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一算术问赠装(1)整除:设α、βEz[]为复整数且β+0,如果存在复整数使得α=βy,则称β整除α,记为βlα,也称β为α的一个因子如果β整除两个复整数之差α-α,则称α和α模β同余,记为α=α(modp).(2)范数:设α=a+bo,其中a,b为整数,α表示相应的共轭复数,显然α=a+bw=a+b=(a-b)-bo,表明复整数的共轭也是复整数.记N(α)=αα,称为α的范数.直接计算可知N(a+b)=a2-ab+62范数的重要性在于它建立了复整数与通常整数之间的基本关系,而且从N(α)=αα=Iα12即可看出范数其实就是该复数绝对值(也称为模长,对实数x,y,相应复数x+y-1的绝对值定义为1x+y-il=vx+)的平方。两个复整数相除未必还是复整数,即Z[]对除法运算不封闭.如果记Q[w]=|s+twls,tEQl,则Q[]中的元素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封闭.任取αEQ【].仍然定义N(α)=αα为α的范数,同样成立N(s+tu)=s2-st+t2.从定义不难看出:每个αEQ【]的范数N(α)总是非负的有理数,当α为复整数时,N(α)还是非负整数.显然N(α)=0当且仅当α=0.另外,范数还保持乘积,即对任意α,βEQ[],有N(a)=N(α)N(β).(3)单位:称范数为1的复整数α为单位.设α=α+b,则N(a+b)=α2_ab+b2=1.因为a,b均为整数,故1-ab=a2-2ab+62=(a-6)≥0,即ab≤1.另一方面,如果ab<0,则ab>0,表明a,b均不为零且-ab≥1,必有2-ab+b2>1,矛盾.所以有0≤ab≤1,只有a=±1,b=0,或a=0,b=±1,或a=b=±1这六种情形,相应的复整数为α=±1,±,±2.反之,上述六个复整数的范数显然为1.这样,就证明了在2【]中共有六个单位。31
数学的100个基本问题单位其实就是1的因子,换句话说,α为单位当且仅当α整除1,或等价地,1/α也是Z[]中的复整数.这从范数的定义即可得出:如果α为单位,则N(α)=αα=1,表明α整除1;反之,如果α整除1,则存在复整数β使得1=αβ,两边取范数得1=N(α)N(β),因范数为非负整数,只有N(α)=1.如果两个复整数α和β相差个单位,即存在单位ε使得β=eα,则称α和β相伴,记为α~β.不难看出,两个非零的复整数相伴当且仅当它们能相互整除,(4)带余除法:在整数集合2中,有所谓的带余除法或称欧氏算法,即对任意两个整数a,b,只要b≠0,则存在整数g,r使得a=bq+r并且0≤r<1bl,其中g称为a除以b所得的商,而r称为余数,带余除法是整数理论中的一个最为基本的法则,也是证明许多定理的出发点,现在也来建立复整数的带余除法,即对任意两个复整数α,β且β+0,将证明存在复整数8满足α=份+并且N()<N(β).事实上,从α/β=αβ/N(β)可知存在有理数st使得α/β=s+tw.在数轴上用整数去逼近有理数,即可选取整数m,n使得Is-ml≤1/2以及lt=nl≤1/2.令8=m+,则?为复整数.再令=α-β,则也是复整数.需要证明的是N()N(β).根据【]中范数的定义,有N[(s-m)+(t-n)w]=(s-m)2-(s-m)(t -n)+(t - n)≤1/4+1/4+1/4< 1,所以N() =N(β)N(a/β-8)=N(β)N[(s-m)+(t-n)w)<N()(5)最大公因子:设α,βgEZ[]为任意复整数,如果同时整除α和β,则称。为α和β的一个公因子.在α和β的所有公因子中,范数最大的公因子称为最大公因子.如果。为α和β的一个最大公因子,则与。相伴的每个复整数e也是最大公因子.这里将证明α和β的每个最大公因子。均可写为=α+,其中入和为适当选取的复整数32
温一、算术问题事实上,考虑复整数集合=aBI,μE【],选取A中的非零元素使得N()最小.对任意EA,根据(4)中的带余除法,存在复整数和使得=+且NN.注意到EA,它的每个倍数也在A中,而且A的两个元素之差也在其中,所以Y=-E.根据的最小选取,只有N()=0,亦即整除中的每个元素.特别地,整除α和β表明为α和β的一个公因子.从可令=,其中入,μ为复整数.现在证明还是最大公因子.事实上,如果是α和β的任意一个公因子,则从整除α和β可知也整除入α+=从而是的一个因子,故N()≤N()按定义确为α和β的一个最大公因子.因为已经预先给定了α和β的一个最大公因子,把上述换为即知N()≤N(),根据最大公因子的定义,只有N()=N().又因为整除,令=,两边取范数即得N(e)=1,表明e为单位,从而e-也是复整数.