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有利机遇,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机会,在这场危机风暴中“迎风破浪” (二)金融危机对深圳机械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影响 1.机械行业与中小企业的定义 (1)机械行业 机械行业又称为机械工业或装备制造业,指用金属切削机床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工 业部门,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之规定,机械行业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门类,对应着“金属制品业”、“通 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6个大类行业 本文笔者认为所谓机械行业是指机器制造工业。机械工业又被称为“工业的心脏”,是 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以认为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是 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行业 (2)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同本行业的大企业相对来说,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中 中小企业的界定关键取决于“中小”的含义。国内对“中小”的含义主要是从规模角度去理 解的,例如:蒋伏心(1999)认为“小”是规模的概念,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经营结 果反映:包锡妹(2000认为所谓中小企业就是指独立经营、形式多样、规模较小,在市场 上不具有支配地位的经济单位:余惠芬(2000)认为企业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在本行业内部不 较小,在本行业中不居于市场主导地位的经济单位匈·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经营规模比 本文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是指由自然人独资或合资设立的,经营规模比较小,从业人员 比较少,资本额和销售额都不大的企业。 2.深圳机械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深圳机械行业经历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来一补”起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先进 加工技术为国内外产品提供加工与装配,经过近三十年发展,逐步升级为拥有部分自主知识 产权、以先进加工技术为先导的高端制造业。目前深圳市拥有机械生产经营企业共1.2万家, 从业人员近85万人,现已成为仅次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圳的第二大支柱行业,逐步形成了 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特色 1999年开始,深圳机械行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根据2005年深圳海关数据绘制深圳机 械行业进出口情况折线走势图(图1),可以知道深圳市机械行业在2000年到2004年间进 出口额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4 抓住金融危机中的有利机遇,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机会,在这场危机风暴中“迎风破浪”[4]。 (二)金融危机对深圳机械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影响 1.机械行业与中小企业的定义 (1)机械行业 机械行业又称为机械工业或装备制造业,指用金属切削机床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工 业部门,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按照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之规定,机械行业属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制造业”门类,对应着“金属制品业”、“通 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 6 个大类行业[5]。 本文笔者认为所谓机械行业是指机器制造工业。机械工业又被称为“工业的心脏”,是 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以认为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机械行业的发展水平是 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必须加速发展机械行业。 (2)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同本行业的大企业相对来说, 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中 中小企业的界定关键取决于“中小”的含义。国内对“中小”的含义主要是从规模角度去理 解的,例如:蒋伏心(1999)认为“小”是规模的概念,可以通过企业的生产要素和经营结 果反映;包锡妹(2000)认为所谓中小企业就是指独立经营、形式多样、规模较小,在市场 上不具有支配地位的经济单位;余惠芬(2000)认为企业资源的占有和配置在本行业内部不 占优势的企业为小企业;林民书(2000)所谓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经营规模比 较小,在本行业中不居于市场主导地位的经济单位 [6]。 本文笔者认为,中小企业是指由自然人独资或合资设立的,经营规模比较小,从业人员 比较少,资本额和销售额都不大的企业。 