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母葛博圣至 :行學整誡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安徽大学本科教学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课程代码: ZH42044 开课单位: 历史系 授课教师: 周崇云 职称/学位: 副教授/硕士 开课时间:
课程基本情况 程 编号 ZH42044 课程 中国考古学通论 名称 型 历史系 程 考核 学分 方式 ■考试口考查口其他方式: 课程 口公共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口专业选修课 类 口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口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周樂云、朱华东、王箐职称副教授 教师来源 ■本校教师 口外聘教师 ■统编教材口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戴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年9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 教学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年 参考 用书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年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年 《中国考古学 一走近历史真 张忠培 实之道》 科学出版社 2004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法》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年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 编号 ZH42044 课程 名称 中国考古学通论 教学 单位 历史系 课程 学分 3 考核 方式 ■ 考试 □ 考查 □ 其他方式: 课程 类别 □ 公共基础课 ■ 专业必修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 □ 专业选修课 □ 人文与科技素质教育课 □ 其他课程 学时 数 总学时: 54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学时: 任课 教师 周崇云、朱华东、王箐 职称 副教授 教师来源 ■ 本校教师 □ 外聘教师 使用 教材 ■ 统编教材 □ 自编教材或讲义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教材 《中国考古学通论》 张之恒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教学 参考 用书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 究所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 夏鼐主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6 年 《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 孙机 文物出版社 1991 年 9 月 《考古学是什么》 俞伟超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年 《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 苏秉琦 文物出版社 1984 年 《考古学专题六讲》 张光直 文物出版社 1986 年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 学》 严文明 文物出版社 1997 年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 实之道》 张忠培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中国考古学:实践·理论·方 法》 张忠培 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4 年
