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体育手段第一节体育手段概述一,体育手段的概念我国体育理论界一直都认为,“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体育手段这个概念的含义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可以指一种活动形式,如游戏、登山等均可称是体育手段;狭义的可以指某一种身体练习的动作,如一个高抬腿跑也是一个体育手段”①。虽然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现在,但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这一定义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体育手段,最后不得不用列举的方法来解释体育手段。我国目前出版的工具书一般都认为,“手段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②。由此不难看出,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具体方法绝不会是唯一的,应该具有多样性。同样,体育手段也应该是多样的。显然,我们在定义(多样的)体育手段时就遇到了两难问题。一方面很难给出多样性的体育手段一个统一的定义,另一方面就会出现我们只能在“手段”这个定义前面加上“体育”两字。如果转换一下视角去研究体育手段就不难发现,体育手段虽然是多样的,但是其核心手段却是唯一的。“所谓体育的核心手段,应该是为实现体育目的最根本的手段,或者说是本质的手段。体育的核心手段是身体运动。严格讲,人体的运动包括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无意识的身体运动;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又可以分为运动系统的运动和其他系统的运动(图4一1)。”①运动系统的身体运动有意识的身体运动人体运动其他系统的身体运动无意识的身体运动图4-1人体运动的分类身体运动是体育手段的核心部分,是针对人体运动系统而言的一种有意识的运动。这种身体运动实际上就是我们习惯所讲的“身体练习”。我们认为把体育的核心手段称为身体运动更贴切,也更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二。体育核心手段的分类
第四章 体育手段 第一节 体育手段概述 一.体育手段的概念 我国体育理论界一直都认为,“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 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体育手段这个概念的含义 可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可以指一种活动形式,如游戏、登山等均可称是 体育手段;狭义的可以指某一种身体练习的动作,如一个高抬腿跑也是一个体育 手段”①。虽然这种认识一直延续到现在,但仔细推敲就不难发现这一定义并没 有告诉我们什么是体育手段,最后不得不用列举的方法来解释体育手段。 我国目前出版的工具书一般都认为,“手段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 方法”②。由此不难看出,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具体方法绝不会是唯一的,应该具 有多样性。同样,体育手段也应该是多样的。显然,我们在定义(多样的)体育 手段时就遇到了两难问题。一方面很难给出多样性的体育手段一个统一的定义, 另一方面就会出现我们只能在“手段”这个定义前面加上“体育”两字。 如果转换一下视角去研究体育手段就不难发现,体育手段虽然是多样的,但 是其核心手段却是唯一的。“所谓体育的核心手段,应该是为实现体育目的最根 本的手段,或者说是本质的手段。体育的核心手段是身体运动。严格讲,人体的 运动包括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和无意识的身体运动;有意识的身体运动又可以分为 运动系统的运动和其他系统的运动(图 4—1)。”① 图 4-1 人体运动的分类 身体运动是体育手段的核心部分,是针对人体运动系统而言的一种有意识的 运动。这种身体运动实际上就是我们习惯所讲的“身体练习”。我们认为把体育 的核心手段称为身体运动更贴切,也更符合我国的语言习惯。 二.体育核心手段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核心手段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人体基本活动形式分类,可以将身体运动分为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按照人体运动环节分类,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头颈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等。按照生物力学运动形式,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鞭打等。按照身体运动的供能形式,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从运动解学的角度,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内收运动、外展运动、旋内运动、旋外运动等。第二节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一。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任何身体运动一般都是由身体姿势、动作的轨迹、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度、动作的速率、动作的力量、动作的节奏7个要素构成。这7个要素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的身体运动;这7个要素的不同水平决定了身体运动的不同质量和不同特点。(一)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它属于动作的空间特征。一个完整的身体运动,一般包括开始姿势、动作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1.开始姿势开始姿势是指身体运动开始前,身体和身体的各部分所处的准备状态。如100米跑起跑之前的“预备”姿势、艺术体操开始前的动作造型,排球运动员移动前的准备姿势等都属于开始姿势。不同的开始姿势对于不同的身体运动具有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开始姿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动作的质量。身体运动的目的不同,所采用的开始姿势也不同。如有的开始姿势的目的是使动作者的注意力集中和指向特定的目标;有的开始姿势是使动作者的身体处于最有利的位置;有些开始姿势是为了有利于加长后续身体运动工作距离,还有一些开始姿势则是为了有利于增强动作的美感。此外,有些开始姿势则是运动竞赛规则所规定的。因此
