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 、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方法. 2 、财务困境研究综述. (一)财务困境的定义 (二)学术界对财务困境的相关研究 三)学术界对转型战略的相关研究 三、波导股份战略环境分析. 3444 )波导股份外部环境分析 1.手机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2.手机产业环境分析 3.手机市场竞争状况分析. 4.外部环境总体评价. (二)波导股份内部环境分析 波导手机价值链分析. 5668999 2.核心竞争力分析 3.内部环境总体评价. 四、波导股份战略转型选择 10 (一)波导股份发展战略历史与现状.. 波导股份发展历史与战略演变 2.波导股份当前战略与财务困境. 11 3.波导股份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11 (二)转型战略目标及备选方案分析 1.转型战略的目标 12 2.SwOT综合分析 3.顾客矩阵分析 三)转型战略方案选择.15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一、问题提出........................................................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方法 ..................................................2 二、财务困境研究综述................................................2 (一)财务困境的定义 ............................................2 (二)学术界对财务困境的相关研究 ................................3 (三)学术界对转型战略的相关研究 ................................4 三、波导股份战略环境分析............................................4 (一)波导股份外部环境分析 ......................................4 1.手机市场宏观环境分析......................................5 2.手机产业环境分析..........................................6 3.手机市场竞争状况分析......................................6 4.外部环境总体评价..........................................8 (二)波导股份内部环境分析 ......................................9 1.波导手机价值链分析........................................9 2.核心竞争力分析............................................9 3.内部环境总体评价.........................................10 四、波导股份战略转型选择...........................................10 (一)波导股份发展战略历史与现状 ...............................10 1.波导股份发展历史与战略演变...............................10 2.波导股份当前战略与财务困境...............................11 3.波导股份战略转型的必要性.................................11 (二)转型战略目标及备选方案分析 ...............................12 1.转型战略的目标............................................12 2.SWOT 综合分析 .............................................12 3.顾客矩阵分析.............................................13 (三)转型战略方案选择 .........................................15
五、波导股份转型战略的实施研究. (一)产品创新差异化 15 (二)产品销售服务差异化 1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8 英文摘要(关键词) 19
五、波导股份转型战略的实施研究.....................................15 (一)产品创新差异化 ...........................................15 (二)产品销售服务差异化 .......................................16 结语...............................................................17 注释...............................................................17 参考文献...........................................................18 致谢...............................................................18 英文摘要(关键词)...................................................19
财务困境下波导股份的转型战略分析 李荣廷(学号:2005041325)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林梅 【摘要】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在激烈的中外 品牌的较量中,国产品牌异军突起,在2003-2004年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波导股份的 波导手机尤其突岀。但在新一轮的手机技术革新后,本已占半壁江山的国内手机品牌,纷纷 出现运营问题有的甚至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本文以波导股份为国内手机企业的典型代表,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波导股份应对财务困境的转型战略。硏究认为,波导股份扭转财务困境的 转型战略应首先应立足于提高品牌的建设,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实行产品差 异化战略。 【关键词】财务困境;波导手机;战略转型;差异化战略 、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根据来自Wind数据库的研究数据,从1998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制度以来 累计已有占上市公司总量20%左右的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证监会特别处理过,且 有1%左右的上市公司更是多次被特别处理过。另根据特别处理制度,ST公司若在被特别处 理后两年内能扭亏为盈的可以撤消ST,否则将做摘牌处理 当面对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因陷入财务困境而终止经营的事实,我国上市 公司又将如何转变经营战略来化解财务困境,进而扭亏为盈。这无疑成为了目前走出去还处 于摸索、试验阶段的中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只有在更深层次学习和总结成功经验和成 果,才能在走出去中少走弯路 波导股份是国内手机企业的代表。2003年波导从国产手机销量全国第一上升到国内市