第土八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十八周 课时数 3 第八章宋元明考古 第一节橘论 1。宋元明老古的特山 2 宋元明考古简史 第二节 宋元明考古的分期和分区 第三节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第四节宋元明时代的城市遗迹 学 目标 对宋元明时代考古文化的基本特点有清晰认识,同时也要关注当时的边远地区的考古 和要学文化。 求 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散学 难点 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课堂讲授 口小组活动 口实验演示 口难点答疑 ■提问 方 口作业讲评 口实践教学 口考试测验 口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文字教材 ■电子教案 口录像材料 口录音材料 口直播课堂 资源 □CAI课件 口IP课件 口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简要介绍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习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设
第 十八 次课程教学方案 周次 第十八周 课时数 3 教学 章节 第八章 宋元明考古 第一节 概论 1、 宋元明考古的特点 2、 宋元明考古简史 第二节 宋元明考古的分期和分区 第三节 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第四节 宋元明时代的城市遗迹 教学 目标 和要 求 对宋元明时代考古文化的基本特点有清晰认识,同时也要关注当时的边远地区的考古 学文化。 教学 重点 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教学 难点 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主要 教学 方式 ■ 课堂讲授 □ 小组活动 □ 实验演示 □ 难点答疑 ■ 提问 □ 作业讲评 □ 实践教学 □ 考试测验 □ 其他活动 使用 媒体 资源 ■ 文字教材 ■ 电子教案 □ 录像材料 □ 录音材料 □ 直播课堂 □ CAI 课件 □ IP 课件 □ 其他资源: 作业 或练 习 简要介绍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板 书 设 计 章节目录以多媒体课件内容为主,辅以黑板板书
第土八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半生活 动安排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隋唐时期考古文化的特征。 提问:简 导入新课:宋元明时代考古。 单介绍 第八章宋元明考古 隋唐时 第一节概论 期慕葬 宋元明考古的特点 与上阶段的考古相比较,宋元明考古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宋元明 的分布 时期属于封建社会后期,民营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小商品生产发达。 与特征 ②文献与绘画等可与考古资料相印证的材料丰富,地面上存留的遗迹 和建筑物增多,研究领域扩大。③宋元明时期的民族关系复杂,社会 经济发展不平衡。④从晚唐五代开始,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 变革。 二、宋元明考古简史 第二节宋元明考古的分期和分区 按朝代区分为宋、辽、金、元、明5个时期,西夏、大理和西藏 不包括在5个朝代之内,它们在地区和时代上都自成一个系统。 宋代考古可分为3期,前期自北宋统一至英宗时期(960~1068): 中期自英宗以后至北宋亡(1068~1127):后期为南宋时期(1127~ 1279)。也有先分为中原、江浙皖、湖广和川贵4区,然后再进行分期 的。中原地区只限于北宋,分为前、后两期,北宋亡后,中原地区则 被金所取代。 辽代考古可分为前、后两期,两期的分界线在重熙时期(即103( 年左右)。辽代前期应包括自907年辽太祖阿保机建国的契丹时期,这 个时期的考古遗迹较少,到951年辽穆宗以后才逐渐丰富起来。 金代考古分前、后两期,前期自金太祖建国至海陵王正隆五年 (1115~1160),后期自金世宗大定元年至金亡(1161~1234)。 元代考古也分前、后两期,前期自元太祖建国至元世祖至元十六 年统一全国(1206~1279),绝大部分是蒙古时期。后期从至元十七年 至元(1280一1368),是元代统一全用的时期。 明代考古因为文献资料多,而考古工作做得少,一般不再分期。 第三节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帝陵的布局及其变 宋代帝陵的布局基本上仍沿袭店代的制度,只是陵园的规模较小 辽陵多依山为陵,陵前有享殿(献殿),置奉陵邑和守陵户(见辽庆陵) 金陵被明人破坏,布局不清。元人无陵。明初营建的朱元璋父母的凤
