理论界研究现状不同的是,实业界的领袖们对商业模式的关注程度更高,如台湾 宏基集团总裁施振荣的著名的“微笑曲线”模式10,形象地总结了宏基企业独特的商业模式 创新方式;国内传媒企业分众传媒(Focus Media)以独创的商业模式建立了媒体传播的分 众性、生动性及强制性,成为登陆美国 NASDAQ 的中国纯广告传媒第一股。 从以上商业模式的含义可以看出:商业模式是一个整体的、高效率、持续创造利润的集 成概念,而不是单一的因素。其关键词是:“资源整合”、“价值链”、“客户价值”、“集 成创新”、“核心能力”、“成本结构”、“收入模型”。商业模式是组织的一种整体性、 高效率、持续创造利润的多因素的集成方案设计及其行为。 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一种集成化的商业竞争战略,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 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通过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 东或利益相关者来实现高效、持续的利润增长,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的决策与实践活动。 (二)商业模式的要素与分类 近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商业模式系统的构成要素,经文献检索,国内外许多学者 主要聚焦于价值链、核心能力、分销渠道、合作网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型等六个核心要素, 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学者 价值链 核心能力 分销渠道 合作网络 成本结构 收入模型 Timmers (1998) ● ● ● ● Gray Hamel (2000) ● ● ● Weill;Vitale (2001) ● ● ● ● ● ● Thomas (2001) ● ● ● ●
Dubosson(2002) Rappa(2004) 翁君奕(2004) 罗珉(2005) 李振勇(2006)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根据文献整理。 其中 Osterwalder(204)在综合各种概念共性的基础上提出商业模式的九要素模型 即: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 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型。 由表1还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通过建立价值创造的动力机制,寻求充分整 合上下游资源并在价值链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成功的商业 模式能形成动态的分销体系和战略合作联盟,保证企业产品或服务“畅销、长销、高价销” 达到开源节流的财务控制目的。判断一个企业商业模式成功与否只有一个标准:盈利一一持 续、高效的盈利 《发现利润区》一书的作者斯莱沃斯基从利润创造、组织文化和战略控制三个方面归纳 出22种企业盈利模型。笔者从上面的商业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载体角度一一价值系统 核心能力和利润战略,将商业模式梳理为12种基本类型,并以典型企业分别说明之,如表 2所示 表2商业模式类型与对应的典型企业 分类标准实现模式 核心内涵 典型企业 微笑曲线模式占据高利润的研发和品牌两端,生产环节外包耐克、宏基 价值系统乘数效应模式利用品牌资产实现多层次、重复盈利 迪士尼 目标群体模式拥有庞大的细分用户群体,采用立体收入模式腾讯、阿里巴巴 行业标准模式|成为行业或细分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发言人英特尔、微软 解决方案模式为客户设计满意的解决方案,售后利润丰厚通用电气、IBM 厂家直销模式砍掉分销环节,直接沟通用户,个性化定制 戴尔 核心能力 连锁经营模式|渠道为王,不断拓展网络,控制销售终端」 国美、7-11 产品创新模式研发投入高,引领产业潮流,产品时尚热销 M、索尼 独特渠道模式差异化的精确定位,高价值的受众群体网络分众传媒 隐性收入模式表面主营业务打造人气品牌,利润隐藏其内麦当劳 利润战略 成本控制模式强有力的成本控制,出色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格兰仕
7 Dubosson (2002) ● ● ● ● ● Rappa (2004) ● ● 翁君奕(2004) ● ● ● 罗珉(2005) ● ● ● ● 李振勇(2006) ● ● ● ● ●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根据文献整理。 其中 Osterwalder (2004)在综合各种概念共性的基础上提出商业模式的九要素模型, 即:价值主张、消费者目标群体、分销渠道、客户关系、价值配置、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 络、成本结构、收入模型。 由表 1 还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企业通过建立价值创造的动力机制,寻求充分整 合上下游资源并在价值链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成功的商业 模式能形成动态的分销体系和战略合作联盟,保证企业产品或服务“畅销、长销、高价销”, 达到开源节流的财务控制目的。判断一个企业商业模式成功与否只有一个标准:盈利——持 续、高效的盈利。 《发现利润区》一书的作者斯莱沃斯基从利润创造、组织文化和战略控制三个方面归纳 出 22 种企业盈利模型。笔者从上面的商业模式的三个基本要素的载体角度——价值系统、 核心能力和利润战略,将商业模式梳理为 12 种基本类型,并以典型企业分别说明之,如表 2 所示。 表 2 商业模式类型与对应的典型企业 分类标准 实现模式 核心内涵 典型企业 价值系统 微笑曲线模式 占据高利润的研发和品牌两端,生产环节外包 耐克、宏基 乘数效应模式 利用品牌资产实现多层次、重复盈利 迪士尼 目标群体模式 拥有庞大的细分用户群体,采用立体收入模式 腾讯、阿里巴巴 核心能力 行业标准模式 成为行业或细分领域的标准制定者、发言人 英特尔、微软 解决方案模式 为客户设计满意的解决方案,售后利润丰厚 通用电气、IBM 厂家直销模式 砍掉分销环节,直接沟通用户,个性化定制 戴尔 连锁经营模式 渠道为王,不断拓展网络,控制销售终端 国美、7-11 产品创新模式 研发投入高,引领产业潮流,产品时尚热销 3M、索尼 独特渠道模式 差异化的精确定位,高价值的受众群体网络 分众传媒 利润战略 隐性收入模式 表面主营业务打造人气品牌,利润隐藏其内 麦当劳 成本控制模式 强有力的成本控制,出色实施成本领先战略 格兰仕
动态定价模式与客户利益捆绑,指数状的成长速度 Google、百度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根据文献整理 以上的代表企业都出色地设计了其商业模式的价值系统、核心能力、利润战略,并在不 断完善,本研究更凸现其差异化的实现模式。我们平时听到的网络效应模式、垄断模式、直 销模式、在线拍卖模式、低成本运送模式、会员费模式等商业模式都可以相应地归属于价值 系统、核心能力、利润战略三个视角。 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可聚焦于三方面:价值定位、核心能力和利润 控制。价值定位确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目标客户的需求与细分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差异 点与利益点;核心能力表明企业的竞争优势,尤指技术、市场、智力、文化等多个要素的集 成创新优势:利润控制是巧妙设计企业显性和隐性收入来源的组合,有效降低营运成本。企 业只有将三个方面有机集成,并突出行业及自身特色,才能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供应链管理企业及其商业模式特征 1.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 Supply 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 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具体而 言,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 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 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只有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并实 现供应链的最大优化,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供应链 管理最早起源于迈克尔·波特1980年发表在《竞争优势》中“价值链”的概念。供应链管 理被学术界誉为战略决定性因素( Fuller0' Connor和 Raulison1993),同时也被企业界看 作是客户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用系统的观点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 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即行使通常管理的职能,进行计划、组织、协调 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以及客户间的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保证这些供应链成 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的整个管理过程。它是一种集成的管理哲学理念和方法,把供应链 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分担的采购、分销和销售的职 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国内学者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 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产品( 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 的时间( 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 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 Right Quality)、 和正确的状态( 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 Right place)一一即“6R”,并使总成本 最小。因此,供应链管理主要通过控制和协调供应链各个实体及其行为,以达到降低系统成 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服务水平等目的,进而全面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竞争力。 根据以上理论综述,本文认为: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 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哲学
