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关节学思政案例1、科学精神医学素养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后,腰椎便承载更多的功能以及负荷。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指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破裂,引起髓核向后方突出压迫相邻组织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引起腰痛的最常见疾病。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巨大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目前,临床上,中青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非常高,司机、教师、会计、建筑工人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等,是多发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有效科学的治疗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以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力求解决因椎间盘突出而导致的神经压迫。但是由于腰椎的神经被椎体和椎板等正常骨性结构包绕在骨性的神经通道里,如同战争中需要攻克某座城市而必须先打开城门一样,传统的减压手术必须先切除部分正常的脊柱结构,即打开包绕神经的大门,而后才能做到神经营救。因此,传统手术的创伤比较大,甚至因为过多地切除正常结构而需考虑在神经减压的同时行脊柱的固定融合。为了尽可能避免此类的手术损伤,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采用种种手段以求微创手术治疗腰突症。局麻条件下经皮肤上“绿豆”大小的切口,切口仅约8mm,侧方入路,不咬除椎板,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成功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髓核摘除术。存在髓核脱垂、侧隐窝卡压或狭窄、髓核移位或游离、合并腰椎管狭窄、椎间孔狭窄等情况时,均可应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进行椎间孔成形及椎管内直接减压。椎间孔镜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术中可以随时和患者交流,避免损伤神经根,所以其安全性也较高。但并不是微创就具备所有的优点,其暴露范围有限,操作空间狭小,可能存在减压不彻底: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术者必须熟悉侧后路椎间孔区域的解剖知识,同时具备丰富的经皮穿刺经验和立体空间想象、方位判断能力。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科学的看待每一项诊疗技术,并不是先进的技术适合所有的病例
第二章 关节学思政案例 1、科学精神 医学素养 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后,腰椎便承载更多的功能以及负荷。腰椎间盘突出症 ( LDH) 指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破裂,引起髓核向后方突出压迫相邻组织而 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引起腰痛的最常见疾病。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巨大改 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目前,临床上,中青年发生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非常高,司机、教师、会计、建筑工人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 人群等,是多发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有效科学的治疗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 行准确的评估,以决定采取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力求解决 因椎间盘突出而导致的神经压迫。但是由于腰椎的神经被椎体和椎板等正常骨性 结构包绕在骨性的神经通道里,如同战争中需要攻克某座城市而必须先打开城门 一样,传统的减压手术必须先切除部分正常的脊柱结构,即打开包绕神经的大门, 而后才能做到神经营救。因此,传统手术的创伤比较大,甚至因为过多地切除正 常结构而需考虑在神经减压的同时行脊柱的固定融合。为了尽可能避免此类的手 术损伤,医学工作者不断探索更为科学和有效的方法,采用种种手段以求微创手 术治疗腰突症。 局麻条件下经皮肤上“绿豆”大小的切口,切口仅约 8 mm,侧方入路,不 咬除椎板,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成功的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实施髓 核摘除术。存在髓核脱垂、侧隐窝卡压或狭窄、髓核移位或游离、合并腰椎管狭 窄、椎间孔狭窄等情况时,均可应用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进行椎间孔成形及椎 管内直接减压。椎间孔镜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术中可以随时和患者交流,避免损 伤神经根,所以其安全性也较高。但并不是微创就具备所有的优点,其暴露范围 有限,操作空间狭小,可能存在减压不彻底; 手术技术难度较大,术者必须熟悉 侧后路椎间孔区域的解剖知识,同时具备丰富的经皮穿刺经验和立体空间想象、 方位判断能力。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科学的看待每一项诊疗技术,并不是先进的 技术适合所有的病例
