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微分方程提法 23 2.1.2微分方程的形式 连续介质问题的分析方法是:首先从介质中取微元进行分析,建立控制方 程:然后结合具体的定解条件G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控制方程。显然,问题 的物理实质不同,控制方程和定解条件也就不同。然而,它们可被一般地表示为 (图2.2) AI (u) A(u)=A2(u)}=0 在2内2.1) … -0 Bi (u) B(u)=B2(u)=0 在T上2.2) 图2.2定解问题 待求解的未知函数“可以是标量场(例如温度),也可以是若干变量组成的向量 场(例如位移、应力)。A和B为对于独立变量(例如空间坐标)的微分算子。上 述微分方程可以是单个方程,也可以是一组方程。 下面给出直角坐标系下弹性静力问题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其建立方法 可参考弹性力学教科书(文献22,51,84)。 2.1.3弹性力学方程 1)平衡方程 +器++X=0 密0=y=0 2.3a) 警+兴 +Z=0 0+f斤=0 (i,j=1,2,3) 2.3b) 其中,X,Y,Z分别为体力向量∫沿x,y,之方向的分量,即 ((X f=f2=Y [X Y Z]T
212 微分方程的形式 连续介质问题的分析方法是:首先从介质中取微元进行分析,建立控制方 程;然后结合具体的定解条件(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控制方程。显然,问题 的物理实质不同,控制方程和定解条件也就不同。然而,它们可被一般地表示为 图22 定解问题 (图22) A(u)= A1 (u) 烅A2 (u) 烄 烆 烍 烌 … 烎 =0 在Ω 内 (21) B(u)= B1 (u) 烅B2 (u) 烄 烆 烍 烌 … 烎 =0 在Γ 上 (22) 待求解的未知函数u可以是标量场(例如温度),也可以是若干变量组成的向量 场(例如位移、应力)。A 和B 为对于独立变量(例如空间坐标)的微分算子。上 述微分方程可以是单个方程,也可以是一组方程。 下面给出直角坐标系下弹性静力问题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其建立方法 可参考弹性力学教科书(文献22,51,84)。 213 弹性力学方程 (1)平衡方程 σx x+ τyx y + τzx z +X=0 τxy x + σy y + τzy z+Y=0 τxz x + τyz y + σz z+Z 烍 烌 =0烎 (23a) σij,j+fi=0 (i,j=1,2,3) (23b) 其中,X,Y,Z 分别为体力向量f沿x,y,z方向的分量,即 f= f1 f2 f 烅 烄 烆 烍 烌 3烎 = X 烅Y 烄 烆 烍 烌 Z烎 =[X Y Z]T 21 微分方程提法 32
24 第2章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而应力张量为具有6个独立分量的对称张量,常写成如下向量形式 a=Lax dy d:Try tys tar 式Q.3b)为平衡方程的指标记法。不重复出现的指标称为自由指标,重复出现 的指标称为哑标。按照爱因斯坦求和约定,哑标要取完指标域中所有的值,然后 将所得的各项加起来。 ②)几何方程 6,0 2Em-Tn-ox+dy _av+du】 器+ 2=:=a 2.4a) 2a=a-8+8股 8=2(u+西.) (i,j=1,2,3) 2.4b) 其中,u,v,心分别为位移向量u沿坐标轴x,y,之方向的分量,即 u=3uzp=v=Lu 应变张量e,也是对称张量,其向量形式为 s=Ler ey es Try Yye YarT 3)本构方程 对于各向同性的线性弹性材料,本构方程就是广义Hooke定律,即 ex=[a,-y,+a)], Y=G四 6=,-+,1 1 YyGx 2.5a) :=.va,+y)], Yar-Ga) 或 0=λ08,+2Ge (i,j=1,2,3) 2.5b) 可=DheN 2.5c)
而应力张量σij为具有6个独立分量的对称张量,常写成如下向量形式 σ=[σx σy σz τxy τyz τzx]T 式(23b)为平衡方程的指标记法。不重复出现的指标称为自由指标,重复出现 的指标称为哑标。按照爱因斯坦求和约定,哑标要取完指标域中所有的值,然后 将所得的各项加起来。 (2)几何方程 εx=u x, 2εxy=γxy=v x+u y εy=v y , 2εyz=γyz=w y +v z εz=w z, 2εzx=γzx=u z+w 烍 烌 x烎 (24a) εij=1 2 (ui,j+uj,i) (i,j=1,2,3) (24b) 其中,u,v,w 分别为位移向量u沿坐标轴x,y,z方向的分量,即 u= u1 u2 u 烅 烄 烆 烍 烌 3烎 = u 烅v 烄 烆 烍 烌 w烎 =[u v w]T 应变张量εij也是对称张量,其向量形式为 ε=[ ] εx εy εz γxy γyz γzx T (3)本构方程 对于各向同性的线性弹性材料,本构方程就是广义 Hooke定律,即 εx=1 E [σx-ν(σy+σz)], γxy=1 G τxy εy=1 E [σy-ν(σz+σx)], γyz=1 G τyz εz=1 E [σz-ν(σx+σy)], γzx=1 G τ 烍 烌 zx烎 (25a) 或 σij=λθδij+2Gεij (i,j=1,2,3) (25b) 或 σij=Dijklεkl (25c) 42 第2章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2.1微分方程提法 25 其中,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y为泊松比:G为剪切模量:9=ex+e,+e.