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登葛博至至 :行坚整誡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ZH42044 课程 编号 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型 历史系 考核 学分 方式 ■考试口考查口其他方式: 课程口公共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口专业选修课 类别 口人文与科技素质教有课 口其他课程 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周樂云等 职称 副教授 教师来源 ■本校教师 口外聘教师 使用 故材 ■统编教材口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年9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学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参考 用书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年 《走向二十 纪的中国考 学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年 《中国考古学 走近历史真 注之道》 张忠培 科学出版社 2004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ZH42044 课程 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教学 单位 历史系 课程 学分 3 考核 方式 ■ 考试 □ 考查 □ 其他方式: 课程 类别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 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周崇云等 职称 副教授 教师来源 ■ 本校教师 □ 外聘教师 使用 教材 ■ 统编教材 □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教学 参考 用书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 年 9 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 年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 学》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 年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 实之道》 张忠培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法》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第八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八周 课时数 3 第三章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第二节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章节 二、长江流域 三、华南地区 四、北方地区 散学 目标 和要 了解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求 学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重点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主要 ■课肯进授 口小组活动 口实验演示 口难点答疑 ■提问 教学 口作业讲评 口实践教学 口考试测验 口其他活动 使用 ■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口录像材料 口录音材料 口直播课堂 资源 口CAI课件 口P课件 口其他资源: 作 或练 我国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板书设计
第 八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八周 课时数 3 教学 章节 第三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第二节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二、长江流域 三、华南地区 四、北方地区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了解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教学 重点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教学 难点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我国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文化的基本特征 板 书 设 计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第八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安排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特征及其分期情况。 提问:简 导入新课: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区系。 单介绍 第三章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中国新 第二节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石器时 二、长江流域 从地貌和生态环境来区分,长江流域除上游部分地区外,则包括: 代考古 1、长江三峡和鄂西地区:这一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是:城 文化的 背溪一大溪文化系统→屈家岭晚期因素遗存→一鄂西龙山文化新石器晚 特征。 期文化。 2、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文化属于屈家岭文化系统, 3、鄂西北和豫西南地区,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交汇处。这 是一个过渡地区,其新石器文化既受到黄河流域同时代新石器文化的 影响,又受到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但又自具有特征。这一地 区的新石器文化在鄂西北的县青龙泉遗址有较清楚的地层关系。青 龙泉一期文化带有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因素,二期文化带有屈家岭文 化晚期的因素,三期文化则带有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因素。 4、江淮地区,也是一个过渡地区。这一过渡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 化既受到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影响,又受到长江以 南宁镇地区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代表遗址有两个,一个是 安微潜山薛家岗遗址,另一个是江苏海安县青墩遗址。 5、宁镇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北阴阳营下层 文化期,第二期为咎庙下层文化期,第三期为昝庙二期文化期。 6、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是; 马家浜文化一崧泽文化一良渚文化。 7、宁绍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属河姆渡文化系统。该地区继河姆 渡文化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带有良渚文化因素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宁绍 平原的河姆渡文化,出土亚洲象和犀。太湖流域的罗家角遗址,也出 土亚洲象。现今象和犀大多生活在热带,这说明当时长江流域的气候 比现在温暖。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充沛的雨量和温暖的气候,非常 适宜水稻的生长。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遗存中,都发现了稻谷或水稻茎叶的遗存,可见新石器时代的长江流 域已普遍种植水稻。 三、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比较复杂,既有广阔的沿海地带, 又有较多的山脉、河湖及冲积平原。自然环境的这些特点使其新石器 文化面貌也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 八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安排 (一般包 括 复习旧 课、导入新 课、讲授讨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业等环节)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特征及其分期情况。 导入新课: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区系。 第三章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第二节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区系 二、长江流域 从地貌和生态环境来区分,长江流域除上游部分地区外,则包括: 1、长江三峡和鄂西地区:这一地区新石器文化的发展序列是:城 背溪—大溪文化系统→屈家岭晚期因素遗存→鄂西龙山文化新石器晚 期文化。 2、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文化属于屈家岭文化系统。 3、鄂西北和豫西南地区,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交汇处。这 是一个过渡地区,其新石器文化既受到黄河流域同时代新石器文化的 影响,又受到长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但又自具有特征。