医学工作者要秉着科学的精神不断探索新知,用更好的诊疗方法为病人解除病痛。于此同时,更要科学的评估患者病情,运用最为适合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2、攻坚克难,磁砺奋进打开“折叠”人生一个人的梦想仅仅是站着活下去,然而却难之又难。2019年,李华46岁,他已经经历了4000多个暗无天日的日子,从未看过头顶的蓝天,眼前只有脚下3尺之地,身体弯曲将近180度,不能直着走,不能躺着睡,不能抬头看人,睡觉时只能屈膝侧坐,对他来说,仅仅是站着活下去,都已经成了奢望。18岁时,开始出现频繁腿疼,时好时坏,但当时他的身体看起来还是正常的,只是走路有点。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李华没有到大医院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治疗,本想扛一扛就把病拖过去,无奈身体一直疼,腿也慢慢无法动弹,弯腰、驼背越来越厉害。原来他患有的是“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尚不清楚这种病慢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四肢的大关节、稚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组织的纤维化和骨化,会导致关节僵硬、疼痛,累及骶关节。这些关节处的骨骼会生长及融合在一起,脊柱会失去灵活性。就在他艰难握过一日又一日的时候,病友群里分享的一张脊柱侧弯患者术前术后对比的照片令他重新燃起了希望。循着这些信息,他联系上了深圳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病科主任陶惠人教授。2019年6月,在母亲的陪伴下,步履维艰的从湖南来到了深圳。临床上用“折刀人”来代指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后期最严重的状态,整个驱体从胸部开始和下肢重叠,像一把折刀。但那些患者的头部仍能基本上扬,看见前方。与之相比,李华更为严重;头贴胸,胸贴肚,脸贴腿!在世界范围内也极其罕见。他的整个头部如同被折断、再次折叠到大腿之上。这也使他成为迄今为止医学史上有记录的最复杂、最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深大总医院脊柱外科的医生们使用了一个贴切的词组来描述他们眼中的李华一一“3-on折叠人”,即Chinonchest,Sternumonpubis,Faceonfemur,下颌紧贴胸骨,胸骨紧贴耻骨、面部紧贴股骨
医学工作者要秉着科学的精神不断探索新知,用更好的诊疗方法为病人解除 病痛。于此同时,更要科学的评估患者病情,运用最为适合的方法,不能一概而 论,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2、攻坚克难,砥砺奋进 打开“折叠”人生 一个人的梦想仅仅是站着活下去,然而却难之又难。 2019 年,李华 46 岁,他已经经历了 4000 多个暗无天日的日子,从未看过 头顶的蓝天,眼前只有脚下 3 尺之地,身体弯曲将近 180 度,不能直着走,不能 躺着睡,不能抬头看人,睡觉时只能屈膝侧坐,对他来说,仅仅是站着活下去, 都已经成了奢望。18 岁时,开始出现频繁腿疼,时好时坏,但当时他的身体看 起来还是正常的,只是走路有点瘸。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李华没有到大医院 进行彻底的检查和治疗,本想扛一扛就把病拖过去,无奈身体一直疼,腿也慢慢 无法动弹,弯腰、驼背越来越厉害。原来他患有的是“不死的癌症”:强直性脊 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发病原因现代医学尚不清楚, 这种病慢性发作,主要表现为四肢的大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及其附近组织的纤维 化和骨化,会导致关节僵硬、疼痛,累及骶髂关节。这些关节处的骨骼会生长及 融合在一起,脊柱会失去灵活性。就在他艰难捱过一日又一日的时候,病友群里 分享的一张脊柱侧弯患者术前术后对比的照片令他重新燃起了希望。循着这些信 息,他联系上了深圳大学总医院脊柱骨病科主任陶惠人教授。2019 年 6 月,在 母亲的陪伴下,步履维艰的从湖南来到了深圳。临床上用“折刀人”来代指强直 性脊柱炎患者后期最严重的状态,整个躯体从胸部开始和下肢重叠,像一把折刀。 但那些患者的头部仍能基本上扬,看见前方。与之相比,李华更为严重;头贴胸, 胸贴肚,脸贴腿!在世界范围内也极其罕见。他的整个头部如同被折断、再次折 叠到大腿之上。这也使他成为迄今为止医学史上有记录的最复杂、最严重的强直 性脊柱炎患者。深大总医院脊柱外科的医生们使用了一个贴切的词组来描述他们 眼中的李华——“3-on 折叠人”,即 Chin on chest, Sternum on pubis, Face on femur,下颌紧贴胸骨,胸骨紧贴耻骨、面部紧贴股骨
