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体育概念【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如何运用逻辑学的基本法则给体育下定义,并从身心合一、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重点掌握体育的本质。【教学重点】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教学难点】从身心合一、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理解体育的本质。【新知识点】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身心关系与体育的本质;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的本质。【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及讨论等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一、中、日、美等国体育概念的比较(一)中国我国古代没有体育这个词,当时一些类似体育活动的事物用养生、导引、武术等名词来表述。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传入我国,很多兴办的洋学堂中开设了“体操科”,直到1904年,基督教天津青年会干事饶伯森在京、津各校宣传“西洋体育”时,才开始出现“体育”一词。1923年,在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这一官方文件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此后“体育”一词逐渐取代了“体操”一词被广泛使用。(二)日本
第一章 体育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 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如何运用逻辑学的基本法则给体育下定义,并从身心合一、 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重点掌握体育的本质。 【教学重点】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从身心合一、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理解体育的本质。 【新知识点】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体育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身心关系与体育的本质;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的本质。 【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提问及讨论等 方法。 【教学时数】2 学时 【教学内容】 一、中、日、美等国体育概念的比较 (一)中国 我国古代没有体育这个词,当时一些类似体育活动的事物用养生、导引、武 术等名词来表述。19 世纪中叶以后,德国体操和瑞典体操传入我国,很多兴办 的“洋学堂”中开设了“体操科”,直到 1904 年,基督教天津青年会干事饶伯森在 京、津各校宣传“西洋体育”时,才开始出现“体育”一词。1923 年,在北洋 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这一官方文件中, 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此后“体育”一词逐渐取代了“体操”一词 被广泛使用。 (二)日本
日本在1868年(明治初年)已经在使用“体操”一词,它来自欧洲的gymnastics”,最初被翻译成“体术”、”体学”、“锻炼法”,后来又统1命名为“体操”,学校中的体育课程也被命名为“体操科”。体育作为一个新词则由日本学者近藤镇三首创。1876年他在《独逸教育论抄》中将”身体教育”译成“体育”,第一个使用了“体育”这一词。1882年横井琢磨出版了《体育学》一书,1886年大阪体育会成立,这样体育这个词就逐渐取代了体操,在日语中固定下来并为一般人所接受。(三)美国美国百科全书对体育等有关概念的解释是较为准确的。它指出,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是关于人体构造、身体发展的教育,包括人体生理机能、力学原理及其有效运用的研究。这一教育过程,当儿童学会基本的有助于身体发展的运动方式后就得开始,并在儿童后期掌握复杂一些的运动方法的过程中持续进行。体育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要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帮助制定一种最适宜的身体运动标准。这种适宜的身体运动标准能够保证体质增强和终身受益。为了达到体育预定的目标:就必须要寻求适合不同个体的身体运动标准。要我到达个标准,关键在于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明确认识身体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四)结论通过对中、日、美、英、苏联等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总的看来,世界各国一般都是把体育看作是教育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2、体育、运动及其相关的名词概念尽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内涵是大同小异的
日本在 1868 年(明治初年)已经在使用“体操”一词,它来自欧洲的 “gymnastics”,最初被翻译成“体术”、”体学”、“锻炼法”,后来又统一 命名为“体操”,学校中的体育课程也被命名为“体操科”。体育作为一个新词 则由日本学者近藤镇三首创。1876 年他在《独逸教育论抄》中将”身体教育” 译成“体育”,第一个使用了“体育”这一词。1882 年横井琢磨出版了《体育 学》一书,1886 年大阪体育会成立,这样体育这个词就逐渐取代了体操,在日 语中固定下来并为一般人所接受。 (三)美国 美国百科全书对体育等有关概念的解释是较为准确的。它指出,体育 (Physical education)是关于人体构造、身体发展的教育,包括人体生理机能、 力学原理及其有效运用的研究。这一教育过程,当儿童学会基本的有助于身体发 展的运动方式后就得开始,并在儿童后期掌握复杂一些的运动方法的过程中持续 进行。体育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要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帮助制定一种最适宜的 身体运动标淮。这种适宜的身体运动标准能够保证体质增强和终身受益。为了达 到体育预定的目标.就必须要寻求适合不同个体的身体运动标准。要找到达个标 准,关键在于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明确认识身体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 (四)结论 通过对中、日、美、英、苏联等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 论: 1、总的看来,世界各国一般都是把体育看作是教育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体育、运动及其相关的名词概念尽管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述,但其 内涵是大同小异的
3、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个词、有不同的内涵及社会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体育,会得出不同的结论。4、同一名词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或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达,更名现象在各国都有所表现。二、体育的基本概念(一)定义的步骤根据逻辑学的规范,确定体育的概念一般要采用下定义的方法,下定义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法:被定义项=邻近属概念+种差(二)体育的定义及其分析1、用什么来做体育的属概念?(1)单纯以教育作为体育上位概念偏窄。体育和教育不应该是属种(即包含)关系,而是交又关系,即有的体育是教育,而有的体育不是教育,因此教育不能作为体育的邻近属概念。(2)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上位概念偏宽。人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属概念不能很好地反映体育的特有属性。(3)“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现代社会中通过体育能提高生活质量与改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这就要求从文化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体育。从本质上讲,体育应该是人的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2、什么是体育的本质特点一一体育的种差?
