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职业技术学院业技职RNALT教案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任课教师:陈伟鸿专业商务英语班级商英241、3+241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教案 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 任课教师: 陈伟鸿_ 专业 商务英语 班级 商英 241、3+241
《创新引领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教案项目一:认知创新【授课内容】认知创新了解创新的含义,理解创新的实质与特征,了解当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现状。【学时数】2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创新的含义2.理解创新的实质与特征3.了解我国当前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现状【教学重点】掌握创新的含义、实质和特征。【教学难点】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现状。【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投影仪【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案例导读]雷军与他的小米公司第二环节新课讲述一、创新的含义一、创新与创业(一)创新1、创新的内涵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或个人,创新的内容包括理论与观念创新、环境与文化的创新、技术与艺术创新等,主要表现在原创性的发明和发现、知识的创造性集成
《创新引领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教案 项目一:认知创新 【授课内容】认知创新 了解创新的含义,理解创新的实质与特征,了解当前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现状。 【学时数】2 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创新的含义 2.理解创新的实质与特征 3.了解我国当前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现状 【教学重点】 掌握创新的含义、实质和特征。 【教学难点】 大学生自主创新的现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PPT、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新课导入 [案例导读] 雷军与他的小米公司 第二环节 新课讲述 一、创新的含义 一、创新与创业 (一)创新 1、创新的内涵 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企业或个人,创新的内容包括理论与观念创新、环境与文化的 创新、技术与艺术创新等,主要表现在原创性的发明和发现、知识的创造性集成
新知识的传播和转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经济、管理与文化的创新等一切创新活动2、创新的分类目前,根据创新活动中创新对象的不同,大致把创新分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知识创新是指人类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3、创新的意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否创新是其发展与发达的关键。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于一个公司或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对于个体而言,创新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气象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国家气象局提出以“一院八所”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开放与合作,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建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要增强面向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业务服务的科技支撑能力。北京城市所、沈阳大气环境所、上海台风所、武汉暴雨所、广州热带所、成都高原所、兰州干旱所、乌鲁木齐沙漠所。案例:我们不仅仅是做天气预报的一一北京将气象服务、气象信息科学运用于调控供暖日期和供暖强度“供暖气象指数”是气象专家根据气温、日照、风力和空气湿度等气象因素,综合计算出需要供暖的量级。供暖气象指数共分5级,当指数为1时,表示天气不太冷,应少量供暖;当指数为5时,表示天气非常寒冷,室内散热快,应全力供暖,以保证室温达标。专业气象台根据对未来几天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测,每天计算出未来一到两天的供暖气象指数,公众以及供暖单位根据“供暖气象指数”来调节供暖量的大小。供暖气象服务一方面提出了真正节能减排的方案,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提早或延长供暖方案,切实为民生服务。2009年11月2日,首都突降大雪,在气象部门的建议下,提前启动全城供暖,比往年提早了15天。2010年3月,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政府延长供暖长达一周。服务创新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的,也许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却是切实为民生为百姓提供便利的。(二)创业1、“创业”概念在中国的发展传世古籍中大凡出现“创业”一词时,多为开拓疆土、创建功业的意思,有鲜明的封建君主建功立业、传之后世的含义
新知识的传播和转化、体制和机制的创新、经济、管理与文化的创新等一切创新活 动 2、创新的分类 目前,根据创新活动中创新对象的不同,大致把创新分为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是指人类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知识 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 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技术,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3、创新的意义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能否创新是其发展与发达的关键。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 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 源泉。”创新是带有氧气的新鲜血液,是一个国家的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意识和 创新能力的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对于一个公司或企业来说,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 障。 对于个体而言,创新是一个人在工作乃至事业上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 气象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新时期气象事业发展的主旋律。 国家气象局提出以“一院八所”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开放与合 作,加强气象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建设。