这一地 区的新石器文化在鄂西北的郧县青龙泉遗址有较清楚的地层关系。青 龙泉一期文化带有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因素,二期文化带有屈家岭文 化晚期的因素,三期文化则带有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因素。 4、江淮地区,也是一个过渡地区。这一过渡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 化既受到黄河下游地区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影响,又受到长江以 南宁镇地区和太湖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影响。代表遗址有两个,一个是 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另一个是江苏海安县青墩遗址。 5、宁镇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北阴阳营下层 文化期,第二期为昝庙下层文化期,第三期为昝庙二期文化期。 6、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是: 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 7、宁绍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属河姆渡文化系统。该地区继河姆 渡文化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带有良渚文化因素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宁绍 平原的河姆渡文化,出土亚洲象和犀。太湖流域的罗家角遗址,也出 土亚洲象。现今象和犀大多生活在热带,这说明当时长江流域的气候 比现在温暖。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充沛的雨量和温暖的气候,非常 适宜水稻的生长。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和屈家岭文化 遗存中,都发现了稻谷或水稻茎叶的遗存,可见新石器时代的长江流 域已普遍种植水稻。 三、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比较复杂,既有广阔的沿海地带, 又有较多的山脉、河湖及冲积平原。自然环境的这些特点使其新石器 文化面貌也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提问:简 单介绍 中 国 新 石器时 代考古 文化的 特征
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虽然因地理环境的差别而产生了多样性】 但仍有一些共同特征,如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石器多打制,磨制石器 非常少:打制石器中多采集和渔猎工具,反映其经济生活以采集和渔猎 为主,农牧业经济很不发达。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华南地区的制陶业不发达:新石器时代晚期 阶段,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磨制石器和陶器才得到相应的发展;新石 器时代晚期阶段,磨制石器中出现了东南沿海颇具特征的有段石锛、有 肩石锛、有肩石斧:陶器中产生了轮制的灰、黑陶及其少量的袋足炊器: 民俗方面出现拔牙的习俗。 华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形成两类特殊的遗址,即“贝 丘遗址”和“洞穴遗址”。贝丘遗址中发现的磨制石器和陶器都比较少 石器多为打制的尖状器,这是一咱用于采集软体动物的工具。这类工具 的较多发现,反映这种类型的新石器文化,其经济生活是经采集和捕捞 为主,农业经济则不发达。 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己被命名为考古学文化的有:珠江 流域的石峡文化,闽江下游的昙石山文化,台湾的大坌坑文化、圆山文 化、牛骂头文化、麒麟文化等。此外还有珠江三角洲的西樵山文化。 四、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包括东北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的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高原。北 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较多,其中文化系统较明确的地区有:阴山 山脉两侧和河套地区,辽河地区,辽东半岛,嫩江流域。 1、阴山山脉以北的沙漠草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显著的 特征:(1)石器以打制的细石器为主,磨制石器极不发达;打制石器大 多为渔猎工具,反映其经济生活是以渔猎为主。(2)制陶业不发达。 2、阴山山脉以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受到渭河流域和洮河流域新石 器文化的影响,其文化遗存带有仰韶文化因素、马家岗文化因素、齐家 文化因素、客省庄二期文化因素等。 3、辽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主要有红山文化和富 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石器均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很少 在打制石器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细石器。由此看来,农业均己出现,但狩 猎经济在经济生活中仍占重要的地位。 4、辽河下游的新石器文化以沈阳北郊新乐遗址的下层文化遗存较 为典型,有的研究者称之为“新乐下层文化”。 5、辽东半岛沿海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以广鹿岛小珠山遗址的文化遗 存比较有代表性,可称之为小珠山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富河文 化和新乐下层文化,在文化面貌上有些共同特征,如三者都有细石器、 夹砂粗陶罐,陶罐上都有压印的“之”字形纹等。 6、嫩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以齐齐哈尔附近的昂昂溪遗址的文化遗 存具有代表性。昂昂溪类型的文化遗存,石器有细石器和磨制石器两种
华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虽然因地理环境的差别而产生了多样性, 但仍有一些共同特征,如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石器多打制,磨制石器 非常少;打制石器中多采集和渔猎工具,反映其经济生活以采集和渔猎 为主,农牧业经济很不发达。 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华南地区的制陶业不发达;新石器时代晚期 阶段,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磨制石器和陶器才得到相应的发展;新石 器时代晚期阶段,磨制石器中出现了东南沿海颇具特征的有段石锛、有 肩石锛、有肩石斧;陶器中产生了轮制的灰、黑陶及其少量的袋足炊器; 民俗方面出现拔牙的习俗。 华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形成两类特殊的遗址,即“贝 丘遗址”和“洞穴遗址”。贝丘遗址中发现的磨制石器和陶器都比较少。 石器多为打制的尖状器,这是一咱用于采集软体动物的工具。这类工具 的较多发现,反映这种类型的新石器文化,其经济生活是经采集和捕捞 为主,农业经济则不发达。 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被命名为考古学文化的有:珠江 流域的石峡文化,闽江下游的昙石山文化,台湾的大坌坑文化、圆山文 化、牛骂头文化、麒麟文化等。此外还有珠江三角洲的西樵山文化。 四、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包括东北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的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青海高原。 北 方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较多,其中文化系统较明确的地区有:阴山 山脉两侧和河套地区,辽河地区,辽东半岛,嫩江流域。 1、阴山山脉以北的沙漠草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显著的 特征:(1)石器以打制的细石器为主,磨制石器极不发达;打制石器大 多为渔猎工具,反映其经济生活是以渔猎为主。(2)制陶业不发达。 2、阴山山脉以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受到渭河流域和洮河流域新石 器文化的影响,其文化遗存带有仰韶文化因素、马家岗文化因素、齐家 文化因素、客省庄二期文化因素等。 3、辽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主要有红山文化和富 河文化。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石器均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很少。 在打制石器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细石器。由此看来,农业均已出现,但狩 猎经济在经济生活中仍占重要的地位。 4、辽河下游的新石器文化以沈阳北郊新乐遗址的下层文化遗存较 为典型,有的研究者称之为“新乐下层文化”。 5、辽东半岛沿海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以广鹿岛小珠山遗址的文化遗 存比较有代表性,可称之为小珠山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富河文 化和新乐下层文化,在文化面貌上有些共同特征,如三者都有细石器、 夹砂粗陶罐,陶罐上都有压印的“之”字形纹等。 6、嫩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以齐齐哈尔附近的昂昂溪遗址的文化遗 存具有代表性。昂昂溪类型的文化遗存,石器有细石器和磨制石器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