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体育文化第一节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然而,自1760年“体育”一词出现以来,各国学术界对体育概念的讨论就一直没停止过。有的研究通过对中、日、美、英、前苏联等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分析,得出“总的看来,世界各国一般都把体育看作是教育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①的结论。因此,从文化的视角切入,是讨论体育文化的概念、含义和功能的逻辑起点。一、从文化的视角看体育(一)文化的含义与基本特征在中国古汉语中,文化是“文”和“化”的复合词。“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后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导出“修饰”、“修养”、“人为加工”等含义,以及美、善、德行之义。“化”的本意为发生、变化、造化。两汉时别,就有人将“文化”合成一个整词直接使用。例如,普人束文微在《亡诗·由仪》中写到,“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是指与“武功”相辅相成的统治方法。在西方,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其含有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之意,最初指土地的开垦以及植物的栽培,以后又指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和培养,是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19世纪下半叶,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兴起,因为这些新学科均以文化为研究的主要题材,因此,许多学者给“文化”下过定义。如,文化学的奠基者泰勒先后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其一,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其二,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的能力和习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莱德教授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①事实上,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一词在不同时期其含义也有所变化。因此时至今日,人们对文化的概念亦众说纷绘,还远未达成共识。不仅如此,文化还一直是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出发,又得到了
第七章 体育文化 第一节 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进,然而,自 1760 年“体育”一词出现以来,各国学术界对体育概念的讨论就一直没停止过。 有的研究通过对中、日、美、英、前苏联等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分析,得出“总 的看来,世界各国一般都把体育看作是教育或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①的结论。 因此,从文化的视角切入,是讨论体育文化的概念、含义和功能的逻辑起点。 一、从文化的视角看体育 (一)文化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在中国古汉语中,文化是“文”和“化”的复合词。“文”的本义,指各色 交错的纹理,后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 籍、礼乐制度,导出“修饰”、“修养”、“人为加工”等含义,以及美、善、 德行之义。“化”的本意为发生、变化、造化。两汉时别,就有人将“文化”合 成一个整词直接使用。例如,晋人束文微在《亡诗·由仪》中写到,“文化内辑, 武功外悠”。这里的“文化”是指与“武功”相辅相成的统治方法。在西方,文 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e”,其含有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之意, 最初指土地的开垦以及植物的栽培,以后又指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和培养,是 与自然存在的事物相对而言的。 19 世纪下半叶,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兴起,因为这些新学科均 以文化为研究的主要题材,因此,许多学者给“文化”下过定义。如,文化学的 奠基者泰勒先后给“文化”下过两个定义:其一,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 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他社会现象;其二,文化是一个复 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 的一切的能力和习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莱德教授认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 的生存式样的系统,既包含显型式样又包含隐型式样;它具有为整个群体共享的 倾向,或是在一定时期中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① 事实上,随着历史的演变,文化一词在不同时期其含义也有所变化。因此时 至今日,人们对文化的概念亦众说纷纭,还远未达成共识。不仅如此,文化还一 直是众多学科探究、阐发、争鸣的对象,许多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出发,又得到了
更多文化的概念。不过概括起来看,多数学者认同将文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辞海》(1980)、《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现代汉语词典》(1996)以及《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和《大英百科全书》(1973—1974)均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解释“文化”这一词条。狭义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广义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包括物质设备、精神、语言、社会组织等方面。②其结构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等。虽然,学者们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是从众多有关文化的研究中,可以概括出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1.符号性无论是物质形态文化、精神形态文化,还是社会关系形态文化,其核心都是一种(广义的)符号运用。这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在后天环境中学习,不断积累经验,从低级到高级创造出来的。动物没有符号,只对信号做出条件反射;而人把信号改造成有意义的符号。可以说,人们生活在文化氛围中,也就是生活在符号之中。2.社会群体性任何文化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并且文化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某一个体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思想、观念等,只有在被他人所接受后,才能称之为文化。当然,文化的社会群体性是有不同层次和范围的,有的文化因素属于全人类,有的仅属于某个民族或地区。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因素具有人类性或世界性(也称全球性)的特征,属于某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因素具有民族性和民俗性的特征。3.复合性具体理解文化的广义含义,它除了以教育、科学、艺术等为重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和人们社会关系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文化、婚俗文化、信仰文化、游艺文化、体育文化等等,因此,文化往往与众多领域复合,是复杂的整合体。(二)文化视野中的体育人类的文化,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对文化的继承过程,也就是文化的积累过
