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化 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的定义 西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E·弗洛姆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诱导社会的 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 的手段”。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 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 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社会化有两个任务,第一,是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 体对他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 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 我们可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 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种类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 点,可把社会化分为4种: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前两种指个体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后两种指成年期后的社会化 阶段 (一)基本社会化 指个体在童年期的社会化,主要是让个体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养其他认 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发展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二)预期社会化 指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各 种准备。 (三)发展社会化 指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是在个体实现丁基本的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 的。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将随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接受新的期 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义务和角色。 (四)再社会化
1 第三章 社 会 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 一、社会化的定义 西方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 E·弗洛姆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诱导社会的 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 的手段”。 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 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 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社会化有两个任务,第一,是使个体 知道社会或群 体对他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是 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 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 我们可把社会化定义为: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 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种类 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发展阶段的特 点,可把社会化分为 4 种: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前两种指个体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后两种指成年期后的社会化 阶段。 (一)基本社会化 指个体在童年期的社会化,主要是让个体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养其他认 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发展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二)预期社会化 指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各 种准备。 (三)发展社会化 指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是在个体实现丁基本的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 的。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将随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接受新的期 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义务和角色。 (四)再社会化
是个体在成年期后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化形式。在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 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的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的生活习惯、行为 准则、价值观念等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进行新的学习。例如,迁居到异国他乡 生活,就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等。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主动的再社会化,即个体自觉主动地适应新 的生活环境,如上述提到的移居他乡生活;一是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即个体被强 制的再社会化,如罪犯接受教育和改造。