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应这一概念本身应如何界定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对协同效应的概念主要有 两种不同的解释,最为普遍的一种解释是:协同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合并其获利能力将高于 原有各企业的总和,即通过并购双方的资源共享、能力和知识的转移来提升并购后双方的 综合价值,简单地表示为“1+1>2”。 3.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即MBO( Management Buyout),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购买该公司的全部或 大部分股份来获得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 4.协议收购 根据我国《证券法》协议收购是指收购者在证券交易所之外以协商的方式与被收购公 司的股东签订收购其股份的协议,从而达到控制该上市公司的目的。收购人可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股权转让。 5.要约收购 王苏生(2003)认为,要约收购( Tender Offer)是指收购方通过向被收购公司的股东, 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司股份的书面意思表示,并按照其依法公告的收购要约中所规定的收 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以及其他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 三、我国啤酒行业并购重组的方式 (一)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特点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众多外国啤酒制造商与中国企业合资,但由于对中国啤 酒消费市场期望过高,对中国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不了解,双方企业管理理念的不同 加上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浓厚,使得最初的合资结果没有获得成效。随着中国加入WT0, 在欧美、日本和北非的啤酒市场已经饱和,有的甚至开始萎缩的情况下,中国的啤酒市场 却进入了稳定的成熟发展阶段,这再次吸引了外国啤酒制造企业的眼光。加上中国的制造 成本低廉,使得外商再次看好中国市场,掀起啤酒行业的在中国的第二次并购潮。 般来说,为了降低风险,外资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分两步走:第一,以参股形式进入中 国,尽可能地与地方保护主义取得妥协,同时辅以品牌渗透。第二,在某一适当的时候外 资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与我国国内企业争相竞争。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啤酒行 业的并购案将更多,竞争将更激烈 相对于欧美前五大的啤酒厂商几乎垄断了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的情况,我国 啤酒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2004年前五大啤酒企业产量仅占国内市场的40%。见表1 表12004年我国啤酒企业年产量及分布 比较名称 哈尔滨啤酒华润啤酒 青岛啤酒 燕京啤酒 珠江啤酒 04年生产量 207 2615 363 214 35
4 效应这一概念本身应如何界定还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目前,对协同效应的概念主要有 两种不同的解释,最为普遍的一种解释是:协同效应是指企业通过合并其获利能力将高于 原有各企业的总和,即通过并购双方的资源共享、能力和知识的转移来提升并购后双方的 综合价值,简单地表示为“1+1>2”。 3.管理层收购 管理层收购即 MBO(Management Buyout),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购买该公司的全部或 大部分股份来获得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7]。 4.协议收购 根据我国《证券法》协议收购是指收购者在证券交易所之外以协商的方式与被收购公 司的股东签订收购其股份的协议,从而达到控制该上市公司的目的。收购人可依照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股权转让。 5.要约收购 王苏生(2003)认为,要约收购(Tender Offer)是指收购方通过向被收购公司的股东, 发出购买其所持该公司股份的书面意思表示,并按照其依法公告的收购要约中所规定的收 购条件、收购价格、收购期限以及其他规定事项收购目标公司股份的收购方式[8]。 三、我国啤酒行业并购重组的方式 (一)我国啤酒行业的发展特点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众多外国啤酒制造商与中国企业合资,但由于对中国啤 酒消费市场期望过高,对中国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不了解,双方企业管理理念的不同, 加上中国的地方保护主义浓厚,使得最初的合资结果没有获得成效。随着中国加入 WTO, 在欧美、日本和北非的啤酒市场已经饱和,有的甚至开始萎缩的情况下,中国的啤酒市场 却进入了稳定的成熟发展阶段,这再次吸引了外国啤酒制造企业的眼光。加上中国的制造 成本低廉,使得外商再次看好中国市场,掀起啤酒行业的在中国的第二次并购潮。 一般来说,为了降低风险,外资进入中国啤酒市场分两步走:第一,以参股形式进入中 国,尽可能地与地方保护主义取得妥协,同时辅以品牌渗透。第二,在某一适当的时候外 资将直接进入中国市场与我国国内企业争相竞争。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外啤酒行 业的并购案将更多,竞争将更激烈[6]。 相对于欧美前五大的啤酒厂商几乎垄断了其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 90%的情况,我国 啤酒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2004 年前五大啤酒企业产量仅占国内市场的 40%。见表 1 [9]。 表 1 2004 年我国啤酒企业年产量及分布 比较名称 哈尔滨啤酒 华润啤酒 青岛啤酒 燕京啤酒 珠江啤酒 04 年生产量 207 2615 363 214 135