第 十八 次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 学生活 动安排 (一般包 括 复习旧 课、导入新 课、讲授讨 论、巩固练 习、布置作 业等环节) 复习旧课:简单回顾隋唐时期考古文化的特征。 导入新课:宋元明时代考古。 第八章 宋元明考古 第一节 概论 一、宋元明考古的特点 与上阶段的考古相比较,宋元明考古有以下四个特点:①宋元明 时期属于封建社会后期,民营手工业有很大发展,小商品生产发达。 ②文献与绘画等可与考古资料相印证的材料丰富,地面上存留的遗迹 和建筑物增多,研究领域扩大。③宋元明时期的民族关系复杂,社会 经济发展不平衡。④从晚唐五代开始,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 变革。 二、宋元明考古简史 第二节 宋元明考古的分期和分区 按朝代区分为宋、辽、金、元、明 5 个时期,西夏、大理和西藏 不包括在 5 个朝代之内,它们在地区和时代上都自成一个系统。 宋代考古可分为 3 期,前期自北宋统一至英宗时期(960~1068); 中期自英宗以后至北宋亡(1068~1127);后期为南宋时期(1127~ 1279)。也有先分为中原、江浙皖、湖广和川贵 4 区,然后再进行分期 的。中原地区只限于北宋,分为前、后两期,北宋亡后,中原地区则 被金所取代。 辽代考古可分为前、后两期,两期的分界线在重熙时期(即 1030 年左右)。辽代前期应包括自 907 年辽太祖阿保机建国的契丹时期,这 个时期的考古遗迹较少,到 951 年辽穆宗以后才逐渐丰富起来。 金代考古分前、后两期,前期自金太祖建国至海陵王正隆五年 (1115~1160),后期自金世宗大定元年至金亡(1161~1234)。 元代考古也分前、后两期,前期自元太祖建国至元世祖至元十六 年统一全国(1206~1279),绝大部分是蒙古时期。后期从至元十七年 至元亡(1280~1368),是元代统一全国的时期。 明代考古因为文献资料多,而考古工作做得少,一般不再分期。 第三节 宋元明时代的陵墓 一、帝陵的布局及其变化 宋代帝陵的布局基本上仍沿袭唐代的制度,只是陵园的规模较小。 辽陵多依山为陵,陵前有享殿(献殿),置奉陵邑和守陵户(见辽庆陵)。 金陵被明人破坏,布局不清。元人无陵。明初营建的朱元璋父母的凤 提问:简 单介绍 隋 唐 时 期墓葬 的分布 与特征
阳皇陵是继承宋陵的,但废止了上下宫之制,扩大了方形陵丘前的献殿 陵园的内城改为平面长方形的砖墙,陵丘在内城后部。同时,改变了秦 汉以来帝后不同陵之制,改为帝后合葬。到营建明孝陵时,将秦汉以来 的平面方形的陵丘,改为平面圆形前建方城明楼的宝城式陵丘,陵丘前 建祾恩殿及平面长方形的砖砌神墙。这在帝陵布局上是一次很大的改 变。北京昌平的明代诸陵皆遵此制。清代帝陵陵丘宝城与方城明楼之间 增加了月牙城,又恢复了帝后不同陵的制度。 二、宋墓的分区和分期 根据目前的研究,宋幕可以分为五区:①中原北方地区,指黄河流 域及其以北的北宋疆域内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北宋幕可以分为前后两 期,大体上以神宗熙宁元年(1068)为两期的分界。②长江中下游浙江 江苏、安徽、湖北地区。这个地区的北宋墓以竖穴土坑墓为主,也有平 面长方形的砖室慕,随葬品较中原北方地区的幕为多,都以实用器皿 葬,有瓷器、漆器和铜镜等装饰品,瓷器以影青瓷器为主。南宋时期长 方形砖室墓数量增多,且多两室并列的夫妇合葬墓,即所谓“同坟而异 葬”。随葬品中出现龙泉青瓷器,时代愈晚,数量愈多。③湖广地区, 指湖南、广东和广西。墓葬形制基本上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相同。随葬 品以陶器为主,特别是形制特殊的多角罐和堆塑陶坛是这个地区宋墓中 特有的明器,两广宋墓中出土的堆塑陶坛尤其复杂,有蟠龙龟蛇、楼阁 亭塔、乐舞人物,有的怀贴潮佛像。④赣闽地区,指T西和福律。江西 宋墓除砖室墓外还有石椁墓,随葬品以陶俑为主,包括四神十二辰俑和 神煞俑,福建宋墓中还有石俑,江西景德镇附近的南宋墓中多瓷俑。江 西宋慕中流行随葬龙虎瓶,特别在南宋慕中,龙虎瓶是必备的明器。