3、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个词、有不同的内涵及社会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 观察体育,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4、同一名词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或同一社会现象在不同的 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名词来表达,更名现象在各国都有所表现。 二、体育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的步骤 根据逻辑学的规范,确定体育的概念一般要采用下定义的方法,下定义的最 基本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法: 被定义项=邻近属概念+种差 (二)体育的定义及其分析 1、用什么来做体育的属概念? (1)单纯以教育作为体育上位概念偏窄。 体育和教育不应该是属种(即包含)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即有的体育是教 育,而有的体育不是教育,因此教育不能作为体育的邻近属概念。 (2)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上位概念偏宽。 人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属概念不能很 好地反映体育的特有属性。 (3)“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 现代社会中通过体育能提高生活质量与改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这就要求从文化的高度来重新审视体育。从本质上讲,体育应该是人的一种文化 活动,因此“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 2、什么是体育的本质特点——体育的种差?
首先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必须有其明确的目的,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与医疗卫生、营养、健康教育等活动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通过人的身体运动这种特殊的手段来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这是体育的本质特点。因此“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作为体育的种差,体现了体育促进身心发展的手段的独特性,这样就能将体育与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区别开来,也能将体育与艺术、医疗卫生、健康教育、营养等健康文化活动区别开来。3、体育的定义及特点综上所述,我们把邻近属概念和种差和起来,就可以给体育下定义了: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从体育的定义来看,体育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它们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第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体育不过是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而自觉改造自我身心的活动。第二,从主体与客体、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来看,体育的主体与客体(对象)、动机与效果都统一于人的自身。第三,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体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都统一于人的身体运动。(三)体育与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与体育运动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第一,它们的主体都是人,第二,它们都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第三,它们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第四它们都会使人的身心发生变化。生产劳动与体育运动的相异之处:前者的客体是大自然,是人们身心以外的物质世界,后者的客体主要是人的自我身心;前者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生产物质
首先体育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它必须有其明确的目的,体育作为一种 文化活动,它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体育与医疗卫生、营养、健康 教育等活动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它通过人的身体运动这种特殊的手段来达到增强 体质、增进健康,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这是体育的本质特点。因此“以 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作为体育的种差,体现了体育促进身心发展 的手段的独特性,这样就能将体育与教育中的德育、智育区别开来,也能将体育 与艺术、医疗卫生、健康教育、营养等健康文化活动区别开来。 3、体育的定义及特点 综上所述,我们把邻近属概念和种差和起来,就可以给体育下定义了:体育 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从体育的定义来看,体育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它们都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第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体育不过是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 和社会需要而自觉改造自我身心的活动。 第二,从主体与客体、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来看,体育的主体与客体(对象)、 动机与效果都统一于人的自身。 第三,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体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都统一于人的身体运 动。 (三)体育与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与体育运动有着某些相似之处:第一,它们的主体都是人,第二, 它们都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行为;第三,它们都是人的实践活动;第四 它们都会使人的身心发生变化。 生产劳动与体育运动的相异之处:前者的客体是大自然,是人们身心以外的 物质世界,后者的客体主要是人的自我身心;前者的主要目的和效果是生产物质
财富,后者则主要是改善人的身心,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前者是维系人类生存的社会基本实践活动,后者则是优化和强化人类自身的特殊实践活动。(四)体育与艺术首先从本质上来看,舞蹈和杂技等艺术形式要服从艺术活动的规律一一它们都是通过形体语言(艺术形象)去展示或表演某种预定的情节或程式,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人的智慧。这种表演和表现正是包括杂技、舞蹈在内的艺术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体育运动根本不同的。其次艺术演员运动的自的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动技艺,供人们欣赏。三、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的本质(一)属性与本质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称事物的属性。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与属性有联系也有区别。一个事物在与另一个事物发生关系时便会表现出多种属性,只有反映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根本区别的特有的属性才是本质属性,才是事物的本质。(二)体育的多种属性1、健身性体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人的身体运动来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主要表现为人通过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对自己的身体所进行的培育、锻炼和养护等实践活动,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健身是体育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基础阶段,也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2、教育性
财富,后者则主要是改善人的身心,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前者是维系人类生存的 社会基本实践活动,后者则是优化和强化人类自身的特殊实践活动。 (四)体育与艺术 首先从本质上来看,舞蹈和杂技等艺术形式要服从艺术活动的规律——它们 都是通过形体语言(艺术形象)去展示或表演某种预定的情节或程式,从而表现 出一定的思想感情和人的智慧。这种表演和表现正是包括杂技、舞蹈在内的艺术 活动的本质特征,这是与体育运动根本不同的。其次艺术演员运动的目的不是为 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动技艺,供人们欣赏。 三、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的本质 (一)属性与本质 事物的性质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称事物的属性。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本质与属性有联系也有区别。一 个事物在与另一个事物发生关系时便会表现出多种属性,只有反映这一事物与另 一事物的根本区别的特有的属性才是本质属性,才是事物的本质。 (二)体育的多种属性 1、健身性 体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人的身体运动来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 主要表现为人通过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对自己的身体所进行的培育、锻炼和养护等 实践活动,以达到健身的目的。因此健身是体育过程中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基础阶 段,也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 2、教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