截骨,重塑,才能迎来重生!从无报道先例,毫无经验可循。陶惠人意识到,他们面临的将是医学技术领域里的一座珠穆朗玛峰。在一些无法翻越的高峰面前,总要有人向前!他们的使命,就是要突破这一个点。设计-调整-推翻-再设计-再完善长达两周的时间里,陶教授不断调整着李华的手术方案,每一毫米的考量、计算、校正,都会帮助李华真正挺直脊梁,站得更好、更稳。陶惠人说:“只有一段一段,打断他的股骨、颈椎、胸椎、腰椎,然后将全身脊柱拉直,固定,完成骨骼重塑,才能实现脊柱变直,重新打开李华完全折叠的身躯。”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工程,脊柱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放射科、关节创伤科、呼吸内科、血管外科、输血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任何一个环节都面临着挑战,医院集结多学科最强力量,共同攻坚,随时为李华安全保驾护航!医学人团队协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从2019年6月13日到2019年12月13日,一场长达半年的马拉松式救治,历经“截骨-抬头-平躺-站立”4次高风险、高难度手术,李华终于可以挺直脊梁,终于可以再次站着看世界!3、科学健身,护大健康科学健身,助力健康1995年,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此后,《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使得全民健身有法可依,长效化得以保障。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是继《全民健身条例》后,又一个关注民生,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激发群众健身热情,提高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暂时甩掉工作生活的压力,给身体一个放松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增强生活活力。但是调查发现,人们在健身中往往存在随意性大、效果不明显和肢体伤害等问题。比如,过度、不适当的跑步、快走和爬山,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的软骨或韧带损伤,影响正常行走;不适当的排球或羽毛球运动,可能会导致肩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导致上肢的运动障碍。所以,要摒弃健身的随意性,加强健身的科学性。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已的健身项目。在具体过程中,要接受专业
截骨,重塑,才能迎来重生! 从无报道先例,毫无经验可循。陶惠人意识到,他们面临的将是医学技术领 域里的一座珠穆朗玛峰。在一些无法翻越的高峰面前,总要有人向前!他们的使 命,就是要突破这一个点。设计-调整-推翻-再设计-再完善.长达两周的时间 里,陶教授不断调整着李华的手术方案,每一毫米的考量、计算、校正,都会帮 助李华真正挺直脊梁,站得更好、更稳。陶惠人说:“只有一段一段,打断他的 股骨、颈椎、胸椎、腰椎,然后将全身脊柱拉直,固定,完成骨骼重塑,才能实 现脊柱变直,重新打开李华完全折叠的身躯。” 这是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工程,脊柱外科、感染科、麻醉科、放射科、关节创 伤科、呼吸内科、血管外科、输血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任何一个环节都面临 着挑战,医院集结多学科最强力量,共同攻坚,随时为李华安全保驾护航! 医学人团队协作,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从 2019 年 6 月 13 日到 2019 年 12 月 13 日,一场长达半年的马拉松式救治,历经“截骨-抬头-平躺-站立”4 次高 风险、高难度手术,李华终于可以挺直脊梁,终于可以再次站着看世界! 3、科学健身,护大健康 科学健身,助力健康 1995 年,国务院发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此后,《全民健身条例》的出台, 使得全民健身有法可依,长效化得以保障。2014 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 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这是继《全民健身条例》后,又一个关 注民生,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对于激发群众健身热情,提高 中华民族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减轻身体的“负担”,暂时甩掉工作生活的压力, 给身体一个放松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提高生命质量、增强生活活力。但是调查 发现,人们在健身中往往存在随意性大、效果不明显和肢体伤害等问题。比如, 过度、不适当的跑步、快走和爬山,可能会导致膝关节的软骨或韧带损伤,影响 正常行走;不适当的排球或羽毛球运动,可能会导致肩关节周围韧带的损伤,导 致上肢的运动障碍。所以,要摒弃健身的随意性,加强健身的科学性。根据自身 的身体状况,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在具体过程中,要接受专业
