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吉林省概况教学要求:1.了解吉林省基本概况、自然地理特征2.掌握吉林省发展历史及主要历史阶段的民族政权3.了解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内容教学内容:1.吉林省概况、省名由来2.夫余、高句丽、渤海国、辽金在吉林省活动3.清在吉林省活动及柳条边、围场4.吉林省主要产业、开发区建设吉林省位于东北中部,南接辽宁省,。它也刚好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区域吉林省东西长750千米,南北长600千米,总体是一个倒三角形状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那么他是大是小呢?新疆、西藏、青海等相比他比较小,但是与江苏、浙江相比,他比较大。所以他算是中等面积的省份。在东北三省中,他的面积也是超过辽宁省的14.5万,位居第二位吉林省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有两个邻国一一朝鲜和俄罗斯,所以它是边疆省份他与朝鲜的边境线长1206千米,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32.7千米,东部珲春市的防川距日本海仅15千米,边境最近处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千米吉林省是一个边疆近海省来源于满语吉林城的兴起:“先有乌拉街,后有吉林城”,即吉林建城前,是明代东北北部奴尔干都司下属的女真启伦四部之一乌拉部的活动中心乌拉街古城已经建成。后来明代为巩固北方边防,加强对奴尔于都司的支援,利用松花江水路,运送粮食、士兵和其他物资,在今吉林市东30里江边设立船厂,逐渐形成较为重要的城镇,这段史实在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上有史料为证。清由于同样原因(加强北部边防)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又在临江门设船厂,即由于水运条件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聚落,所以吉林市原名即为“船厂”。第一节吉林省地理环境特征一、地形地貌吉林省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山地和平原各踞东西,整个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以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西部平原两个地貌单元,山地约占全省面积的3/5,平原约占2/5。吉林省地形自东向西可以分为五个地形区,即:长白熔岩高原与中山、吉东低山丘陵、东部山前冲积洪积台地、松嫩冲积平原、辽河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三列山地最东一列山地为盘岭一南岗山一长白山一老岭,中列山地为自黑龙江省南延入境的张广才岭,入境后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为威虎岭,海拔1000m左右,南接哈尔巴岭一牡丹岭一龙岗山:西支北段为老爷岭,南为吉林哈达岭,海拔多在1000m以下,西列为大黑山,位于吉林和长春之间,沿哈大线东侧延伸二、水系河流吉林省的河流众多,长度在3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00多条,10千米以上的多达千条。这些河流分属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和绥芬河五大水系。其中,松花江水系面积最大,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及其支流。在西部草原,还有面积为1.1万平方千米的闭流区,占全省总面积的6.4%。吉林省河流在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综合影响下,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河流多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地。第二,各河流有明显的春、夏两汛期。第三,各河均有较长的封冻期。三、气象气候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四、生物资源吉林省地处北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省域自东向西依次为东部森林生态景观区、中部森林草原生态景观区和西部草原生态景观区。东部长白山区,风光秀丽,森林茂密,以垂直景观闻名于世,并有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其中。中部平原是吉林省城市和人口聚集区,自然景观多为人工景观替代。西部草原、湖泊、沼泽湿地相间分布,郭尔罗斯大草原一望无际,向海自然保护区为世界A:级湿地。(一)森林资源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29.2万公项(2012年)。