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1: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能 独立地应用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计算从工程实际中简化出来的 力学慎型,并具有一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 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必要基础。(支撑毕业要求1.2) 课程目标2:使学生的能力上得到培养,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等): 抽象化能力(包括把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应用力学 理论求解):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像)以及数字计算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2.2) 课程目标3:培养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 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莫定 良好的基础。(支撑毕业要求8.2和12.1) 课程目标4:掌握理论力学相关的英语专业词汇,能够与国际化课程接轨,锻炼学生对英 文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力。(支撑毕业要求12)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Course content and time dislocation)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 教学目标* 备注 绪论 力、力系、平衡、公理、约 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及公 受力图基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 束、约束反力、受力分析 理、熟练掌握受力图的 本全做 概念及公理 受力图。 画法。 第二竞平面汇交力 平面汇交力系的几何法、解 2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 2-1、2、4 茶 析法,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成与平衡方程。 1 方程。 第二章力矩与平面 力矩、力偶、力偶性质、平 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平衡 2-10、11 力偶理论 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方程。 2-8选做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及平衡 4 理解平面任意力系平衡 3-1、56 方程、平行力系及物体系耳 方程,堂握其应用, 7、9(2) 衡、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11、15、 16 讨论习题课 第四章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的概念、空间力对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选择有力 轴之矩、空间力系平衡。 对轴之矩 物体平衡 问题,2
课程目标 1: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能 独立地应用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计算从工程实际中简化出来的 力学模型,并具有一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 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必要基础。(支撑毕业要求 1.2) 课程目标 2:使学生的能力上得到培养,主要是逻辑思维能力(包括推理、分析、判断等); 抽象化能力(包括把简单工程实际问题抽象成为力学模型,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应用力学 理论求解);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包括用文字和图像)以及数字计算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2.2) 课程目标 3:培养作为一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坚持不 懈的学习精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 良好的基础。