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微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葛博量圣 :行學整誡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ZH42044 课程 编号 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型 历史系 考核 学分 方式 ■考试口考查口其他方式: 课程口公共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口专业选修课 类别 口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口其他课程」 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周樂云、朱华东、王箐 职称副教授 教师来源 ■本校教师 口外聘教师 使用 ■统编教材口自编教材或讲义 故材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年9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参考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用书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年 《走向二十 纪的中国考 学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年 《中国考古学 走近历史真 注之道》 张忠培 科学出版社 2004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ZH42044 课程 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教学 单位 历史系 课程 学分 3 考核 方式 ■ 考试 □ 考查 □ 其他方式: 课程 类别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 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周崇云、朱华东、王箐 职称 副教授 教师来源 ■ 本校教师 □ 外聘教师 使用 教材 ■ 统编教材 □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教学 参考 用书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 年 9 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 年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 学》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 年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 实之道》 张忠培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法》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第三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三周 课时数 3 第二章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一节概论 教学1.旧石器时代及其基木特征 章节2,地质年代的考古学分期 3. 人类起源问题 4.打制石器的制作和类型 教学 了解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概括,对新生代的地质分期有简单的认识。对于打制石器 的制作和类型要重点记忆 求 教学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重点 教学 难点 打制石器 主要 ■课堂讲授 口小组活动 口实验演示 口难点答疑 ■提问 教学 方 口作业讲评 口实践教学 口考试测验 口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口录像材料 口录音材料 口直播课堂 口CAI课件 口IP课件 口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打制石器的制作和类型。 习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板书设计
第 三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三周 课时数 3 教学 章节 第二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一节 概论 1.旧石器时代及其基本特征 2.地质年代的考古学分期 3.人类起源问题 4.打制石器的制作和类型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了解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概括,对新生代的地质分期有简单的认识。对于打制石器 的制作和类型要重点记忆。 教学 重点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 教学 难点 打制石器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打制石器的制作和类型。 板 书 设 计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第三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半生活 动安排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上两周的课堂的内容,对于什么是考古学和考古提问:人 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有明确认识。 类起源 导入新课: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说的分 第二章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歧。 第一节概论 一、旧石器时代及其特征 “旧石器”是考古学上的一个术语。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出现,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的体质具有原始的性质。遗存与若 干灭绝动物共存,其地质时代属于更新世。旧石器时代在人类历史上 延续的时间最长,从300万年前开始至1.2万年前为止,占人类历史 的99.8%。 中国旧石器时代是中国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与地质上的更新世 大致相当。这一时期的人类,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过着采集 渔猎的原始生活,在人类和历史发展阶段上相当于前氏族社会到母系 氏族社会时期。 二、地质年代与考古学分期 1.地质年代 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历史大约为45亿年。地史和古生物 学家根据生物的演化,将地球的历史分为5个“代”,即太古代、元古 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并将“代”划分为若干个“纪”,再将 纪分为若干个“世”。 新生代是地史上最近的一个时代,距今约7000万年。新生代包括 第三纪和第四纪共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 世、更新世、全新世。前五个世属第三纪,后两个世属第四纪。 在第四纪,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同时,也出现了全球性的冰川作 用。第四纪的更新世开始于距今约300万年前后,结束于距今约1.2 万年,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旧石器时代。全新世是地史上的现代,开 始即进入新石器时代。 2.考古分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距今300万年到20万年之前,在地质年代上 相当于更新世的早期和中期,即泥河湾期和周口店期。这一时期人类 刚刚从猿类转化过来,在体质形态上具有较多猿的特征,属于直立人