最后就有a=e-ly=(e-la)a+(e-μ)p.总之,通过上述讨论实际上证明了任意两个不全为零的复整数α和β均存在最大公因子:任何一个公因子均整除最大公因子;任意两个最大公因子相差一个单位,亦即任意两个最大公因子都相伴;每个最大公因子均可写为=入α+的形式,其中的入、都是复整数如果两个复整数α和β的最大公因子只有单位,等价于说1是α和β的一个最大公因子,则称α和β互素(6素元:作为素数概念的推广,在【中定义相应的素元概念设α为非零非单位的复整数,如果α的因子只有1和α以及它们的相伴元,则称α为【]中的一个素元,素元的基本性质如下:设e为素元,α,β为复整数,如果e整除aβ,则p必然整除α或β.这是因为当e不整除α时,1就是它们的一个最大公因子.根据(5)可知存在复整数入,μ使得1=入α+33
数学的100个基本问题Mp.两边同乘β得β=aβ+B因为等式右边的两项分别被p整除,从而左边的β也能被β整除由此可推出:如果素元p整除若干复整数的乘积α""αn,则p必能整除其中的某个αi(7)惟一因子分解:类似于整数中的算术基本定理,下面将证明复整数具有惟一因子分解性质.设αEz【]为非零非单位的复整数,则α可表示为一个单位和一些素元的乘积,简称为素元分解,即α=ep"Pa,其中e为单位而诸p,均为素元.进而,如果α=e㎡也是这样个表示,即e为单位且Y均为素元,则n=m,并且把足标适当重排后可使每个p:与相伴.换句话说,α的任意两个素元分解在相伴的意义下是惟一的。分解的存在性是显然的:如果α本身为素元,则α=α即为素元分解;如果α不是素元,则可令α=αα2,其中α1,α2均不是单位,从而N(α)和N(α2)都大于1,又N(α)=N(α)Nα2),所以N(α)<N(α)且N(α2)<N(α).通过对N(α)做归纳法,由归纳假设可知α,和α2都具有素元分解,合并后即得α的素元分解现证分解的惟一性:设α=p1"P=e'"m为上述两个素元分解,则pi整除em.根据素元的性质,PI必然整除某个,适当重排足标后不妨假设pi整除1.因为也是素元,从而P与相伴,即存在单位e使得=E1P1.从α的两个素元分解式中两边除去pi即知ep2"Pn=(ee)Y2m.显然e'e还是单位对p2重复p的论证,不妨设p2与2相伴,同理存在单位e2满足Y2=e2P2,代人消去后又得等式ep3Pm=(e'e1e2)Y3m再对p3,P4,.不断重复该论证过程,最终得到n=m,且适当编号后可使得每个p与Y相伴。(8)素元1-:以下总记元=1-W.显然N(元)=3.表明元的因子只有单位和元的相伴元,即元确为素元.这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元素,在高斯的证明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为此,先建立有关元的34
一算术问题三条基本性质:性质1:设α为复整数,则α除以元所得的余数为0,±1.性质2:设α为复整数,则α=α(mod元)性质3:设元不整除复整数g,则。3±1(mod元4)事实上,对任意复整数α=a+bu,有α=a+bw=(a+b)-b(1-w)a+b(mod元).因为整数a+b除以3的余数为0,±1,而元整除3=元元,所以a+b除以元的余数也只能是0,±1,从而任意复整数α模元的余数只有三个取值:0,-1,1,说明性质1成立.另一方面,对任意整数n,显然n2和n除以3后所得的余数相等,即n2n(mod3),更有nmn(mod元).所以,Q3-α=(a+b)3_(a+b)=0(mod元),表明性质2也成立.最后,如果元不整除α,则α=±1(mod元).分两种情形当α除以元的余数为1时,可令α=1+入元,入为某个复整数,则α3-1 =(α-1)(α-)(α-)=入(元+入元)(1-2+入)=元(1+a)(入-)注意到=1(mod元),根据性质2,有(1+)(-2)=入(1+入)(-1)=3_入=0(mod 元),由此表明α3_1被元*整除,即α3=1(mod元).当α除以元的余数为-1时,即-α=1(mod元),在上述讨论中换α为-α,同理可得(-α)3=1(mod元4),亦即α=-1(mod元4).总之,性质3得证在高斯的证明中还涉及另外一个概念:设α为非零的复整数,则可令α=e元"β,其中e为单位,β为复整数且不被元整除.根据(7)中有关素元分解之惟一性的论述,可知非负整数n由α惟一确定,称为α关于元的指数,记为n=ord,(α).因为预先固定了素元元,在不致引起混淆时可把α关于元的指数简记为o(α).不难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