8 动态定价模式 与客户利益捆绑,指数状的成长速度 Google、百度 资料来源:本文作者根据文献整理 以上的代表企业都出色地设计了其商业模式的价值系统、核心能力、利润战略,并在不 断完善,本研究更凸现其差异化的实现模式。我们平时听到的网络效应模式、垄断模式、直 销模式、在线拍卖模式、低成本运送模式、会员费模式等商业模式都可以相应地归属于价值 系统、核心能力、利润战略三个视角。 因此本文认为,商业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可聚焦于三方面:价值定位、核心能力和利润 控制。价值定位确定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目标客户的需求与细分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差异 点与利益点;核心能力表明企业的竞争优势,尤指技术、市场、智力、文化等多个要素的集 成创新优势;利润控制是巧妙设计企业显性和隐性收入来源的组合,有效降低营运成本。企 业只有将三个方面有机集成,并突出行业及自身特色,才能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供应链管理企业及其商业模式特征 1. 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供应链(Supply Chain)是生产及流通过程 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具体而 言,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 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 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只有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并实 现供应链的最大优化,于是便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供应链 管理最早起源于迈克尔·波特 1980 年发表在《竞争优势》中“价值链”的概念。供应链管 理被学术界誉为战略决定性因素(Fuller 0'Connor 和 Raulison 1993),同时也被企业界看 作是客户创造价值的有效途径。 一般认为,供应链管理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用系统的观点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 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控制与优化,即行使通常管理的职能,进行计划、组织、协调 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以及客户间的企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保证这些供应链成 员取得相应的绩效和利益的整个管理过程。它是一种集成的管理哲学理念和方法,把供应链 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分担的采购、分销和销售的职 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 国内学者陈国权认为,供应链管理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 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将顾客所需的正确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 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 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 最小。因此,供应链管理主要通过控制和协调供应链各个实体及其行为,以达到降低系统成 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服务水平等目的,进而全面提高整个系统的综合竞争力。 根据以上理论综述,本文认为:供应链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 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哲学
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 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 售的管理方法 2.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商业模式特征 供应链管理是迄今为止企业物流发展的最高级形式,它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 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使更多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外 包,这样不仅降低成本,减少库存,而且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商 业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资源横向集成。资源横向集成是新经济形势下的新思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单靠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横向集成外部相 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 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2)系统协同。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子系统按 照一定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 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3)合作共享。由于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很难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 优势,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将有限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在“全球网络企业”和“专业 主义”的双重思考启示下,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 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 (4)敏捷响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时间 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 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 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5)信息流程优化。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以前只能以 电话、传真等方式达成信息交流目的,现在能利用互联网、移动商务等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 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自动化操作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使信息流通加快并 减少失误,但它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决定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 三、研究设计 -)分析框架 根据以上关于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理论综述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商业模式特征的分析 结合怡亚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践,构建本文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9 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 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 售的管理方法。 