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体育概论学科的属性、研究对象2.了解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轨迹及体育概论学科的研究特点[学习内容指要]1.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1.1引进与移植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式体系一锦标主义、选手体育。理论比较清楚,体育的开展得不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体系,基本概念的误解,认识倒退,偏重于运动。1.2探索与总结阶段学习苏联并结合我国实际。1961年体育学院本科《体育理论》讲义:1963年中等体育学校《体育理论》讲义1.3挫折与停顿阶段“文化大革命”期间1.4发展与丰富阶段1978年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体育理论》教材应以体育教育为主(与苏联教材相似);另一种意见主张以广义的体育运动为基础,在1961年教材扩展内容的基础上编写。最后,决定按后一种意见编写教材。1981《体育理论》教材于1981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1年以后,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群众体育学和学校体育学等由体育理论分化出来的四门新学科已经成熟。体育理论学科第一次分化已经开始。并走在苏联之前。体育理论分学科的出现,使体育理论学科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2.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范畴与学科定位2.1体育概论的界定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2.2体育概论的研究范畴体育的概念与本质:体育的价值与体育目的:体育过程与规律:
引 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体育概论学科的属性、研究对象 2.了解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轨迹及体育概论学科的研究特点 [学习内容指要] 1.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概况 1.1 引进与移植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式体系-锦标主义、选手体育。理论比较清 楚,体育的开展得不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体系,基本概念的 误解,认识倒退,偏重于运动。 1.2 探索与总结阶段 学习苏联并结合我国实际。1961 年体育学院本科《体育理论》 讲义;1963 年中等体育学校《体育理论》讲义 1.3 挫折与停顿阶段 “文化大革命”期间 1.4 发展与丰富阶段 1978 年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体育理论》教材应以体育教 育为主(与苏联教材相似);另一种意见主张以广义的体育运动为基 础,在 1961 年教材扩展内容的基础上编写。最后,决定按后一种意 见编写教材。1981《体育理论》教材于 1981 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 版。1981 年以后,体育概论、运动训练学、群众体育学和学校体育 学等由体育理论分化出来的四门新学科已经成熟。体育理论学科第一 次分化已经开始。并走在苏联之前。体育理论分学科的出现,使体育 理论学科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2.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范畴与学科定位 2.1 体育概论的界定 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2.2 体育概论的研究范畴 体育的概念与本质;体育的价值与体育目的;体育过程与规律;
体育途径;体育手段与方法;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体育体制;体育发展趋势。2.3体育概论的研究特点:宏观性和普遍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概括性或抽象性。是对体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在实践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对体育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综合性。体育概论本身属于人文学科,但要采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借鉴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性创新性。2.4体育概论的学科定位是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处于较高层次并带有指导性的学科。2.5体育概论与体育学体育学的界定: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问,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便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体育学的研究内容:体育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对体育的总体认识,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体育的结构,体育方法,体育科学与体育科学研究,现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中国体育的发展及中国体育的未来。体育概论与体育学的关系:体育概论是体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对体育基本理论及其规律的研究。1996年,我国把体育学升格为一级学科。与体育学相比,体育概论研究的问题具体些,研究层次在体育学之下。2.6体育概论与体育哲学体育哲学的界定:是从哲学的视角,运用哲学的方法探讨体育本身及其发展与人类对体育认识的发展关系的学科。体育哲学以理论逻辑的形式来反映体育客观发展的历史和人类对体育的认识史体育哲学的研究内容:从观念层面研究问题,研究和分析当前体育理论和实践的特点、结构,并对其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思辨,研究新的体育观念对体育实践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作出有价值的判断。体育概论与体育哲学的关系:体育哲学是体育概论的理论基础又是体育概论的具体的、直接的研究指南。体育哲学是思辨的、逻辑的、形而上的学问,而体育概论属于“宏观一中观”层面的研究,注重
体育途径;体育手段与方法;体育科学;体育文化;体育体制;体育 发展趋势。 2.3 体育概论的研究特点: 宏观性和普遍性。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概括性或抽象性。是对体 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在实践的基础上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对体育实践 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综合性。体育概论本身属于人文学科,但要采 用多学科研究的方法,借鉴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研究成果。应用性。 创新性。 2.4 体育概论的学科定位 是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中处于较高层次并带有指导性的学科。 2.5 体育概论与体育学 体育学的界定: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问,它从整体上认 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 其本质,以便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 展。 体育学的研究内容:体育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对体育的总体认 识,体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联系,体育的结构,体育方法,体育 科学与体育科学研究,现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中国体育的发展 及中国体育的未来。 体育概论与体育学的关系:体育概论是体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 科,是对体育基本理论及其规律的研究。1996 年,我国把体育学升 格为一级学科。与体育学相比,体育概论研究的问题具体些,研究层 次在体育学之下。 2.6 体育概论与体育哲学 体育哲学的界定:是从哲学的视角,运用哲学的方法探讨体育本 身及其发展与人类对体育认识的发展关系的学科。体育哲学以理论逻 辑的形式来反映体育客观发展的历史和人类对体育的认识史。 体育哲学的研究内容:从观念层面研究问题,研究和分析当前体 育理论和实践的特点、结构,并对其认识论和方法论进行思辨,研究 新的体育观念对体育实践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并作出有价值的判 断。 体育概论与体育哲学的关系:体育哲学是体育概论的理论基础, 又是体育概论的具体的、直接的研究指南。体育哲学是思辨的、逻辑 的、形而上的学问,而体育概论属于“宏观一中观”层面的研究,注重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如体育哲学那样高度概括和抽象,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2.7体育概论与体育理论20世纪50年代体育理论体系,一般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群众体育这4大块的内容。80年代中期开始不再把体育理论当学科名称使用了。2.8体育概论与体育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现象和问题,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社会运行等范畴,以及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等体育社会问题。研究视角和方法都是不相同的。在研究方法上体育社会学一般采用经验科学方法,而体育概论则较多采用人文哲学方法。3.体育概论课程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更新体育观念,促进学科建设,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改革实践。4.体育概论课程教学的方法与要求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不如体育哲学那样高度概括和抽象,更具有 实践指导意义。 2.7 体育概论与体育理论 20 世纪 50 年代体育理论体系,一般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学、 运动训练、群众体育这 4 大块的内容。80 年代中期开始不再把体育 理论当学科名称使用了。 2.8 体育概论与体育社会学 体育社会学研究体育社会现象和问题,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生活、 社会行为、社会运行等范畴,以及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体育,家庭体 育、社区体育等体育社会问题。研究视角和方法都是不相同的。在研 究方法上体育社会学一般采用经验科学方法,而体育概论则较多采用 人文哲学方法。 3.体育概论课程学习的目的与意义 更新体育观念,促进学科建设,指导体育教学和体育改革实践。 4.体育概论课程教学的方法与要求 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 证法和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