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关键案例的选取原则和应用(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lecting Crucial-case)课程名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类型:研究生学科基础课程授课对象:学术型研究生一年级2013年5月28日-5月31日
北京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案 关键案例的选取原则和应用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lecting Crucial-case) 课程名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课程类型:研究生学科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学术型研究生一年级 2013 年 5 月 28 日-5 月 31 日
课程一般信息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英文名:ResearchDesignforSocialSciences【课程简介】《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程,也是推动一年级研究生完成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创造者转变的关键性课程。本课程在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的一股规律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入手,重点讨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Philosophy)、操作原则(Craft)和具体技巧(Techniques)。课程在教学理念上强调在方法论基础上学习研究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强调知识传授、思维训练和实践操作的三位一体。从研究问题的选取和规范、相关文献的获取和综述、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具有“可靠性、可行性、实证性、可证伪”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案的能力。【课程内容】一)研究方法的科学哲学基础(Philosophy)1.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和基本方法论2.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论二)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与结构(Craft)3.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4.研究设计中的基本概念:概念界定,操作和测量三)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Techniques)5.介入式研究方法1)抽样与问卷调查2)访谈法与焦点小组方法3)参与式观察法6.非介入式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2)比较历史研究法3)二手数据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简介1/14
1/14 一、 课程一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英文名:Research Design for Social Sciences 【课程简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公共管理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的学科基础课程,也是 推动一年级研究生完成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创造者转变的关键性课程。本课 程在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的 一般规律和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入手,重点讨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 (Philosophy)、操作原则(Craft)和具体技巧(Techniques)。课程在教学理念上 强调在方法论基础上学习研究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强调知识传授、思维训练和 实践操作的三位一体。从研究问题的选取和规范、相关文献的获取和综述、研究 方法的选择和实施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具有“可靠性、可行性、实证性、 可证伪”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案的能力。 【课程内容】 一)研究方法的科学哲学基础(Philosophy) 1. 科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和基本方法论 2.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论 二)研究设计的基本思路与结构(Craft) 3.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4. 研究设计中的基本概念:概念界定,操作和测量 三)主要研究方法的介绍(Techniques) 5. 介入式研究方法 1) 抽样与问卷调查 2) 访谈法与焦点小组方法 3) 参与式观察法 6. 非介入式研究方法 1) 案例研究法 2) 比较历史研究法 3) 二手数据分析与定量分析法简介
【课程目标】1.在方法论层面,学生通过对于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的了解,明白社会科学研究与其他一般性社会知识创造(例如:文学、艺术)的区别,了解在公共管理领域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性质与特点。2.在操作层面,通过对于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流程和技术的学习,能够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寻找到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研究设计,为下一步完成论文打下基础。3.在技能层面,通过对于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学习新的研究手段的途径和办法,为未来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做好学习能力的储备:并养成用科学思辨的方式看待社会问题的习惯。【课程教学环节】48课时内启发式课堂教学个别辅导1研究问题:个人展示!作业1启发式课堂教学个别辅导Ⅱ文献综述:个人展示作业2第一份规范的研究设计启发式课堂教学个别辅导I研究方法:个人展示I作业3【课程教材】1.Babbie,Earl.2007,社会科学研究方法,ThePracticeofSocialResearch,11th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3. King, Gary, Keohane, Robert O. and Verba, Sidney. Designing Social Inquiry:ScientificInferenceinQualitativeResearch,1994,PrincetonUniversityPress4.Gerring,John.Case studyresearch:principles and practice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Cambridge,2007.2/14