(支撑毕业要求 8.2 和 12.1) 课程目标 4:掌握理论力学相关的英语专业词汇,能够与国际化课程接轨,锻炼学生对英 文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1.2)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Course content and time dislocation) 章节名称 知识点 学时 教学目标* 备注 绪论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 概念及公理 力、力系、平衡、公理、约 束、约束反力、受力分析、 受力图。 4 理解力学基本概念及公 理、熟练掌握受力图的 画法。 受力图基 本全做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 系 平面汇交力系的几何法、解 析法,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 方程。 2 掌握平面汇交力系的合 成与平衡方程。 2-1、2、4、 7 第二章力矩与平面 力偶理论 力矩、力偶、力偶性质、平 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2 掌握力偶的性质及平衡 方程。 2-10、11、 2-8 选做 第三章平面任意力 系 平面任意力系简化及平衡 方程、平行力系及物体系平 衡、静定与静不定问题。 4 理解平面任意力系平衡 方程,掌握其应用。 3-1、5、6、 7、9(2)、 11、15、 16 讨论习题课 2 第四章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的概念、空间力对 轴之矩、空间力系平衡。 2 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 选择有力 对轴之矩 物体平衡 问题,2
习题 第五章摩擦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能够解决带有摩擦的平有摩擦力 衡问题。 的力系平 衡2道啊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运动学的概念、运动方程 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直6-1、3、6 直角坐标法、自然轴系、自 角坐标法和自然表示 然法。 法,重点掌握自然法。 第七章刚体的基本 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转 理解刚体平移和转动的7-1、2、3 运动 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加速 概念,重点掌握定轴转 4、5、6 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加 (选作) 速度的表示方法。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 三个运动的概念、速度与加 3 理解合成理论的概念, 8-1、3、6、 速度,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掌握用合成理论解决运 7、9、10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动学问题的方法 讨论课 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程及 科氏加速度 科氏加速度应用 讨论习题课 习懒 2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求解 3 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概9.1、2、3、 运动 平面运动刚体上一点速度 念,熟练掌握求解速度 7、12、13 及加速度。 及加速度的方法。 讨论课 求速度三种方法比较 速度瞬心法 讨论习题课 合成运动与平面运动结合 3 的机构运动问题 第十章动力学基本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的运2 掌握质点的运动微分方10-1、2、 定律质点的运动微 动微分方程 程。 5、7 分方程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理解动量定理,掌握质11-2、3、 质心运动定理。 心运动定理的应用。 4、6、8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 理解动量矩定理,掌握121、10、 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 刚体定轴转动、平面运11、15 程。 动微分方程的应用。 讨论课 转动惯量、平面运动的动力 2 学微分方程。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功、动能,质点和质点系的 理解功、能的概念,掌131、2
习题 第五章摩擦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2 能够解决带有摩擦的平 衡问题。 有摩擦力 的力系平 衡 2 道题 第六章点的运动学 运动学的概念、运动方程、 直角坐标法、自然轴系、自 然法。 2 理解速度与加速度的直 角坐标法和自然表示 法,重点掌握自然法。 6-1、3、6 第七章刚体的基本 运动 刚体的平移、定轴转动,转 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加速 度。 2 理解刚体平移和转动的 概念,重点掌握定轴转 动刚体内点的速度、加 速度的表示方法。 