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核心手段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人体基本活动形式分类,可以将身体运动分为走、跑、跳、投、悬垂、 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 按照人体运动环节分类,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头颈运 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等。 按照生物力学运动形式,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平动、转动、鞭打等。 按照身体运动的供能形式,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从运动解剖学的角度,可以把身体运动分为内收运动、外展运动、旋内运动、 旋外运动等。 第二节 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 一.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及其分析 任何身体运动一般都是由身体姿势、动作的轨迹、动作的时间、动作的速度、 动作的速率、动作的力量、动作的节奏 7 个要素构成。这 7 个要素的不同组合构 成不同的身体运动;这 7 个要素的不同水平决定了身体运动的不同质量和不同特 点。 (一)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 置。它属于动作的空间特征。一个完整的身体运动,一般包括开始姿势、动作过 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 1.开始姿势 开始姿势是指身体运动开始前,身体和身体的各部分所处的准备状态。如 100 米跑起跑之前的“预备”姿势、艺术体操开始前的动作造型,排球运动员移动前 的准备姿势等都属于开始姿势。不同的开始姿势对于不同的身体运动具有不同的 意义和作用。开始姿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动作的质量。身体运动的目的 不同,所采用的开始姿势也不同。如有的开始姿势的目的是使动作者的注意力集 中和指向特定的目标;有的开始姿势是使动作者的身体处于最有利的位置;有些 开始姿势是为了有利于加长后续身体运动工作距离,还有一些开始姿势则是为了 有利于增强动作的美感。此外,有些开始姿势则是运动竞赛规则所规定的。因此
为了提高后续身体运动的质量,开始姿势必须要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部学、美学和竞赛规则等的要求。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和研究开始姿势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不断改进和完善开始姿势的规范和质量。2.动作过程中的姿势动作过程中的姿势是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身体在某一瞬间所处的相对静止的空间状态。如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过竿(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刻)姿势。这里应该特别注意,动作过程中的姿势是瞬息万变的,我们研究动作过程中的姿势一定要明确是什么时间(严格、准确的时间)的动作过程中的姿势。这些动作过程中的姿势都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因此,我们研究动作过程中的姿势时应该把其放在动作过程中加以研究,绝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或静止地进行研究。在实际教学训练过程中,我们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一个完整的身体运动过程解析成无数个身体姿势,而是根据需要和可能解析有限的身体运动过程中的身体姿势。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善于根据不连续的身体运动过程中的姿势,分析出连续的身体运动原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不遗漏身体运动过程中各个身体姿势的拐点,避免出现分析错误。3.结束姿势结束姿势是指在动作结束时,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所处的状态和位置。结束姿势同样是动态的,往往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姿势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姿势。结束姿势对于防止犯规和保护身体具有重要意义。某些身体运动的结束姿势富有美学价值。(二)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重心或身体某一部分的重心,或身体某一点在运动时所移动的路线(以下简称身体某一点)。身体运动轨迹属于空间特征。研究身体运动轨迹,主要是研究轨迹的形式、方向和幅度。1.身体运动轨迹的形式轨迹的形式包括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运动是指身体某一点运动方向在运动过程中不发生改变,始终沿这一方向移动。但由于人体是一个由许多关节和轴构成的复杂整体,它的身体运动轨迹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直线运动,往往都伴随着一些微小的旋转和弧形动作。如武术的冲拳,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直线运动,实际上