有林地面积为828.1万公项,森林覆盖率为43.7%,活立木总蓄积9.42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吉林省的地带性植被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树主要树种有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作树、黑桦、枫桦、榆树、树等:针叶树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落叶松、臭松、赤松等。(二)草地资源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草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部,总面积为584.22万公项。全省草地可分为三个区:即松嫩草原区(白城、松原、四平西部、农安北部):长白山北麓林下草地区(延边、吉林):长白山南麓草山(坡)区(白山、通化、辽源、四平东部、长春东部)。其中西部地处松嫩草原的中心,是我国著名的草原区之一。(三)野生动植物资源吉林省有发育良好多样的生物种群,已查明野生植物种类5284种,野生动物种类437种。吉林省是著名的“东北三宝”的主产地。长白山地区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全省有药用植物1452种,名贵药材有人参、细辛、天麻、“不老草”等:珍稀野生动物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丹顶鹤、金雕、红水獭、乌苏里白鲑等。1996年开始,吉林省立法实施全面禁猎,使一些临绝边的野生动物得到保护。野生梅花鹿、黑熊、野猪、翁剩等已现踪迹,连多年不见的野生东北虎也频频出现在蛟河、珲春等地区。第二节吉林省历史概述
第一章 吉林省概况 教学要求: 1.了解吉林省基本概况、自然地理特征 2.掌握吉林省发展历史及主要历史阶段的民族政权 3.了解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内容 教学内容: 1.吉林省概况、省名由来 2.夫余、高句丽、渤海国、辽金在吉林省活动 3.清在吉林省活动及柳条边、围场 4.吉林省主要产业、开发区建设 吉林省位于东北中部,南接辽宁省,。它也刚好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区域 吉林省东西长750千米,南北长600千米,总体是一个倒三角形状 面积18.74万平方千米。那么他是大是小呢?新疆、西藏、青海等相比他比较小,但是与江苏、浙江相比,他比较大。所以他算是中等 面积的省份。在东北三省中,他的面积也是超过辽宁省的14.5万,位居第二位 吉林省东与俄罗斯接壤 ,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河与朝鲜隔江相望。 有两个邻国——朝鲜和俄罗斯,所以它是边疆省份 他与朝鲜的边境线长1206千米,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32.7千米, 东部珲春市的防川距日本海仅15千米,边境最近处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千米 吉林省是一个边疆近海省 来源于满语 吉林城的兴起: “先有乌拉街,后有吉林城”,即吉林建城前,是明代东北北部奴尔干都司下属的女真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的活动中心乌拉街古城已 经建成。后来明代为巩固北方边防,加强对奴尔干都司的支援,利用松花江水路,运送粮食、士兵和其他物资,在今吉林市东30里江边 设立船厂,逐渐形成较为重要的城镇,这段史实在阿什哈达摩崖石刻上有史料为证。 清由于同样原因(加强北部边防)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又在临江门设船厂,即由于水运条件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聚落,所以吉林市 原名即为“船厂”。 第一节 吉林省地理环境特征 一、地形地貌 吉林省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山地和平原各踞东西,整个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以大黑山为界,可分为东部山地和西部平原两 个地貌单元,山地约占全省面积的3/5,平原约占2/5。 吉林省地形自东向西可以分为五个地形区,即:长白熔岩高原与中山、吉东低山丘陵、东部山前冲积洪积台地、松嫩冲积平原、辽 河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 三列山地 最东一列山地为盘岭—南岗山—长白山—老岭, 中列山地为自黑龙江省南延入境的张广才岭,入境后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为威虎岭,海拔1 000m左右,南接哈尔巴岭—牡 丹岭—龙岗山;西支北段为老爷岭,南为吉林哈达岭,海拔多在1 000m以下, 西列为大黑山,位于吉林和长春之间,沿哈大线东侧延伸 二、水系河流 吉林省的河流众多,长度在3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00多条,10千米以上的多达千条。