1 财务困境下波导股份的转型战略分析 李荣廷(学号:2005041325) 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林 梅 【摘要】 自 2001 年中国加入 WTO 以来,中国手机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在激烈的中外 品牌的较量中,国产品牌异军突起,在 2003-2004 年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波导股份的 波导手机尤其突出。但在新一轮的手机技术革新后,本已占半壁江山的国内手机品牌,纷纷 出现运营问题,有的甚至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本文以波导股份为国内手机企业的典型代表,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波导股份应对财务困境的转型战略。研究认为,波导股份扭转财务困境的 转型战略应首先应立足于提高品牌的建设,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实行产品差 异化战略。 【关键词】 财务困境;波导手机;战略转型;差异化战略 一、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根据来自 Wind 数据库的研究数据,从 1998 年我国对上市公司实行特别处理制度○1 以来, 累计已有占上市公司总量 20%左右的上市公司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证监会特别处理过,且 有 1%左右的上市公司更是多次被特别处理过。另根据特别处理制度,ST 公司若在被特别处 理后两年内能扭亏为盈的可以撤消 ST,否则将做摘牌处理。 当面对在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因陷入财务困境而终止经营的事实,我国上市 公司又将如何转变经营战略来化解财务困境,进而扭亏为盈。这无疑成为了目前走出去还处 于摸索、试验阶段的中国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只有在更深层次学习和总结成功经验和成 果,才能在走出去中少走弯路。 波导股份是国内手机企业的代表。2003 年波导从国产手机销量全国第一上升到国内市
场销量第一,岀口量呈现成倍増长态势。现如今,波导手机的内销市场份额已经跌出了10 名开外,国内市场份额不足1%。这个巨大的反差对于一个长期目标是在国内手机市场达到 20%的占有率,还要做到年出口量达到1800万部以上的波导无疑沉重的打击。在手机行业 里,波导出现财务危机可谓在行业内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2008年8月26日,随着波导股份半年报的披露,这家曾经国内手机翘楚的困境成为各 方关注的焦点。该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亏损2208万,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销 售收入12.915亿元,同比下降39.32%。谁也没想到,这家曾经以“手机中的战斗机”而 风靡华夏的国内知名手机品牌,如今竟然会处于扭亏的边缘,为了防止戴帽ST而努力。这 使得波导股份的战略收缩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于目前的情况,波导财务报告中称, 上半年公司开始调整营销策略,拟将全部子公司关停并转让,销售业务相应转入该公司。当 前吉林波导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等15家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销登记手续,其他14家子公司尚 在清理或清算之中,共计有29家子公司将关闭。波导方面表示,销售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出售联营公司波导萨基姆电子公司股权导致出口收入也有所下 降。同时,营业利润及净利润的亏损幅度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另根据最新的GFK国内手 机销售统计报告显示,波导手机的内销市场份额已经跌出了10名开外,内销市场份额不足 1%。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本文将通过分析波导股份的内外环境,结合现阶段的相关研究 经验和成果,运用 Altman的Z模型对波导股份进行预测,并运SWT分析和顾客矩阵分析对 波导股份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对波导股份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波导股份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采用理论演绎方 法,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硏究指导,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与之匹配的战略 二、财务困境研究综述 (一)财务境的定义 财务困境( Financial distress)又称为财务危机( Financial crisis),虽然从20 世纪3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企业财务困境问题进行的研究己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研究 成果,然而,从现如今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财务困境的概念至今仍然存 在分歧,并没有形成认同程度较高的概念。其中1966年W.H. Beaver最早把财务困境定义为 失败,表现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无偿债能力、无盈利能力、拖欠优先股股利等各种失败的 现象。 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一个逐步的连续过程,不存在一 个明确的分界点来说明企业转变到财务困境,陈晓(2000也认为,尽管将破产作为财 务困境标志是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做法,但在中国股市上至今尚未出现一家破产公司。即使上 市公司面临破产,也会有其他公司将其重组,进行所谓的买“壳”上市,不太可能出现申请 破产的情况。且由于国内财务困境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上市公司,我国张玲(2000 陈晓(2000、吴世农(2001)等学者一般以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作为界定财务困境的标志, 2
2 场销量第一,出口量呈现成倍增长态势。现如今,波导手机的内销市场份额已经跌出了 10 名开外,国内市场份额不足 1%。这个巨大的反差对于一个长期目标是在国内手机市场达到 20%的占有率,还要做到年出口量达到 1800 万部以上的波导无疑沉重的打击。在手机行业 里,波导出现财务危机可谓在行业内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2008 年 8 月 26 日,随着波导股份半年报的披露,这家曾经国内手机翘楚的困境成为各 方关注的焦点。该公司中报显示,上半年亏损 2208 万,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销 售收入 12.915 亿元,同比下降 39.32%。谁也没想到,这家曾经以“手机中的战斗机”而 风靡华夏的国内知名手机品牌,如今竟然会处于扭亏的边缘,为了防止戴帽 ST 而努力。这 使得波导股份的战略收缩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对于目前的情况,波导财务报告中称, 上半年公司开始调整营销策略,拟将全部子公司关停并转让,销售业务相应转入该公司。当 前吉林波导通讯设备有限公司等 15 家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销登记手续,其他 14 家子公司尚 在清理或清算之中,共计有 29 家子公司将关闭。波导方面表示,销售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出售联营公司波导萨基姆电子公司股权导致出口收入也有所下 降。同时,营业利润及净利润的亏损幅度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另根据最新的 GFK 国内手 机销售统计报告显示,波导手机的内销市场份额已经跌出了 10 名开外,内销市场份额不足 1%。