为了提高后续身体运动的质量,开始姿势必须要符合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 美学和竞赛规则等的要求。 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分析和研究开始姿势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不断 改进和完善开始姿势的规范和质量。 2.动作过程中的姿势 动作过程中的姿势是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身体在某一瞬间所处的相对静止 的空间状态。如背越式跳高运动员的过竿(身体重心达到最高点时刻)姿势。这 里应该特别注意,动作过程中的姿势是瞬息万变的,我们研究动作过程中的姿势 一定要明确是什么时间(严格、准确的时间)的动作过程中的姿势。这些动作过 程中的姿势都具有承上启下的性质。因此,我们研究动作过程中的姿势时应该把 其放在动作过程中加以研究,绝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或静止地进行研究。 在实际教学训练过程中,我们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把一个完整的身体运动 过程解析成无数个身体姿势,而是根据需要和可能解析有限的身体运动过程中的 身体姿势。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善于根据不连续的身体运动过程中的姿势, 分析出连续的身体运动原理;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不遗漏身体运动过程中各个身 体姿势的拐点,避免出现分析错误。 3.结束姿势 结束姿势是指在动作结束时,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所处的状态和位置。结束 姿势同样是动态的,往往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姿势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姿势。 结束姿势对于防止犯规和保护身体具有重要意义。某些身体运动的结束姿势 富有美学价值。 (二)身体运动轨迹 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重心或身体某一部分的重心,或身体某一点在运动时 所移动的路线(以下简称身体某一点)。身体运动轨迹属于空间特征。研究身体 运动轨迹,主要是研究轨迹的形式、方向和幅度。 1.身体运动轨迹的形式 轨迹的形式包括直线和曲线两种。直线运动是指身体某一点运动方向在运动 过程中不发生改变,始终沿这一方向移动。但由于人体是一个由许多关节和轴构 成的复杂整体,它的身体运动轨迹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直线运动,往往都伴随着一 些微小的旋转和弧形动作。如武术的冲拳,表面看上去似乎是直线运动,实际上
却是带有一定的手臂旋转动作。身体做曲线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始终是变化的。曲线运动包括转动和抛物线运动。转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沿某一中心点或转轴旋转,如单杠的大回环、花样滑冰的原地旋转等都是整个人体的转动。上臂绕环踢腿等运动则属于身体某部分围绕某一中心点或转轴的旋转运动。曲线运动的另一种形式是抛物线运动。凡身体有腾空动作的运动都属于抛物线运动。如人体完成跳远、跳高等身体运动时都是整个身体(通常我们是指身体重心)的抛物线运动。不同的身体运动,其抛物线的方向、长度和形状各不相同。如跳高和二级跳远人体重心的抛物线形式就很不相同。2.身体运动轨迹的方向身体运动是在三维空间完成的。通常我们是从失状面、额状面、垂直面三个面和上下、前后、左右6个基本方向来确定身体运动的方向。3.身体运动轨迹的幅度轨迹的幅度是指身体运动范围的大小,一般用角度或长度(弦)来表示,如步幅的大小。身体运动的幅度取决于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肌肉的弹性。身体运动的幅度是根据各种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的。如完成鞍马全旋运动,幅度越大、动作越舒展大方,就越好看,质量也越高;排球的扣快球和乒乓球的推挡动作则都是要求动作幅度应有利于提高鞭打和推挡速度;而跑的步幅则要和步频相配合,满足提高跑速的需要。(三)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举重时,杠铃举起后持续的时间和体操吊环的十字悬垂动作持续的时间都是动作完成与否的标志。动作的时间又是调节运动负荷的一个因素,延长或缩短身体运动的时间可以加大或减少运动负荷。(四)身体运动速率身体运动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也称频率。它属于时间特征。在一定时间内重复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快。身体运动速率是决定移动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步幅相对不变的条件下,频率越快,速度越快。因而速率又是调节运动负荷的一个因素,在时间相对不变的条件下,频率越快,运动负荷的强度也就越大。因此,在教学训练中人们往往通过调整动作速率来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身体运动速率有时也是运动员运动技术质量的标志,如拳击运动员击拳
却是带有一定的手臂旋转动作。身体做曲线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始终是变化的。曲 线运动包括转动和抛物线运动。转动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沿某一中心点或转轴 旋转,如单杠的大回环、花样滑冰的原地旋转等都是整个人体的转动。上臂绕环、 踢腿等运动则属于身体某部分围绕某一中心点或转轴的旋转运动。曲线运动的另 一种形式是抛物线运动。凡身体有腾空动作的运动都属于抛物线运动。如人体完 成跳远、跳高等身体运动时都是整个身体(通常我们是指身体重心)的抛物线运 动。不同的身体运动,其抛物线的方向、长度和形状各不相同。如跳高和二级跳 远人体重心的抛物线形式就很不相同。 2.身体运动轨迹的方向 身体运动是在三维空间完成的。通常我们是从矢状面、额状面、垂直面三个 面和上下、前后、左右 6 个基本方向来确定身体运动的方向。 3.身体运动轨迹的幅度 轨迹的幅度是指身体运动范围的大小,一般用角度或长度(弦)来表示,如 步幅的大小。身体运动的幅度取决于关节的灵活性和韧带、肌肉的弹性。