这些河流分属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 和绥芬河五大水系。其中,松花江水系面积最大,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及其支流。在西部草原,还有面积为1.1万平方千米的闭流 区,占全省总面积的6.4%。 吉林省河流在地貌、气候等自然地理因素综合影响下,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河流多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地。 第二,各河流有明显的春、夏两汛期。 第三,各河均有较长的封冻期。 三、气象气候 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欧亚大陆的东部,相当于我国温带的最北部,接近亚寒带。东部距黄海、日本海较近,气候湿润多雨; 西部远离海洋而接近干燥的蒙古高原,气候干燥。全省形成了显著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有明显的四季更 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漫长。 四、生物资源 吉林省地处北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省域 自东向西依次为东部森林生态景观区、中部森林草原生态景观区和西部草原生态景观区。东部长白山区,风光秀丽,森林茂密,以垂直 景观闻名于世,并有多种野生动物栖息其中。中部平原是吉林省城市和人口聚集区,自然景观多为人工景观替代。西部草原、湖泊、沼 泽湿地相间分布,郭尔罗斯大草原一望无际,向海自然保护区为世界A 级湿地。 (一)森林资源 吉林省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林区之一。全省林业用地面积929.2万公顷(2012年)。有林地面积为828.1万公顷,森林覆盖 率为43.7%,活立木总蓄积9.42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吉林省的地带性植被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树主要树种有水曲 柳、黄菠萝、胡桃楸、柞树、黑桦、枫桦、榆树、椴树等;针叶树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落叶松、臭松、赤松等。 (二)草地资源 吉林省是中国八大牧区之一。草地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部,总面积为584.22万公顷。全省草地可分为三个区:即松嫩草原区 (白城、松原、四平西部、农安北部);长白山北麓林下草地区(延边、吉林);长白山南麓草山(坡)区(白山、通化、辽源、四平 东部、长春东部)。其中西部地处松嫩草原的中心,是我国著名的草原区之一。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 吉林省有发育良好多样的生物种群,已查明野生植物种类5284种,野生动物种类437种。吉林省是著名的“东北三宝”的主产地。 长白山地区被誉为中国三大天然药材宝库之一。全省有药用植物1452种,名贵药材有人参、细辛、天麻、“不老草”等;珍稀野生动物 有东北虎、金钱豹、梅花鹿、紫貂、丹顶鹤、金雕、红水獭、乌苏里白鲑等。1996年开始,吉林省立法实施全面禁猎,使一些濒临绝迹 的野生动物得到保护。野生梅花鹿、黑熊、野猪、猞猁等已现踪迹,连多年不见的野生东北虎也频频出现在蛟河、珲春等地区。 第二节 吉林省历史概述
提问:中国最早的人类活动、中国古代历史年代表(一)旧石器时代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吉林境内的典型古人类代表是“榆树人”和“安图人”。榆树人距今3万年,于1951年被发现安图人距今2.6万年,于1964年被发现(二)新石器时代在东部的珲春河流域,有著名的大六道沟遗址。中部地区有著名的左家山遗址,在今农安县城东北4km的伊通河畔。西部地区有长岭县的腰井子遗址,出土的有磨制的石器、骨器、角器、蚌器、陶器及各种装饰物,如玉龙、玉璧、玉鱼、玉器等,还有保存完整的居住房屋遗址。(兰)青铜器时代在吉林大地上广泛分布着众多人类遗址,至今已发现120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有吉林市的西团山遗址(古墓群),位于吉林市郊欢喜乡吉兴村。西团山遗址是吉林省第一个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分早中晚三期,年代相当于西周到秦汉,族属未定。其他还有吉林市北郊的长蛇山遗址、猴石山遗址、公主岭市大青山遗址、西部大安市境内的汉书遗址、东部汪清县的百草沟遗址等。二、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权(一)三大族系早期民族,包括居住在长白山一带和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肃慎人,居住在西部草原的东胡人,以及居住在中部平原与鸭绿江流域的移貊族人1.肃慎族系分布在今松花江中下游、长白山下、牡丹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下游一直到海滨的范围。《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日不咸,有肃慎之国”。