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登葛博至至 :行坚整誡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ZH42044 课程 编号 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型 历史系 考核 学分 方式 ■考试口考查口其他方式: 课程口公共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口专业选修课 类别 口人文与科技素质教有课 口其他课程 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陆勒毅、周樂云、朱华东、王 教师 整 职称教授、副教授教师来源 ■本校教师 口外聘教师 使用 故材 ■统编教材口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年9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学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参考 用书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年 《走向二十 纪的中国考 学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年 《中国考古学 走近历史真 注之道》 张忠培 科学出版社 2004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ZH42044 课程 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教学 单位 历史系 课程 学分 3 考核 方式 ■ 考试 □ 考查 □ 其他方式: 课程 类别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 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陆勤毅、周崇云、朱华东、王 箐 职称 教授、副教授 教师来源 ■ 本校教师 □ 外聘教师 使用 教材 ■ 统编教材 □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教学 参考 用书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 年 9 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 年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 学》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 年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 实之道》 张忠培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法》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第十七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十七周 课时数 3 第七章隋唐考古 第一节概论 1、隋唐考古概况 隋唐考古的重要发现与研究 学 第二节城址 章节 1、隋大兴、唐长安城 2、隋唐洛阳城 第一节草葬 1、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 隋唐五代帝陵 3、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教学 晶药对隆出者古文化的是太丝有清浙认识。整张大兴减。长安城与洛阳放的异同了 隋唐五代墓葬的具体情况。 求 教学 重点 长安城布局、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教学 难点 长安城布局、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莽制度、隋唐墓莽的分区与分期 主要 教学 ■课堂讲授 口小组活动 口实验演示 口难点答疑 ■提问 方式 口作业讲评 口实践教学 口考试测验 口其他活动 使用 ■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口录像材料 口录音材料 口直播课堂 媒体 资源 口CAI课件 口IP课件 口其他资源 作业 简述长安城与洛阳城的布局, 或环 简述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 习 简述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设
第 十七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十七周 课时数 3 教学 章节 第七章 隋唐考古 第一节 概论 1、 隋唐考古概况 2、 隋唐考古的重要发现与研究 第二节 城 址 1、 隋大兴、唐长安城 2、 隋唐洛阳城 第三节 墓 葬 1、 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 2、 隋唐五代帝陵 3、 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对隋唐考古文化的基本特点有清晰认识,掌握大兴城、长安城与洛阳城的异同,了解 隋唐五代墓葬的具体情况。 教学 重点 长安城布局、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教学 难点 长安城布局、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简述长安城与洛阳城的布局。 