对罪犯的改造和教育是最典型的强制再 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下面仅对几项主要的作些介绍,它们是政治社 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现有政治制度所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 程,或者说,是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 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力,承担应尽的 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 任何一个社会或政府,其成员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关系着这个社会或政府的稳 定、巩固与发展。正由于政治社会化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学、 政治学均对此十分关注,其中心理学家比较注重人的政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人的发展与政治行为之间的重要联系等。 国家意识或爱国情操的培养是公民的政治态度与政治意识发展的重要部分 心理学家赫斯与托尼曾对一万二干个美国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国家 意识依3个连续阶段逐渐发展 1.国家象征期。早期儿童以国旗、国歌或国家领袖为具体的国家象征。儿 童对国家的依恋或热爱,表现在尊敬国家象征的言行之中。升国旗,唱国歌与悬 挂领袖肖像是培养儿童国家意识的途径 2.抽象国家观念期。中期儿童以有关国家、政治群体的抽象观念作为爱国 的根据。儿童通过他们自己或家庭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履行的社会责任,参加的 各种社会活动来培养国家意识
2 是个体在成年期后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化形式。在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 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的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的生活习惯、行为 准则、价值观念等需要做出重大的调整,进行新的学习。例如,迁居到异国他乡 生活,就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等。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主动的再社会化,即个体自觉主动地适应新 的生活环境,如上述提到的移居他乡生活;一是强制性的再社会化,即个体被强 制的再社会化,如罪犯接受教育和改造。对罪犯的改造和教育是最典型的强制再 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内容 社会化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下面仅对几项主要的作些介绍,它们是政治社 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现有政治制度所接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 程,或者说,是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 个人培养和训练成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力,承担应尽的 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 任何一个社会或政府,其成员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关系着这个社会或政府的稳 定、巩固与发展。正由于政治社会化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社会心理学、社会学、 政治学均对此十分关注,其中心理学家比较注重人的政治意识形成的心理过程, 人的发展与政治行为之间的重要联系等。 国家意识或爱国情操的培养是公民的政治态度与政治意识发展的重要部分。 心理学家赫斯与托尼曾对一万二干个美国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儿童的国家 意识依 3 个连续阶段逐渐发展。 1.国家象征期。早期儿童以国旗、国歌或国家领袖为具体的国家象征。儿 童对国家的依恋或热爱,表现在尊敬国家象征的言行之中。升国旗,唱国歌与悬 挂领袖肖像是培养儿童国家意识的途径。 2.抽象国家观念期。中期儿童以有关国家、政治群体的抽象观念作为爱国 的根据。儿童通过他们自己或家庭所享有的公民权利,履行的社会责任,参加的 各种社会活动来培养国家意识
3.国际组织系统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知道世界由许多国家所组成, 他们所在的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员。国家既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她的忠诚也 就是对自己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角色的忠诚。因此,儿童的爱国观念扩展 到自己所在国家在国际中所承担的职责中,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国家中了。 (二)道德社会化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 美国学者R·赫什等人提出人的道德性一般表现为3个方面:第一,关心他 人,愿意帮助和保护别人。这种关心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第二,对道德问 题做出判断。社会中的道德准则时常是相互冲突的,对道德问题做出的不同判断 会导致不同的行为。第三,行动,即在个人关心他人和做出判断的基础上采取的 行动。 国外学者提出道德社会化有6种模式; 1.“建立理论基础”模式:该模式的目标是使教师理解教学的道德基础,认 识到自己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价值标准的责任,知道什么是道德标准,如何帮助学 生更好地处理道德问题。 2.“思考”模式。该模式强调关心和体贴他人,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了解他 人的需要,而不强调当这些需要之间有矛盾时如何进行权衡。 3.明确价值标准。该模式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道德问题,而 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准则是什么。 4.价值分析模式。该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系统地、渐进地在道德问题上 做出决定,其中包括如何解释特殊事件、一般事件和认清在一定情况下发生的事 件之间的区别。 5.社会行动模式。该模式强调不仅要重视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 要把道德理想付诸实践。 6.认识的道德发展模式。