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要增强面向防灾减灾 和应对气候变化业务服务的科技支撑能力。北京城市所、沈阳大气环境所、上海台 风所、武汉暴雨所、广州热带所、成都高原所、兰州干旱所、乌鲁木齐沙漠所。 案例:我们不仅仅是做天气预报的——北京将气象服务、气象信息科学运用于调 控供暖日期和供暖强度 “供暖气象指数” 是气象专家根据气温、日照、风力和空气湿度等气象因素,综 合计算出需要供暖的量级。供暖气象指数共分 5 级,当指数为 1 时,表示天气不太 冷,应少量供暖;当指数为 5 时,表示天气非常寒冷,室内散热快,应全力供暖, 以保证室温达标。专业气象台根据对未来几天天气变化情况的预测,每天计算出未 来一到两天的供暖气象指数,公众以及供暖单位根据“供暖气象指数”来调节供暖 量的大小。 供暖气象服务一方面提出了真正节能减排的方案,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天气情况 及时提早 或延长供暖方案,切实为民生服务。2009 年 11 月 2 日,首都突降大雪,在气象部 门的建议下,提前启动全城供暖,比往年提早了 15 天。2010 年 3 月,根据当时的 天气状况,政府延长供暖长达一周。 服务创新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思考的,也许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却是 切实为民生为百姓提供便利的。 (二)创业 1、“创业”概念在中国的发展 传世古籍中大凡出现“创业”一词时,多为开拓疆土、创建功业的意思,有鲜明 的封建君主建功立业、传之后世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创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为了创新企业而进行的,以创新的方式将各种经济要素结合起来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2、“创业”概念在国外的发展1999年美国巴布森商学院和英国伦敦商学院联合发起,多国研究者参与的“全球创业检测”项目中,将“创业”定义为:“依靠个人、团队,或一个现有企业,来建立一个新企业的过程,如自我创业、一个新的业务组织或一个现有企业的扩张。”3、创业的定义指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运用一切外界资源和力量,开创性地去寻求机遇,创立实业或企业并谋求发展的一种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创业者获得精神和物质的满足。4、创业活动四大核心要素创业者、市场机会、组织、资源。创业者,是指开展创业活动的个人或团体,其在创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推动和领导作用,包括对企业的建立和运营、对市场机会的选择和把握、对商业过程的控制和决策等。创业者承担创业活动中的一切风险,同时享有创业带来的个人财富及荣誉。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直接决定着创业活动的成败。市场机会,也可称为商业机会,是指能够促进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够推动企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信息、条件等,通常表现为市场上尚未完全满足的、有能力购买的一种消费需求。创业活动通常从创业者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开始,创业的过程即是将市场机会转化为价值的过程。市场机会一般具有潜在性与隐蔽性,需要创业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分析力。组织,是指一个完整的创业活动系统,包括企业内系统与企业外系统。企业内系统是以创业者为管理核心的员工网络,企业外系统是创业者构建的关系网络,包括客户、供应商、投资商等。组建强有力的企业内系统,营造与企业外系统和谐、共赢的局面,是创业活动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资源,是指创业活动中的各种投入,包括人、财、物等,既包括厂房、机器等有形资产,也包括品牌、专利、企业声誉等无形资产。创业就是创业者组建和利用创业资源,将其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商业机会的价值。创业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投入各种资源、连续提供新的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价值产出,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并获得盈利,是衡量创业活动成效的主要标准。(三)创新与创业的关系1、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推动着不断创新2、创新是创业的本质与源泉3、创业是创新的重要价值体现4、创业推动并深化创新二、大学生创新创业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创业作为一种新兴 的经济活动,主要是指为了创新企业而进行的,以创新的方式将各种经济要素结合 起来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活动。 2、“创业”概念在国外的发展 1999 年美国巴布森商学院和英国伦敦商学院联合发起,多国研究者参与的“全球 创业检测”项目中,将“创业”定义为:“依靠个人、团队,或一个现有企业,来 建立一个新企业的过程,如自我创业、一个新的业务组织或一个现有企业的扩 张。” 3、创业的定义 指以个人或团队的形式,运用一切外界资源和力量,开创性地去寻求机遇,创立 实业或企业并谋求发展的一种经济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创业者获得精神和物质的 满足。 4、创业活动四大核心要素 创业者、市场机会、组织、资源。 创业者,是指开展创业活动的个人或团体,其在创业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推动和领 导作用,包括对企业的建立和运营、对市场机会的选择和把握、对商业过程的控制 和决策等。创业者承担创业活动中的一切风险,同时享有创业带来的个人财富及荣 誉。创业者的创业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直接决 定着创业活动的成败。 市场机会,也可称为商业机会,是指能够促进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够推动企 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信息、条件等,通常表现为市场上尚未完全满足的、有能 力购买的一种消费需求。创业活动通常从创业者发现和把握市场机会开始,创业的 过程即是将市场机会转化为 价值的过程。市场机会一般具有潜在性与隐蔽性,需要创业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 分析力。 组织,是指一个完整的创业活动系统,包括企业内系统与企业外系统。企业内系 统是以创业者为管理核心的员工网络,企业外系统是创业者构建的关系网络,包括 客户、供应商、投资商等。组建强有力的企业内系统,营造与企业外系统和谐、共 赢的局面,是创业活动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 资源,是指创业活动中的各种投入,包括人、财、物等,既包括厂房、机器等有 形资产,也包括品牌、专利、企业声誉等无形资产。创业就是创业者组建和利用创 业资源,将其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实现商业机会的价值。创业的过程就 是不断地投入各种资源、连续提供新的产品与服务的过程。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 得最大的价值产出,使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并获得盈利,是衡量创业活 动成效的主要标准。 (三)创新与创业的关系 1、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创业推动着不断创新 2、创新是创业的本质与源泉 3、创业是创新的重要价值体现 4、创业推动并深化创新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特点大学生处在职业选择和事业起步的关键期,既有创业的优势一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思维灵活,创新意识强;又有明显的不足即社会阅历欠缺,人际交往面窄,适应性弱等。