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产品营销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陈宣儒 (学号:2004041317) 指导教师:于文生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沟通的需要全球范围内对通信产品的需 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得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对通信产品的要求 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造成通信业界企业百家争鸣的局面。而曾经被当作落后代表的“第三 世界国家”,在发展的浪潮中也对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对中 兴通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产品营销实例分析,结合第三世界国家通信市场的实际情况,总结 出其营销成功的原因。这个选题对通信企业的国际营销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兴通讯;第三世界;产品营销 一.前言 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21世纪,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沟通的需要,全 球范围内对通信产品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通信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无处不在, 国家的社会与经济活动对通信的依赖也与日俱增。目前,通信市场已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信产业为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通信的两个分支电信以及通讯 设备也分别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在2007年《财富》杂志的“世界500强”排名中 电信行业的21家上榜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8843.3亿美元,网络、通讯设备行业的5家上榜 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1659.6亿美元,分别在全部五十二个行业的总计排名中位列第六和第 十九位。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对通信产品和相关业务的要 求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被称为“第三世界”的亚、非、拉美的大部分国家,现在正处在大力 发展国家经济的阶段,随着其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他们对通信产品也有了相应的需求, 这为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如何在这样的市场上战胜对手,赢得份额, 并且在以后的交易中保持相对优势,是值得通信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ZTE,本文简称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 市公司,是近年全球增长最快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怎样与爱立信( Ericsson)、摩 托罗拉( Motorola)、阿朗( Alcatel- Lucent)、思科( Cisco)、北电( Nortel)、诺西 ( Nokia- Siemens)、华为( Huawei)等同类通信设备商竞争并取得优势,对中兴通讯而言 是一个现实又意义重大的课题
中兴通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产品营销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工商管理专业 陈宣儒 (学号:2004041317) 指导教师:于文生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沟通的需要,全球范围内对通信产品的需 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由于不同国家地区得经济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对通信产品的要求 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造成通信业界企业百家争鸣的局面。而曾经被当作落后代表的“第三 世界国家”,在发展的浪潮中也对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起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本文通过对中 兴通讯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产品营销实例分析,结合第三世界国家通信市场的实际情况,总结 出其营销成功的原因。这个选题对通信企业的国际营销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兴通讯;第三世界;产品营销 一.前言 在被称为信息时代的 21 世纪,随着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沟通的需要,全 球范围内对通信产品的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通信在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中无处不在, 国家的社会与经济活动对通信的依赖也与日俱增。目前,通信市场已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信产业为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通信的两个分支电信以及通讯 设备也分别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在 2007 年《财富》杂志[1]的“世界 500 强”排名中, 电信行业的 21 家上榜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 8843.3 亿美元,网络、通讯设备行业的 5 家上榜 企业的总营业收入为 1659.6 亿美元,分别在全部五十二个行业的总计排名中位列第六和第 二十九位。 在全球范围内,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对通信产品和相关业务的要 求也具有明显的差异。被称为“第三世界”的亚、非、拉美的大部分国家,现在正处在大力 发展国家经济的阶段,随着其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他们对通信产品也有了相应的需求, 这为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商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如何在这样的市场上战胜对手,赢得份额, 并且在以后的交易中保持相对优势,是值得通信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ZTE,本文简称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 市公司,是近年全球增长最快的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怎样与爱立信(Ericsson)、摩 托罗拉(Motorola)、阿朗(Alcatel-Lucent)、思科(Cisco)、北电(Nortel)、诺西 (Nokia-Siemmens)、华为(Huawei)等同类通信设备商竞争并取得优势,对中兴通讯而言 是一个现实又意义重大的课题
