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授课教案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创新创业教育班级食检241、食检(三加证书)241教研室食品教研室授课教师林俊虹
揭阳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工程系 授 课 教 案 2024 - 2025 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 创新创业教育 班 级 食检 241、食检(三加证书)241 教 研 室 食品教研室 授课教师 林俊虹
项目一探索创新之路授课章节项目一探索创新之路教学时数6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案例分析教学主要内容:任务1.1了解创新与创业任务1.2培养创新能力任务1.3开启创新活动教学目标及要求:知识目标1.掌握创新的内涵,了解创新的类型。2.理解创新意识的内涵,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3.了解典型的创新技法,熟悉创新成果的保护策略。4.了解创业要素和创业的一般过程。能力目标1.能初步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主动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胜任力培养。2.能根据创业过程完成各个阶段所需的准备工作。素养目标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小组能够协调分工完成任务2.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有效表达观点并进行成果汇报展示。3.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新知识、新技能。4.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完成项目任务。思政元素1.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2.具有创新精神,不因循守旧,勇于独辟蹊径,树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1 项目一 探索创新之路 授课章节 项目一 探索创新之路 教学时数 6 教学方法及手段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主要内容: 任务 1.1 了解创新与创业 任务 1.2 培养创新能力 任务 1.3 开启创新活动 教学目标及要求: 知识目标 1.掌握创新的内涵,了解创新的类型。 2.理解创新意识的内涵,掌握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3.了解典型的创新技法,熟悉创新成果的保护策略。 4.了解创业要素和创业的一般过程。 能力目标 1.能初步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主动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胜任力培养。 2.能根据创业过程完成各个阶段所需的准备工作。 素养目标 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小组能够协调分工完成任务。 2.具备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能够有效表达观点并进行成果汇报展示。 3.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能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新知 识、新技能。 4.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掌握相关知识点并完成项目任务。 思政元素 1.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2.具有创新精神,不因循守旧,勇于独辟蹊径,树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1.能初步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主动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胜任力培养2.能根据创业过程完成各个阶段所需的准备工作教学过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届五中金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首位,以创新引领发展,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50多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列为我国到2035年发展的总体目标。(思政元素)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具有创新精神,不因循守旧,勇于独辟践径,树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任务1.1了解创新与创业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创新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创业的概念创业是创业者围绕创业机会,通过提供创新性产品或服务来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创业、发明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发明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创新与创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创新的类型产品创新通过改善或创造产品,以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或开辟新的市场。技术创新生产和传输某种新产品或服务的新方式,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工艺路线、设备、生产规则体系等所进行的创新技术活动。2
2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能初步树立创新创业意识,主动开展创新思维训练和创业胜任力培养 2. 能根据创业过程完成各个阶段所需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八届 五中金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把创新放在首位,以创 新引领发展,突出了创新的重要性。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创新”一词出现了 50 多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将“实现高 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列为我国到 2035 年发展的总体目标。 (思政元素)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志扎根人民、 奉献国家。具有创新精神,不因循守旧,勇于独辟蹊径,树立创造性地提出问题、 采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任务 1.1 了解创新与创业 创新与创业的概念 创新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 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创业的概念 创业是创业者围绕创业机会,通过提供创新性产品或服务来实现价值创造的过 程。 创业、发明与创新的关系 创新与发明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 创新与创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创新的类型 产品创新 通过改善或创造产品,以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或开辟新的市场。 技术创新 生产和传输某种新产品或服务的新方式,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工艺 路线、设备、生产规则体系等所进行的创新技术活动
商业模式创新是通过改变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以提升用户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活动。任务1.2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内涵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1)创新动机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新性活动。(2)创新兴趣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新性活动。(3)创新情感4)创新意志创新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其行动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1)树立问题意识(2)激发创新动机(3)培养创新兴趣训练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内涵广义: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中所开展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狭义:创新思维专指除了一般思维活动之外的,与形成创新思维成果直接相关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特征创新思维的障碍一一思维定式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3
3 商业模式创新 是通过改变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以提升用户价值和企业竞争 力的活动。 任务 1.2 培养创新能力 激发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内涵 创新意识 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 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 (1)创新动机 是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 新性活动。 (2)创新兴趣 创新活动的动力因素,它能推动和激励人们发动和维持进行创新性活动。 (3)创新情感 4)创新意志 创新中克服困难,冲破阻碍的心理因素,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其行动以实 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1) 树立问题意识 (2) 激发创新动机 (3)培养创新兴趣 训练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内涵 广义:创新思维是人们在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中所开展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 的总称。 狭义:创新思维专指除了一般思维活动之外的,与形成创新思维成果直接相关的 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的障碍——思维定式 思维定式 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
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经验定式权威定式从众定式书本定式创新思维障碍的突破思维定式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方式是人们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在自身创造性动机和环境刺激的驱动下,利用直觉和灵感等思维方式和潜意识进行思维活动,并总结、提炼出新颖性成果的思维活动能力。(1)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从而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特点:流畅性变通性新颖性(2)聚合思维聚合思维,又称为“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收敛思维”,是一种从已知信息分析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聚合思维的特点:求同性连续性求实性聚焦性(3)逆向思维4
4 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经验定式 权威定式 从众定式 书本定式 创新思维障碍的突破 思维定式 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 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创新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方式 是人们在创新思维活动中,在自身创造性动机和环境刺激的驱动 下,利用直觉和灵感等思维方式和潜意识进行思维活动,并总结、提炼出新颖性 成果的思维活动能力。 (1)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又称为“辐射思维”、“放射思维”、“多向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 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从而探求多种答案的 思维方式。 发散思维的特点: 流畅性 变通性 新颖性 (2)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为 “求同思维”、“集中思维”、“收敛思维”,是一种从已知信息分 析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聚合思维的特点: 求同性 连续性 求实性 聚焦性 (3)逆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