为体积 应变:而 E E 1=q+)1-2)' G=20+y 在有限单元法中,本构方程常写成矩阵形式,即 8=C或g=DE 2.6) 其中,C为柔度矩阵:D为弹性矩阵,可写成下列形式 [I-v 0 0 07 1-y 0 0 0 1-y0 0 0 1-2y D=1+)1-2 0 0 2 2.7) 称 1-2y 0 1-2y ④)边界条件 在给定面力的边界T。上,应力边界条件表示为 lo:+mis+nr= ltry+moy+ntsy=Y 2.8a) lte+mty nds=Z) nP=p=p;(i,j=1,2,3) 2.8b) nG=p 2.8c) 其中,,了,2为己知的边界面力沿x,y,之方向的分量,边界面力向量p记为 p=3P2=3Y =吓Z] ((z l,,n为边界外法线N的方向余弦,即 I=n,=cos(N,x), m=ny=cos(N,y), n=n2=cosV,之) 而
其中,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ν为泊松比;G 为剪切模量;θ=εx+εy+εz 为体积 应变;而 λ= νE (1+ν)(1-2ν), G= E 2(1+ν) 在有限单元法中,本构方程常写成矩阵形式,即 ε=Cσ 或 σ=Dε (26) 其中,C 为柔度矩阵;D 为弹性矩阵,可写成下列形式 D= E (1+ν)(1-2ν) 1-ν ν ν 0 0 0 1-ν ν 0 0 0 1-ν 0 0 0 对 1-2ν 2 0 0 称 1-2ν 2 0 1-2ν 熿 燀 燄 2 燅 (27) (4)边界条件 在给定面力的边界Γσ上,应力边界条件表示为 lσx+mτyx+nτzx=珚X lτxy+mσy+nτzy=珡Y lτxz+mτyz+nσz=珔 烍 烌 Z烎 (28a) njσji≡pi=珔pi (i,j=1,2,3) (28b) nσ=珔p (28c) 其中,珚X,珡Y,珔Z 为已知的边界面力沿x,y,z方向的分量,边界面力向量珔p记为 珔p= 珔p1 珔p2 珔p 烅 烄 烆 烍 烌 3烎 = 珚X 珡Y 珔 烅 烄 烆 烍 烌 Z烎 =[珚X 珡Y 珔Z] l,m,n为边界外法线N 的方向余弦,即 l=nx=cos(N,x), m=ny=cos(N,y), n=nz=cos(N,z) 而 21 微分方程提法 52
26 第2章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n 00 ny 0 n:7 [l 00 m 0 n7 n=00xn:0=0m01n0 L00nn,0nz」00nm01J 在位移有限单元法中,边界上的作用力将被转化成等效节点荷载。因此边 界条件是指结构在边界上所受到的位移约束,可表示为 u=u,v=v,w-w 2.9a) 或 4=u;(i=1,2,3) 2.9%) 其中,u,,为己知的边界位移分量。 2.2泛函变分提法 2.2.1等效积分形式 现在来研究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由于控制方程在域内每一点都必须 为零,因此有 J。'Am)dn=J,[oA1m)+A)+…]an=0 (a 其中,v=[o12 …]「是函数向量,它是一组同微分方程个数相等的任意可 积(在2内)函数。 不难证明,式a)是与微分方程组(2.1)完全等效的积分形式,即式(a)成立 则式2.1)成立。假设A(u)在2内不处处为零,则由于v可以任意选择,我们 选v为处处与A(u)同号的函数,于是vTA(u)在域内恒正。可见,要满足式 (a),必须A(u)=0 同理,假如边界条件(2.2)在边界上每点都得到满足,对于一组任意可积(在 Γ上)函数应当成立 JBdr=Jn[oBi)+2B2)+…]dr=0 6) 这样,就可得到与控制方程(2.1)和边界条件2.2)等效的积分形式 A (u)d+B (u)dr =0 2.10) 统称为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