二.产品营销理论 (一)产品营销渠道 美国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 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简单地说, 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营销渠道起于生产 者,止于消费者(生活消费)和用户(生产消费),其参与者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中间 商,前提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在不同的产业中,营销渠道的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区别,而通 信产业的特点又造成了它不同于其他产业:运营商和设备商一般都是通过直接渠道,把商品 和服务直接提供给最终消费者,基本模式为通信产品上的“设备商-运营商”以及通信业务 上的“运营商-通信用户”。通信产品的这种“设备商-运营商”的直接营销渠道减少了不必 要的中间环节,不但节约了流通费用,而且交易的双方直接联系,使设备商能够及时地了解 运营商的具体需求变化,更好地把握目标市场的特征,有利于设备商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研 发合适的差异化产品,及时作出与市场变化对应的决策 (二)产品营销策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市场营销学兴旺发达的时期,其突出标志是市场态势和企业经营 观念的变化,即市场态势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经营观念实现了由传统 经营观念向新型经营观念的转变。与此相适应,营销手段也多种多样,且十分复杂。1960 年,美国市场营销专家麦卡锡(E.J. Macarthy)教授在人们营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 名的“4Ps”营销策略组合理论,即产品( Product)、定价( Price)、地点( Place)、促销 ( Promotion)。“4Ps”是营销策略组合通俗经典的简称,奠定了营销策略组合在市场营销 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它为企业实现营销目标提供了最优手段,即最佳综合性营销活动,也称 整体市场营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走向滞缓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政治和社会因素 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大。1986年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勒教授提 出了大市场营销策略,在原“4Ps”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两个P,即权力( Power)和公共关系 ( Public relations),简称“6Ps”。科特勒给大市场营销下的定义为:为了成功地进入特 定市场,在策略上必须协调地施用经济心理、政治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以取得外国或地方有 关方面的合作和支持。此处所指特定的市场,主要是指壁垒森严的封闭型或保护型的市场。 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和政府干预的加强,是国际、国内贸易中大市场营销存在的客观基础 要打入这样的特定市场,除了做出较多的让步外,还必须运用大市场营销策略即“6Ps”组 合。大市场营销概念的要点在于当代营销者益愈需要借助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技巧去排除产 品通往目标市场的各种障碍,取得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大市场营销 理论与常规的营销理论即“4Ps”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十分注重调合企业与外 部各方面的关系,以排除来自人为的(主要是政治方面的)障碍,打通产品的市场通道。这 就要求企业在分析满足自标顾客需要的同时,必须研究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制定对策,这在 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公共关系工作去完成。其次,打破了传统的关于环境因素之间的分界线。 也就是突破了市场营销环境是不可控因素,重新认识市场营销环境及其作用,某些环境因素 可以通过企业的各种活动施加影响或运用权力疏通关系来加以改变。通信产品在全球化营销 中,所采取的策略便是在大市场营销上发展起来的。设备商不仅仅重视其产品及产品的定价
二.产品营销理论 (一)产品营销渠道 美国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指出,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 费者移动时,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简单地说, 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营销渠道起于生产 者,止于消费者(生活消费)和用户(生产消费),其参与者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各种类型的中间 商,前提是商品所有权的转移。在不同的产业中,营销渠道的长度和宽度都有所区别,而通 信产业的特点又造成了它不同于其他产业:运营商和设备商一般都是通过直接渠道,把商品 和服务直接提供给最终消费者,基本模式为通信产品上的“设备商-运营商”以及通信业务 上的“运营商-通信用户”。通信产品的这种“设备商-运营商”的直接营销渠道减少了不必 要的中间环节,不但节约了流通费用,而且交易的双方直接联系,使设备商能够及时地了解 运营商的具体需求变化,更好地把握目标市场的特征,有利于设备商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研 发合适的差异化产品,及时作出与市场变化对应的决策。 (二)产品营销策略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市场营销学兴旺发达的时期,其突出标志是市场态势和企业经营 观念的变化,即市场态势完成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经营观念实现了由传统 经营观念向新型经营观念的转变。与此相适应,营销手段也多种多样,且十分复杂。1960 年,美国市场营销专家麦卡锡(E.J.Macarthy)教授在人们营销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 名的“4Ps”营销策略组合理论,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地点(Place)、促销 (Promotion)。“4Ps”是营销策略组合通俗经典的简称,奠定了营销策略组合在市场营销 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它为企业实现营销目标提供了最优手段,即最佳综合性营销活动,也称 整体市场营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走向滞缓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政治和社会因素 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和制约越来越大。1986 年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勒教授提 出了大市场营销策略,在原“4Ps”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两个 P,即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 (Public Relations),简称“6Ps”。科特勒给大市场营销下的定义为:为了成功地进入特 定市场,在策略上必须协调地施用经济心理、政治和公共关系等手段,以取得外国或地方有 关方面的合作和支持。此处所指特定的市场,主要是指壁垒森严的封闭型或保护型的市场。 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和政府干预的加强,是国际、国内贸易中大市场营销存在的客观基础。 要打入这样的特定市场,除了做出较多的让步外,还必须运用大市场营销策略即“6Ps”组 合。大市场营销概念的要点在于当代营销者益愈需要借助政治力量和公共关系技巧去排除产 品通往目标市场的各种障碍,取得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实现企业营销目标。大市场营销 理论与常规的营销理论即“4Ps”相比,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十分注重调合企业与外 部各方面的关系,以排除来自人为的(主要是政治方面的)障碍,打通产品的市场通道。这 就要求企业在分析满足自标顾客需要的同时,必须研究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制定对策,这在 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公共关系工作去完成。其次,打破了传统的关于环境因素之间的分界线。 也就是突破了市场营销环境是不可控因素,重新认识市场营销环境及其作用,某些环境因素 可以通过企业的各种活动施加影响或运用权力疏通关系来加以改变。通信产品在全球化营销 中,所采取的策略便是在大市场营销上发展起来的。设备商不仅仅重视其产品及产品的定价
地点和促销,也关注与目标市场的关系,尽可能地取得更多的支持,是成功达到营销目的的 必备条件。 三.中兴通讯的国际营销 (一)中兴通讯的国际营销战略 中兴通讯成立于1985年。作为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大型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 兴通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性、客户化的产品和服务, 帮助客户实现持续贏利和成功,构建自由广阔的通信未来”。目前中兴通讯已成为中国市场 最主要的设备提供商之一,并为全球120多个国家的500多家运营商提供优质的、高性价比 的产品与服务,其产品包括了有线、无线、业务、终端四大领域,实力卓越 1995年,中兴通讯最早打出“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口号,启动了其国际化战略, 并逐渐发展为中国高科技领域最为成功实践“走出去”战略一一即中国的产品、服务、资 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开展竞争与合作 的标杆企业。中兴通讯国际市场成绩斐然,2006年,其国际收入占了主营业务收入的44%, 借此,中兴通讯跻身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十大重要海外上市公司”和“中国最佳品牌20 强”,成为惟一上榜的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全球通信市场一直存在着两种机会:第三世界国 家的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的传统市场,而中兴通讯这个一向以“稳健”著称的企业的战略是 以先在巨头设备商较少关注的第三世界国家站稳脚跟、发展起来,接着借助这个跳板,与第 三世界国家通信市场的跨国运营商(MT0, multi-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or) 进行其他的国际合作,打入发达国家市场一一这也是中兴通讯的“MTo”战略。 中兴通讯还提出“人才国际化为根本,市场国际化为重点,资本国际化为依托:积极迎 接挑战,全力以赴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成功,打造享誉全球的中兴通讯品牌,力创世界级卓越 企业。”等 (二)中兴通讯的国际运营战略分析 中兴通讯公司从1995年开始实施其最主要的国际战略——“走出去”战略,目前已进 入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在国际上成功树立了中国通信设备的高科技品牌。该战 略自1995年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12年的历程。在这12年,尤其是最近几年里,中兴通 讯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许多荣誉:2005年,由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IT百强”中, 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唯一的IT和通信制造企业入选。2006年,中兴通讯入选《商业周刊》 和全球品牌研究机构 Interbrand联合推出的2006年“中国最佳品牌20强”一一以2.5亿 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13名,成为该次惟一上榜的通信设备企业。2007年,罗兰·贝格国 际管理咨询公司联合《环球企业家》杂志共同举办的“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评选结果 正式揭晓,中兴通讯入选“2007年度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中兴通讯印度子公 司也荣获“新兴市场之星”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而中兴通讯目前仍处于国际化 的开拓时期,总结中兴通讯实施“走出去”战略12年来的经验,可以得出: “走出去”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未雨绸缪、循序渐进的国际化战略。作为基石,中兴通 讯的国际营销战略最早是在开拓中国国内市场,由农话市场进军市话市场的时期确定的。事 实证明,在中国IT和通信企业中率先“走出去”,为中兴通讯尽快缩小与跨国公司的差距