7-1、2、3、 4、5、6 (选作) 第八章点的合成运 动 三个运动的概念、速度与加 速度,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3 理解合成理论的概念, 掌握用合成理论解决运 动学问题的方法 8-1、3、6、 7、9、10 讨论课 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程及 科氏加速度应用 2 科氏加速度 讨论习题课 习题 2 第九章刚体的平面 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的概念、求解 平面运动刚体上一点速度 及加速度。 3 理解刚体平面运动的概 念,熟练掌握求解速度 及加速度的方法。 9-1、2、3、 7、12、13 讨论课 求速度三种方法比较 2 速度瞬心法 讨论习题课 合成运动与平面运动结合 的机构运动问题 2 第十章动力学基本 定律质点的运动微 分方程 动力学基本定律,质点的运 动微分方程 2 掌握质点的运动微分方 程。 10-1、2、 5、7 第十一章动量定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质心运动定理。 3 理解动量定理,掌握质 心运动定理的应用。 11-2、3、 4、6、8 第十二章动量矩定 理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矩定 理,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 程。 3 理解动量矩定理,掌握 刚体定轴转动、平面运 动微分方程的应用。 12-1、10、 11、15 讨论课 转动惯量、平面运动的动力 学微分方程。 2 第十三章动能定理 功、动能,质点和质点系的 4 理解功、能的概念,掌 13-1、2
动能定理。 握动能定理。 9、12 讨论习题课 三大普遍定理习题练习 2 大普遍定理的解题应 用 第十四竞达朗伯原 惯性力的概念、达朗伯原理 2 学习惯性力的概念,了14-2、5 解动静法。 第十五章虚位移原 学习虚位移的概念,了 理 解静动法。 讨论复习课 全课程的穿线讨论 2 讨论教学内容概况: 讨论一、物系平衡习题课: 讨论二、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程及科氏加速度应用: 讨论三、合成运动习题课: 讨论四、刚体平面运动求速度的三种方法比较: 讨论五、刚体平面运动与合成运动混合的机械机构运动问题习题课: 讨论六、转动惯量的求法、平面运动三个微分方程的应用: 讨论七、三大普遍定理应用习题课 讨论课八、理论力学全课程汇总 讨论要求: 1、习题课型讨论课,课堂教学结束前以小组为单位要交当堂小测验试卷,课后每个人 有相应作业: 2、理论学习型讨论课,主要是课后作业。 讨论课一览表 讨论 内容提要 学时 每组要求 号 人数 1 物系平衡习题课 熟练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 2 2-3 小测验 方程,解决物系的平衡问题 及作业 2 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 特例推到、补充视频 1 程及科氏加速度应用 作业 合成运动习题课 熟练应用合成定理,解决合 2-3 小测验 成运动问题。 及作业
动能定理。 握动能定理。 9、12 讨论习题课 三大普遍定理习题练习 2 三大普遍定理的解题应 用。 第十四章达朗伯原 理 第十五章虚位移原 理 惯性力的概念、达朗伯原理 2 学习惯性力的概念,了 解动静法。 学习虚位移的概念,了 解静动法。 14-2、5 讨论复习课 全课程的穿线讨论 2 讨论教学内容概况: 讨论一、物系平衡习题课; 讨论二、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程及科氏加速度应用; 讨论三、合成运动习题课; 讨论四、刚体平面运动求速度的三种方法比较; 讨论五、刚体平面运动与合成运动混合的机械机构运动问题习题课; 讨论六、转动惯量的求法、平面运动三个微分方程的应用; 讨论七、三大普遍定理应用习题课 讨论课八、理论力学全课程汇总 讨论要求: 1、习题课型讨论课,课堂教学结束前以小组为单位要交当堂小测验试卷,课后每个人 有相应作业; 2、理论学习型讨论课,主要是课后作业。 讨论课一览表 序 号 讨论 内容提要 学时 每组 人数 要求 1 物系平衡习题课 熟练应用平面任意力系平衡 方程,解决物系的平衡问题 2 2-3 小测验 及作业 2 科氏加速度的推导过 程及科氏加速度应用 特例推到、补充视频 2 1 作业 3 合成运动习题课 熟练应用合成定理,解决合 成运动问题。 2 2-3 小测验 及作业
刚体平面运动求速度 解平面运 作业 的三种方法比较 度、角速度能力。 刚体平面运动与合成 运动学混合型问题是机械运 运动混合的机械机构 动中常见问题,因此比较重 23 小测验 及作业 运动问题习题课 转动惯量的求法、平 推导常见形状刚体的转动惯 6 面运动三个微分方程 量,熟练解决体平面运动 2 1 作业 的应用 间题。 三大普遍定理应用习 7 应用三大定理多种组合,能 题课 解决动力学综合问题。 2 2-3 皮型 理论力学全课程汇总 全课程知识点联线】 复习提 三、课程考核(Assessment Scheme) 1、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支掉毕业 课程目标 平时成绩(30%) 课程考试 合计 要求 课章表现 作业 讨论 (70%) (10%) (10%) (10% 1 第12家 4 5 40 第2.2条 3 3 2.5 20 28 3 第8.2条 1 4 第12.1条 2 25 115 合计(成绩构成) 10 10 10 70 100 2、考核与评价标准细则 1)平时成绩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4 2 学习积极主动, 学习态度端完成预习不理论谍不能课堂上作于本