n= nx 0 0 ny 0 nz 0 ny 0 nx nz 0 0 0 nz ny 0 n 熿 燀 燄 x燅 = l 0 0 m 0 n 0 m 0 l n 0 0 0 n m 0 熿 燀 燄 l燅 在位移有限单元法中,边界上的作用力将被转化成等效节点荷载。因此边 界条件是指结构在边界上所受到的位移约束,可表示为 u=珔u, v=珔v, w=珡w (29a) 或 ui=珔ui (i=1,2,3) (29b) 其中,珔u,珔v,珡w 为已知的边界位移分量。 22 泛函变分提法 221 等效积分形式 现在来研究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由于控制方程在域内每一点都必须 为零,因此有 ∫Ω vTA(u)dΩ =∫Ω [v1A1 (u)+v2A2 (u)+…]dΩ =0 (a) 其中,v=[v1 v2 …]T 是函数向量,它是一组同微分方程个数相等的任意可 积(在Ω 内)函数。 不难证明,式(a)是与微分方程组(21)完全等效的积分形式,即式(a)成立, 则式(21)成立。假设A(u)在Ω 内不处处为零,则由于v可以任意选择,我们 选v为处处与A(u)同号的函数,于是vTA(u)在域内恒正。可见,要满足式 (a),必须A(u)≡0。 同理,假如边界条件(22)在边界上每点都得到满足,对于一组任意可积(在 Γ 上)函数珔v应当成立 ∫Γ 珔vTB(u)dΓ =∫Γ [ ] 珔v1B1 (u)+珔v2B2 (u)+… dΓ =0 (b) 这样,就可得到与控制方程(21)和边界条件(22)等效的积分形式 ∫Ω vTA(u)dΩ+∫Γ 珔vTB(u)dΓ =0 (210) 统称为微分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 62 第2章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
2.2泛函变分提法 27 2.2.2微分方程弱形式 )一般形式 通常情况下,可以对式2.10)进行分部积分,从而得到 JCT (v)D ()dQ+ET)F (u)dr=0 2.11) 其中,C,D,E,F是微分算子。通常式(2.11)称为微分方程的弱形式(weak fomm),相对而言,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称为强形式(strong form)。 由于分部积分的缘故,场函数“的导数的阶次在弱形式(2.11)中比在等效 积分形式2.10)中为低。这样,使用弱形式时对场函数便只要求较低阶的连续 性。当然,降低对“的连续性要求是以提高v和v的连续性要求为代价的。不 过,由于原来对v和下并无连续性要求,故适当提高其连续性并不困难。 ②)虚位移原理 在弹性力学问题中,微分方程包括3组控制方程和2组边界条件。假设位 移函数事先已经满足位移边界条件,且应变根据几何方程由位移确定,应力根据 本构方程由应变确定,则此位移仍需满足的条件只剩下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 界条件。将它们写成等效积分形式,并通过分部积分推导其弱形式。我们将发 现,弱形式就是熟知的虚位移原理。 注意到虚位移或位移变分(虚位移是指任意的、微小的可能位移,位移变分 也是这样定义的,以后在两者之间不作区分)的任意性,可不失一般性地以虚位 移u=[6u6me]下为任意函数p,而v=-F。这样,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 边界条件的等效积分形式为 -nogj+f月a,dn+Jap所-D)a,dr=0 (a) 对上式中的第一项进行分部积分 Jnu,dn=Jnou)dn-Jndn 6) 根据散度定理(Green公式),即 Jo0,dn=∫Uu,dr Jnay),dn=Jnp,dr=Jp,dr+Jrpadr
222 微分方程弱形式 (1)一般形式 通常情况下,可以对式(210)进行分部积分,从而得到 ∫Ω CT(v)D(u)dΩ+∫Γ ET(珔v)F(u)dΓ ≡0 (211) 其中,C,D,E,F 是微分算子。通常式(211)称为微分方程的弱形式(weak form),相对而言,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称为强形式(strongform)。 由于分部积分的缘故,场函数u的导数的阶次在弱形式(211)中比在等效 积分形式(210)中为低。这样,使用弱形式时对场函数便只要求较低阶的连续 性。当然,降低对u的连续性要求是以提高v和珔v的连续性要求为代价的。不 过,由于原来对v和珔v并无连续性要求,故适当提高其连续性并不困难。 (2)虚位移原理 在弹性力学问题中,微分方程包括3组控制方程和2组边界条件。假设位 移函数事先已经满足位移边界条件,且应变根据几何方程由位移确定,应力根据 本构方程由应变确定,则此位移仍需满足的条件只剩下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边 界条件。将它们写成等效积分形式,并通过分部积分推导其弱形式。我们将发 现,弱形式就是熟知的虚位移原理。 注意到虚位移或位移变分(虚位移是指任意的、微小的可能位移,位移变分 也是这样定义的,以后在两者之间不作区分)的任意性,可不失一般性地以虚位 移δu=[δu δv δw]T 为任意函数珔v,而v=-珔v。这样,平衡微分方程和应力 边界条件的等效积分形式为 -∫Ω (σij,j+fi)δuidΩ+∫Γσ (njσji-珔pi)δuidΓ =0 (a) 对上式中的第一项进行分部积分 ∫Ω σij,jδuidΩ =∫Ω (σijδui),jdΩ-∫Ω σijδui,jdΩ (b) 根据散度定理(Green公式),即 ∫Ω Ui,idΩ =∫Γ UinidΓ 有 ∫Ω (σijδui),jdΩ =∫Γ njσijδuidΓ =∫Γσ njσijδuidΓ+∫Γu njσijδuidΓ (c) 22 泛函变分提法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