地点和促销,也关注与目标市场的关系,尽可能地取得更多的支持,是成功达到营销目的的 必备条件。 三.中兴通讯的国际营销 (一)中兴通讯的国际营销战略 中兴通讯成立于 1985 年。作为在香港和深圳两地上市的大型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中 兴通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旨在“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性、客户化的产品和服务, 帮助客户实现持续赢利和成功,构建自由广阔的通信未来”。目前中兴通讯已成为中国市场 最主要的设备提供商之一,并为全球 120 多个国家的 500 多家运营商提供优质的、高性价比 的产品与服务,其产品包括了有线、无线、业务、终端四大领域,实力卓越。 1995 年,中兴通讯最早打出“立足中国,放眼全球”的口号,启动了其国际化战略, 并逐渐发展为中国高科技领域最为成功实践 “走出去”战略——即中国的产品、服务、资 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开展竞争与合作—— 的标杆企业。中兴通讯国际市场成绩斐然,2006 年,其国际收入占了主营业务收入的 44%, 借此,中兴通讯跻身美国《商业周刊》“中国十大重要海外上市公司”和“中国最佳品牌 20 强”,成为惟一上榜的中国通信设备企业。全球通信市场一直存在着两种机会:第三世界国 家的新兴市场与发达国家的传统市场,而中兴通讯这个一向以“稳健”著称的企业的战略是, 以先在巨头设备商较少关注的第三世界国家站稳脚跟、发展起来,接着借助这个跳板,与第 三世界国家通信市场的跨国运营商(MTO,multi-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operator) 进行其他的国际合作,打入发达国家市场——这也是中兴通讯的“MTO”战略。 中兴通讯还提出“人才国际化为根本,市场国际化为重点,资本国际化为依托;积极迎 接挑战,全力以赴为客户创造价值和成功,打造享誉全球的中兴通讯品牌,力创世界级卓越 企业。”等。 (二)中兴通讯的国际运营战略分析 中兴通讯公司从 1995 年开始实施其最主要的国际战略——“走出去”战略,目前已进 入全球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在国际上成功树立了中国通信设备的高科技品牌。该战 略自 1995 年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 12 年的历程。在这 12 年,尤其是最近几年里,中兴通 讯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许多荣誉:2005 年,由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全球 IT 百强”中, 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唯一的 IT 和通信制造企业入选。2006 年,中兴通讯入选《商业周刊》 和全球品牌研究机构 Interbrand 联合推出的 2006 年“中国最佳品牌 20 强”——以 2.5 亿 美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 13 名,成为该次惟一上榜的通信设备企业。2007 年,罗兰•贝格国 际管理咨询公司联合《环球企业家》杂志共同举办的“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评选结果 正式揭晓,中兴通讯入选“2007 年度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 20 强”,中兴通讯印度子公 司也荣获“新兴市场之星”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而中兴通讯目前仍处于国际化 的开拓时期,总结中兴通讯实施“走出去”战略 12 年来的经验,可以得出: “走出去”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未雨绸缪、循序渐进的国际化战略。作为基石,中兴通 讯的国际营销战略最早是在开拓中国国内市场,由农话市场进军市话市场的时期确定的。事 实证明,在中国 IT 和通信企业中率先“走出去”,为中兴通讯尽快缩小与跨国公司的差距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了先机。中兴通讯在海外拓展中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的原则,并且为了在高投入、高风险的国际市场中更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中兴 通讯选择了“稳步积累式”的发展模式。 “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 上立足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中兴 通讯在创立之初,就将自主创新作为立身之本。20多年来,中兴通讯的3G、NGN、数字集群、 核心路由器、宽带数据、光传输等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技术与市场的结合能力 和应用方面甚至己经超越了部分欧美厂商。目前,中兴通讯已累计申请核心专利超过3000 项,并开始向国际同行进行系统设备的专利授权许可,在40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拥有 席之地 “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创造多种竞争优势,整体推进。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 来说,国际化应该是全面进步的过程。从2000年开始,中兴通讯就明确提出了“三个国际 化”的战略方向—一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从市场角度看,最近几年巩固 了在亚非拉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基础,下一步的目标主要是扩大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和 品牌影响力。从多年的国际化经验看,要实现对一个国家市场的深入开拓,真正掌握当地运 营商的需求,必须建立一支以所在国本地人员为主的销售、维护队伍。