第 三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安排 (一般包 括 复习旧 课、导入新 课、讲授讨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业等环节)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上两周的课堂的内容,对于什么是考古学和考古 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有明确认识。 导入新课: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二章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 第一节 概论 一、旧石器时代及其特征 “旧石器”是考古学上的一个术语。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出现, 生产工具以打制石器为标志,人类的体质具有原始的性质。遗存与若 干灭绝动物共存,其地质时代属于更新世。旧石器时代在人类历史上 延续的时间最长,从 300 万年前开始至 1.2 万年前为止,占人类历史 的 99.8%。 中国旧石器时代是中国历史的最早阶段,时间与地质上的更新世 大致相当。这一时期的人类,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过着采集 渔猎的原始生活,在人类和历史发展阶段上相当于前氏族社会到母系 氏族社会时期。 二、地质年代与考古学分期 1.地质年代 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历史大约为 45 亿年。地史和古生物 学家根据生物的演化,将地球的历史分为 5 个“代”,即太古代、元古 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并将“代”划分为若干个“纪”,再将 纪分为若干个“世”。 新生代是地史上最近的一个时代,距今约 7000 万年。新生代包括 第三纪和第四纪共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 世、更新世、全新世。前五个世属第三纪,后两个世属第四纪。 在第四纪,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同时,也出现了全球性的冰川作 用。第四纪的更新世开始于距今约 300 万年前后,结束于距今约 1.2 万年,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的旧石器时代。全新世是地史上的现代,开 始即进入新石器时代。 2.考古分期 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距今 300 万年到 20 万年之前,在地质年代上 相当于更新世的早期和中期,即泥河湾期和周口店期。这一时期人类 刚刚从猿类转化过来,在体质形态上具有较多猿的特征,属于直立人 提问:人 类起源 说的分 歧
阶段。生产工具极其简单粗糙,石器工具没有明确的用途分工。其社会 发展阶段处于原始人群时代,即前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 旧石器时代中期,大约距今20万年到5万年前,在地质年代上相 当于更新世中期之末到更新世晚期之初,即周口店期之末到黄土期之 初。这一时期的人类处于早期智人阶段,其体质形态虽然还带有很多原 始性,但比猿人有了许多明显的进化。生产工具有了较为固定的形状, 并且有了明确的用途分工。其社会发展阶段处于氏族制度的萌芽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5万年到1.2万年前,在地质年代上 相当于更新世晚期的末期,即黄土期的中末期。这一时期的人类在体质 形态上己与现代人没有明显的差别,处于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己经能够 制造各式各样的石器和骨器,打制石器的技术水平很高。人们的活动范 围比以前大为扩大,不只限于旧大陆和陆地,而且扩大到新大陆和水上 此时的社会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三、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1.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争论。 人类起源是一个古老的命题。长期以来,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存在 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与宗教的激烈斗争,直到现在这种斗争仍 在继续,而且日趋激烈。 2.进化论的产生和发展, 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动物学的哲学》一书,承认进化 承认物种可变,并主张生物是通过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原则而进化 的。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包括两种 学说:一是生物由进化而来的学说,一是自然选择的学说,说明生物进 化的原因和过程。并首先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 1863年,达尔文学说的支持者、英国生物学家托亨·赫胥黎发表 《关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的证据》一书,他从比较解剖学、发生学 古生物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的关系,确定了人类在动物界中 的位置,提出了人、猿同祖论。但由于赫胥黎不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的 最本质的特征,因此一进入人类历史的领域,他的论据就显得不足了 3.人和猿的界限
阶段。生产工具极其简单粗糙,石器工具没有明确的用途分工。其社会 发展阶段处于原始人群时代,即前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 旧石器时代中期,大约距今 20 万年到 5 万年前,在地质年代上相 当于更新世中期之末到更新世晚期之初,即周口店期之末到黄土期之 初。这一时期的人类处于早期智人阶段,其体质形态虽然还带有很多原 始性,但比猿人有了许多明显的进化。生产工具有了较为固定的形状, 并且有了明确的用途分工。其社会发展阶段处于氏族制度的萌芽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距今 5 万年到 l.2 万年前,在地质年代上 相当于更新世晚期的末期,即黄土期的中末期。这一时期的人类在体质 形态上已与现代人没有明显的差别,处于晚期智人阶段。人类已经能够 制造各式各样的石器和骨器,打制石器的技术水平很高。人们的活动范 围比以前大为扩大,不只限于旧大陆和陆地,而且扩大到新大陆和水上。 此时的社会处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三、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1.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争论。 人类起源是一个古老的命题。长期以来,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存在 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与宗教的激烈斗争,直到现在这种斗争仍 在继续,而且日趋激烈。 2.进化论的产生和发展。 1809 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动物学的哲学》一书,承认进化, 承认物种可变,并主张生物是通过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原则而进化 的。 1859 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包括两种 学说:一是生物由进化而来的学说,一是自然选择的学说,说明生物进 化的原因和过程。并首先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 1863 年,达尔文学说的支持者、英国生物学家托•亨•赫胥黎发表 《关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的证据》一书,他从比较解剖学、发生学、 古生物学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动物和人的关系,确定了人类在动物界中 的位置,提出了人、猿同祖论。但由于赫胥黎不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的 最本质的特征,因此一进入人类历史的领域,他的论据就显得不足了。 3.人和猿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