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山东省上市公司状况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本部分试图通过对山东省上市公司基本状况和证券化率的比较分析,来发 现山东证券市场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山东省上市公司基本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战略,全省经济得到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灵活的经济政策为山东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提 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山东上市公司也为山东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促进了全省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推动山东国民经济发展 的中坚力量。 1、募集资金状况 自1993年8月青岛啤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来,到2006年10月 底,山东共有沪深上市公司79家(图3-1,其中2006年数据不包括终止上市的 石油大明和齐鲁石化、包括暂停上市的山东巨力以及新上市的日照港、德棉股份 和青岛软控),占全国1405家沪深上市公司总数的5.62%。在山东全部79家沪 深上市公司中,共有境内交易股票83只,其中A股77只,B股6只:济南轻 骑、晨鸣纸业、烟台张裕、鲁泰纺织四家公司既有A股又有B股,山东航空、中 鲁渔业为只有B股的上市公司。 78 79 68 70 73 61 65 60 51 5 45 35 8 4 6 0 1993前 1993 1995 2005 2006年10月 山东历年上市公司数量 图3-1山东历年境内上市公司数量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1
11 第三部分:山东省上市公司状况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 本部分试图通过对山东省上市公司基本状况和证券化率的比较分析,来发 现山东证券市场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山东省上市公司基本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实施东部开放、西部开发战略,全省经济得到持续、快 速、健康发展。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灵活的经济政策为山东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提 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山东上市公司也为山东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 献,促进了全省重点项目的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推动山东国民经济发展 的中坚力量。 1、募集资金状况 自 1993 年 8 月青岛啤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来,到 2006 年 10 月 底,山东共有沪深上市公司 79 家(图 3-1,其中 2006 年数据不包括终止上市的 石油大明和齐鲁石化、包括暂停上市的山东巨力以及新上市的日照港、德棉股份 和青岛软控),占全国 1405 家沪深上市公司总数的 5.62%。在山东全部 79 家沪 深上市公司中,共有境内交易股票 83 只,其中 A 股 77 只, B 股 6 只;济南轻 骑、晨鸣纸业、烟台张裕、鲁泰纺织四家公司既有 A 股又有 B 股,山东航空、中 鲁渔业为只有 B 股的上市公司。 山东历年上市公司数量 0 4 6 7 23 35 45 51 61 65 68 70 73 78 79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993前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年10月 图 3-1 山东历年境内上市公司数量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山东上市公司历年来通过沪深证券市场累计募集资金539.85亿元,占同期 全国的4.57%(表3-1)。其中通过A股首发、配股、增发等方式筹资476.84亿 元,通过B股筹资24.18亿元,通过可转债筹资38.83亿元。大量的直接融资不 仅有效缓解了我省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而且通过直接融资的放大效应,引 来了大量配套资金,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落实经济 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表3-1 沪深上市公司筹资额(1993.1-2006.10) 全国(亿元) 山东(亿元) 占全国比例(%) A股筹资 10965.30 476.84 4.35 B股筹资 333.61 24.18 7.25 可转债筹资 513.70 38.83 7.56 筹资总计 11812.61 539.85 4.57 GDP比较 182321.00 18486.00 10.14 数据来源:天相数据 2、股本规模状况 股本规模和股本扩张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实力的 变化,股本的扩张途径有首次公开发行、增发、配股、送转增股和可转债转股等 方式。资产规模的扩张表现为总资产和净资产的增加,在资本结构合理的前提下, 资产规模扩张是股本扩张、经营能力以及经营业绩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 表3-2 历年总股本、流通股本、总资产和净资产变化 年度 1996 1997 1998 1999 2003 2004 2005 总股本(亿股) 54.49 98.70 142.05 148.34 299.05 340.68 439.27 流通股(亿股) 11.03 21.99 48.13 62.90 125.56 144.47 187.03 总资产(亿元) 198.35 339.89 605.10 757.76 1670.64 2215.97 2871.64 净资产(亿元) 110.43 219.32 339.77 566.52 957.87 1144.12 1376.78 数据来源:Wind资讯 随着越来越多山东企业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山东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流 通股本、总资产和净资产这四个重要指标也迅速扩大(表3-2)。在总股本10 12