2/14 【课程目标】 1. 在方法论层面,学生通过对于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研究规律的了解,明白社 会科学研究与其他一般性社会知识创造(例如:文学、艺术)的区别,了解在公 共管理领域进行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2. 在操作层面,通过对于规范的社会科学研究模式、流程和技术的学习,能够 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寻找到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研究设 计,为下一步完成论文打下基础。 3. 在技能层面,通过对于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学习新的研究手段 的途径和办法,为未来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做好学习能力的储备;并养成用科学思 辨的方式看待社会问题的习惯。 【课程教学环节】 【课程教材】 1. Babbie, Earl. 2007,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11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 2.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 版 3. King, Gary, Keohane, Robert O. and Verba, Sidney. Designing Social Inquiry: Scientific Inference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1994,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4. Gerring, John.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7. 个别辅导III 个别辅导 II 个别辅导 I 作业 3 作业 2 作业 1 48 课时内 启发式课堂教学 研究问题:个人展示 I 启发式课堂教学 文献综述:个人展示 II 启发式课堂教学 研究方法:个人展示 III 第一份规范的研究设计
单元教学信息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在45分钟内讲授关键案例的选取原则、应用和拓展。其中20分钟参赛演示内容为关键案例选取原则及应用。【教学目标】1.知识层面:-了解单案例研究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必要性和局限性-了解关键案例研究与单案例研究的区别及其科学性基础-掌握不同类型关键案例的选取原则2.能力层面:-能判断关键案例研究法的适用范围-能说明关键案例研究对于特定因果关系的解释力-能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关键案例研究3.思维层面:-从关键案例选取原则的科学哲学基础思考科研创新的方向-从关键案例法的认识论基础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参考文献】-Eckstein, Harry."Case Study and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in F.I.Greenstein and N.W.Polsby (eds.),Handbook ofpolitical science,ReadingMass.,:Addison-WesleyPub.Co.,1975-Gerring,John. Case study research: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ambridge,2007,ch.1-Gerring,John."ls there a(viable)crucial-casemethod?",Comparativepoliticalstudies(2007),pp.231-253-Popper,Karl.“"TheProblem of Demarcation,"inDavid Miller(eds.)PopperSelecti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5,pp.118-130-Stoecker,Randy."Evaluating and rethinking the case study."The sociologicalreview39.1 (1991):88-112-刘骥、张玲陈子恪,社会科学为什么要找因果机制,《公共行政评论》,2011年第4期。-曲博,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一一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3/14
3/14 二、 单元教学信息与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 在 45 分钟内讲授关键案例的选取原则、应用和拓展。其中 20 分钟参赛演示 内容为关键案例选取原则及应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层面: -了解单案例研究法在社会科学中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了解关键案例研究与单案例研究的区别及其科学性基础 -掌握不同类型关键案例的选取原则 2. 能力层面: -能判断关键案例研究法的适用范围 -能说明关键案例研究对于特定因果关系的解释力 -能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关键案例研究 3. 