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传导路思政案例1、医学科普,健康中国指算试验与深感觉传导通路正常情况下我们闭上眼睛,能够做到准确、快速地用食指指准鼻子,这就是指鼻试验。若闭上眼睛,无法用手指准确的指到鼻子这就是病理状态了,称为指鼻试验阳性。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能准确指到鼻子,说明我们有意识的本体感觉通路正常,所以我们能准确的感知到我们的手指和鼻子的位置。当深感觉传导通路异常,我们闭上眼睛,不能感知到手指和鼻尖准确的位置,就会出现闭上眼睛指不准自己的鼻子了。当脊髓后索的病变损伤薄束和模束,就会引起深感觉传导障碍。如梅毒脊髓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及其它损伤深感觉传导通路的病变,都可以导致闭眼指鼻错误一-一指鼻试验阳性。其中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指鼻试验阳性常见的临床原因,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脊髓后索和侧索损害而出现深感觉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这是因为髓鞘是包围神经轴突周围促进神经冲动传导的结构,而维生素B12是髓鞘和核蛋白形成必需的辅酶,所以当体内维生素B12缺乏之时,可造成髓鞘脱失、轴突变性而致病。虽然正常人维生素B12的日需求量仅为12ug,仍需注意膳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动物肝脏。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种类,不同食物都有自己的独特营养素,不能挑食。做为医者,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推广医学科普知识,预防疾病,也是职责所在。2、学以致用、联系临床垂体瘤导致视野缩小有一位年轻患者,近日突然发现视力有问题,双眼能看到的视野范围缩小,只能看见中间的视野,左侧、右侧都不能看见,眼科检查眼球正常这是什么疾病?经过脑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脑垂体瘤。那么脑垂体并不管
第十九章传导路思政案例 1、医学科普,健康中国 指鼻试验与深感觉传导通路 正常情况下我们闭上眼睛,能够做到准确、快速地用食指指准鼻子,这就 是指鼻试验。若闭上眼睛,无法用手指准确的指到鼻子这就是病理状态了,称 为指鼻试验阳性。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是为什么?能准确指到鼻子,说明我们 有意识的本体感觉通路正常,所以我们能准确的感知到我们的手指和鼻子的位 置。当深感觉传导通路异常,我们闭上眼睛,不能感知到手指和鼻尖准确的位 置,就会出现闭上眼睛指不准自己的鼻子了。当脊髓后索的病变损伤薄束和楔 束,就会引起深感觉传导障碍。如梅毒脊髓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及其它损 伤深感觉传导通路的病变,都可以导致闭眼指鼻错误-指鼻试验阳性。其中脊 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指鼻试验阳性常见的临床原因,是一种由于维生素 B12 缺 乏引起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脊髓后索和侧索损害而出现深感觉 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痪为主。这是因为髓鞘是包围神经轴突周围 促进神经冲动传导的结构,而维生素 B12 是髓鞘和核蛋白形成必需的辅酶,所 以当体内维生素 B12 缺乏时,可造成髓鞘脱失、轴突变性而致病。虽然正常人 维生素 B12 的日需求量仅为 1~2ug, 仍需注意膳食结构,多吃富含维生素 B12 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动物肝脏。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丰富的食物种类,不同 食物都有自己的独特营养素,不能挑食。做为医者,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推广 医学科普知识,预防疾病,也是职责所在。 2、学以致用、联系临床 垂体瘤导致视野缩小 有一位年轻患者,近日突然发现视力有问题,双眼能看到的视野范围缩 小,只能看见中间的视野,左颞侧、右颞侧都不能看见,眼科检查眼球正常, 这是什么疾病?经过脑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脑垂体瘤。那么脑垂体并不管
理视觉中枢,为什么会引起视觉障碍?这就要求同学们学好解部学基础知识了。原来垂体生长在蝶鞍内,而蝶鞍前方就紧邻视交叉。当垂体肿瘤增大,向前上方发展就会压迫视交叉造成视觉传导通路异常,导致视力、视野的改变。如果压迫仅仅限于视交义,双眼题侧视野的视觉传导到视交义就出现传导障碍,患者就会出现视野缩小。所以90%以上的垂体瘤病人都有视力减退。当然,视野的改变可因压迫神经或视交叉而有所不同,视交叉受压则产生双侧偏盲,或一眼题盲,肿瘤如位于一侧压迫视束或视神经时,可产生对侧同向偏盲,或一眼全盲。所以,当出现视野范围缩小,同学们一定别忘了垂体瘤的可能性,还要根据视觉损伤范围推断视神经被压损伤的部位。由此病历,同学们一定能够感悟到解剖学基础知识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打好基础才能成为一名卓越的医生。3、乐观向上、成就非凡渐冻症患者霍金一一一运动神经元的疾病1963年21岁的霍金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渐冻症”),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导致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渐失。