2.深圳机械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深圳机械行业经历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三来一补”起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先进 加工技术为国内外产品提供加工与装配,经过近三十年发展,逐步升级为拥有部分自主知识 产权、以先进加工技术为先导的高端制造业。目前深圳市拥有机械生产经营企业共 1.2 万家, 从业人员近 85 万人,现已成为仅次于电子信息产业的深圳的第二大支柱行业,逐步形成了 与高新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特色。 1999 年开始,深圳机械行业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根据 2005 年深圳海关数据绘制深圳机 械行业进出口情况折线走势图(图 1),可以知道深圳市机械行业在 2000 年到 2004 年间进 出口额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图1机械行业进出口增长情况(2000-2004年) 资料来源:2005年深圳海关数据① 其中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27.09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49.56亿美元,年均增幅为 22.3%;进口总额由2001年的38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76.9亿美元,年均增幅为26.5% 从图2柱形图可以看出,2001-2004年间,深圳机械行业进出口市场贸易额逐年递增,表示 深圳市机械行业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态势迅猛 机械行业进出口总额(单位:亿元) 39.98 31.75 30+25.89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口出口总额■进口总额 图2机械行业进出口总额(2001-2004年) 资料来源:2005年深圳海关数据 同时,参考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往年的文献资料中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机械行业全行 业的总产值自1990年开始快速增长。2006年深圳机械工业总产值己超过1800亿元,出口 总额达150亿元:2007年,全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50亿元、增加值540多亿元,出 口创汇180亿元,继续位居深圳市工业支柱产业第二位
5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图 1 机械行业进出口增长情况(2000-2004 年) 资料来源:2005 年深圳海关数据① 其中出口总额由 2000 年的 27.09 亿美元增长到 2004 年的 49.56 亿美元,年均增幅为 22.3%;进口总额由 2001 年的 38 亿美元增长到 2004 年的 76.9 亿美元,年均增幅为 26.5%。 从图 2 柱形图可以看出,2001-2004 年间,深圳机械行业进出口市场贸易额逐年递增,表示 深圳市机械行业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态势迅猛。 机械行业进出口总额(单位:亿元) 38 46.27 61.53 76.9 49.56 25.89 31.75 39.98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图 2 机械行业进出口总额(2001-2004 年) 资料来源:2005 年深圳海关数据② 同时,参考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往年的文献资料中统计数据,显示,深圳机械行业全行 业的总产值自 1990 年开始快速增长。2006 年深圳机械工业总产值已超过 1800 亿元,出口 总额达 150 亿元;2007 年, 全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2250 亿元、增加值 540 多亿元,出 口创汇 180 亿元,继续位居深圳市工业支柱产业第二位[7]
深圳机械行业全行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总产值 2000 1500 1500 1000 0.08 27.28 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6年2007年 图3深圳机械行业全行业总产值(1980-2007年) 资料来源: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 注:本文笔者参考深圳机械行业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绘制图3 然而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产业升级带来的制造成本的升高,现在深圳市机械 装备制造业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对外扩张性展的新阶段,产业集聚、行业合作,以产业链整 合为主线的新一轮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开始呈现 3.金融危机对深圳机械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影响 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在一片“狼来了”中已经席卷全球,身在其中的中国正在 经受“冰与火”的考验。我国机械行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166家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第三 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在第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279.37亿元,实现净利润84.18亿元, 剔除不可比因素,这两个数据分别比同期增长35.64%和5.15%,反映出整个机械行业处于增 收不增利的状态。