简述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 简述隋唐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板 书 设 计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第十七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安排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我国三因两晋南北朝时期考古文化的特征。 提问:简 导入新课:隋唐考古。 单介绍 第七章隋唐考古 三国两 第一节概论 晋南北 一、隋唐考古概况 :、隋唐考古的重要发现与研究 朝时期 勘查了包括两京在内的一大批隋唐城址:调查或发掘了南北各地考古特 的隋唐陶、瓷窑址:发据了一些隋唐居住遗址和宗教遗址:对现存于 征。 地上的隋唐遗迹、遗物,如石窟寺、碑刻、塔、栈道、刻铭、建筑等, 进行了普查、清理和保护。与此同时,还调查了唐代陵墓,发掘了五 代南唐二陵和数千座分布于全因各地的隋唐墓。从这些遗址、墓葬中 出士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有各种陶、瓷器皿,金银器皿、铜铁器: 有各种俑类及模型器;还有各类文书、丝棉麻毛织物、绢画、壁画、 墓志,以及不同质地的装饰品、工艺品和其他生活用品。通过上述各 项调查、发掘和发现,积累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实物资料,为隋 唐考古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后,除了新的发现,试图用 新视角、新观念、新手段审视隋唐考古问题的研究论述增多了,研究 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典型遗址、墓葬的发现与探索向深入发展 关于隋唐城市、慕葬、遗物的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也进入新的阶段。 第二节城址 一、隋大兴、唐长安城 1.隋大兴城的布局。 隋大兴城的设计分宫城、皇城、郭城三部分。先建宫城,皇城次 之,最后修外郭城。为了进一步加强宫城的护卫,宫城之北辟为大兴 苑。郭城东、西、南三壁各开三门,城的北面四个城门。郭城内有南 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其中通南面三门和东西六门的 “六街”,是大兴城内的主干大街。城内的大街纵横交错,除宫城、皇 城外,把郭城划分为一百零八个坊。 大兴城内设两市,东曰都会,西曰利人,对称地置于皇城外东南 和西南,各占两坊之地,周建夯土围墙,开八门,内设井字街道和沿 墙街道。管理市场的市署和平准署位干井字街当中。 大兴城内,隋初还开凿了龙首、永安、清明三条水渠。三渠分别 从城东、城南入城,其用途大概主要为解决宫苑的环境用水
第 十七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安排 (一般包 括 复习旧 课、导入新 课、讲授讨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业等环节)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考古文化的特征。 导入新课:隋唐考古。 第七章 隋唐考古 第一节 概论 一、隋唐考古概况 二、隋唐考古的重要发现与研究 勘查了包括两京在内的一大批隋唐城址;调查或发掘了南北各地 的隋唐陶、瓷窑址;发掘了一些隋唐居住遗址和宗教遗址;对现存于 地上的隋唐遗迹、遗物,如石窟寺、碑刻、塔、栈道、刻铭、建筑等, 进行了普查、清理和保护。与此同时,还调查了唐代陵墓,发掘了五 代南唐二陵和数千座分布于全国各地的隋唐墓。从这些遗址、墓葬中 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文物,其中有各种陶、瓷器皿,金银器皿、铜铁器; 有各种俑类及模型器;还有各类文书、丝棉麻毛织物、绢画、壁画、 墓志,以及不同质地的装饰品、工艺品和其他生活用品。通过上述各 项调查、发掘和发现,积累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实物资料,为隋 唐考古奠定了坚实基础。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除了新的发现,试图用 新视角、新观念、新手段审视隋唐考古问题的研究论述增多了,研究 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对典型遗址、墓葬的发现与探索向深入发展, 关于隋唐城市、墓葬、遗物的综合研究和专题研究也进入新的阶段。 第二节 城 址 一、隋大兴、唐长安城 1.隋大兴城的布局。 隋大兴城的设计分宫城、皇城、郭城三部分。先建宫城,皇城次 之,最后修外郭城。为了进一步加强宫城的护卫,宫城之北辟为大兴 苑。郭城东、西、南三壁各开三门,城的北面四个城门。郭城内有南 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其中通南面三门和东西六门的 “六街”,是大兴城内的主干大街。城内的大街纵横交错,除宫城、皇 城外,把郭城划分为一百零八个坊。 大兴城内设两市,东曰都会,西曰利人,对称地置于皇城外东南 和西南,各占两坊之地,周建夯土围墙,开八门,内设井字街道和沿 墙街道。管理市场的市署和平准署位干井字街当中。 大兴城内,隋初还开凿了龙首、永安、清明三条水渠。三渠分别 从城东、城南入城,其用途大概主要为解决宫苑的环境用水。 提问:简 单介绍 三国两 晋南北 朝 时 期 考 古 特 征