思维层面: -从关键案例选取原则的科学哲学基础思考科研创新的方向 -从关键案例法的认识论基础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Eckstein, Harry. "Case Study and Theory in Political Science," in F. I. Greenstein and N. W. Polsby (eds.),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Co.,1975. -Gerring, John. Case study research: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7,ch.1 -Gerring, John. "Is there a (viable) crucial-case method?",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2007), pp. 231-253. -Popper, Karl. “The Problem of Demarcation,” in David Miller (eds.) Popper Sele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5, pp.118-130. -Stoecker, Randy. "Evaluating and rethinking the case study." The sociological review 39.1 (1991): 88-112. -刘骥、张玲 陈子恪,社会科学为什么要找因果机制,《公共行政评论》, 2011 年第4期。 -曲博,因果机制与过程追踪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 -卢晖临,李雪,如何走出个案——从个案研究到扩展个案研究,《中国社会科
学》,2007年第1期。三、教学重点本单元为案例研究法一讲中的第三单元。在这一讲的前两个单元中,课程介绍了案例研究法的定义和比较案例研究法的原理和应用。学生已经了解案例研究法作为“个案概括”、“个案中的概括”和“理论构建”的不同功能,并了解理论构建是公共管理类案例研究的最主要目的。同时,学生已经了解到在小样本(SmallN)的情况下,运用比较案例研究的方法,可以和基于大样本(LargeN)的定量研究一样,实现理论构建的目的。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三:1.原理:关键案例法的认识论基础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案例一般都存在着双重属性:即特殊性与一般性。如何利用单案例自身的特殊性中归纳出一般性理论,是关键案例研究法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本单元从归纳法中普遍存在的休谟困境出发,指出在极端条件下的单案例也可能对一般性理论构建作出贡献;并进一步引入卡尔波普的“证伪”理论,阐明关键案例可以在极端条件下“证实”或者“证伪”理论的认识论基础。2.原则和应用:关键案例法的选取思路在讲授关键案例法的认识论基础之后,本单元进一步阐明关键案例的选取原则,即:选用“最不可能证实处被证实”的单案例(Least-likelycase)来证明现有理论的稳健性;选用“最可能证实处被证伪”的单案例(Most-likelycase)来证明现有理论存在的谬误。在讲解中,授课教师首先使用用两个非学术研究的案例形象的说明关键案例的选取原则;然后以授课教师本人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具体的示范关键案例法的应用及其局限性。3.拓展:关键案例法的拓展关键案例法在1975年经HarryEckstein提出后,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中Gerring(2009)遵循Eckstein的逻辑,又提出了第三种关键案例,即路径型关键案例(Pathwaycase),来说明如何利用单案例研究在极端条件下检验现有理论的充分性。授课教师对Gerring的创新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启发学生对Gerring分析框架中没有穷尽的第四种情形的单案例是否构成“关键案例”进行讨论。四、学生分析、教学难点及对策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公共管理相关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选课人数一般为30人左右。学生本科专业来源较广(经济、管理、人文、法律等),绝大多数有优秀的本科教育背景,综合素质较高。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来看,学生具有以下特4/14
4/14 学》,2007年第1期。 三、 教学重点 本单元为案例研究法一讲中的第三单元。在这一讲的前两个单元中,课程介 绍了案例研究法的定义和比较案例研究法的原理和应用。学生已经了解案例研究 法作为“个案概括”、“个案中的概括”和“理论构建”的不同功能,并了解理论 构建是公共管理类案例研究的最主要目的。同时,学生已经了解到在小样本 (Small N)的情况下,运用比较案例研究的方法,可以和基于大样本(Large N) 的定量研究一样,实现理论构建的目的。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有三: 1. 原理:关键案例法的认识论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案例一般都存在着双重属性:即特殊性与一般性。如何利 用单案例自身的特殊性中归纳出一般性理论,是关键案例研究法要回答的核心问 题。本单元从归纳法中普遍存在的休谟困境出发,指出在极端条件下的单案例也 可能对一般性理论构建作出贡献;并进一步引入卡尔波普的“证伪”理论,阐明 关键案例可以在极端条件下“证实”或者“证伪”理论的认识论基础。 2. 原则和应用:关键案例法的选取思路 在讲授关键案例法的认识论基础之后,本单元进一步阐明关键案例的选取原 则,即:选用“最不可能证实处被证实”的单案例(Least-likely case)来证明现 有理论的稳健性;选用“最可能证实处被证伪”的单案例(Most-likely case)来 证明现有理论存在的谬误。 在讲解中,授课教师首先使用用两个非学术研究的案例形象的说明关键案例 的选取原则;然后以授课教师本人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具体的示范关 键案例法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3. 拓展:关键案例法的拓展 关键案例法在 1975 年经 Harry Eckstein 提出后,也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 程。其中 Gerring(2009)遵循 Eckstein 的逻辑,又提出了第三种关键案例,即 路径型关键案例(Pathway case),来说明如何利用单案例研究在极端条件下检验 现有理论的充分性。授课教师对 Gerring 的创新进行了介绍。 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启发学生对 Gerring 分析框架中没有穷尽的第四种情形 的单案例是否构成“关键案例”进行讨论。 四、 学生分析、教学难点及对策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公共管理相关专业一年级研究生,选课人数一般为 30 人 左右。 学生本科专业来源较广(经济、管理、人文、法律等),绝大多数有优秀 的本科教育背景,综合素质较高。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来看,学生具有以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