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三、滕尼斯(FerdinandTonnies)《社区与社会》(1887)(一)社区社会(二)社会社会四、帕森斯(TalcottParsons)(一)划分标准:1.标准范围是否受到群体界限的影响2.是否投入感情3.相互对待的基础4.优先考虑的利益5.互动双方权益的宽窄与清晰程度(二)社会类型:传统社会、现代社会1.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2.价值中立与价值有涉3.后致与先赋4.个人与集体5.专一与扩散五、费孝通《乡土中国》(1947):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复习与思考题1.针对中国初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是否需要修改刑法对非医学需求鉴定胎儿性别和进行性别选择的人工终止妊娠追究刑事责任?2.比较帕森斯、滕尼斯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拓展阅读书目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之“乡土中国”篇,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4年版16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6 三、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社区与社会》(1887) (一)社区社会 (二)社会社会 四、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一)划分标准: 1.标准范围是否受到群体界限的影响 2.是否投入感情 3.相互对待的基础 4.优先考虑的利益 5.互动双方权益的宽窄与清晰程度 (二)社会类型:传统社会、现代社会 1.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 2.价值中立与价值有涉 3.后致与先赋 4.个人与集体 5.专一与扩散 五、费孝通《乡土中国》(1947):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 复习与思考题 1.针对中国初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问题,是否需要修改刑法对非医学需求鉴定胎儿性别和进 行性别选择的人工终止妊娠追究刑事责任? 2.比较帕森斯、滕尼斯关于社会类型的观点。 拓展阅读书目 1.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之“乡土中国”篇,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2.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 1984 年版
社会学概论第四章文化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文化的含义与特征、类型,文化的要素、结构与功能最后介绍文化评价的三种视角,重点内容是文化的含义、结构与文化评价。学时:二学时第一节文化的定义、特征、类型一、文化的含义(一)词源考察: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一《易经》2.英文Culture,拉丁文cultura,耕耘、栽培。(二)社会学、人类学家如是说1.泰勒(EdwardTaylor)2.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Malinoski)3.布朗(RadcliffBrown)4.列维·斯特劳斯: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的时期流行于一定的人群之中并易于与其他人群的行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清楚的不连续性。5.克虏伯与克鲁克洪:从1871年到1951年的定义中,总结出“文化是存在于内隐或外显的模式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包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样式。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尤其是价值观最为重要。(三)文化的含义(本课程的理解)在社会交往中,人为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语言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产品和行为方式。二、文化的特征(一)人为创造性(二)后天习得(三)共同享有(四)象征性三、文化的类型(一)根据文化存在的形态:1.物质文化2.精神文化(认知性、规范性)(二)根据文化的地位、影响、接受范围:1.类型: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2.举例:17
社会学概论 17 第四章 文 化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介绍文化的含义与特征、类型,文化的要素、结构与功能, 最后介绍文化评价的三种视角,重点内容是文化的含义、结构与文化评价。 学时:二学时 第一节 文化的定义、特征、类型 一、文化的含义 (一)词源考察: 1.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 2.英文 Culture,拉丁文 cultura,耕耘、栽培。 (二)社会学、人类学家如是说 1.泰勒(Edward Taylor) 2.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ski) 3.布朗(Radcliff Brown) 4.列维·斯特劳斯:文化是一组行为模式,在一定的时期流行于一定的人群之中····并易于与其 他人群的行为模式相区别,且显示出清楚的不连续性。 5.克虏伯与克鲁克洪:从 1871 年到 1951 年的定义中,总结出“文化是存在于内隐或外显的 模式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包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 样式。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尤其是价值观最为重要。 (三)文化的含义(本课程的理解) 在社会交往中,人为创造、共同享有、后天习得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语言符号、价 值观念、规范体系、物质产品和行为方式。 二、文化的特征 (一)人为创造性 (二)后天习得 (三)共同享有 (四)象征性 三、文化的类型 (一)根据文化存在的形态: 1.物质文化 2.精神文化(认知性、规范性) (二)根据文化的地位、影响、接受范围: 1.类型:主文化、亚文化、反文化 2.举例: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二节文化的要素、结构、功能一、要素(一)符号1.含义: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认可的,能够指示表达自身意义以外的事物。2.功能:(1)人际互动(2)抽象概念具体化(3)社会建构的产物:同一符号在不同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意义。举例:双手胸前交叉在以色列表示交火,而在埃塞俄比亚表示求爱。(二)语言1.含义:有效执行文化传播、沟通的功能,指示具有表达相关经验的概念。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影响着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现实世界是语言建构的产物,即萨皮尔-沃夫假设。举例:访问实验3.精彩的网络语言(三)价值观1.含义:社会成员一致认可的关于是非善恶美丑判断标准的观念2.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比较:中美婚姻观比较:传统、现代的比较(四)规范1.含义: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规则。2.类型:(1)正式与非正式规范(2)法律上分为指引性、强制性、授权性(3)科尔曼分为共同性、分离性(4)萨姆纳分为民俗、民德、法律二、文化的结构(一)文化元素:筷子(二)文化丛:年、福建功夫茶(三)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菊与刀》三、文化的功能(一)满足人的需求(二)社会化(三)区分不同人群(四)社会整合举例:以饮食为例美国人吃牡蛎而不吃蜗牛,法国人吃蜗牛而不吃蝉,祖鲁人吃蝉而不吃鱼,犹太人吃鱼儿不吃猪肉,印度人吃猪肉而不吃牛肉,俄国人吃牛肉而不吃蛇。