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第一节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 刺激—反应理论 ●桑代点(. L Thorndike,18741949)斯金纳(B, P. Skinner,1904~1990) ●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都是有机体在遇 到某种刺激,引起某种行为反应受到强化而构成联结的结果; 而复杂的行为则是一系列简单的刺激一反应联系单位的联 故也叫联结理论。 ●几种具体的理论: 模仿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sociak-earning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由班杜拉和沃尔特斯 A. Bandura&R.H. Walters,1963)等人提出与发展起来的,以刺激—反 应的观点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扩大探讨社会环境(如他人、群体、文 化规范或风俗习惯等)如何影响人产生某些习得行为的一种理论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新理论 一、刺激——反应理论 桑代克(E.L Thorndike,1874—1949)、斯金纳 (B, P.Skinner,1904~1990) 动物与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都是有机体在遇 到某种刺激,引起某种行为反应受到强化而构成联结的结果; 而复杂的行为则是一系列简单的刺激—反应联系单位的联合。 故也叫联结理论。 几种具体的理论: 二、模仿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earningtheory)是20世纪60年代由班杜拉和沃尔特斯 (A.Bandura&R.H.Walters,1963)等人提出与发展起来的,以刺激—反 应的观点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扩大探讨社会环境(如他人、群体、文 化规范或风俗习惯等)如何影响人产生某些习得行为的一种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 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 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观察学习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1、对信息的注意;2 保持,把示范行为表征化 represented,即转换成意象 mages)和言语符号加以贮存,它不必都需要直接强化, 或仅需替代性强化示范行为受到强化而产生自身的强化 作用和自我强化(即依据本人所建立的标准、信念或预 期进行内部语言的评价;3.制作或组织反应,产生即 时动作再现或延迟性的动作再现;4.动机通过结果的 信息反馈,获得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认知与经验 形成具有自我评价,预期或自我调节功能的动机系统。 ●班图拉还提出了环境()、人(P)和行为(B)三者的交互决 定论
这个理论认为: 一切社会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影响下,通过对示范行 为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提高或加以改变的。 观察学习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1、对信息的注意;2、 保持,把示范行为表征化(represented),即转换成意象 (images)和言语符号加以贮存,它不必都需要直接强化, 或仅需替代性强化示范行为受到强化而产生自身的强化 作用)和自我强化(即依据本人所建立的标准、信念或预 期进行内部语言的评价);3.制作或组织反应,产生即 时动作再现或延迟性的动作再现;4.动机通过结果的 信息反馈,获得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的认知与经验, 形成具有自我评价,预期或自我调节功能的动机系统。 班图拉还提出了环境(E)、人(P)和行为(B)三者的交互决 定论
四、社会交换理论 ●提出者:霍曼斯(G.C. Homans,1958) 这个理论认为 1.客观上存有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如动物与人有寻 求最大奖赏、快乐与尽少付出代价、避免痛苦的倾向 2√人的社会行为除服从这种规律外,还服从社会交 换规律。—在商品交换中,商人的行为宗旨是为了 追求最大的利润。社会心理学中所讲的社会交换是指 社会行为方面的交换 ●3、由此也引出了分配公平原则,认为.每人所得到 收益(报酬)与他的投入(代价)遵循一定的比例,即收益 越多,投入也越高。但在双方交往中,人若发现自己 的收益与自己的投入之比与对方两者之比大致相同, 则会认为实现了公平分配,心理上就比较平衡,交往 也会继续
四、社会交换理论 提出者:霍曼斯(G.C.Homans,1958) 这个理论认为: 1.客观上存有适合于有机体的规律,如动物与人有寻 求最大奖赏、快乐与尽少付出代价、避免痛苦的倾向。 2、人的社会行为除服从这种规律外,还服从社会交 换规律。——在商品交换中,商人的行为宗旨是为了 追求最大的利润。社会心理学中所讲的社会交换是指 社会行为方面的交换 。 3、由此也引出了分配公平原则, 认为.每人所得到 收益(报酬)与他的投入(代价)遵循一定的比例,即收益 越多,投入也越高。但在双方交往中,人若发现自己 的收益与自己的投入之比与对方两者之比大致相同, 则会认为实现了公平分配,心理上就比较平衡,交往 也会继续
第二节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 新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 Gestalttheory)是1912年在德国问世,它 强调从整体和部分关系的角度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 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 它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作出 的 心理物理场包括环境与自我两个方面。环境可分为地 理环境与行为环境,前者是实际的环境,后者是指意 想中环境,两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第二节 认知学派的社会心理观及其 新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理论 格式塔理论(Gestalttheory)是1912年在德国问世,它 强调从整体和部分关系的角度研究心理与行为的理论 。 这个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孤 立的,简单的反应,也不是许多反射弧机械的总和, 它是通过心理物理场、特别是认知活动的整合而作出 的。 心理物理场包括环境与自我两个方面。环境可分为地 理环境与行为环境,前者是实际的环境,后者是指意 想中环境,两者可能—致,也可能不一致
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应用格式塔认知理论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并发展了场论 创建群体动力学的著名人物是先在德国后到美国任教的 心理学家勒温(1890~1947)。 ●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它在外部环境的包围与影响 下存在着一个由E(由准物理、准社会和准概念的事实 组成的心理环境)和P(由需要、欲望与意图等内部个 人区域C即LP和知觉运动区域C(即PM)组成的人 构成的心理生活空间(简称LSP),这个空间是一个心理 动力场
二、场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 应用格式塔认知理论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并发展了场论、 创建群体动力学的著名人物是先在德国后到美国任教的 心理学家勒温(1890~1947)。 人是一个复杂的能量系统,它在外部环境的包围与影响 下存在着一个由 E (由准物理、准社会和准概念的事实 组成的心理环境) 和 P ( 由需要、欲望与意图等内部个 人区域C即LP)和知觉运动区域C(即 P—M)组成的人。 构成的心理生活空间(简称LSP),这个空间是一个心理 动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