2008年1-8月,机械产品进出口整体增幅下降,8月份当月,机械产品进 出口环比增幅双双回落10个百分点左右,并呈现加速回落的状态。 而深圳市机械行业的情况,2008年1-3季度深圳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394.8亿元,增幅较上半年回落8.6个百分点:民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8.1亿元,同比 大幅下降50.7%,充分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的信心指数明显不足。深圳机械行业企业有一万多 家,从业人员近70万人,60%以上是民营企业,60%以上是中小企业,目前,除了少数占据 高端市场以及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之外,大部分同“珠三角”、“长三角”的大多数外向 型链条上的企业一样,面临困难:一是订单减少,市场萎缩:二是资金紧张,周转不灵;三 是前景不明,压力倍增。在此状态下,深圳机械行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与死”、“进与退” “保与压”的抉择挑战。机械制造业近四成企业面临亏损。在“2009年装备制造业前景分 析论坛”上,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达滨表示,根据该协会不完全统计,2008年 前11个月深圳机械工业总产值约为2165亿元,增长幅度仅为5%,出口总额为190亿美元, 增长15%,其中机械行业的整体利润指标平均出现了两成的下滑。而去年,深圳机械行业总 产值超过2250亿元,同比增长25%。与去年相比,深圳机械行业快速增长的局面面临转变
6 深圳机械行业全行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1800 1500 499.38 150.13 0.08 3 27.28 225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总产值 图 3 深圳机械行业全行业总产值(1980-2007 年) 资料来源: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③ 注:本文笔者参考深圳机械行业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数据,绘制图 3 然而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产业升级带来的制造成本的升高,现在深圳市机械 装备制造业进入产业转型升级、对外扩张性展的新阶段,产业集聚、行业合作,以产业链整 合为主线的新一轮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开始呈现。 3.金融危机对深圳机械行业内中小企业的影响 源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在一片“狼来了”中已经席卷全球,身在其中的中国正在 经受“冰与火”的考验。我国机械行业,企业效益大幅下滑,166 家机械行业上市公司第三 季度财务报表显示,在第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 1279.37 亿元,实现净利润 84.18 亿元, 剔除不可比因素,这两个数据分别比同期增长 35.64%和 5.15%,反映出整个机械行业处于增 收不增利的状态。2008 年 1-8 月,机械产品进出口整体增幅下降,8 月份当月,机械产品进 出口环比增幅双双回落 10 个百分点左右,并呈现加速回落的状态[8]。 而深圳市机械行业的情况,2008 年 1-3 季度深圳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 1394.8 亿元,增幅较上半年回落 8.6 个百分点;民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28.1 亿元,同比 大幅下降 50.7%,充分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的信心指数明显不足。深圳机械行业企业有一万多 家,从业人员近 70 万人,60%以上是民营企业,60%以上是中小企业,目前,除了少数占据 高端市场以及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企业之外,大部分同“珠三角”、“长三角”的大多数外向 型链条上的企业一样,面临困难:一是订单减少,市场萎缩;二是资金紧张,周转不灵;三 是前景不明,压力倍增。在此状态下,深圳机械行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与死”、“进与退”、 “保与压”的抉择挑战[8]。机械制造业近四成企业面临亏损。在“2009 年装备制造业前景分 析论坛”上,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达滨表示,根据该协会不完全统计,2008 年 前 11 个月深圳机械工业总产值约为 2165 亿元,增长幅度仅为 5%,出口总额为 190 亿美元, 增长 15%,其中机械行业的整体利润指标平均出现了两成的下滑。而去年,深圳机械行业总 产值超过 2250 亿元,同比增长 25%。与去年相比,深圳机械行业快速增长的局面面临转变
竞争战略相关综述 (一)竞争战略的定义 竞争: Porter(1990)认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文化 凝聚力、执行效率等与整体表现息息相关的各种活动。可以说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Porter 定义竞争战略为:“竞争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目标)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 的途径(政策)的结合物。③”同时, Porter还提出三种通用竞争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 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的谋略,引申义是谋略●。