福 建西北部的宋墓除随葬龙虎瓶外,还流行随葬多角罐。⑤川贵地区,指 四川和贵州省乌江北岸地区。四川宋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方形砖室 墓,集中发现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平原地区,多双室或三室并列。北宋时 多随葬陶器,很少发现陶俑:南宋时多火葬,幕室缩小,出现上下层之 间铺以石板的双层墓,随葬品以陶俑为主,淳熙(1174)以后俑上施釉, 嘉定(1208)以后流行三彩俑,陶器中以双耳罐、三足炉和蟠龙提梁罐最 具特色。另一种是带雕刻的石室幕,分布于近山区的地带,也多是双室 并列,有的有前后两室,室内刻简单的仿木建筑,近门处刻武士,四壁 刻四神,后壁刻妇人启门状,也有刻孝子故事的。在贵州省乌江北岸也 发现此类宋幕,遵义宋墓的后壁上刻墓主人坐像。 辽墓的类型和分期 辽代墓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契丹贵族墓葬,多分布在辽代的 上京和中京道内,东京道的西北部分也有发现,即在今内蒙古东部的西 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以及辽宁西北部地区。第二类是汉族官吏或地 主的墓葬,多集中在辽代的南京、西京和东京附近,即今北京、河北北 部、山西大同和辽宁西部。这两类墓葬由于民族和葬俗不同,在墓葬形 制、随葬品和葬式上都有区别。契丹人的慕或为砖室,或用石板堆砌
阳皇陵是继承宋陵的,但废止了上下宫之制,扩大了方形陵丘前的献殿, 陵园的内城改为平面长方形的砖墙,陵丘在内城后部。同时,改变了秦 汉以来帝后不同陵之制,改为帝后合葬。到营建明孝陵时,将秦汉以来 的平面方形的陵丘,改为平面圆形前建方城明楼的宝城式陵丘,陵丘前 建祾恩殿及平面长方形的砖砌神墙。这在帝陵布局上是一次很大的改 变。北京昌平的明代诸陵皆遵此制。清代帝陵陵丘宝城与方城明楼之间 增加了月牙城,又恢复了帝后不同陵的制度。 二、宋墓的分区和分期 根据目前的研究,宋墓可以分为五区:①中原北方地区,指黄河流 域及其以北的北宋疆域内的地区。这个地区的北宋墓可以分为前后两 期,大体上以神宗熙宁元年(1068)为两期的分界。②长江中下游浙江、 江苏、安徽、湖北地区。这个地区的北宋墓以竖穴土坑墓为主,也有平 面长方形的砖室墓,随葬品较中原北方地区的墓为多,都以实用器皿随 葬,有瓷器、漆器和铜镜等装饰品,瓷器以影青瓷器为主。南宋时期长 方形砖室墓数量增多,且多两室并列的夫妇合葬墓,即所谓“同坟而异 葬”。随葬品中出现龙泉青瓷器,时代愈晚,数量愈多。③湖广地区, 指湖南、广东和广西。墓葬形制基本上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相同。随葬 品以陶器为主,特别是形制特殊的多角罐和堆塑陶坛是这个地区宋墓中 特有的明器,两广宋墓中出土的堆塑陶坛尤其复杂,有蟠龙龟蛇、楼阁 亭塔、乐舞人物,有的还贴塑佛像。④赣闽地区,指江西和福建。江西 宋墓除砖室墓外还有石椁墓,随葬品以陶俑为主,包括四神十二辰俑和 神煞俑,福建宋墓中还有石俑,江西景德镇附近的南宋墓中多瓷俑。江 西宋墓中流行随葬龙虎瓶,特别在南宋墓中,龙虎瓶是必备的明器。福 建西北部的宋墓除随葬龙虎瓶外,还流行随葬多角罐。⑤川贵地区,指 四川和贵州省乌江北岸地区。四川宋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方形砖室 墓,集中发现在以成都为中心的平原地区,多双室或三室并列。北宋时 多随葬陶器,很少发现陶俑;南宋时多火葬,墓室缩小,出现上下层之 间铺以石板的双层墓,随葬品以陶俑为主,淳熙(1174)以后俑上施釉, 嘉定(1208)以后流行三彩俑,陶器中以双耳罐、三足炉和蟠龙提梁罐最 具特色。另一种是带雕刻的石室墓,分布于近山区的地带,也多是双室 并列,有的有前后两室,室内刻简单的仿木建筑,近门处刻武士,四壁 刻四神,后壁刻妇人启门状,也有刻孝子故事的。在贵州省乌江北岸也 发现此类宋墓,遵义宋墓的后壁上刻墓主人坐像。 三、辽墓的类型和分期 辽代墓葬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契丹贵族墓葬,多分布在辽代的 上京和中京道内,东京道的西北部分也有发现,即在今内蒙古东部的西 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以及辽宁西北部地区。第二类是汉族官吏或地 主的墓葬,多集中在辽代的南京、西京和东京附近,即今北京、河北北 部、山西大同和辽宁西部。这两类墓葬由于民族和葬俗不同,在墓葬形 制、随葬品和葬式上都有区别。契丹人的墓或为砖室,或用石板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