更多文化的概念。不过概括起来看,多数学者认同将文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含 义,《辞海》(1980)、《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1987)、 《现代汉语词典》 (1996)以及《苏联大百科全书》(1973)和《大英百科全书》(1973—1974)均 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解释“文化”这一词条。狭义的文化,主要指人类社会意 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设施;广义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文化包括物质设备、精神、语言、社会组织等方面。②其结构有物质 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 思想与价值四层次说;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 说等等。 虽然,学者们对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是从众多有关文化的研究中, 可以概括出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1.符号性 无论是物质形态文化、精神形态文化,还是社会关系形态文化,其核心都是 一种(广义的)符号运用。这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在后天环境中学习,不断积 累经验,从低级到高级创造出来的。动物没有符号,只对信号做出条件反射;而 人把信号改造成有意义的符号。可以说,人们生活在文化氛围中,也就是生活在 符号之中。 2.社会群体性 任何文化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并且文化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某一个 体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思想、观念等,只有在被他人所接受后,才能称之为文化。 当然,文化的社会群体性是有不同层次和范围的,有的文化因素属于全人类,有 的仅属于某个民族或地区。属于全人类的文化因素具有人类性或世界性(也称全 球性)的特征,属于某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因素具有民族性和民俗性的特征。 3.复合性 具体理解文化的广义含义,它除了以教育、科学、艺术等为重要组成部分之 外,还包括体现在人们物质生活和人们社会关系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居住 文化、婚俗文化、信仰文化、游艺文化、体育文化等等,因此,文化往往与众多 领域复合,是复杂的整合体。 (二)文化视野中的体育 人类的文化,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对文化的继承过程,也就是文化的积累过
程。以此观察体育,其继承性同样十分明显。在我国,各种养生导引术、武术技击、民间游戏、划龙舟、放风筝等体育活动,经历了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并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以奥林匹克运动为典型的欧洲竞技体育,在古代延续了一千余年后,虽因战争等原因,曾被迫中断,但在约一千四百年后,近代奥运会重新兴起,虽是间接的继承,仍可说明竞技体育作为一种进步文化的现象,具有继承性的文化特质。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差异。体育运动的时代性也是十分鲜明的。如古代奥运会进行的项目主要是田径、摔等个人项目,那是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提倡个性解放时代的必然产物;而到了20世纪的现代奥运会,则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各种球类比赛等集体项目,深刻地反映出了工业大生产条件下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飞速发展,以现代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几乎在每十年,甚至每一届奥运会相隔的四年问,都可以看出其新的时代特征。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任何形态的民族文化,都是适应本民族的特点而形成、发展的。体育活动的民族性同样十分明显。我国56个民族多数有自已的以民族体育活动为主的传统节日,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侗族的三月三、白族的三月街、藏族的藏历年和雪顿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的火把节等等;侗族的抢花炮、朝鲜族的荡秋千、土家族的摆手舞、藏族的锅庄、纳西族的东巴跳、苗族的跳芦笙、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哈萨克族的姑娘追等等目前仍是上述各民族极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也是民族文化中的奇葩。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属于全人类的,纯粹独立的民族文化已难以长期存在。这是因为,现代科技,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文化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人类的绝大部分文化形式通过大量的冲突、交流、选择、融合,使之在各民族间相互沟通,其中优秀的文化极易被理解、采纳、消化和吸收,而最终会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体育运动是一种最便于交流的“国际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障碍较少,具有十分便利的条件,这使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交流极为迅速。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就是有力的例证。中华民族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如武术、气功、养生术、龙狮运动和龙舟等推向全世界