人员指导,保证健身姿势以及动作的科学准确,确保不损伤肌和关节。在我国,不仅青壮年健身比例逐步提升,老年人健身观念也日益增强。老年人时间充裕,老年体育锻炼不仅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体育锻炼的主力军。医务工作者应责无旁贷的地向他们宣传科学健身的理念,让老年人把科学健身作为一种追求,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4、不断开拓,开辟新知置换关节,重现运动当一个关节由于某种原因功能异常,将会给病人的生活带来重重困扰。比如股骨头坏死,病人连最基本的行走都难以完成。为了挽救病人已经失去功能的关节,经过科学家的不断钻研和创新,人工关节出现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可以消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使长期受关节病痛折磨的人们再次获得新生!多年来,人们采用各种关节成形术治疗关节强直、关节畸形和各种破坏性骨关节疾病,力图将这些发生病变的关节矫正并且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为此许多国内外学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近20多年来,我国人工关节外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手术数量逐年增加,而且手术质量和技术也逐年上升,可以治愈疑难程度较高的关节疾病,临床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医学科学家不断开拓,致力于关节置换术的研究与实践。范国生教授自1957年开始采用Ju-det人工股骨头为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做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最长的1例随访了5年,这是目前我国现有文献中所能查到的最早的有真正意义的人工关节的报道。1960年吴之康教授和陈景云教授在《人民军医》上发表了《髋关节成形术治疗髋关节结核》一文,文中介绍了应用金属杯治疗关节结核9例,结核可以治愈,但活动度较差。虽然当时人工关节置换遇到了困难,但是医学科学家并没有放弃,而是越挫越勇!进入到上世纪70、80年代,人工关节领域的相关研究十分活跃,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到人工关节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临床和医学工程学专家的密切协作,大大推动了当时我国人工关节的研发进程。在此期间,涌现了许多为关节置换作
人员指导,保证健身姿势以及动作的科学准确,确保不损伤肌和关节。 在我国,不仅青壮年健身比例逐步提升,老年人健身观念也日益增强。老年 人时间充裕,老年体育锻炼不仅是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体育锻炼 的主力军。医务工作者应责无旁贷的地向他们宣传科学健身的理念,让老年人把 科学健身作为一种追求,拥有健康快乐的晚年! 4、不断开拓,开辟新知 置换关节,重现运动 当一个关节由于某种原因功能异常,将会给病人的生活带来重重困扰。比如 股骨头坏死,病人连最基本的行走都难以完成。为了挽救病人已经失去功能的关 节,经过科学家的不断钻研和创新,人工关节出现了! 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可以消除关节疼痛、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使长期受关节 病痛折磨的人们再次获得新生!多年来,人们采用各种关节成形术治疗关节强直、 关节畸形和各种破坏性骨关节疾病,力图将这些发生病变的关节矫正并且最大程 度的恢复功能,为此许多国内外学者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近 20 多年来,我国人 工关节外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手术数量逐年增加,而且手术质量和技术也 逐年上升,可以治愈疑难程度较高的关节疾病,临床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也有了 极大的改善。 今天的成果来之不易。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医学科学家不断开拓,致力 于关节置换术的研究与实践。范国生教授自 1957 年开始采用 Ju- det 人工股 骨头 为 7 例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做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最长的 1 例随访了 5 年,这是目前我国现有文献中所能查到的最早的有真正意义的人工关节的报道。 1960 年吴之康教授和陈景云教授在《人民军医》上发表了《髋关节成形术治疗 髋关节结核》一文,文中介绍了应用金属杯治疗髋关节结核 9 例,结核可以治 愈,但活动度较差。虽然当时人工关节置换遇到了困难,但是医学科学家并没有 放弃,而是越挫越勇! 进入到上世纪 70、80 年代,人工关节领域的相关研究十分活跃,内容极其 丰富,涉及到人工关节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临床和医学工程学专家的密切协作, 大大推动了当时我国人工关节的研发进程。在此期间,涌现了许多为关节置换作