2.唐代对长安城的变革。 唐王朝建立后,仍继续使用隋代的都城,将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亦名京师城。唐代对隋大兴城的设计与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只是作了 部分扩建和变革。唐初主要创建了大明宫。皇帝的宫殿仍使用隋代的都 城,只是把大兴殿改名为“太极殿”。太宗贞观8年(634年),在郭城 的东北角。即禁苑的东部龙首原上初建“永安宫”,次年正月改名“大 明宫”。当时的大明宫只是别宫的性质,其政治中心仍在太极殿。武则 天于高宗龙溯2年(662年)继续大规模扩建大明宫,次年迁大明宫听 政。从此,大明宫一直是唐代主要的朝会之所。兴庆宫是开元以后规模 最大的皇室建筑遗迹。夹城的修建是在玄宗开元14年扩建兴庆宫时开 始的。先在兴庆宫东壁,即外傍郭城东墙修建了北通大明宫的复壁,开 元12年(732年)又外傍郭城东壁建兴庆宫南通曲江芙蓉园的复壁。9 世纪初,这种夹城在大明宫东、北、西三面也兴建起来。芙蓉园位于郭 城东南隅,在大和、开成年间(827~840年)更加完备。曲江池隋名 芙蓉池,位于芙蓉园的西部。 总之,隋大兴、唐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特 别是唐长安城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也 影响了邻近国家都城的形制。 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区及近郊,是隋唐两代的东都。从 勘查可知,隋店洛阳城的宫城、皇城在郭城的西北角。宫城在皇城之北 宫城北面有曜仪城、圆壁城前后重叠,又有东西隔城分列左右。皇城东 南有东城,其北有含嘉仓城。郭城东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为里坊区。此 外,隋大业元年五月在洛阳城西筑西苑。在禁苑之东,皇城之西南隅有 上阳 综上所述,洛阳城在规划方面与长安城有明显的不同,首先,洛阳 城的皇城和宫城不在郭城北部正中,而位于郭城的西北隅,是有意区别 于长安,表明其规格逊于长安一筹。其次,宫城陈南置皇城外,北建重 城,西临禁苑,东接东城。皇城、宫城本身又都内外砌砖,皇城之南并 界以洛河,有助于强化对居民的控制,这与它既是都城又是战略要地相 适应。再次,里坊面积缩小,这是北魏洛阳旧坊制的恢复。市场的位置 也不象长安城那样左右对称,在城东部洛河两侧设南、北两市,于城西 南部置西市,城市面积比京城小得多,却设了三市,市皆傍河渠,说明 在设计上比长安更多地考虑了繁荣工商业的问题。 总之,洛阳城的设计规划,特别是里坊的设计,不仅影响了国内新 建和改建的地方城市,还为邻近一些国家的都城所仿效。 第三节墓葬 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 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北魏以来的埋葬制度,经隋代至唐
2.唐代对长安城的变革。 唐王朝建立后,仍继续使用隋代的都城,将大兴城改名为长安城, 亦名京师城。唐代对隋大兴城的设计与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只是作了 部分扩建和变革。唐初主要创建了大明宫。皇帝的宫殿仍使用隋代的都 城,只是把大兴殿改名为“太极殿”。太宗贞观 8 年(634 年),在郭城 的东北角.即禁苑的东部龙首原上初建“永安宫”,次年正月改名“大 明宫”。当时的大明宫只是别宫的性质,其政治中心仍在太极殿。武则 天于高宗龙溯 2 年(662 年)继续大规模扩建大明宫,次年迁大明宫听 政。从此,大明宫一直是唐代主要的朝会之所。兴庆宫是开元以后规模 最大的皇室建筑遗迹。夹城的修建是在玄宗开元 14 年扩建兴庆宫时开 始的。先在兴庆宫东壁,即外傍郭城东墙修建了北通大明宫的复壁,开 元 12 年(732 年)又外傍郭城东壁建兴庆宫南通曲江芙蓉园的复壁。9 世纪初,这种夹城在大明宫东、北、西三面也兴建起来。芙蓉园位于郭 城东南隅,在大和、开成年间(827~840 年)更加完备。曲江池隋名 芙蓉池,位于芙蓉园的西部。 总之,隋大兴、唐长安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特 别是唐长安城的形制,不但是中国中世纪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也 影响了邻近国家都城的形制。 二、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区及近郊,是隋唐两代的东都。从 勘查可知,隋唐洛阳城的宫城、皇城在郭城的西北角。宫城在皇城之北, 宫城北面有曜仪城、圆壁城前后重叠,又有东西隔城分列左右。皇城东 南有东城,其北有含嘉仓城。郭城东北部及洛水南岸部分为里坊区。此 外,隋大业元年五月在洛阳城西筑西苑。在禁苑之东,皇城之西南隅有 上阳宫。 综上所述,洛阳城在规划方面与长安城有明显的不同,首先,洛阳 城的皇城和宫城不在郭城北部正中,而位于郭城的西北隅,是有意区别 于长安,表明其规格逊于长安一筹。其次,宫城陈南置皇城外,北建重 城,西临禁苑,东接东城。皇城、宫城本身又都内外砌砖,皇城之南并 界以洛河,有助于强化对居民的控制,这与它既是都城又是战略要地相 适应。再次,里坊面积缩小,这是北魏洛阳旧坊制的恢复。市场的位置 也不象长安城那样左右对称,在城东部洛河两侧设南、北两市,于城西 南部置西市,城市面积比京城小得多,却设了三市,市皆傍河渠,说明 在设计上比长安更多地考虑了繁荣工商业的问题。 总之,洛阳城的设计规划,特别是里坊的设计,不仅影响了国内新 建和改建的地方城市,还为邻近一些国家的都城所仿效。 第三节 墓葬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埋葬制度 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北方地区,北魏以来的埋葬制度,经隋代至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