2.东胡族系东胡族是我国古代东北西部草原上的一个十分强大的部族。东胡族的风俗习惯与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体相同。他们擅长骑射,服饰多为短衣打扮,称“胡服”。3.移貊族系移族系是因语言、习俗相同而由多个小的民族共同体组成的,其中移和貊是两个比较大的族群。移族大约分布在吉林省中东部和东南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族大约在吉林省的中西部和辽宁省东部。夫余族是秒族系的主体,后来的高句丽族源于栢族。(二)夫余族与夫余政权夫余的名称初现于西汉的《史记》,后在《后汉书》、《三国志》为其正式立传。东北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建国时间:始建于西汉(公元前200年),灭亡时间:南北朝时期,被勿吉所灭(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范围:今吉林、长春、农安一带:都城:前期吉林市东团山一带,后期长春农安一带。与中原关系:臣属于中原王朝,行政区划隶属于汉玄菀郡、辽东郡。主要遗址:吉林市泡子沿遗址、榆树老河深遗址、吉林市帽儿山遗址,其中帽儿山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三)高句(音勾)丽族与高句丽政权第一、都城:前期辽宁桓仁五女山城(公元前37年-公元3年)、通化集安国内城(公元3年-公元427年)、后期朝鲜平壤(公元427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的范围:不断变化,兴盛时范围:西至伊通河与夫余分界,南至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北至吉林:主要遗址:通化集安的古城、古墓、墓碑等。第在长达7个世纪的时间里,高句丽称雄东北边疆地区,但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方政权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鉴于高句丽存在的700多年间,其主要活动范围都在中国中原王朝管辖地区,并与中原王朝保持着隶属关系,高句丽政权的性质应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地方政权管辖的古代边疆民族政权。当然,这种管辖关系随中原王朝控制力的消长而时疏时密。高句丽政权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关系:东北的地方政权:第三、自汉至唐,我国历代王朝,包括分裂时期的各王朝都认为高句丽是边疆民族政权。高句丽居地在商末至汉初是箕子朝鲜的辖地,而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侯,进入汉代之后为卫氏朝鲜取代,但依然是汉朝的藩属。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自汉至唐,尽管各王朝对高句丽的管理方式不一,但历代的统治者都认为高句丽的活动区域是中国的传统领土。第四、高句丽也没有“自绝”于中国之外。高句丽给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方政权,主动和中央王朝建立臣属关系。第五、从高句丽人的流向看,高句丽灭亡时,大多数都融入了汉族人群中。第六、文化联系尚白:坟墓:壁画内容高句丽国与朝鲜史上的高丽王朝区别。时间上:高句丽政权建立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高丽王朝建立于公元918年,灭亡于1392年,两者相差250多年。统治地域上:高句丽统治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半部,高丽王朝仅统治整个朝鲜半岛。王族姓氏上:高句丽王族出自夫余,姓高,高丽王朝王族姓王。1392年,李成桂篡夺王位,于1393年改国号为朝鲜。(四)渤海国及唐时吉林(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一。建国时间:公元698年,灭亡时间:公元926年,历时229年,传15代王。范围:牡丹江流域。都城:初期敦化敖东城、后迁中京显德府(和龙西古城)、上京龙泉府(黑龙江宁安渤海镇)、东京龙源府(珲春八连城)、上京龙泉府。与中原关系:臣属关系,是唐朝在东北的一个受制于中央的行政区(唐封渤海都督、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主要遗址:敦化六顶山古墓群、和龙贞孝公主墓、挥春八连城、敦化敖东城等提问:渤海国地域范围?(五)契丹族及辽时吉林东胡族及其后裔的地域范围南近燕长城、北到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游以南及大兴安岭地区。东湖被匈奴攻败后形成的乌桓和鲜卑皆来源于地名。辽国(东北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地方政权之一。建国时间: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灭亡时间:公元1126年。历时209年,传10代王。范围:北半部中国。都城:上京临潢府(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此外,五京还有东京(辽宁辽阳)、西京(山西大同)、南京(今北京)、中京(内蒙宁城西大明城)。与中原关系:南北对峙。主要遗址:古城(塔虎城、伯都古城、黄龙府等)、古墓莽、古聚落遗址等