因此,随着国际化进 程的推进,中兴通讯海外员工的本地化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在利用资本市场方面,204年 12月,中兴通讯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 仅是融资,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企业按照国际先进的治理规范、财务制度运行,接受股东和社 会各方面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四.第三世界国家相关通信市场分析 (一)市场基本特征 “第三世界”这个词最先实由经济学家 Alfred Sauvy于1952年8月14日的法国杂志Le Nouvel observateur中提出,原本指的是法国大革命中的第三阶级( Third estate)。冷战时期 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苏联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 定自己。现在,这个词主要指那些具有很小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 UN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的国家,即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地位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第三世界 国家的国内经济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在世界银行的统计中一般被划分为中 等或中、低收入国家(见表1)。这些国家的经济基本上处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转 变过程,主要标志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带有从农 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特征 表1: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1990200200220032004|2005 世界总计 217482317755328207368746413658443849 低收入国家 596883739256105471216313914 最不发达国家 1574 重债穷国 13631382 15101722 1975 2223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赢得了先机。中兴通讯在海外拓展中坚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的原则,并且为了在高投入、高风险的国际市场中更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中兴 通讯选择了“稳步积累式”的发展模式。 “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 上立足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中兴 通讯在创立之初,就将自主创新作为立身之本。20 多年来,中兴通讯的 3G、NGN、数字集群、 核心路由器、宽带数据、光传输等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技术与市场的结合能力 和应用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部分欧美厂商。目前,中兴通讯已累计申请核心专利超过 3000 项,并开始向国际同行进行系统设备的专利授权许可,在 40 多个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拥有一 席之地。 “走出去”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创造多种竞争优势,整体推进。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 来说,国际化应该是全面进步的过程。从 2000 年开始,中兴通讯就明确提出了“三个国际 化”的战略方向——市场国际化、人才国际化、资本国际化。从市场角度看,最近几年巩固 了在亚非拉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基础,下一步的目标主要是扩大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和 品牌影响力。从多年的国际化经验看,要实现对一个国家市场的深入开拓,真正掌握当地运 营商的需求,必须建立一支以所在国本地人员为主的销售、维护队伍。因此,随着国际化进 程的推进,中兴通讯海外员工的本地化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在利用资本市场方面,2004 年 12 月,中兴通讯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 A 股公司。资本市场的功能不仅 仅是融资,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企业按照国际先进的治理规范、财务制度运行,接受股东和社 会各方面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四.第三世界国家相关通信市场分析 (一)市场基本特征 “第三世界”这个词最先实由经济学家 Alfred Sauvy 于 1952 年 8 月 14 日的法国杂志 Le Nouvel Observateur 中提出,原本指的是法国大革命中的第三阶级(Third Estate)。冷战时期, 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国家为表示并不靠拢北约或苏联任何一方,用“第三世界”一词界 定自己。现在,这个词主要指那些具有很小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UN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的国家,即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地位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第三世界 国家的国内经济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在世界银行的统计中一般被划分为中 等或中、低收入国家(见表 1)。这些国家的经济基本上处于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发展转 变过程,主要标志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工业基础薄弱,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带有从农 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特征。 表 1: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亿美元 国家和地区 1990 2000 2002 2003 2004 2005 世界总计 217482 317755 328207 368746 413658 443849 低收入国家 5968 8373 9256 10547 12163 13914 最不发达国家 1574 1821 1985 2252 2610 2984 重债穷国 1363 1382 1510 1722 1975 2223
