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第九章关于戏剧人生与戏剧相关、人生与表演相关:从戏剧看文学艺术的本质以及人类对艺术的需求第一节戏剧文学一、戏剧与戏剧文学(一)戏剧1.综合性的艺术形式。2.多种艺术形式共同构成。3.文学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二)戏剧文学1.在戏剧中的地位。2.在文学中的地位。(三)戏剧与戏剧文学的关系二、戏剧文学的独特性(一)戏剧语言:1.用人物语言塑造人物自身形象老舍:《茶馆》为例2.用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发展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3.对白4.独白5.旁白6.潜台词(二)戏剧结构:1.时间、地点、人物的集中完整曹禺:《雷雨》2.贯穿全剧的悬念曹禺:《雷雨》第二节戏剧艺术的特征三、戏剧艺术的特征(一)戏剧是综合艺术1.脚本30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30 第九章 关于戏剧 人生与戏剧相关、人生与表演相关: 从戏剧看文学艺术的本质以及人类对艺术的需求 第一节 戏剧文学 一、戏剧与戏剧文学 (一)戏剧 1.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2.多种艺术形式共同构成。 3.文学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二)戏剧文学 1.在戏剧中的地位。 2.在文学中的地位。 (三)戏剧与戏剧文学的关系 二、戏剧文学的独特性 (一)戏剧语言: 1.用人物语言塑造人物自身形象 老舍:《茶馆》为例 2.用人物语言推动情节发展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 3.对白 4.独白 5.旁白 6.潜台词 (二)戏剧结构: 1.时间、地点、人物的集中完整 曹禺:《雷雨》 2.贯穿全剧的悬念 曹禺:《雷雨》 第二节 戏剧艺术的特征 三、戏剧艺术的特征 (一)戏剧是综合艺术 1.脚本
中华文明通论2.导演:3.表演4.布景5.音乐6.灯光(二)戏剧是表演艺术表演过程对于脚本的在创造。表演是戏剧实现的重要方式。(三)戏剧是群体艺术群体共同完成。相互制约和影响共同完成戏剧的过程。观众也是群体的一部分。(四)戏剧是行为艺术戏剧过程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看重的是行为本事的意义。戏剧的过程就是戏剧的全部。戏剧表演过程的情感宣泄和满足。(五)戏剧意识:7.演员的演出和观众的欣赏共同完成。8.每个人看到的是自己的戏剧。9.观众与每一个角色的换位体验。四、一出实验戏剧的解析牟森:《与艾滋有关》观众即是演员。现场的感官体验。第三节戏剧的魅力一、戏剧所崇尚和追求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精神生活的本质本质是:人们希望生命有价值、有意义,希望有幸福感,渴望完美,渴望抛弃琐碎的,劳心费力的细枝末节,渴望精彩,因此被提炼、被浓缩和放大了的戏剧人生充满了魅力。二、一处空地,就可称做空台;人看着你从上面走过;这些就足以用来给舞台活动下定义了。三、苏格拉底之死:(一)过程的讲述(二)分析(三)苏格拉底的完美表演31
中华文明通论 31 2.导演: 3.表演 4.布景 5.音乐 6.灯光 (二)戏剧是表演艺术 表演过程对于脚本的在创造。 表演是戏剧实现的重要方式。 (三)戏剧是群体艺术 群体共同完成。 相互制约和影响共同完成戏剧的过程。 观众也是群体的一部分。 (四)戏剧是行为艺术 戏剧过程本身就是艺术创造。 看重的是行为本事的意义。 戏剧的过程就是戏剧的全部。 戏剧表演过程的情感宣泄和满足。 (五)戏剧意识: 7.演员的演出和观众的欣赏共同完成。 8.每个人看到的是自己的戏剧。 9.观众与每一个角色的换位体验。 四、一出实验戏剧的解析 牟森:《与艾滋有关》 观众即是演员。 现场的感官体验。 第三节 戏剧的魅力 一、戏剧所崇尚和追求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 精神生活的本质本质是: 人们希望生命有价值、有意义,希望有幸福感,渴望完美,渴望抛弃琐碎的,劳心费力的细枝 末节,渴望精彩,因此被提炼、被浓缩和放大了的戏剧人生充满了魅力。 二、一处空地,就可称做空台; 人看着你从上面走过; 这些就足以用来给舞台活动下定义了。 三、苏格拉底之死: (一)过程的讲述 (二)分析 (三)苏格拉底的完美表演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正如一出完美的戏剧,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精彩的演出。为自己设计的一个完美的结局。