提问:中国最早的人类活动、中国古代历史年代表 (一)旧石器时代 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吉林境内的典型古人类代表是“榆树人”和“安图人”。 榆树人距今3万年,于1951年被发现 安图人距今2.6万年,于1964年被发现 (二)新石器时代 在东部的珲春河流域,有著名的大六道沟遗址。 中部地区有著名的左家山遗址,在今农安县城东北4km的伊通河畔。 西部地区有长岭县的腰井子遗址,出土的有磨制的石器、骨器、角器、蚌器、陶器及各种装饰物,如玉龙、玉璧、玉鱼、玉器 等,还有保存完整的居住房屋遗址。 (三)青铜器时代 在吉林大地上广泛分布着众多人类遗址,至今已发现1 200余处。其中最著名的有吉林市的西团山遗址(古墓群),位于吉林市郊 欢喜乡吉兴村。 西团山遗址是吉林省第一个被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分早中晚三期,年代相当于西周到秦汉,族属未定。其 他还有吉林市北郊的长蛇山遗址、猴石山遗址、公主岭市大青山遗址、西部大安市境内的汉书遗址、东部汪清县的百草沟遗址等。 二、吉林省古代民族和民族政权 (一)三大族系 早期民族,包括居住在长白山一带和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的肃慎人,居住在西部草原的东胡人,以及居住在中部平原与鸭绿江 流域的秽貊族人 1.肃慎族系, 分布在今松花江中下游、长白山下、牡丹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黑龙江下游一直到海滨的范围。《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 2.东胡族系 东胡族是我国古代东北西部草原上的一个十分强大的部族。东胡族的风俗习惯与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体相同。他们擅长骑 射,服饰多为短衣打扮,称“胡服”。 3.秽貊族系 秽貊族系是因语言、习俗相同而由多个小的民族共同体组成的,其中秽和貊是两个比较大的族群。秽族大约分布在吉林省中东部 和东南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貊族大约在吉林省的中西部和辽宁省东部。夫余族是秽貊族系的主体,后来的高句丽族源于貊族。 (二)夫余族与夫余政权 夫余的名称初现于西汉的《史记》,后在《后汉书》、《三国志》为其正式立传。 东北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建国时间:始建于西汉(公元前200年) ,灭亡时间:南北朝时期,被勿吉所灭(北魏太和十八年(494 年) );范围:今吉林、长春、农安一带;都城:前期吉林市东团山一带,后期长春农安一带。与中原关系:臣属于中原王朝,行政 区划隶属于汉玄菟郡、辽东郡。主要遗址:吉林市泡子沿遗址、榆树老河深遗址、吉林市帽儿山遗址,其中帽儿山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 护单位。 (三)高句(音勾)丽族与高句丽政权 第一、都城:前期辽宁桓仁五女山城(公元前37年-公元3年)、通化集安国内城(公元3年-公元427年)、后期朝鲜平壤(公元 427年-公元668年); 高句丽的范围:不断变化,兴盛时范围:西至伊通河与夫余分界,南至辽东和朝鲜半岛北部,北至吉林; 主要遗址:通化集安的古城、古墓、墓碑等。 第 在长达7个世纪的时间里,高句丽称雄东北边疆地区,但给自己的定位都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方政权 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鉴于高句丽存在的700多年间,其主要活动范围都在中国中原王朝管辖地区,并与中原王朝保持着隶属关系,高句丽政权的性质应 是受中原王朝制约和地方政权管辖的古代边疆民族政权。当然,这种管辖关系随中原王朝控制力的消长而时疏时密。 高句丽政权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 与中原关系:东北的地方政权; 第三、自汉至唐,我国历代王朝,包括分裂时期的各王朝都认为高句丽是边疆民族政权。 高句丽居地在商末至汉初是箕子朝鲜的辖地,而箕子朝鲜是周朝的地方诸侯,进入汉代之后为卫氏朝鲜取代,但依然是汉朝的藩 属。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汉灭卫氏朝鲜设置乐浪等四郡,在包括朝鲜半岛中部以北地区实行了和中原地区相同的统治方式。自汉 至唐,尽管各王朝对高句丽的管理方式不一,但历代的统治者都认为高句丽的活动区域是中国的传统领土。 第四、高句丽也没有“自绝”于中国之外。高句丽给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中央王朝的边疆地方政权,主动和中央王朝建立臣属关 系。 第五、从高句丽人的流向看,高句丽灭亡时,大多数都融入了汉族人群中。 第六、文化联系 尚白;坟墓;壁画内容 高句丽国与朝鲜史上的高丽王朝区别。 时间上:高句丽政权建立于公元前37年,灭亡于公元668年,高丽王朝建立于公元918年,灭亡于1392年,两者相差250多年。