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代数》教案第2章同态与同构课时2学时授课题目2.4同态教学内容同态映射、同态满射的概念与性质【知识目标】1.会叙述同态的概念及性质;2.会用定义证明两个代数系统同态:3.会用定义证明两个代数系统同态的性质教学目标【能力目标】4.能够运用同态及同态的性质解决问题;5.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素质目标】6.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同态的概念及性质.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同态的本质,【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前预习法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雨课堂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内容】同态映射保持运算的性质,课前自主学习【学习检测】课前在雨课堂发布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例设A=Z,。为普通加法;A=(1,-1),为普通乘法.师生互动【师】课前预习内(1) Φ :aHI,VaeA;容.(2)Φ,:aHl,若a是偶数;【生】学生将结果新课发布到投稿箱.a-1,若a是奇数;导入【设计意图】学生(3) Φ,:aH-1,VaeA通过对具体实例验证,总结规律,问Φ,Φ,,Φ,是否是A到A的同态映射?若是,是同态单引入新课射?同态满射?(约10分钟)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20 -
《抽象代数》 教案 第 2 章 同态与同构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20 - 授课题目 2.4 同态 课时 2 学时 教学内容 同态映射、同态满射的概念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会叙述同态的概念及性质; 2. 会用定义证明两个代数系统同态; 3. 会用定义证明两个代数系统同态的性质. 【能力目标】 4. 能够运用同态及同态的性质解决问题; 5. 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 【素质目标】 6. 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同态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同态的本质. 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前预习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板书、雨课堂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 同态映射保持运算的性质. 【学习检测】 课前在雨课堂发布.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 导入 例 设 A Z , 为普通加法; A 1,1, 为普通乘法. (1) 1 : a 1,a A ; (2) 2 : a 1,若 a 是偶数; a 1,若 a 是奇数; (3) 3 : a 1,a A . 问 1 2 3 , , 是否是 A 到 A 的同态映射?若是,是同态单 射?同态满射?(约 10 分钟) 师生互动 【师】课前预习内 容. 【生】学生将结果 发布到投稿箱. 【设计意图】学生 通过对具体实例 验证,总结规律, 引入新课
《抽象代数》教案第2章同态与同构1.同态映射(约20分钟)定义一个A到A的映射β叫做一个对于代数运算。和。来说的,A到A的同态映射.假如,在β之下,不管α和b是A的那两个元,只要a→a,b→b就有aob→ab雨课堂一弹幕例1Φ,:α→1(α是A的任一元)是一个A到A的同态映【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射,Φ,是一个A到A的映射,显然对于的任意两个整数α和b来【生】弹幕发布答说,有案【设计意图】检测a→1,b→1,a+b→1=1x1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例2Φ,:a→l,若a是偶数,a→-l,若a是奇数Φ,是一个A到A的满射的同态映射新课讲解例3Φ,:α→-1(α是A的任一元)固然是一个A到A的映射,但不是同态映射2.同态满射(约20分钟)定义假如对于代数运算。和来说,有一个A到A的满射的同态映射存在,则称这个映射是一个是同态满射在近世代数中,同态满射是尤其重要的师生互动定理1假设对于代数运算。和来说,A与A同态,那么【师】引导学生分析定理.(1)若。适合结合律,也适合结合律:【生】学生将证明(2)若。适合交换律,可也适合交换律发布到投稿箱.【设计意图】学生证明:(1)任取a,b,ceA,因p是满射=3a,b,ceA,通过证明巩固本节重点内容,锻炼使p(a)=a,p(b)=b,p(c)=又因为A中。的满足结合律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ao(boc)=(aob)oc即p(ao(boc)=p((aob)oc),但是β是同态映射,则p(ao(boc) =p(a) p(boc) =p(a) [(b) (c)=(b c)-21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抽象代数》 教案 第 2 章 同态与同构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21 - 新课 讲解 1. 同态映射(约 20 分钟) 定义 一个 A 到 A 的映射 叫做一个对于代数运算 和 来说的,A 到 A 的同态映射.假如,在 之下,不管 a 和b 是 A 的 那两个元,只要 a a,b b 就有 a b a b . 