谋略是大计谋,是对整体性、长期性、 基本性问题的计谋。竞争战略就是对竞争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本文中竞争战略的含义是指企业在把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得 生存与发展做出的长期的、总体的、全局性的谋划和对策。 (二)学术界对竞争战略的相关研究 国内一些战略管理学者对企业竞争战略做了深入的研究,如浙江大学李庆华、项保华等 (2002)认为企业间竞争是基于顾客需求的竞争,即通过提供更低的认知价格和更高的认知 价值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李鸿生(1998)在《企业竞争战略模式的选择》一文中提出了 多元化竞争战略模式和集中竞争战略模式10。张召龙(2007)认为 Porter的通用竞争战略 存在逻辑缺陷,忽略了对企业内部要素的研究,局限于产品/服务一一—市场层面的竞争。张 召龙认为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的环境条件是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点,而企业内部要素才是竞争 优势的根本来源,同时,企业间的竞争具有层次性,即竞争是在企业的品牌、服务、产品、 业务流程、资源/能力这五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上同时展开的,并且它们都是竞争优势的潜在 来源,即可竞争要素m。张召龙提出了一体化的可竞争要素差异化战略,不仅通过差异化获 取竞争优势,而且拓展了企业的战略视野。 唐震(2004)认为竞争战略是企业保证总体战略的核心,而从组织上保证竞争战略的实 施是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所以为了成功实施竞争战略必须在理解竞争战略三种基 本形式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细分和布局,将战略管理过程根植于企业组织内部,构建 企业总体战略,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最优配置,从而形成企业总体竞争优势2。 以上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突出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低成本或高价值、 不同的竞争战略模式、利用企业内部的可竞争要素及资源优化配置等一些方法,提升企业的 总体竞争优势。 国外, Porter(1990)教授为竞争战略理论的分析过程,提出了有效的分析工具一—五 力竞 争分 析模 在的新进入 (图 新进入者的威胁 供应商的讨 产业内的竞争 供应局还价能力 行业内现有竞争 购买者 者的竞争 购买者的讨 价还价能力 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
7 三、竞争战略相关综述 (一)竞争战略的定义 竞争:Porter(1990)认为,“竞争”是企业成败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的创新、文化 凝聚力、执行效率等与整体表现息息相关的各种活动。可以说竞争是企业成败的关键。Porter 定义竞争战略为:“竞争战略是公司为之奋斗的一些终点(目标)与公司为达到它们而寻求 的途径(政策) 的结合物。④”同时,Porter 还提出三种通用竞争战略,即“总成本领先战 略”、“差异化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战略的本义是对战争的谋略,引申义是谋略⑤。谋略是大计谋,是对整体性、长期性、 基本性问题的计谋。竞争战略就是对竞争中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⑥。 本文中竞争战略的含义是指企业在把握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为在竞争中求得 生存与发展做出的长期的、总体的、全局性的谋划和对策。 (二)学术界对竞争战略的相关研究 国内一些战略管理学者对企业竞争战略做了深入的研究,如浙江大学李庆华、项保华等 (2002)认为企业间竞争是基于顾客需求的竞争,即通过提供更低的认知价格和更高的认知 价值获取竞争优势的过程[9]。李鸿生(1998)在《企业竞争战略模式的选择》一文中提出了 多元化竞争战略模式和集中竞争战略模式[10]。张召龙(2007)认为 Porter 的通用竞争战略 存在逻辑缺陷,忽略了对企业内部要素的研究,局限于产品/服务——市场层面的竞争。张 召龙认为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的环境条件是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点, 而企业内部要素才是竞争 优势的根本来源, 同时, 企业间的竞争具有层次性, 即竞争是在企业的品牌、服务、产品、 业务流程、资源/能力这五个相互关联的层面上同时展开的, 并且它们都是竞争优势的潜在 来源, 即可竞争要素[11]。张召龙提出了一体化的可竞争要素差异化战略,不仅通过差异化获 取竞争优势,而且拓展了企业的战略视野。 唐震(2004)认为竞争战略是企业保证总体战略的核心,而从组织上保证竞争战略的实 施是企业成功实施战略管理的关键。所以为了成功实施竞争战略必须在理解竞争战略三种基 本形式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细分和布局,将战略管理过程根植于企业组织内部,构建 企业总体战略,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最优配置,从而形成企业总体竞争优势[12]。 以上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突出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可以通过低成本或高价值、 不同的竞争战略模式、利用企业内部的可竞争要素及资源优化配置等一些方法,提升企业的 总体竞争优势。 国外,Porter(1990)教授为竞争战略理论的分析过程,提出了有效的分析工具——五 力竞 争 分 析模 型 。 (图 4) 购买者的讨 价还价能力 供应商的讨 价还价能力 潜在的新进入者 产业内的竞争 行业内现有竞争 者的竞争 新进入者的威胁 替代品的威胁 供应商 购买者 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