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段是“中比”,用五、六比,与三、四比大同小 异而不重复。第五段为“后比”,即七、八比,为一篇 文章最紧要处。第六段为“束比”,是总会全文,咏叹 数句,附二小比于后作结束。其空虚无物,束缚思想莫 甚于此。“八股取士制”到一八八九年才取消。而科举 制度在我国盛行一千三百年,直到一九o六年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渐渐地使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学生着重死记 硬背,多少人为求得“功名”,白白地消逝了青春年华。 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四段是“中比”,用五、六比,与三、四比大同小 异而不重复。第五段为“后比”,即七、八比,为一篇 文章最紧要处。第六段为“束比”,是总会全文,咏叹 数句,附二小比于后作结束。其空虚无物,束缚思想莫 甚于此。“八股取士制”到一八八九年才取消。而科举 制度在我国盛行一千三百年,直到一九O六年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渐渐地使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学生着重死记 硬背,多少人为求得“功名”,白白地消逝了青春年华。 同时,也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3、古代书院制度 唐末、五代时,战乱连年,学校几乎停废,加上科 举考试流弊很多,一些学者名流、中小地主为了研究 学术,传播思想,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争取参政, 便选择风景胜地修舍讲学,即形成了我国古代特有的 私立大学书院。书院其名始于唐,建制于五代。 南唐九三o年左右,开始建书院讲学。它盛行于宋代, 著名的有石鼓、白鹿洞、嵩阳、岳麓、应天府、茅山 六大书院。直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6年)才废院 建学,约近千年的历史。书院是由私人自筹经费,它 与官学不同,教育非为科举准备,并主张学术自由, 强调自学、讨论,并注重个别指导。这实为自由讲学
3、古代书院制度 唐末、五代时,战乱连年,学校几乎停废,加上科 举考试流弊很多,一些学者名流、中小地主为了研究 学术,传播思想,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争取参政, 便选择风景胜地修舍讲学,即形成了我国古代特有的 私立大学——书院。书院其名始于唐,建制于五代。 南唐九三O年左右,开始建书院讲学。它盛行于宋代, 著名的有石鼓、白鹿洞、嵩阳、岳麓、应天府、茅山 六大书院。直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6年)才废院 建学,约近千年的历史。书院是由私人自筹经费,它 与官学不同,教育非为科举准备,并主张学术自由, 强调自学、讨论,并注重个别指导。这实为自由讲学
自学讨论之先声。由于书院在政治上代表“清议”,常评 论朝政、揭露敝政。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当权者。明朝 中后期,便发生了四次废书院的事件:第一次是明世宗嘉 靖十六年(1537年);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第三次是明 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第四次是明熹宗天启年间 (1621—1627),因东林党事件而废书院。尽管后来 书院的性质有所变化,与科举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毕 竟对培养青年学子,传播学术思想和宣传政治文化方面作 出了贡献,而且早先的那种学术自由、自学讨论的良好学 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自学讨论之先声。由于书院在政治上代表“清议”,常评 论朝政、揭露敝政。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当权者。明朝 中后期,便发生了四次废书院的事件:第一次是明世宗嘉 靖十六年(1537年);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第三次是明 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第四次是明熹宗天启年间 (1621——1627),因东林党事件而废书院。尽管后来 书院的性质有所变化,与科举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毕 竟对培养青年学子,传播学术思想和宣传政治文化方面作 出了贡献,而且早先的那种学术自由、自学讨论的良好学 风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我国近代教育制度 1、壬寅癸卯学制 “洋务运动”,特别是“维新运动”以后,新思想、新技 术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 曾经提出过改革学制的建议。一九◎二年,清朝管学大臣 张百熙模仿日本学制,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将整个 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计二十二年。后因荣庆从中作梗, 未能施行。一九o三年,清政府令张之洞、张百熙、荣庆 等人共同重拟学堂章程,以一九二年制定的学制为基础, 史称“壬寅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学制。这 个学制分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13年),分三级 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七岁入学);高等小学四年
(二)我国近代教育制度 1、壬寅癸卯学制 “洋务运动”,特别是“维新运动”以后,新思想、新技 术影响着我国的教育。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 曾经提出过改革学制的建议。一九O二年,清朝管学大臣 张百熙模仿日本学制,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将整个 学校教育分为三段七级,计二十二年。后因荣庆从中作梗, 未能施行。一九O三年,清政府令张之洞、张百熙、荣庆 等人共同重拟学堂章程,以一九O二年制定的学制为基础, 史称“壬寅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个学制。这 个学制分三段七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13年),分三级: 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五年(七岁入学);高等小学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