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吕厚山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吕厚山是我国知名骨外科专家、关节外科奠基人之一,他专业上追求卓越、稳健并坚毅!我国膝关节的真正研发还是吕厚山教授回国后开始的。1986年吕厚山教授回国后与621所的刘建宇总工合作,以Howmed-ica公司的假体为样品并进行了6个方面的改进,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研制成功了PCA髋和PCA膝及配套工具。他不但在假体材料和手术工具上做过卓越的贡献,而且对关节置换疑难病例术式的探索更是颇具建树!超过60°的严重的膝关节屈曲挛缩是很难作关节置换的不少专家认为这是膝人工关节置换的禁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吕厚山作了解决这一难题的尝试。他已成功地为100余例病人作了膝人工关节置换,其中有若干病例的挛缩超过了90°!下肢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通常关节置换一般从髋关节开始。吕厚山发现其实先作双侧膝人工关节置换能加速病人的康复所以他同一次手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双膝施行关节置换,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是对的!这极大的改善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的速度!一切从病人康复和生活实际出发,吕厚山采取一期同侧髓、膝以及踝关节置换,对侧的髓、膝关节可在2~3周后施行,这不是表现手术技巧,而是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和降低费用。在我国关节置换领域,还有许多成就卓越的科学家,还有正在不断探索的年轻科学家!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大家团结一致、不断开拓,未来,人工关节将更好的治愈更多的关节疾病患者!5、科学精神医学素养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后,腰椎便承载更多的功能以及负荷。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指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破裂,引起髓核向后方突出压迫相邻组织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引起腰痛的最常见疾病。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巨大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目前,临床上,中青年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非常高,司机、教师、会计、建筑工人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等,是多发人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有效科学的治疗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
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吕厚山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吕厚山是我国知名 骨外科专家、关节外科奠基人之一,他专业上追求卓越、稳健并坚毅!我国膝关 节的真正研发还是吕厚山教授回国后开始的。1986 年吕厚山教授回国后与 621 所的刘建宇总工合作,以 Howmed- ica 公司的假体为样品并进行了 6 个方面的 改进,分别于 1993 年和 1995 年研制成功了 PCA 髋和 PCA 膝及配套工具。他 不但在假体材料和手术工具上做过卓越的贡献,而且对关节置换疑难病例术式的 探索更是颇具建树!超过 60°的严重的膝关节屈曲挛缩是很难作关节置换的, 不少专家认为这是膝人工关节置换的禁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吕厚山作了解决这 一难题的尝试。他已成功地为 100 余例病人作了膝人工关节置换,其中有若干 病例的挛缩超过了 90°!下肢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累及多个关节,通常关节置换 一般从髋关节开始。吕厚山发现其实先作双侧膝人工关节置换能加速病人的康复, 所以他同一次手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双膝施行关节置换,其结果证实了这一观点 是对的!这极大的改善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的速度!一切从 病人康复和生活实际出发,吕厚山采取一期同侧髋、膝以及踝关节置换,对侧的 髋、膝关节可在 2 ~ 3 周后施行,这不是表现手术技巧,而是为了减少病人的 痛苦和降低费用。 在我国关节置换领域,还有许多成就卓越的科学家,还有正在不断探索的年 轻科学家!在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大家团结一致、不断开拓,未来,人工关 节将更好的治愈更多的关节疾病患者! 5、科学精神 医学素养 微创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后,腰椎便承载更多的功能以及负荷。腰椎间盘突出症 ( LDH) 指腰椎间盘退变导致纤维环破裂,引起髓核向后方突出压迫相邻组织而 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引起腰痛的最常见疾病。随着生活工作方式的巨大改 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一疾病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目前,临床上,中青年发生腰 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非常高,司机、教师、会计、建筑工人以及长期伏案工作的 人群等,是多发人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有效科学的治疗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