例 1 1 : a 1 ( a 是 A 的任一元)是一个 A 到 A 的同态映 射,1 是一个 A 到 A 的映射,显然对于的任意两个整数 a 和b 来 说,有 a 1,b 1,a b 111 . 例 2 2 : a 1,若 a 是偶数, a 1,若 a 是奇数, 2 是一个 A 到 A 的满射的同态映射. 例 3 3 : a 1 ( a 是 A 的任一元)固然是一个 A 到 A 的 映射,但不是同态映射. 2. 同态满射(约 20 分钟) 定义 假如对于代数运算 和 来说,有一个 A 到 A 的满射 的同态映射存在,则称这个映射是一个是同态满射. 在近世代数中,同态满射是尤其重要的. 定理 1 假设对于代数运算 和 来说, A 与 A 同态,那么 (1)若 适合结合律, 也适合结合律; (2)若 适合交换律, 也适合交换律. 证明:(1)任取 a,b ,c A ,因 是满射 a,b,c A, 使 (a) a,(b) b,(c) c . 又因为 A 中 的满足结合律 a (b c) (a b) c 即(a (b c)) ((a b) c) ,但是 是同态映射,则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 雨课堂-弹幕 【师】引导学生分 析题目. 【生】弹幕发布答 案. 【设计意图】检测 学生对知识掌握 情况. 师生互动 【师】引导学生分 析定理. 【生】学生将证明 发布到投稿箱. 【设计意图】学生 通过证明巩固本 节重点内容,锻炼 分析问题能力,逻 辑推理能力
《抽象代数》教案第2章同态与同构p((aob)oc)) =p(aob) p(c) =[p(a) p(b) p(c) =(ab) 。c所以a(b)=(ab)同理可以证明(2)雨课堂-投稿定理2假定,④都是集合A的代数运算,,画都是集合定理证明【师】引导学生分A的代数运算并且存在一个A到A的满射β,使得A与A对于析定理.【生】雨课堂平台代数运算,来说同态。对于代数运算④,来说也是同态,那投稿证明过程学么生间互相点评证明过程.(1)若,④适合第一分配律,@,也适合第一分配律;【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同态的分(2)若,④适合第一交换律,,④也适合第一交换律配律的掌握情况.证明:(1)Va,b,ceA,因β是满射=a,b,ceA,使p(a)=a,p(b)=b,p(c)=,又因为是关于?,④及,的同态映射一a(b可)= p(a)(p(b)p(c))= p[aβ(b由c))=p[(a@b)④(a@c)]=p(ab)④p(a@c)=[p(a)@p(b)]④[p(a)@p(c)]=(a卤b)画(a卤可)雨课堂一课堂习题【师】线上发布测即a卤(b每可)=(a卤b)画(a卤)试同理可证明(2)【生】在线作答。3.书后习题(约40分钟)【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同态的掌P11-5,6,7,8P14-1,2,3,4握情况.【生】总结知识和思想方法:(弹幕1.知识小结:形式)【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思想方法方同态映射映射面进行总结,并结课堂单射单同态映射+保持运算合课程内容进行小结满射满同态映射思政教育.双射思考题要求构造同构同态映射属于开放性题目,给学生2.思想方法总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空间思考同态映射的特征和本质- 22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抽象代数》 教案 第 2 章 同态与同构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22 - ((a b) c)) (a b) (c) [(a) (b)] (c) (a b ) c 所以 a (b c ) (a b ) c . 同理可以证明(2). 定理 2 假定 , 都是集合 A 的代数运算, , 都是集合 A 的代数运算并且存在一个 A 到 A 的满射 ,使得 A与 A 对于 代数运算 , 来说同态. 对于代数运算 , 来说也是同态,那 么 (1)若 , 适合第一分配律, , 也适合第一分配律; (2)若 , 适合第一交换律, , 也适合第一交换律. 证明:(1) a,b ,c A ,因 是满射 a,b,c A ,使 (a) a,(b) b,(c) c .又因为 是关于 , 及 , 的 同态映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c a b c a b c a b a c a b a c a b a c a b a c 即 a (b c ) (a b ) (a c ) . 同理可证明(2). 3.书后习题(约 40 分钟) P11-5,6,7,8 P14-1,2,3,4 雨课堂-投稿 定理证明 【师】引导学生分 析定理. 【生】雨课堂平台 投稿证明过程.学 生间互相点评证 明过程. 【设计意图】检测 学生对同态的分 配律的掌握情况. 雨课堂-课堂习题 【师】线上发布测 试. 【生】在线作答. 【设计意图】检测 学生对同态的掌 握情况. 课堂 小结 1. 知识小结: 2. 思想方法总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生】总结知识和 思想方法.(弹幕 形式) 【师】引导学生从 知识、思想方法方 面进行总结,并结 合课程内容进行 思政教育. 思考题要求构造 同态映射属于开 放性题目,给学生 空间思考同态映 射的特征和本质
《抽象代数》教案第2章同态与同构2.4同态1.同态定义2.同态的性质课堂板书【线上测试】课后在雨课堂发布【线下作业】P22-1课后【思考讨论】作业1.设R为实数,R的代数运算是普通乘法,构造R到R的一个子集R的同态满射x: x→x2例如:x→2.设R为实数,R的代数运算是普通加法,构造R到R的一个子集R的同态满射.例如:x→2x;x→-x【目标完成情况】本节课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基本完成,学生对同态映射和同态满射的概念及性质掌握较好,特别是同态中涉及的三个映射,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确区分,【教学设计分析】课后形象的讲解同态映射,强调同态中的三个映射并引导学生区分,效果很好:同态反思满射保持分配律性质的证明过程和交换律和结合律相似,课上证明时间过长【教学优化措施】同态满射保持分配律的性质证明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要特别关注课上交换律和结合律证明中书写存在问题的同学,及时反馈.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23 -