12 山东上市公司历年来通过沪深证券市场累计募集资金 539.85 亿元,占同期 全国的 4.57%(表 3-1)。其中通过 A 股首发、配股、增发等方式筹资 476.84 亿 元,通过 B 股筹资 24.18 亿元,通过可转债筹资 38.83 亿元。大量的直接融资不 仅有效缓解了我省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而且通过直接融资的放大效应,引 来了大量配套资金,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落实经济 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表 3-1 沪深上市公司筹资额(1993.1-2006.10) 全国(亿元) 山东(亿元) 占全国比例(%) A 股筹资 10965.30 476.84 4.35 B 股筹资 333.61 24.18 7.25 可转债筹资 513.70 38.83 7.56 筹资总计 11812.61 539.85 4.57 GDP 比较 182321.00 18486.00 10.14 数据来源:天相数据 2、股本规模状况 股本规模和股本扩张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上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实力的 变化,股本的扩张途径有首次公开发行、增发、配股、送转增股和可转债转股等 方式。资产规模的扩张表现为总资产和净资产的增加,在资本结构合理的前提下, 资产规模扩张是股本扩张、经营能力以及经营业绩等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 表 3-2 历年总股本、流通股本、总资产和净资产变化 年度 1996 1997 1998 1999 2003 2004 2005 总股本(亿股) 54.49 98.70 142.05 148.34 299.05 340.68 439.27 流通股(亿股) 11.03 21.99 48.13 62.90 125.56 144.47 187.03 总资产(亿元) 198.35 339.89 605.10 757.76 1670.64 2215.97 2871.64 净资产(亿元) 110.43 219.32 339.77 566.52 957.87 1144.12 1376.78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随着越来越多山东企业在沪深交易所挂牌上市,山东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流 通股本、总资产和净资产这四个重要指标也迅速扩大(表 3-2)。在总股本 10
年扩大7倍的情况下,总资产和净资产10年分别增加了14倍和12倍,说明山 东上市公司总体经营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3、盈利能力状况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营效益的增长变化情况, 可以结合一定时期内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来观察分析。盈利能力的变 化直接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状况,而成长性是上市公司的灵魂,是国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自1997年以来,山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表3-3、图3-2)先是经历了大 幅下降,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由1997年的0.365元和 16.26%下降到2002年的0.034元和1.26%,然后经过两年的大幅回升,2004年 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了0.319元和9.489%,2005年又有少许回落。 表3-3 山东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变化 年度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EPS 0.365 0.307 0.277 0.29 0.18 0.034 0.237 0.319 0.275 ROE 16.26 11.72 10.27 9.78 6.26 1.26 7.410 9.489 8.786 注:每股收益(EPS)和净资产收益率(R0E)数据均为加权平均值 数据来源:Wind资讯 18 16 ◆16.26 14 响 12 ◆1172 10 ◆10.27-k9.775 ◆-9.49 ◆8.79 7.41 6 t6.26 2 0 1.2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图3-2山东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变化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山东上市公司1997-2002年整体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当时重融 资、轻发展,导致了2002年山东68家上市公司中有14家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 的亏损,特别是济南百货、小鸭电器、中鲁渔业、烟台发展、金泰制药、山东鲁 银、和济南轻骑当年的每股收益亏损都在0.50元以上。2002年,山东68家上 3