这种病会使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被困在轮椅上近半个世纪的霍金的人生,像一部精彩的励志片。他是以一己已之力,完成了不仅是黑洞理论,而且科学本身的大众科普。如果没有他,科学在当代社会的能见度,恐怕还要降低很多。正是因为这个在轮椅上不安分了一辈子的霍金,把一个顶尖物理学家不会做的事,全做了一遍,也正是因为他,我们和科学之间的距离,才一次次被拉近。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他主要有两个贡献:奇点定理(1970)与霍金辐射(1972)。这在科学界是什么概念,是像爱因斯坦,像牛顿一样伟大的贡献。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一一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霍金的一生是无疑是非凡的、卓越的。然而同学们可知道,他是那么的乐观。霍金从21岁患渐冻症,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然而霍金一口气
理视觉中枢,为什么会引起视觉障碍?这就要求同学们学好解剖学基础知识 了。原来垂体生长在蝶鞍内,而蝶鞍前方就紧邻视交叉。当垂体肿瘤增大,向 前上方发展就会压迫视交叉造成视觉传导通路异常,导致视力、视野的改变。 如果压迫仅仅限于视交叉,双眼颞侧视野的视觉传导到视交叉就出现传导障 碍,患者就会出现视野缩小。所以 90% 以上的垂体瘤病人都有视力减退。当 然,视野的改变可因压迫神经或视交叉而有所不同,视交叉受压则产生双颞侧 偏盲,或一眼颞盲,肿瘤如位于一侧压迫视束或视神经时,可产生对侧同向偏 盲,或一眼全盲。所以,当出现视野范围缩小,同学们一定别忘了垂体瘤的可 能性,还要根据视觉损伤范围推断视神经被压损伤的部位。由此病历,同学们 一定能够感悟到解剖学基础知识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打好基础才能成为一名 卓越的医生。 3、乐观向上、成就非凡 渐冻症患者霍金- -运动神经元的疾病 1963 年 21 岁的霍金被确诊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渐冻 症” ),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导致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功 能渐失。这种病会使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被困在轮 椅上近半个世纪的霍金的人生,像一部精彩的励志片。他是以一己之力,完成 了不仅是黑洞理论,而且科学本身的大众科普。如果没有他,科学在当代社会 的能见度,恐怕还要降低很多。正是因为这个在轮椅上不安分了一辈子的霍 金,把一个顶尖物理学家不会做的事,全做了一遍,也正是因为他,我们和科 学之间的距离,才一次次被拉近。霍金的研究领域是引力与黑洞,他主要有两 个贡献:奇点定理(1970)与霍金辐射(1972)。这在科学界是什么概念,是 像爱因斯坦,像牛顿一样伟大的贡献。在统一 20 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霍金的一生是无疑是非凡的、卓越的。然而同学们可知道,他是那么的乐 观。霍金从 21 岁患渐冻症,当时大夫预言他只能再活两年,然而霍金一口气
活到了76岁,当然被抢救过数次,坐在轮椅上40多年,靠呼吸机生存,全身只有3个手指和眼球可以运动。然而他又是那么的幽默,他居然会“说”脱口秀,居然客串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他还拥有数百万新浪粉丝。在剑桥,他用轮椅碰压同学以此开玩笑,他用轮椅参加同学们的舞会。仅仅3个手指能动的他,居然乐观的写出了科学巨著《科学简史》,并拍成纪录片。2017年他亲自监督为英国BBC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霍金评价自己“我是一个乐观的、浪漫的,并且顽固不化的人。”同学们,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有多聪明(除了天才,大多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不在于他的考试成绩,更多是因为他的意志和精神,乐观、积极、坚强、勇敢,面对生活,面对挫折、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地精神,才是进步和获得快乐的源泉。4、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锥体外系与锥体系假如锥体系的传导路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说运动就没有问题了?其实,锥体系的运动还需要锥体外系的帮助。锥体外系在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的运动、维持体态姿势。通过复杂的锥体外系环路对驱体运动进行调节,确保锥体系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同学们在中枢神经已经学过帕金森病了,那就是一种进行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静止性震颤,患者的手不停抖动,伴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无法完成精准的动作。实际上,锥体外系结构很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通过复杂的锥体外系环路对驱体运动进行调节,才能确保锥体系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因此,锥体系与体外系两者功能是协调一致的。同学们从解部学知识学习到了肢体能够完成精准的动作,绝不是仅仅是锥体系的“一已之力”。看起来起辅助作用的锥体外系却是精确、精准动作完成的必备条件。在学习和工作中,同学们应该学会看问题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点,团队中要互助互进