中等收入国家 325805214754 610437227285351 中下等收入国家16373294713160135379412964869 中上等收入国家16200 2566730974|36654 中、低收入国家 3855060524 H 715818442999264 东亚和太平洋 66581718420272229042653530326 欧洲和中亚 110799593147314143179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100g19845170301769020311|24556 中东和北非 2772 48425500 40196071|65247649881799 散哈拉以南非洲3063|3368 35352916152 高收入国家 2971923292773446 非经合组织成员国5963|1162711375121791358415282 经合组织成员国172934245637253569284933315615329524 欧元区 55833612966752783155|9500998130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2006年统计数据2 如表1所示,第三世界国家相对最集中的中东和北非、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在表中处于倒数的地位。虽然第三世界国家的绝对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是根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率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明显上升,呈现出了一派繁荣发展的景 象(见表2、3)。 表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单位:% 年均增长率 国家和地区 19902000200320042005 1991-20002001-2005 界6 3.4 4 34.94.15.3|4.9 发达国家 3.1|3.91.93.22.6 2.2 263.91.42.41.8 2.14 390.82.1|1.3 主要发达国家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6.2 7.3|7.93.25.94.5 其它发达国刻45 3.2 4.45.92.54.6|3.7 「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4.36.3286.16.77.774 2.33.14.65.55.4 撒哈拉以南非洲 4.7 2.1|3.44.15.65.8 中东欧 独联体国家和蒙古 -4.4 7.98.46.5 亚洲发展中国家 7.6 7.9 5.3|7 8.8|9 东盟四国6 4.7 7.65.85.55.8|5.1 4.9 8.25.36.45.55.7 西半球 3.4 2.5 0.23.92.25.74.3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6年统计数据
中等收入国家 32580 52147 54016 61043 72272 85351 中下等收入国家 16373 29471 31601 35379 41296 48695 中上等收入国家 16200 22675 22420 25667 30974 36654 中、低收入国家 38550 60524 63266 71581 84429 99264 东亚和太平洋 6658 17184 20272 22904 26535 30326 欧洲和中亚 11079 9593 11473 14143 17959 21909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11009 19845 17030 17690 20311 24556 中东和北非 2772 4476 4394 4842 5500 6326 南亚 4019 6071 6524 7649 8817 9958 撒哈拉以南非洲 3063 3368 3584 4353 5291 6152 高收入国家 178935 257248 264964 297192 329277 344662 非经合组织成员国 5963 11627 11375 12179 13584 15282 经合组织成员国 172934 245637 253569 284933 315615 329524 欧元区 55833 61296 67527 83155 95009 98130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 年统计数据[2] 如表 1 所示,第三世界国家相对最集中的中东和北非、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在表中处于倒数的地位。虽然第三世界国家的绝对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是根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率大大超过了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也明显上升,呈现出了一派繁荣发展的景 象(见表 2、3)。 表 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单位:% 国家和地区 年均增长率 1990 2000 2003 2004 2005 1991-2000 2001-2005 世 界[3] 3.4 4 3 4.9 4.1 5.3 4.9 发达国家 2.8 2.1 3.1 3.9 1.9 3.2 2.6 欧 盟 2.2 1.8 2.6 3.9 1.4 2.4 1.8 欧 元 区 2.1[4] 1.4 3.9 0.8 2.1 1.3 主要发达国家 2.5 1.9 2.8 3.6 1.8 3 2.4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 6.2 4 7.3 7.9 3.2 5.9 4.5 其它发达国家[5] 4.5 3.2 4.4 5.9 2.5 4.6 3.7 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 4.3 6.3 2.8 6.1 6.7 7.7 7.4 非 洲 2.2 4.7 2.3 3.1 4.6 5.5 5.4 撒哈拉以南非洲 2.2 4.7 2.1 3.4 4.1 5.6 5.8 中 东 欧 1.6 4.3 -1.5 5.1 4.7 6.5 5.4 独联体国家和蒙古 -4.4 6.9 1.1 9 7.9 8.4 6.5 亚洲发展中国家 7.6 7.9 5.3 7 8.4 8.8 9 东盟四国[6] 4.3 4.7 7.6 5.8 5.5 5.8 5.1 中 东 4 4.9 8.2 5.3 6.4 5.5 5.7 西 半 球 3.4 2.5 0.2 3.9 2.2 5.7 4.3 资料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 年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