13 年扩大 7 倍的情况下,总资产和净资产 10 年分别增加了 14 倍和 12 倍,说明山 东上市公司总体经营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3、盈利能力状况 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指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营效益的增长变化情况, 可以结合一定时期内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来观察分析。盈利能力的变 化直接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成长性状况,而成长性是上市公司的灵魂,是国民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自 1997 年以来,山东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表 3-3、图 3-2)先是经历了大 幅下降,加权平均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由 1997 年的 0.365 元和 16.26%下降到 2002 年的 0.034 元和 1.26%,然后经过两年的大幅回升,2004 年 这两项指标分别达到了 0.319 元和 9.489%,2005 年又有少许回落。 表 3-3 山东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变化 年度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EPS 0.365 0.307 0.277 0.29 0.18 0.034 0.237 0.319 0.275 ROE 16.26 11.72 10.27 9.78 6.26 1.26 7.410 9.489 8.786 注:每股收益(EPS)和净资产收益率(ROE)数据均为加权平均值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16.26 11.72 10.27 9.775 6.26 1.26 7.41 9.49 8.79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单位:% 图 3-2 山东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变化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山东上市公司 1997-2002 年整体净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当时重融 资、轻发展,导致了 2002 年山东 68 家上市公司中有 14 家公司出现了不同程度 的亏损,特别是济南百货、小鸭电器、中鲁渔业、烟台发展、金泰制药、山东鲁 银、和济南轻骑当年的每股收益亏损都在 0.50 元以上。2002 年,山东 68 家上
市公司净利润比2001年度下降77.96%,而同期全国净利润同比增长8.14%、加 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为5.75%。 4、行业分布状况 至2006年10月底,全省79家境内上市公司分布在17个行业中(图3-3), 上市公司数量在各行业中分布的不均衡性特征十分明显。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的 龙头企业,其数量分布从总体上反映了各行业在山东经济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 上体现了山东省的产业政策导向和实施结果。 综合类采掘 电力煤气及水 3% 造纸、印刷5% 1% 医药、生物制高4% ノ电子纺织服装 8% 10% 信息技术业 机械设备 6% 18% 建筑业 食品、饮料 1% 4% 交运及仓储 石化、塑科牡会服务业 16% 农林牧渔业 金属、非金属% 1%批发和零售贸易5% 11% 3% 图3-3山东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资讯 从上市公司的数量来看,山东在利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方面明显偏向机械设 备、石化塑料、金属非金属、医药和生物制品行业,这4个行业上市公司有44 家,占去了山东上市公司总数的55.70%:纺织服装、信息技术和综合类上市公 司15家,占山东上市公司总数的18.99%:其余20家上市公司占山东上市公司 总数的25.31%,分布在农林牧渔、造纸印刷等10个行业中。 5、上市公司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联程度 自1993年以来,山东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GDP比重基本上是逐年 提高(图3-4),由1993年2.16%提高到2005年的12.95%,这主要是由于上市 公司数量逐渐增多,使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增加, 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也必然会推动GDP的增长。 14
14 市公司净利润比 2001 年度下降 77.96%,而同期全国净利润同比增长 8.14%、加 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为 5.75%。 4、行业分布状况 至 2006 年 10 月底,全省 79 家境内上市公司分布在 17 个行业中(图 3-3), 上市公司数量在各行业中分布的不均衡性特征十分明显。上市公司作为各行业的 龙头企业,其数量分布从总体上反映了各行业在山东经济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 上体现了山东省的产业政策导向和实施结果。 纺织服装 8% 机械设备 18% 金属、非金属 11% 农林牧渔业 5% 石化、塑料 16% 食品、饮料 4% 信息技术业 6% 医药、生物制品 10% 造纸、印刷 4% 综合类 5% 电子 1% 电力煤气及水 采掘 3% 1% 建筑业 1% 交运及仓储 3% 批发和零售贸易 3% 社会服务业 1% 图 3-3 山东上市公司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Wind 资讯 从上市公司的数量来看,山东在利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方面明显偏向机械设 备、石化塑料、金属非金属、医药和生物制品行业,这 4 个行业上市公司有 44 家,占去了山东上市公司总数的 55.70%;纺织服装、信息技术和综合类上市公 司 15 家,占山东上市公司总数的 18.99%;其余 20 家上市公司占山东上市公司 总数的 25.31%,分布在农林牧渔、造纸印刷等 10 个行业中。 5、上市公司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联程度 自 1993 年以来,山东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 GDP 比重基本上是逐年 提高(图 3-4),由 1993 年 2.16%提高到 2005 年的 12.95%,这主要是由于上市 公司数量逐渐增多,使资产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增加, 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也必然会推动 GDP 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