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的相互关系。一些国家还从科研组织形式上,保证与训练实践相结合,为训练服务。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兴起的大众体育热,体育科学研究也倾注了许多力量。近年来,国际运动医学界在研究体育锻炼防治人类两大威胁一一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通过“运动处方”来指导一般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科学锻炼,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育社会化,导致体育科研成果作为科技产品推向社会,部分成果的商品化,将形成“研究一成果一开发一商品一研究”的良性循环,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成为推动体育科学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之一。四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概况我国近代较系统的体育科学研究是从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的,以介绍和消化欧美体育科学理论为主,研究工作大多是依据一些实践经验对某些原理作阐述或依据某些原理对运动动作进行分析解释。由于旧中国的体育研究缺乏全面的计划和组织措施,所以,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是缓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一)起步、探索阶段(1950一1966年)建国初期,为适应体育发展的需要,全国先后创办了一些体育院校和体育科技报刊,为体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年,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体育科学研究机构一一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前身)成立。同年,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十年规划座谈会在北京召开。1960年,原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此外,国家在制定《1956一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时,将运动生理和医务监督的研究课题列在医学科学类中。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此后,国家由于加强了对体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一支体育科研队伍,使得体育科学有了较快的发展。1964年第1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检阅和交流了建国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国家在编制《1963-1973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时,新兴的体育科学被纳入其中,包括运动解部剖学、运动营养、运动创伤、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和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气功等方面的研究课题。这一阶段,体育科研主要涉及体育理论、体育史、群众体育、青少年训练、优秀运动员训练
环境的相互关系。一些国家还从科研组织形式上,保证与训练实践相结合,为训 练服务。 另一方面,面对全球兴起的大众体育热,体育科学研究也倾注了许多力量。 近年来,国际运动医学界在研究体育锻炼防治人类两大威胁——心血管疾病和恶 性肿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通过“运动处方”来指导 一般人尤其是中老年人的科学锻炼,以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育社会化,导致体育科研成果作为科技产品推向社会, 部分成果的商品化,将形成“研究一成果一开发一商品一研究”的良性循环,产 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成为推动体育科学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之 一。 四 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概况 我国近代较系统的体育科学研究是从新文化运动时期开始的,以介绍和消化 欧美体育科学理论为主,研究工作大多是依据一些实践经验对某些原理作阐述, 或依据某些原理对运动动作进行分析解释。由于旧中国的体育研究缺乏全面的计 划和组织措施,所以,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是缓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新中国体育科学发展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 (一)起步、探索阶段(1950 一 1966 年) 建国初期,为适应体育发展的需要,全国先后创办了一些体育院校和体育科 技报刊,为体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8 年,新中国第一个专门体育科学 研究机构——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前身)成立。 同年,体育科学研究工作十年规划座谈会在北京召开。1960 年,原全国总工会 和国家体委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体育科学工作会议。此外,国家在制定《1956 一 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时,将运动生理和医务监督的研究课题列在 医学科学类中。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体育科学研究。 此后,国家由于加强了对体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建立了一支体育科研队伍, 使得体育科学有了较快的发展。1964 年第 1 届全国体育科学报告会,检阅和交 流了建国以来体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国家在编制《1963-1973 年科学技术发展规 划》时,新兴的体育科学被纳入其中,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营养、运动创伤、 医务监督、运动训练和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气功等方面的研究课题。这一阶段, 体育科研主要涉及体育理论、体育史、群众体育、青少年训练、优秀运动员训练
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领域,在增进人体健康、治疗运动创伤、掌握科学训练方法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二)停滞阶段(1966一197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冲击,体育科研机构被撤销,科研队伍被解散,体育科研工作基本停止,已见维形的我国体育科学陷入了“十年浩劫”之中。(三)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体育科学事业在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1978年起,体育科技被列入国家科委制定的《1978一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1980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1986年,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成立。此后,全国一些省市都相继建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院、系也成为发展体育科学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批专职与兼职的研究人员。改革开放以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蓬勃兴起。体育界学者将社会科学学科知识引进体育领域,同时加强了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引进了一些国外新的体育学科,一批体育社会科学的新学科逐步成熟。目前,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法学、体育哲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运动心理学、比较体育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等都有相应的学科专业组织。1996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把体育社会科学列为国家统一规划管理的一级学科,标志着体育社会科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这对体育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体育自然科学学科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在向学科综合化的趋势发展。目前,我国在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及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某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根据“振兴体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必须面向体育运动的发展”的体育科技方针,积极为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服务成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之一。体育科技为我国竞技体育冲出亚洲、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为提高国民体质、把全民健身运动引上科学化轨道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节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
运动生理、运动医学等领域,在增进人体健康、治疗运动创伤、掌握科学训练方 法等研究方面,都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 (二)停滞阶段(1966—1976 年) 由于“文化大革命”冲击,体育科研机构被撤销,科研队伍被解散,体育科 研工作基本停止,已见雏形的我国体育科学陷入了“十年浩劫”之中。 (三)恢复与发展阶段(1977 年至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体育科学事业在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 发展、科技攻关与科技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 绩。从 1978 年起,体育科技被列入国家科委制定的《1978—1985 年全国科学技 术发展规划纲要》。1980 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1986 年,中国教育学会体 育研究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研究会成立。此后,全国一些省市都相继建立 了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院、糸也成为发展体育科学的重要基地,拥有一批专职 与兼职的研究人员。 改革开放以来,体育社会科学研究蓬勃兴起。体育界学者将社会科学学科知 识引进体育领域,同时加强了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引进了一些国外新的体育学 科,一批体育社会科学的新学科逐步成熟。目前,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社会体 育学、体育管理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体育法学、体育哲学、体育伦理 学、体育美学、运动心理学、比较体育研究、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等都有相应的学 科专业组织。1996 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把体育社会科学列为国 家统一规划管理的一级学科,标志着体育社会科学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这对体育 科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体育自然科学学科在向纵深发展的同时,也在向学科综合化的趋势发 展。目前,我国在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及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研究领 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某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达到了国际先进水 平。 根据“振兴体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必须面向体育运动的发展”的 体育科技方针,积极为落实《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服务 成为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之一。体育科技为我国竞技体育冲出亚洲、在奥运会上 争金夺银,为提高国民体质、把全民健身运动引上科学化轨道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节 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