产量同比 10.8 8.6 增长 04年产量占 7.11 12.4 7.35 全国比例% 企业分布区域 东三省辽,川,鄂,黑全国性布局全国重点布局粤,冀 吉,津,徽 (16个) (8个) 资料来源:李枫.2006年中国啤酒行业兼并重组决策分析研究报告[EB/OL] http://market.ccidnet.com/pub/report/show8662.Htm1.2006-7-1 国内啤酒市场分散,区域性问题严重,地方品牌繁杂,真正垄断性大品牌少之又少。 国内企业一般以生产低档次的啤酒为主,中、高档产品次之。如何能在面对激烈竞争和市 场需求的情况下生存,本文认为有两种方法。第一,国内啤酒行业迅速整合,增强和外商 对抗的实力,坚守住自己的本土市场。第二,顺应国内外双方的战略需求与外资企业进行 战略合作。中国啤酒行业虽然发展稳定,但出口少,全球市场占有率更是低。通过并购 中国企业可运用外来的资金,灵活有效地运用现有的资本,也可以使用伴随外国企业而来 的生产研发技术、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管理理念等资源优势,有助于中国啤酒行业迅速争取 国际市场发展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跨国作战能力,最终成为能与外国巨头并驾齐 驱的国际化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越来越被 看好,啤酒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啤酒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可 借鉴波特提出的三种方法:领导市场、成本优势、集中市场。领导市场即一种基于最好的产 品革新之上的策略。大多数高档的啤酒品牌归属于领导产品类别。成本优势即生产过程中 的低成本策略,它使得啤酒价格的制定更有弹性,通常由规模经济或更高的生产效率获得, 例如廉价的人工成本。集中市场是一种重点满足小范围内特定顾客群体需求的策略 (二)啤酒行业并购重组的方式 1.三个啤酒行业并购案例 (1)案例1燕京啤酒成功转让并购惠泉啤酒 并购前:2003年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销售啤酒量达223.1万吨,保持其亚洲 第一大啤酒生产商的龙头地位。其中“燕京牌”啤酒生产销售量117.8万吨,连续8年全 国销售量第一;实现每股收益0.362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盈利能力处于同行业领先水 平。作为区域性的啤酒企业,惠泉啤酒在2003年的净利润只有1152万元,每股收益仅0.05 元,同比下降近87%。其资产负债率偏低,资产流动性差,短期偿债能力不理想。正谋求 全国布局,看好华东和华南市场的行业巨头燕京啤酒看上了惠泉啤酒的发展潜能。 并购过程:203年7月26日燕京啤酒与惠泉啤酒的大股东惠安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 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惠安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将持有惠泉啤酒的国家股
5 产量同比 增长 % 26.7 10.8 14.5 8.6 26.6 04 年产量占 全国比例 % 7.11 8.99 12.47 7.35 4.63 企业分布区域 (个) 东三省 辽,川,鄂,黑 吉,津,徽 全国性布局 (16 个) 全国重点布局 (8 个) 粤,冀 资料来源:李枫.2006 年中国啤酒行业兼并重组决策分析研究报告[EB/OL]. http://market.ccidnet.com/pub/report/show_8662.Html.2006-7-1. 国内啤酒市场分散,区域性问题严重,地方品牌繁杂,真正垄断性大品牌少之又少。 国内企业一般以生产低档次的啤酒为主,中、高档产品次之。如何能在面对激烈竞争和市 场需求的情况下生存,本文认为有两种方法。第一,国内啤酒行业迅速整合,增强和外商 对抗的实力,坚守住自己的本土市场。第二,顺应国内外双方的战略需求与外资企业进行 战略合作。中国啤酒行业虽然发展稳定,但出口少,全球市场占有率更是低。通过并购, 中国企业可运用外来的资金,灵活有效地运用现有的资本,也可以使用伴随外国企业而来 的生产研发技术、管理方式方法以及管理理念等资源优势,有助于中国啤酒行业迅速争取 国际市场发展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跨国作战能力,最终成为能与外国巨头并驾齐 驱的国际化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中国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越来越被 看好,啤酒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啤酒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可 借鉴波特提出的三种方法:领导市场、成本优势、集中市场。领导市场即一种基于最好的产 品革新之上的策略。大多数高档的啤酒品牌归属于领导产品类别。成本优势即生产过程中 的低成本策略,它使得啤酒价格的制定更有弹性,通常由规模经济或更高的生产效率获得, 例如廉价的人工成本。集中市场是一种重点满足小范围内特定顾客群体需求的策略。 (二)啤酒行业并购重组的方式 1. 三个啤酒行业并购案例 (1)案例 1 燕京啤酒成功转让并购惠泉啤酒[6] 并购前: 2003 年北京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生产销售啤酒量达 223.1 万吨,保持其亚洲 第一大啤酒生产商的龙头地位。其中“燕京牌”啤酒生产销售量 117.8 万吨,连续 8 年全 国销售量第一;实现每股收益 0.362 元,同比增长 20%以上,其盈利能力处于同行业领先水 平。作为区域性的啤酒企业,惠泉啤酒在 2003 年的净利润只有 1152 万元,每股收益仅 0.05 元,同比下降近 87%。其资产负债率偏低,资产流动性差,短期偿债能力不理想。正谋求 全国布局,看好华东和华南市场的行业巨头燕京啤酒看上了惠泉啤酒的发展潜能。 并购过程: 2003 年 7 月 26 日燕京啤酒与惠泉啤酒的大股东惠安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 限公司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惠安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将持有惠泉啤酒的国家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