2. 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商业模式特征 供应链管理是迄今为止企业物流发展的最高级形式,它通过信息网络、组织网络,实现 了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使更多企业把非核心业务外 包,这样不仅降低成本,减少库存,而且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商 业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1)资源横向集成。资源横向集成是新经济形势下的新思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企业单靠自己的管理模式和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横向集成外部相 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 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2)系统协同。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依赖的子系统按 照一定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 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3)合作共享。由于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很难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 优势,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将有限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在“全球网络企业”和“专业 主义”的双重思考启示下,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 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 (4)敏捷响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时间 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 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 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5)信息流程优化。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以前只能以 电话、传真等方式达成信息交流目的,现在能利用互联网、移动商务等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 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优势在于其自动化操作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使信息流通加快并 减少失误,但它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自身的商业模式决定信息系统的运作模式。 三、研究设计 (一)分析框架 根据以上关于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理论综述和供应链管理企业商业模式特征的分析, 结合怡亚通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践,构建本文分析框架如图 1 所示:
服务价值主张 目标客户群体 运营系统 收入模式 合作网络 图1分析框架 供应链管理企业是价值体系整合者,在以顾客为导向的前提下,定位自身的服务价值主 张,确定企业主营业务,向目标客户群体提供有竞争力的物流外包服务,通过企业广泛的合 作网络和独特的收入模式,在运营系统的实现各项业务职能。本文将按照这一思路分析怡亚 通供应链服务的商业模式。具体的要素含义如下: 1.服务价值主张:公司通过其服务向客户提供的价值,确认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 表现在公司服务的具体业务并反映价值创造的观点,本文指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为目标客户 群提供的服务项目 2.目标客户群体:企业服务的对象,具体指通过市场细分、定位确定企业最重要的目 标顾客,本文指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所定位的具有共同属性企业群体。 3.收入模式:公司通过各种现金收入流来创造财富的途径和来源以及所使用的工具和 方法的货币描述,本文指的是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定价、收费和成本策略的集合 4.合作网络:企业同其他企业之间为有效、商业化地提供价值而形成合作关系网络, 描述了企业的商业联盟范围和与网络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设计,本文指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营 销体系,特别是与传统物流企业、客户、金融机构等形成的战略联盟体系。 5.运营系统:企业对资源和活动实现优化配置的平台,是企业运作的管理控制系统, 本文指物流供应链企业执行采购、运输、配送、销售等一系列职能的制度安排、组织架构和 网络信息平台。 (二)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提炼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聚焦于物流供应链管理行业,以怡亚 通的案例为典型代表,探讨新商业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运作特点,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硏究法。系统査阅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资料、调査材料和硏究结论 在总结专家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亲身访谈和调研,对国内典型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一一恰亚通 的商业模式进行实证研究,解剖其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和“一站式服务”的运作细节,总结该 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其更好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10 图 1 分析框架 供应链管理企业是价值体系整合者,在以顾客为导向的前提下,定位自身的服务价值主 张,确定企业主营业务,向目标客户群体提供有竞争力的物流外包服务,通过企业广泛的合 作网络和独特的收入模式,在运营系统的实现各项业务职能。本文将按照这一思路分析怡亚 通供应链服务的商业模式。具体的要素含义如下: 1.服务价值主张:公司通过其服务向客户提供的价值,确认公司对消费者的实用意义, 表现在公司服务的具体业务并反映价值创造的观点,本文指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为目标客户 群提供的服务项目。 2.目标客户群体:企业服务的对象,具体指通过市场细分、定位确定企业最重要的目 标顾客,本文指物流供应链管理服务所定位的具有共同属性企业群体。 3.收入模式:公司通过各种现金收入流来创造财富的途径和来源以及所使用的工具和 方法的货币描述,本文指的是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定价、收费和成本策略的集合。 4.合作网络:企业同其他企业之间为有效、商业化地提供价值而形成合作关系网络, 描述了企业的商业联盟范围和与网络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设计,本文指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营 销体系,特别是与传统物流企业、客户、金融机构等形成的战略联盟体系。 5.运营系统:企业对资源和活动实现优化配置的平台,是企业运作的管理控制系统, 本文指物流供应链企业执行采购、运输、配送、销售等一系列职能的制度安排、组织架构和 网络信息平台。 (二)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通过总结提炼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聚焦于物流供应链管理行业,以怡亚 通的案例为典型代表,探讨新商业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运作特点,主要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系统查阅国内外关于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资料、调查材料和研究结论, 在总结专家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商业模式分析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亲身访谈和调研,对国内典型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怡亚通 的商业模式进行实证研究,解剖其商业模式的独特性和“一站式服务”的运作细节,总结该 公司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为其更好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服务价值主张 目标客户群体 运营系统 收入模式 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