因此,大学生创业较之企业家创业和一般社会青年创业有其特殊性。1、优势第一,大学生的年龄集中在18一25岁之间,“年轻”是大学生突出的创业优势。第二,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及技术力量,能够为创业提供技术支撑。第三,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大学生经过十余年知识的积累,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2、劣势第一,大学生缺乏职场经验,尤其缺乏人脉关系和商业网络。第二,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有限,起步困难。第三,大学生有信心、缺耐心,有激情、欠恒心的性格特征不利于创业活动的开展。(二)意义1、大学生创业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1973年石油危机的发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波动,各国经济结构的危机问题凸显,人们才看到了大公司体制僵硬、对新的市场环境适应和调节较慢等严重弊端,从而破除了“大公司主宰社会”的传统观念。1979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家伯克(birch)发表了爆炸性的经济研究结果,即美国的小企业在工作岗位创造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研究发现美国在1969-1979年间,小企业(雇员等于或少于100人的企业)创造了81%的新工作。他这一里程碑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学界、政界和商界,整个社会对创业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自此以后,创业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企业被认为是用来解决大公司无能为力的结构变革和就业问题的良方。事实也证明,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全世界的经济由于创业革命而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美国为例,上世纪末,每年由创业活动产生的大批小企业数量是30年代的6倍,平均每250个美国公民就有一个新企业,小企业承担了美国税收总数的54%以上,小企业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鼓励和扶持创业活动成为美国的重要政策内容。2、大学生创业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峻。据统计,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由1998年的108.36万,增加到2010年的630万,年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5.8%。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初次就业率由2001年的90%,下降到近年的70%左右。面对数量众多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人们,仅仅依赖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来扩大就业,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大学生能够在校或在毕业后自主创业,或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自主创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自已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社会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可谓是一举两得的良策
(一)特点 大学生处在职业选择和事业起步的关键期,既有创业的优势——系统的专业知识 和技能,思维灵活,创新意识强;又有明显的不足即社会阅历欠缺,人际交往面 窄,适应性弱等。因此,大学生创业较之企业家创业和一般社会青年创业有其特殊 性。 1、优势 第一,大学生的年龄集中在 18—25 岁之间,“年轻”是大学生突出的创业优势。 第二,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及技术力量,能够为创业提供技术支撑。 第三,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大学生经过十余年知识的积累,通过丰富的 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2、劣势 第一,大学生缺乏职场经验,尤其缺乏人脉关系和商业网络。 第二,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有限,起步困难。 第三,大学生有信心、缺耐心,有激情、欠恒心的性格特征不利于创业活动的开 展。 (二)意义 1、大学生创业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 1973 年石油危机的发生,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波动,各国经济结构的危机问 题凸显,人们才看到了大公司体制僵硬、对新的市场环境适应和调节较慢等严重弊 端,从而破除了“大公司主宰社会”的传统观念。 1979 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家伯克(birch)发表了爆炸性的经济研究结 果,即美国的小企业在工作岗位创造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研究发现美国 在 1969-1979 年间,小企业(雇员等于或少于 100 人的企业)创造了 81%的新工 作。他这一里程碑的研究成果震惊了学界、政界和商界,整个社会对创业的看法彻 底改变了。自此以后,创业一直被 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企业被认为是用来解决大公司无能为力的结构 变革和就业问题的良方。 事实也证明,在 20 世纪 80 年代之后,全世界的经济由于创业革命而发生了巨大 的转变。以美国为例,上世纪末,每年由创业活动产生的大批小企业数量是 30 年 代的 6 倍,平均每 250 个美国公民就有一个新企业,小企业承担了美国税收总数的 54%以上,小企业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鼓励和扶持创业活动成为美国的 重要政策内容。 2、大学生创业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迅猛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趋严 峻。据统计,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由 1998 年的 108.36 万,增加到 2010 年的 630 万,年增长速度平均达到 15.8%。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初次就业率由 2001 年的 90%,下降到近年的 70%左右。 面对数量众多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的人们,仅仅依赖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来扩大就 业,显然是不够的。如果大学生能够在校或在毕业后自主创业,或是在经过一段时 间的工作锻炼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实现自主创业,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学 生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社会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可谓是一举两得的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