身体运 动的幅度是根据各种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的。如完成鞍马全旋运动,幅度越 大、动作越舒展大方,就越好看,质量也越高;排球的扣快球和乒乓球的推挡动 作则都是要求动作幅度应有利于提高鞭打和推挡速度;而跑的步幅则要和步频相 配合,满足提高跑速的需要。 (三)身体运动时间 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举重时,杠铃举起后持 续的时间和体操吊环的十字悬垂动作持续的时间都是动作完成与否的标志。动作 的时间又是调节运动负荷的一个因素,延长或缩短身体运动的时间可以加大或减 少运动负荷。 (四)身体运动速率 身体运动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也称频率。它属于 时间特征。在一定时间内重复次数越多,频率就越快。身体运动速率是决定移动 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步幅相对不变的条件下,频率越快,速度越快。因而速率又 是调节运动负荷的一个因素,在时间相对不变的条件下,频率越快,运动负荷的 强度也就越大。因此,在教学训练中人们往往通过调整动作速率来调节运动负荷 的强度。身体运动速率有时也是运动员运动技术质量的标志,如拳击运动员击拳
的速率。(五)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速度。通常用位移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来表示。身体运动速度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身体运动速度不仅取决于人本身肢体的长度、肌肉的力量和神经反应的灵活性,有时还取决于外界的阻力和助力(如逆风还是顺风)及其他因素。身体运动速度一般有匀速和不匀速之分。身体运动过程中速度没有改变的叫匀速;有正加速度或负加速度的身体运动称不匀速。在现实中,人们的身体运动很少有完全的匀速,总是会有些变化。身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技术质量密切相关。不同的身体运动有不同的速度要求。多数的身体运动要求速度快,如跑的速度、投掷的出手速度、足球的射门速度等。但也有一些动作则要求中速甚至慢速。如花样滑冰中的慢动作,体育舞蹈中的慢三步、慢四步等,都要求控制动作速度。因此,研究身体运动必须要明确其速度要求,用最适宜的速度去完成各种不同的身体运动,才能提高身体运动的质量和效果。(六)身体运动力量身体运动力量是指身体的移动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如跳高的踏跳力量,属于动力学特征。动作的力量既受人体自身力量素质的影响,又受各种来自外部力量的影响。任何身体运动力量都是人体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身体运动的内力包括由运动器官的肌肉收缩所产生的拉力,关节、韧带和肌肉的弹力所产生的阻力和在加速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体各环节的相互作用力。身体运动的外部力量包括人体或器材所受的重力、器械对人体的支撑反作用力和来自客观环境的阻力,如空气和水的阻力、对手的对抗力、人体移动或停止时的惯性力。(七)身体运动节奏身体运动节奏是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它与动作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动力学特征都有关系。动作的节奏在整体上联系着身体运动的各个环节。节奏的合理,标志着动作的力量、时间分配得比较恰当,它能保证身体运动协调、省力、效果好,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任何身体运动都不可能一直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总要有
的速率。 (五)身体运动速度 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速度。通常 用位移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来表示。身体运动速度具有时间和空间特征。身体运 动速度不仅取决于人本身肢体的长度、肌肉的力量和神经反应的灵活性,有时还 取决于外界的阻力和助力(如逆风还是顺风)及其他因素。 身体运动速度一般有匀速和不匀速之分。身体运动过程中速度没有改变的叫 匀速;有正加速度或负加速度的身体运动称不匀速。在现实中,人们的身体运动 很少有完全的匀速,总是会有些变化。 身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技术质量密切相关。不同的身体运动有不同的速度要 求。多数的身体运动要求速度快,如跑的速度、投掷的出手速度、足球的射门速 度等。但也有一些动作则要求中速甚至慢速。如花样滑冰中的慢动作,体育舞蹈 中的慢三步、慢四步等,都要求控制动作速度。因此,研究身体运动必须要明确 其速度要求,用最适宜的速度去完成各种不同的身体运动,才能提高身体运动的 质量和效果。 (六)身体运动力量 身体运动力量是指身体的移动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如跳高的 踏跳力量,属于动力学特征。动作的力量既受人体自身力量素质的影响,又受各 种来自外部力量的影响。任何身体运动力量都是人体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 果。身体运动的内力包括由运动器官的肌肉收缩所产生的拉力,关节、韧带和肌 肉的弹力所产生的阻力和在加速过程中所产生的身体各环节的相互作用力。身体 运动的外部力量包括人体或器材所受的重力、器械对人体的支撑反作用力和来自 客观环境的阻力,如空气和水的阻力、对手的对抗力、人体移动或停止时的惯性 力。 (七)身体运动节奏 身体运动节奏是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 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它与动作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动力学特征 都有关系。动作的节奏在整体上联系着身体运动的各个环节。节奏的合理,标志 着动作的力量、时间分配得比较恰当,它能保证身体运动协调、省力、效果好, 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任何身体运动都不可能一直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