该模式注重做出道德判断的问题,它的主要目的 是不仅要教会学生处理有关道德问题的信息,而且要促使学生提高自己做出道德 判断的水平。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3 3.国际组织系统期。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逐渐知道世界由许多国家所组成, 他们所在的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员。国家既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她的忠诚也 就是对自己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角色的忠诚。因此,儿童的爱国观念扩展 到自己所在国家在国际中所承担的职责中,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在的国家中了。 (二)道德社会化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将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过程就是道德社会化。 美国学者 R·赫什等人提出人的道德性一般表现为 3 个方面:第一,关心他 人,愿意帮助和保护别人。这种关心是自觉自愿、发自内心的。第二,对道德问 题做出判断。社会中的道德准则时常是相互冲突的,对道德问题做出的不同判断 会导致不同的行为。第三,行动,即在个人关心他人和做出判断的基础上采取的 行动。 国外学者提出道德社会化有 6 种模式; 1.“建立理论基础”模式:该模式的目标是使教师理解教学的道德基础,认 识到自己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价值标准的责任,知道什么是道德标准,如何帮助学 生更好地处理道德问题。 2.“思考”模式。该模式强调关心和体贴他人,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了解他 人的需要,而不强调当这些需要之间有矛盾时如何进行权衡。 3.明确价值标准。该模式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解决道德问题,而 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价值准则是什么。 4.价值分析模式。该模式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系统地、渐进地在道德问题上 做出决定,其中包括如何解释特殊事件、一般事件和认清在一定情况下发生的事 件之间的区别。 5.社会行动模式。该模式强调不仅要重视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更重要的是 要把道德理想付诸实践。 6.认识的道德发展模式。该模式注重做出道德判断的问题,它的主要目的 是不仅要教会学生处理有关道德问题的信息,而且要促使学生提高自己做出道德 判断的水平。 (三)性别角色社会化
社会角色是指社会群体对处于某一特定地位上的个人所规定的一套行为模 式。男女两性的差异不仅表现为不同的生理特征,还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特征。在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个人学习 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基本是随文化而异的。人类学家M·米德30年代曾对新 几内亚的3个部落进行观察。她发现在叫阿拉佩什的部落中,男女都有一种一般 人看来是属于女性特征的个性,他们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强烈反对侵犯、竞争 和占有欲,男女都照看孩子。与此相反,邻近的一个叫蒙杜古莫的部落是一个有 吃入肉习性的部落,部落里的男女凶暴并富有攻击性,女人们很少表现出母亲的 特征,她们害怕怀孕,不喜欢带孩子。第三个部落是昌布里部落。与前两个部落 不同,这个部落里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明显,但与通常的性别角色行为截然相反。 女人专横跋扈,不戴饰物,精力旺盛,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男人却喜爱艺术, 喜欢饶舌,富于情感,并照顾孩子。由此米德提岀,男女的人格特征与生理特征 没有必然联系。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通过各种文化中的性别行为 模式的学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 人类学家一般是用功能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性别角色社会化。他们认为,性 别角色的社会化是为了保持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所不可缺少的。但心理学家大 卫·巴卡思则提出以“能动性”和“合群性”来解释性别角色社会化。他认为 “能动性”和“合群性”这两种基本形式能代表所有的生存形态。“能动性”将 有机体描述为一个在自我保护、自作主张和自我扩张中表现自己的个体。“合群 性”则指在与更大的集团关系中,在与别人的合作产生的感情中表现自己的单个 有机体。“合群性”是女性的特征,“能动性”则成了男性的特征。性别角色的分 化就是迫使男孩子培养能动性品质,鼓励女孩子培养合群性品质。当然这种角色 分化不是水火不容的,他提出一个全面发展、成熟的个性将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 品质。 第二节社会化的因素 支配和影响个体行为发展的因素很多。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人与社会的相 互作用来研究个体行为发展的。下面我们从遗传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来说明影响个 体社会化的因素
4 社会角色是指社会群体对处于某一特定地位上的个人所规定的一套行为模 式。男女两性的差异不仅表现为不同的生理特征,还表现为不同的社会特征。在 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人们对不同性别的人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个人学习 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基本是随文化而异的。人类学家 M·米德 30 年代曾对新 几内亚的 3 个部落进行观察。她发现在叫阿拉佩什的部落中,男女都有一种一般 人看来是属于女性特征的个性,他们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强烈反对侵犯、竞争 和占有欲,男女都照看孩子。与此相反,邻近的一个叫蒙杜古莫的部落是一个有 吃入肉习性的部落,部落里的男女凶暴并富有攻击性,女人们很少表现出母亲的 特征,她们害怕怀孕,不喜欢带孩子。第三个部落是昌布里部落。与前两个部落 不同,这个部落里的男女性别角色差异明显,但与通常的性别角色行为截然相反。 女人专横跋扈,不戴饰物,精力旺盛,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男人却喜爱艺术, 喜欢饶舌,富于情感,并照顾孩子。由此米德提出,男女的人格特征与生理特征 没有必然联系。