4 刚体平面运动求速度 的三种方法比较 通过 4 道例题,使学生提高 求解平面运动刚体运动量速 度、角速度能力。 2 1 作业 5 刚体平面运动与合成 运动混合的机械机构 运动问题习题课 运动学混合型问题是机械运 动中常见问题,因此比较重 要。 2 2-3 小测验 及作业 6 转动惯量的求法、平 面运动三个微分方程 的应用 推导常见形状刚体的转动惯 量,熟练解决刚体平面运动 问题。 2 1 作业 7 三大普遍定理应用习 题课 应用三大定理多种组合,能 解决动力学综合问题。 2 2-3 小测验 及作业 8 理论力学全课程汇总 全课程知识点联线。 2 复习提 纲 三、课程考核(Assessment Scheme) 1、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 要求 成绩比例(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 合计 平时成绩(30%) 课程考试 (70%) 课堂表现 (10%) 作业 (10%) 讨论 (10%) 1 第1.2条 4 4 5 40 53 2 第2.2条 3 3 2.5 20 28.5 3 第8.2条 1 1 5 7 4 第12.1条 2 2 2.5 5 11.5 合计(成绩构成) 10 10 10 70 100 2、考核与评价标准细则 1)平时成绩 (1)课堂表现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5 4 3 2 1 学习积极主动, 学 习 态 度 端 完成预习不 理论课不能 课堂上作于本
能按照要求完成正,可以按要够充分,很做到预习和课堂学习内容 预习.理论误准 求完成而习 少主动回答 理论准客。 无关的活动 充分 认真听讲 老认真听讲 问题, 回答问题不 回答问题积极,能 回答问题较 回答问题石 积极。 正确回答老师 积极,可正确 在一定的鸡 回答老师问 度 题。 (2)作业考核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4 3 2 接按时交作业 按时交作业: 按时交作业: 按时交作业: 作业太乱,不 态度认真端正 基本概念正 基本概念基本 有抄袭现象: 尊重教师工 其本概令正确 确、论述基本 正确、论 或者其本概多 作。 论述逻辑清楚 青楚:语言较 本清楚 语言 不清楚 论述 层次分明 规范。 规范方面有待 不清楚。 语言规范 提高。 (3)讨论环节考核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淮(5级分制) (09-.1) (07-08g) (06.069) (03.-059 /00201 讨论环节积极参 讨论环节积极参 讨论环节参 时论环 不能按时参加 加,课堂提交讨 加,课堂提交 加较积极,裸 参加,课堂能 论环节,后期 论结果撰写规范 论结果撰写规范 堂提交时讨论 提交讨论结 交文字资料完全 (日期、论中 (日期、计论中 结果撰写较 果(日期、讨 抄袭。 题、同组成员、 题、同组成品 趣范(只期, 论主顾、同细 讨论方式、讨论 讨论方式 讨论主 战员、讨论方 内容、 讨论 内谷 讨论结 组成员、讨论 式、讨论内 果),思路清晰 果) 思路较清 万式、论内 容、讨论纪 步樱趣范、数据 斯,步骤较塑节 容、计论结 果),基本是 合理,结论正确 数据合理,结论 果),右一分 别人讨论内 对课堂问题有讨 比较正确, 对 容 论,能够展 堂问题有讨论 有结论,对 有自己的观点 能够适当展开 堂问题有讨 所得出结论正 有自己的观点, 论。 确。 所得出结论有 定价值
能按照要求完成 预习;理论课准备 充分,认真听讲, 回答问题积极,能 正确回答老师问 题。 正,可以按要 求完成预习; 能认真听讲, 回答问题较为 积极,可正确 回 答 老 师 问 题。 够充分,很 少主动回答 问题,正确 回答问题存 在一定的难 度。 做到预习和 理论准备。 回答问题不 积极。 课堂学习内容 无关的活动 (2)作业考核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5 4 3 2 1 按时交作业 态度认真端正 基本概念正确 论述逻辑清楚 层次分明 语言规范 按时交作业; 基 本 概 念 正 确、论述基本 清楚;语言较 规范。 按时交作业; 基本概念基本 正确、论述基 本清楚;语言 规范方面有待 提高。 按时交作业; 有抄袭现象; 或者基本概念 不清楚、论述 不清楚。 作业太乱,不 尊重教师工 作。 (3)讨论环节考核与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5级分制) 5 (0.9-1) 4 (0.7-0.89) 3 (0.6-0.69) 2 (0.3-0.59) 1 (0-0.29) 讨论环节积极参 加,课堂提交讨 论结果撰写规范 (日期、讨论主 题、同组成员、 讨论方式、讨论 内容、讨论结 果),思路清晰, 步骤规范、数据 合理,结论正确, 对课堂问题有讨 论,能够展开, 有自己的观点, 所得出结论正 确。 讨论环节积极参 加,课堂提交讨 论结果撰写规范 (日期、讨论主 题、同组成员、 讨论方式、讨论 内 容 、 讨 论 结 果),思路较清 晰,步骤较规范、 数据合理,结论 比较正确,对课 堂问题有讨论, 能够适当展开, 有自己的观点, 所得出结论有一 定价值。 讨 论 环 节 参 加较积极,课 堂 提 交 讨 论 结 果 撰 写 较 规范(日期、 讨论主题、同 组成员、讨论 方式、讨论内 容 、 讨 论 结 果),有一定 思路和步骤、 有结论,对课 堂 问 题 有 讨 论。 讨 论 环 节 能 参加,课堂能 提 交 讨 论 结 果(日期、讨 论主题、同组 成员、讨论方 式 、 讨 论 内 容 、 讨 论 结 果),基本是 别 人 讨 论 内 容。 不能按时参加讨 论环节,后期补 交文字资料完全 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