18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8 第二节 文化的要素、结构、功能 一、要素 (一)符号 1.含义: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认可的,能够指示表达自身意义以外的事物。 2.功能: (1)人际互动 (2)抽象概念具体化 (3)社会建构的产物:同一符号在不同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意义。 举例:双手胸前交叉在以色列表示交火,而在埃塞俄比亚表示求爱。 (二)语言 1.含义:有效执行文化传播、沟通的功能,指示具有表达相关经验的概念。 2.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影响着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现实世界是语言建构的产物,即萨 皮尔-沃夫假设。 举例:访问实验 3.精彩的网络语言 (三)价值观 1.含义:社会成员一致认可的关于是非善恶美丑判断标准的观念 2.不同文化价值观的比较:中美婚姻观比较;传统、现代的比较 (四)规范 1.含义:调节人们行为、关系的规则。 2.类型: (1)正式与非正式规范 (2)法律上分为指引性、强制性、授权性 (3)科尔曼分为共同性、分离性 (4)萨姆纳分为民俗、民德、法律 二、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元素:筷子 (二)文化丛:年、福建功夫茶 (三)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菊与刀》 三、文化的功能 (一)满足人的需求 (二)社会化 (三)区分不同人群 (四)社会整合 举例:以饮食为例 美国人吃牡蛎而不吃蜗牛,法国人吃蜗牛而不吃蝉,祖鲁人吃蝉而不吃鱼,犹太人吃鱼儿不吃 猪肉,印度人吃猪肉而不吃牛肉,俄国人吃牛肉而不吃蛇
社会学概论四、文化评价的三种立场(一)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二)倒错的种族中心主义(三)文化相对主义(relativism)举例:布朗与中国青年的对话复习与思考题1.“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评价立场?2.你如何看待下列现象?在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男主人对夜晚到来的旅行者必须提供食物,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妻子与其同宿。美国人以聚集财富为成功,而太平洋西北部的夸克脱人周期性地抛弃销毁部分财富。拓展阅读书目1.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3.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群言出版社2002年版4.许娘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5.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19
社会学概论 19 四、文化评价的三种立场 (一) 种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二) 倒错的种族中心主义 (三)文化相对主义(relativism) 举例:布朗与中国青年的对话 复习与思考题 1.“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评价立场? 2.你如何看待下列现象?在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男主人对夜晚到来的旅 行者必须提供食物,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妻子与其同宿。美国人以聚集财富为成功,而太平洋西北 部的夸克脱人周期性地抛弃销毁部分财富。 拓展阅读书目 1.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华夏出版社 1987 年版 2.本尼迪克特:《菊与刀》,商务印书馆 1994 年版 3.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群言出版社 2002 年版 4.许烺光:《美国人与中国人:两种生活方式比较》,华夏出版社 1989 年版 5.王铭铭:《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五章重人的社会化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探讨人是如何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人生各个阶段的社会化有哪些基本特点?要完成哪些基本任务?社会化对于社会秩序的维系有什么作用?介绍人的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类型、社会化的类型、社会化的机制和过程,重点介绍社会化的内容。其中难点在于理解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学时分配:二学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材。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情。一《三字经》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第一节社会化的涵义、类型一、社会化的涵义(一)从下列案例现象发现社会化的必要性1.动物行为学家B.F利思的老鼠实验2.美国:安娜的案例从这些案例可以得出:人的社会发展与人的生理发展必须同步,如果没有社会维度的发展,人的有机体发展将变得毫无意义。社会成员的个性,主要是后天社会环境之中习得的结果。(二)社会化的涵义:1.人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已的社会性,由生物人、自然人变为社会人、文化人的过程。(三)社会化的途径: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1.社会教化:2.个体内化:(1)观察学习;(2)认知加工;(3)角色扮演;(4)主观认同;(5)自我强化。3.讨论分析:从《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性别角色形成看个体社会化的途径。二、社会化的类型(一)基本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1.基本社会化2.继续社会化20
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20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主要探讨人是如何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人生各个阶段的社 会化有哪些基本特点?要完成哪些基本任务?社会化对于社会秩序的维系有什么作用?介绍人的社 会化的含义、社会化类型、社会化的类型、社会化的机制和过程,重点介绍社会化的内容。其中难 点在于理解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 学时分配:二学时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柕。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三字经》 如何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类型 一、社会化的涵义 (一)从下列案例现象发现社会化的必要性 1.动物行为学家 B.F.利思的老鼠实验 2.美国:安娜的案例 从这些案例可以得出:人的社会发展与人的生理发展必须同步,如果没有社会维度的发展,人 的有机体发展将变得毫无意义。社会成员的个性,主要是后天社会环境之中习得的结果。 (二)社会化的涵义: 1.人的社会化( Socialization):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 自然人变为社会人、文化人的过程。 (三)社会化的途径:社会教化与个体内化 1.社会教化: 2.个体内化: (1)观察学习; (2)认知加工; (3)角色扮演; (4)主观认同; (5)自我强化。 3.讨论分析:从《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性别角色形成看个体社会化的途径。 二、社会化的类型 (一)基本社会化与继续社会化 1.基本社会化 2.继续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