四、戏剧是被提炼过的、浓缩了的人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象经营一场戏剧一样,经营人生。戏剧的人生需要训练有素。五、只有一个民族有相当的文化素质的时候,艺术、哲学、宗教才会对它发生显著的影响,并且带动一个民族前进32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32 正如一出完美的戏剧,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精彩的演出。 为自己设计的一个完美的结局。 四、戏剧是被提炼过的、浓缩了的人生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象经营一场戏剧一样,经营人生。 戏剧的人生需要训练有素。 五、只有一个民族有相当的文化素质的时候,艺术、哲学、宗教才会对它发生显著的影响,并 且带动一个民族前进
《中华文明通论》教学大纲俞学明赵晓华编写
《中华文明通论》教学大纲 俞学明 赵晓华 编写
中华文明通论目录前言4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编写人员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D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4导论:文明、文明观、文明的历史和未来.第一节文明观、文明史、文明S第二节启蒙话语下的“中华文明”及其反思.6第三节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未来.6复习与思考题:拓展与阅读书目:第一章典章制度与中华文明.9第一节政治文明:制度架构及其流变.9一、家国同构:封建与宗法二、君主专制:秦以后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9三、中央集权:秦以后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第二节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贵族政治时期的世卿世禄.10..10二、选贤任能,汉代察举制度.三、任子、九品中正制与门荫.10四、科举制度.10第三节中国古代法律的理念与制度10一、中国古代社会秩序与法律.10二、中国古代法律体系,.11三、律典:理念、制度及其实施,.11四、秩序衰败周期与法律改革11第四节中国古代的权法关系11一、中国古代三种权力关系及其与法律的变量.11.11二、权、法关系演变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三、中国古代处理权法关系的启示.12复习与思考题:..12..12拓展阅读书目:第二章经济与中华文明....13第一节土地制度与中华文明.13一、先秦时期土地制度...13二、秦汉土地制度.13三、隋唐土地制度,..13四、两宋时期土地制度,..14五、明清时期土地制度141
中华文明通论 1 目 录 前 言.4 一、本课程性质、编写目的、课程简介、编写人员 .4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4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4 导论:文明、文明观、文明的历史和未来.5 第一节 文明观、文明史、文明.5 第二节 启蒙话语下的“中华文明”及其反思.6 第三节 中华文明的历史和未来.6 复习与思考题:.7 拓展与阅读书目:.7 第一章 典章制度与中华文明.9 第一节 政治文明:制度架构及其流变.9 一、家国同构:封建与宗法.9 二、君主专制:秦以后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9 三、中央集权:秦以后国家权力的纵向配置.9 第二节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9 一、贵族政治时期的世卿世禄.10 二、选贤任能,汉代察举制度.10 三、任子、九品中正制与门荫.10 四、科举制度.10 第三节 中国古代法律的理念与制度.10 一、中国古代社会秩序与法律.10 二、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11 三、律典:理念、制度及其实施. 11 四、秩序衰败周期与法律改革. 11 第四节 中国古代的权法关系. 11 一、中国古代三种权力关系及其与法律的变量. 11 二、权、法关系演变的三个时期及其特点. 11 三、中国古代处理权法关系的启示.12 复习与思考题:.12 拓展阅读书目:.12 第二章 经济与中华文明.13 第一节 土地制度与中华文明.13 一、先秦时期土地制度.13 二、秦汉土地制度.13 三、隋唐土地制度.13 四、两宋时期土地制度.14 五、明清时期土地制度.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