程。以此观察体育,其继承性同样十分明显。在我国,各种养生导引术、武术技 击、民间游戏、划龙舟、放风筝等体育活动,经历了几千年的承袭、发展、演变,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并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关注。以奥林匹克运动为典 型的欧洲竞技体育,在古代延续了一千余年后,虽因战争等原因,曾被迫中断, 但在约一千四百年后,近代奥运会重新兴起,虽是间接的继承,仍可说明竞技体 育作为一种进步文化的现象,具有继承性的文化特质。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皆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和差异。体育运 动的时代性也是十分鲜明的。如古代奥运会进行的项目主要是田径、摔跤等个人 项目,那是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提倡个性解放时代的必然产物;而到了 20 世 纪的现代奥运会,则越来越多地增加了各种球类比赛等集体项目,深刻地反映出 了工业大生产条件下的一种新型人际关系。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 飞速发展,以现代奥运会为代表的竞技体育,几乎在每十年,甚至每一届奥运会 相隔的四年问,都可以看出其新的时代特征。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点,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 任何形态的民族文化,都是适应本民族的特点而形成、发展的。体育活动的民族 性同样十分明显。我国 56 个民族多数有自己的以民族体育活动为主的传统节日, 如傣族的泼水节、苗族的踩花山、侗族的三月三、白族的三月街、藏族的藏历年 和雪顿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的火把节等等;侗族的抢花炮、朝鲜族的荡秋 千、土家族的摆手舞、藏族的锅庄、纳西族的东巴跳、苗族的跳芦笙、维吾尔族 的达瓦孜、哈萨克族的姑娘追等等目前仍是上述各民族极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 也是民族文化中的奇葩。 在当今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属于全人类的,纯粹独立的民族文化已难 以长期存在。这是因为,现代科技,尤其是通讯技术的发展,使文化可以通过各 种传播媒介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人类的绝大部分文化形式通过大量的冲突、交 流、选择、融合,使之在各民族间相互沟通,其中优秀的文化极易被理解、采纳、 消化和吸收,而最终会成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文化财富。体育运动是一种最便于 交流的“国际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障碍较少,具有十分便利的条件,这 使它在世界上的传播、交流极为迅速。近代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就是有力的 例证。中华民族同样有责任和义务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如武 术、气功、养生术、龙狮运动和龙舟等推向全世界
除上所述,有学者经研究提出了“体育是人类针对自已的身体所创造出的一种文化,归根到底,其结果要落实到身体上”①的观点和““体育”作为对自己身体和精神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育或改造活动,毫无疑问也是一种对人自身的“人化”,它一开始就是超越本能和自然的实践活动”②以及“体育自身也在创造一种健康文化,推动人类社会进步”③等颇有见地的新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体育的文化底蕴。由上可见,体育在本质上是文化的范畴。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文化现象,作为顺应和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一种方式,体育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制度上、精神上滋养、完善、推进着人类的发展。体育在文化中所实现的根本物质产品是发展完善起来的人的身体,而体育在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最高精神产品就是人的智慧。所以,可以把体育活动本身理解成一种以体力出成果而以智力为灵魂的文化活动。④二、体育文化的概念体育文化的现象和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但是“体育文化”这一概念却是在近代出现的。当人们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认识,就产生了综合全部体育活动的“体育文化,,这一上位概念。“体育文化”一词最早译为身体文化。德国学者菲特(1763--1836)在1818年所著的《体育史》中就已使用physicalculture一词。他以为这一词汇是指南斯拉夫民族的沐浴和按摩等保健养生活动。据此,《韦氏国际大辞典》也称身体文化为“有关身体系统的保养”①。19世纪未起,人们对身体文化的解释越来越宽泛,有人认为身体文化就是身体锻炼;有人提出身体文化是旨在促进健康和增强体力的身体运动体系,是与自然的运动形式对应的人为的体育形式(现代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就持这种观点);还有观点认为,身体文化是包括从身体涂油剂、颜料、营养摄人、沐浴设施直至身体训练的运动器械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把“身体文化”作为体育的广义概念来使用,认为它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②1974年,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给体育文化下的定义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文化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制度和物质设施。”总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定义是见仁见智。然而,由于受世界和各国、各民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文化的内容
除上所述,有学者经研究提出了“体育是人类针对自己的身体所创造出的一 种文化,归根到底,其结果要落实到身体上”①的观点和“‘体育’作为对自己 身体和精神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育或改造活动,毫无疑问也是一种对人自身的 ‘人化’,它一开始就是超越本能和自然的实践活动”②以及“体育自身也在创 造一种健康文化,推动人类社会进步”③等颇有见地的新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体 育的文化底蕴。 由上可见,体育在本质上是文化的范畴。作为一种人类特殊的文化现象,作 为顺应和满足人类自身需要的一种方式,体育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制度上、精 神上滋养、完善、推进着人类的发展。体育在文化中所实现的根本物质产品是发 展完善起来的人的身体,而体育在文化中所表现出的最高精神产品就是人的智 慧。所以,可以把体育活动本身理解成一种以体力出成果而以智力为灵魂的文化 活动。④ 二、体育文化的概念 体育文化的现象和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原始社会时期,但是 “体育文化”这一概念却是在近代出现的。当人们把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 以认识,就产生了综合全部体育活动的“体育文化,这一上位概念。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译为身体文化。德国学者菲特(1763-1836)在 1818 年所著的《体育史》中就已使用 physical culture 一词。他以为这一词汇是指 南斯拉夫民族的沐浴和按摩等保健养生活动。据此,《韦氏国际大辞典》也称身 体文化为“有关身体系统的保养”①。