活到了 76 岁,当然被抢救过数次,坐在轮椅上 40 多年,靠呼吸机生存,全身 只有 3 个手指和眼球可以运动。然而他又是那么的幽默,他居然会“说”脱口 秀,居然客串电视剧“生活大爆炸”。他还拥有数百万新浪粉丝。在剑桥,他 用轮椅碰压同学以此开玩笑,他用轮椅参加同学们的舞会。仅仅 3 个手指能动 的他,居然乐观的写出了科学巨著《科学简史》,并拍成纪录片。2017 年他亲 自监督为英国 BBC 录制纪录片《探索新地球》。霍金评价自己“我是一个乐观 的、浪漫的,并且顽固不化的人。”同学们,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有多聪明 (除了天才,大多人的智商都差不多),不在于他的考试成绩,更多是因为他 的意志和精神,乐观、积极、坚强、勇敢,面对生活,面对挫折、面对困难, 不屈不挠地精神,才是进步和获得快乐的源泉。 4、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锥体外系与锥体系 假如锥体系的传导路没有问题,那么是不是说运动就没有问题了?其实, 锥体系的运动还需要锥体外系的帮助。锥体外系在种系发生上比较古老,主要 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的运动、维持体态姿势。通过复杂的锥体外系环路 对躯体运动进行调节,确保锥体系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同学们在中枢神经已 经学过帕金森病了,那就是一种进行性锥体外系功能障碍的退行性疾病,其典 型症状为静止性震颤,患者的手不停抖动,伴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 调,无法完成精准的动作。实际上,锥体外系结构很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结 构,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 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通过复杂的锥体外系环路对躯体运动 进行调节,才能确保锥体系进行精细的随意运动。因此,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两 者功能是协调一致的。同学们从解剖学知识学习到了肢体能够完成精准的动 作,绝不是仅仅是锥体系的“一己之力”。看起来起辅助作用的锥体外系却是 精确、精准动作完成的必备条件。在学习和工作中,同学们应该学会看问题采 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点,团队中要互助互进
5、自强不息、终身学习张海迪张海迪,1955年9月16日在济南出生。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脊髓损伤,对于我们这节传导路来讲,就是上行和下行的传导路在脊髓平面中断,结果导致高位截瘫。从小时候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开始,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而张海迪的故事则给我们医学生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榜样,那就是自强不息、热爱生命、终身学习、追求卓越
5、自强不息、终身学习 张海迪 张海迪,1955 年 9 月 16 日在济南出生。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导 致脊髓损伤,对于我们这节传导路来讲,就是上行和下行的传导路在脊髓平面 中断,结果导致高位截瘫。从小时候脊髓损伤高位截瘫开始,张海迪开始了她 独特的人生。15 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莘县,给孩子当起了老 师。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 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 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 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 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 梦》等书籍。2002 年,一部长达 30 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绝顶》 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 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 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从 1983 年 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 100 万字。1983 年,《中国青年报》发表 《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其一是 “八十年代新雷锋”,其二是"“当代保尔”。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 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随后,使张海迪 成为道德力量。而张海迪的故事则给我们医学生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榜样,那就 是自强不息、热爱生命、终身学习、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