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通过各种文化中的性别行为 模式的学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 人类学家一般是用功能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性别角色社会化。他们认为,性 别角色的社会化是为了保持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所不可缺少的。但心理学家大 卫·巴卡思则提出以“能动性”和 “合群性”来解释性别角色社会化。他认为 “能动性”和“合群性”这两种基本形式能代表所有的生存形态。“能动性”将 有机体描述为一个在自我保护、自作主张和自我扩张中表现自己的个体。“合群 性”则指在与更大的集团关系中,在与别人的合作产生的感情中表现自己的单个 有机体。“合群性”是女性的特征,“能动性”则成了男性的特征。性别角色的分 化就是迫使男孩子培养能动性品质,鼓励女孩子培养合群性品质。当然这种角色 分化不是水火不容的,他提出一个全面发展、成熟的个性将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 品质。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 支配和影响个体行为发展的因素很多。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人与社会的相 互作用来研究个体行为发展的。下面我们从遗传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来说明影响个 体社会化的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意指父母的生理、心理特征经过受精作用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 化的过程。遗传对个体的发展决定了以下3件事,即:①基本特征。在生理方面, 遗传决定个体的身高、体型、肤色、血型等,在心理方面,遗传的决定作用不如 生理那样明显,但一般认为个人的智力、知觉、动作等行为特征均与遗传有密切 关系。②男女性别。③是单胎还是复胎。 遗传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人们在智力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有的学者收 集前人的52项重要研究结果,经分析归纳了不同血缘关 系者智力相关情况(如表3-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遗传关 系越接近,则智力水平越相似。但它也证明,虽然遗传关系相接 近,若生长环境不同,则其智力相似性也会因而降低。 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从生物学的意 义上讲,正是由于有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 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才为人的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上的基础。 但是,只有这种生物学的基础人是不能完成社会化的 表3-1不同血缘关系者智力的相关情况 关系与类别 相关系数 无血缘关系又生活在不同环境者 0.00 无血缘关系但自幼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20 养父母与养子女 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生活在一起) 0.50 同胞兄弟姐妹生后在不同环境长大者 0.35 同胞兄弟姐妹生后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50 异卵双生子不同性别而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50 异卵双生予同性别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60 同卵双生子生后在不同环境长大者 同卵双生予生后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88 据科学记载到20世纪50年代末,已知有30个小孩由熊、豹、狼等野 兽在野地哺育长大,其行为与野兽相近,用四肢走路,不会说话,食生肉,用舌 头舔饮生水,他们中有的再重返社会生活时已难适应。如1920年在印度发现的 狼孩子卡玛经过孤儿院近10年的教养才学会用手拿东西吃,用杯子喝水,直到 17岁死去那年其智力才相当于4岁儿童的水平。由此可见,环境在人的社会化 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仅仅具备了人的遗传素质,没有适当的社会条件
5 一、遗传因素 遗传意指父母的生理、心理特征经过受精作用传递给子女的一种生理变 化的过程。遗传对个体的发展决定了以下 3 件事,即:①基本特征。在生理方面, 遗传决定个体的身高、体型、肤色、血型等,在心理方面,遗传的决定作用不如 生理那样明显,但一般认为个人的智力、知觉、动作等行为特征均与遗传有密切 关系。②男女性别。③是单胎还是复胎。 遗传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人们在智力方面作了较多的研究。有的学者收 集前人的 52 项重要研究结果,经分析归纳了不同血缘关 系者智力相关情况(如表 3--1 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遗传关 系越接近,则智力水平越相似。但它也证明,虽然遗传关系相接 近,若生长环境不同,则其智力相似性也会因而降低。 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从生物学的意 义上讲,正是由于有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 会活动的特殊遗传素质,才为人的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上的基础。 但是,只有这种生物学的基础人是不能完成社会化的。 表 3—1 不同血缘关系者智力的相关情况 关 系 与 类 别 相关系数 无血缘关系又生活在不同环境者 无血缘关系但自幼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养父母与养子女 亲生父母与亲生子女(生活在一起) 同胞兄弟姐妹生后在不同环境长大者 同胞兄弟姐妹生后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异卵双生子不同性别而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异卵双生予同性别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同卵双生子生后在不同环境长大者 同卵双生予生后在同一环境长大者 0.00 0.20 0.30 0.50 0.35 0.50 0.50 0.60 0.75 0.88 据科学记载到 20 世纪 50 年代末,已知有 30 个小孩由熊、豹、狼等野 兽在野地哺育长大,其行为与野兽相近,用四肢走路,不会说话,食生肉,用舌 头舔饮生水,他们中有的再重返社会生活时已难适应。如 1920 年在印度发现的 狼孩子卡玛经过孤儿院近 10 年的教养才学会用手拿东西吃,用杯子喝水,直到 17 岁死去那年其智力才相当于 4 岁儿童的水平。由此可见,环境在人的社会化 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仅仅具备了人的遗传素质,没有适当的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