《抽象代数》 教案 第 2 章 同态与同构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23 - 课堂 板书 2.4 同态 1. 同态定义 2. 同态的性质 课后 作业 【线上测试】 课后在雨课堂发布. 【线下作业】 P22-1 【思考讨论】 1. 设 R 为实数, R 的代数运算是普通乘法,构造 R 到 R 的一个子集 R 的同态满射. 例如: x x ; 2 x x . 2. 设 R 为实数, R 的代数运算是普通加法,构造 R 到 R 的一个子集 R 的同态满射. 例如: x 2x ; x x . 课后 反思 【目标完成情况】 本节课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基本完成,学生对同态映射和同态满射的概念及性 质掌握较好,特别是同态中涉及的三个映射,大部分学生能够明确区分. 【教学设计分析】 形象的讲解同态映射,强调同态中的三个映射并引导学生区分,效果很好;同态 满射保持分配律性质的证明过程和交换律和结合律相似,课上证明时间过长. 【教学优化措施】 同态满射保持分配律的性质证明留给学生课后完成,要特别关注课上交换律和结 合律证明中书写存在问题的同学,及时反馈
《抽象代数》教案第2章同态与同构授课题目课时2学时2.5同构与自同构教学内容同构的概念及性质【知识目标】1.会叙述同构的概念及性质;2.会用定义证明两个代数系统同构:3.会用定义证明两个代数系统同构的性质教学目标【能力目标】4.能够运用同构及同构的性质解决问题:5.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素质目标】6.类比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同构的概念及性质重点与难点【教学难点】理解同构的本质【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前预习法方法与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雨课堂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内容】同构的概念.课前自主学习【学习检测】课前在雨课堂发布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活动设计师生互动【师】回顾同态的概念.【生】同态的定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态,当同态映射是双射时,就是我们今义,导入天学习的内容---同构.(约5分钟)【设计意图】类比同态的定义引出同构的定义,帮助学生学习新知。1.同构(约10分钟)师生互动定义一个A到A的一一映射β是一个对于代数运算。和【师】同构定义和同态定义的异同可来说的,A到A的同构映射.假如,在β之下,不管α和b是A新课【生】一一映射的哪两个元,只要讲解【设计意图】比较同态和同构的定a→a,b→b义,强化同构定义,突出重点就有aob→ab.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24-
《抽象代数》 教案 第 2 章 同态与同构 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 24 - 授课题目 2.5 同构与自同构 课时 2 学时 教学内容 同构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会叙述同构的概念及性质; 2. 会用定义证明两个代数系统同构; 3. 会用定义证明两个代数系统同构的性质. 【能力目标】 4. 能够运用同构及同构的性质解决问题; 5. 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 【素质目标】 6. 类比的思想方法.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同构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同构的本质. 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课前预习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板书、雨课堂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课前自主学习 【学习内容】 同构的概念. 【学习检测】 课前在雨课堂发布.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 新课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同态,当同态映射是双射时,就是我们今 天学习的内容-同构.(约 5 分钟) 师生互动 【师】回顾同态的 概念. 【生】同态的定 义. 【设计意图】类比 同态的定义引出 同构的定义,帮助 学生学习新知. 新课 讲解 1. 同构(约 10 分钟) 定义 一个 A 到 A 的一一映射 是一个对于代数运算 和 来说的,A 到 A 的同构映射.假如,在 之下,不管 a 和b 是 A 的哪两个元,只要 a a,b b 就有 a b a b . 师生互动 【师】同构定义和 同态定义的异同. 【生】一一映射. 【设计意图】比较 同态和同构的定 义,强化同构定 义,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