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本文将通过分析波导股份的内外环境,结合现阶段的相关研究 经验和成果,运用 Altman 的 Z 模型对波导股份进行预测,并运 SWOT 分析和顾客矩阵分析对 波导股份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对波导股份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波导股份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采用理论演绎方 法,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研究指导,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与之匹配的战略。 二、财务困境研究综述 (一)财务困境的定义 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又称为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虽然从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对企业财务困境问题进行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研究 成果,然而,从现如今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财务困境的概念至今仍然存 在分歧,并没有形成认同程度较高的概念。其中 1966 年 W.H.Beaver 最早把财务困境定义为 失败,表现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无偿债能力、无盈利能力、拖欠优先股股利等各种失败的 现象[1]。 虽然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企业陷入财务困境是一个逐步的连续过程,不存在一 个明确的分界点来说明企业转变到财务困境,陈晓(2000)也认为,尽管将破产作为财 务困境标志是西方学术界的普遍做法,但在中国股市上至今尚未出现一家破产公司。即使上 市公司面临破产,也会有其他公司将其重组,进行所谓的买“壳”上市,不太可能出现申请 破产的情况[2]。且由于国内财务困境的研究对象主要针对上市公司,我国张玲(2000)、 陈晓(2000)、吴世农(2001)等学者一般以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作为界定财务困境的标志
特别是指上市公司出现包括财务状况和其他状况异常。而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因财务 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于连续两年亏损或一年巨亏产生的。 总结国内外有关观点笔者认为虽然学者之间对财务困境概念有一定的分歧,但在主 要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财务困境表现出来的是由于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使资产缺乏 流动性,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技术性无偿债能力和拖欠支付优先股股利等违约行为, 差别只在于是否将违约视为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即当企业对债权人的承诺无法实现 或难以遵守时,就意味着财务困境的发生。本文将引用国内大部分学者的观点,以上 市公司亏损而被特别处理作为界定财务困境概念,以波导股份为对象研究上市公司的 财务困境战略转型问题。 (二)学术界对财务因境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困境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困境事项的形成原因,以及预测和征兆等 方面。从理论上看,财务困境领域的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同时不是单单就某 方面研究某方面,更需要将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至今为止,对财务困境问题的研究没 有形成一个为大家公认的研究框架和财务困境理论体系。 对企业失败原因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外国学者 John Argenti认为管理差是企业失败 的根本原因,属于第一层次原因,其他由管理差引起的12项原因是次要层次原因。我国 学者佘廉(1999认为,我国企业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从国内外学者对 企业失败原因的研究结论看来,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管理差是导致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但 由于影响企业失败的因素非常复杂,对导致企业失败的某些具体原因仍然存在较大争论。 战略规划 业务指 管理差 或实施错 标恶化 缺乏应对行动 失败 误 或无效应对行动 不可预 测事件 图1 Subhash. Sharma的企业失败过程模型 资料来源:李承成企业财务困境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3 从财务困境形成过程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一般认为财务困境的发生有一个过程,而不 是突发事件。对于企业财务困境形成过程的研究, Subhash. Sharma和 Maha jan. Vijay(1980)
3 特别是指上市公司出现包括财务状况和其他状况异常。而根据相关统计资料,因财务 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于连续两年亏损或一年巨亏产生的。 总结国内外有关观点笔者认为虽然学者之间对财务困境概念有一定的分歧,但在主 要方面已基本形成共识:财务困境表现出来的是由于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使资产缺乏 流动性,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技术性无偿债能力和拖欠支付优先股股利等违约行为, 差别只在于是否将违约视为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即当企业对债权人的承诺无法实现 或难以遵守时,就意味着财务困境的发生。本文将引用国内大部分学者的观点,以上 市公司亏损而被特别处理作为界定财务困境概念,以波导股份为对象研究上市公司的 财务困境战略转型问题。 (二)学术界对财务困境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财务困境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困境事项的形成原因,以及预测和征兆等 方面。从理论上看,财务困境领域的各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同时不是单单就某 方面研究某方面,更需要将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至今为止,对财务困境问题的研究没 有形成一个为大家公认的研究框架和财务困境理论体系。 对企业失败原因的研究,比较有影响的外国学者 John Argenti 认为管理差是企业失败 的根本原因,属于第一层次原因,其他由管理差引起的 12 项原因是次要层次原因[3]。我国 学者佘廉(1999)认为,我国企业陷入困境的真正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4]。从国内外学者对 企业失败原因的研究结论看来,比较一致的认识是,管理差是导致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但 由于影响企业失败的因素非常复杂,对导致企业失败的某些具体原因仍然存在较大争论。 图 1 Subhash.Sharma 的企业失败过程模型 资料来源:李承成.企业财务困境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3 从财务困境形成过程的相关研究文献来看,一般认为财务困境的发生有一个过程,而不 是突发事件。对于企业财务困境形成过程的研究,Subhash.Sharma 和 Mahajan.Vijay(1980) 缺乏应对行动 管理差 战略规划 或实施错 误 业务指 标恶化 失败 不可预 测事件 或无效应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