19 世纪末起,人们对身体文化的解释越 来越宽泛,有人认为身体文化就是身体锻炼;有人提出身体文化是旨在促进健康 和增强体力的身体运动体系,是与自然的运动形式对应的人为的体育形式(现代 奥运会创始人顾拜旦就持这种观点);还有观点认为,身体文化是包括从身体涂 油剂、颜料、营养摄人、沐浴设施直至身体训练的运动器械在内的各种文化现象 的总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苏联和东欧各国把“身体文化”作为体育的广义 概念来使用,认为它是整个文化的组成部分。②1974 年,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 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给体育文化下的定义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 分,它综合各种利用身体文化锻炼来提高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范畴、规律、 制度和物质设施。”总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和定义是见 仁见智。然而,由于受世界和各国、各民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文化的内容
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进,体育文化当不例外,对其概念的讨论也应与时俱进。时至今日,体育以及文化的形式和内容较上一世纪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体育体制和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改革如火如茶。为适应新时期的体育特征,有学者将体育文化的概念作了新的阐述:“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①三、体育文化的含义从学术界对体育文化概念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当今的体育文化包含有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也就是说,体育文化由心理、行为、物质3个方面(3个不同层面)的要素构成。其中体育文化的心理要素,也就是精神、观念的层面,即体育精神文化,包括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互动中对体育产生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以及通过抽象的声音、色彩等表现体育精神的艺术文化等;体育文化的行为要素,也就是行为方式,制度规范层面,即体育制度文化,包括体育运动中人的角色、地位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为促进体育的发展而形成的各种组织机构,人们围绕体育而创造的各种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原则、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以及管理体制及风格等;体育文化的物质要素,也就是文化的物质的实体层面,即体育物质文化,包括凝结体育文化特质的各种物质产品,如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和装备以及锻炼与运动的环境等。一般而言,体育的物质文化是最外表的层面,精神文化是内核,而行为制度文化处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者之间。也可以认为,精神文化是内在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为外在文化。从体育文化总体性分析,精神层面中的体育思想、价值观等占主导的位置:行为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体育行为和体育生活中的体现;物质文化实际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体育实践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从具体情况来看,一个体育现象往往兼有3个层面的文化含义。如以社区体育文化现象为例,社区体育价值观、社区体育的理念等构成了社区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社区各类体育组织和有关规章、公约等,是体育精神层面在体育制度上的反映,形成行为制度文化;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运动装备等就是物质层面的具体物质产品。实际上,体育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
和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演进,体育文化当不例外,对其概念的讨论也应与时 俱进。 时至今日,体育以及文化的形式和内容较上一世纪有了更大的发展,尤其是 在我国,体育体制和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改革如火如荼。为适应新时期的体育 特征,有学者将体育文化的概念作了新的阐述:“体育文化是在增加健康、提高 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 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 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① 三、体育文化的含义 从学术界对体育文化概念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当今的体育文化包含有体育精 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和体育物质文化,也就是说,体育文化由心理、行为、物 质 3 个方面(3 个不同层面)的要素构成。其中体育文化的心理要素,也就是精 神、观念的层面,即体育精神文化,包括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互动中对体育 产生的价值观念、心理倾向以及通过抽象的声音、色彩等表现体育精神的艺术文 化等;体育文化的行为要素,也就是行为方式,制度规范层面,即体育制度文化, 包括体育运动中人的角色、地位以及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为促进体育的发 展而形成的各种组织机构,人们围绕体育而创造的各种直接影响体育活动的原 则、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以及管理体制及风格等;体育文化的物质要素, 也就是文化的物质的实体层面,即体育物质文化,包括凝结体育文化特质的各种 物质产品,如体育场地、设施、器械和装备以及锻炼与运动的环境等。 一般而言,体育的物质文化是最外表的层面,精神文化是内核,而行为制度 文化处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者之间。也可以认为,精神文化是内在文化,行 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为外在文化。从体育文化总体性分析,精神层面中的体育思想、 价值观等占主导的位置;行为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在人们体育行为和体育生活中 的体现;物质文化实际是精神文化通过人们的体育实践在物质产品上的体现。 从具体情况来看,一个体育现象往往兼有 3 个层面的文化含义。如以社区体 育文化现象为例,社区体育价值观、社区体育的理念等构成了社区体育文化的精 神层面;社区各类体育组织和有关规章、公约等,是体育精神层面在体育制度上 的反映,形成行为制度文化;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运动装备等就是物质 层面的具体物质产品。实际上,体育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体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