统治地域 上:高句丽统治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半部,高丽王朝仅统治整个朝鲜半岛。王族姓氏上:高句丽王族出自夫余,姓高,高丽王朝 王族姓王。1392年,李成桂篡夺王位,于1393年改国号为朝鲜。 (四)渤海国及唐时吉林 (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一。建国时间:公元698年,灭亡时间:公元926年,历时229年,传15代王。范围:牡丹江流域。都 城:初期敦化敖东城、后迁中京显德府(和龙西古城)、上京龙泉府(黑龙江宁安渤海镇)、东京龙源府(珲春八连城)、上京龙泉 府。与中原关系:臣属关系,是唐朝在东北的一个受制于中央的行政区(唐封渤海都督、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主要遗址:敦化 六顶山古墓群、和龙贞孝公主墓、珲春八连城、敦化敖东城等 提问:渤海国地域范围? (五)契丹族及辽时吉林 东胡族及其后裔的地域范围南近燕长城、北到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游以南及大兴安岭地区。东湖被匈奴攻败后形成的乌桓和鲜 卑皆来源于地名。 辽国(东北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地方政权之一。建国时间: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灭亡时间:公元1126年。历时209年,传 10代王。范围:北半部中国。都城:上京临潢府(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此外,五京还有东京(辽宁辽阳)、西京(山西大同)、南 京(今北京)、中京(内蒙宁城西大明城)。与中原关系:南北对峙。主要遗址:古城(塔虎城、伯都古城、黄龙府等)、古墓葬、古 聚落遗址等
在吉林省没有京,最重要的是一些州:宁江洲、泰州吉林省内城池:代表了他的东北界(六)女真族及金时吉林女真源于唐时的黑水。其始祖函普是在渤海国时南迁于朝鲜咸镜道德黑水部的后人,后被吸收为完颜部人,已经形成部族制。在建国前,女真人已具有国家的雏形。金国(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一。建国时间:公元1115年。灭亡时间:1235年。历时120年,传8代王。范围:北半部中国。都城:中都(北京):另设五京,东京(辽阳)西京(大同)、南京(开封)北京(宁城)、上京(阿城)与中原关系:南北对。主要遗址:大金得胜陀颂碑、古城和聚落遗址等。其后,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五年(1185),为纪念其祖之战功,在松花江与拉林河汇流处(今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建“大金得胜陀颂”碑。此碑汉文与女真文分刻两面,今尚完好。海西女真不断南迁,明中叶后,部分移居吉林省中部和辽宁省北部,形成了较强大的四个集团,即哈达、叶赫、乌拉、辉发等“伦”一译“呼伦”,或“忽刺温”“启伦四部”明代的“扈伦四部”(哈达部:辽宁开原。叶赫部:吉林梨树。辉发部:吉林辉南朝阳镇。乌拉部:吉林永吉乌拉街)。(5)建州女真建州女真是在明洪武中叶举族南迁的,一部分迁至图们江流域及绥芬河一带,一部分迁至图们江下游珲春一带。永乐元年(1403),明政府在今吉林市东南的女真人居地,置建州卫,以其酋长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永乐八至十年(1410一1412),又于今吉林珲春与朝鲜庆源、会宁一带增设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两卫部众不断转徒,最后迁居于苏子河、浑河流域。正统七年(1442),明分建州左卫一部分另置建州右卫,与前所置合称建州三卫。建州女真不断转徒,最后定居于苏子河浑河流域。万历十四年(1586),建州卫左都督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进而并征服海西和野人女真。在女真各部统一的基础上,努尔哈赤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大金”政权,史称后金。第三节吉林省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行政区划吉林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长春市),7个地市级城市(吉林市、四平市、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白城市和松原市)和1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省会设在长春市。吉林省还有18个县级市、20个县(其中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分别为伊通满族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前郭蒙古族自治县)及20个市辖区。二、省名由来按满语:“吉林”为沿着的意思,“乌拉”为江、大川之意,“吉林乌拉”城即为沿江之城,后简称吉林。吉林省的总人口数和分布特点(总人口2700多万人。分布特点:哈大铁路为轴,中轴地带最为稠密,中部半山区和丘陵区较稠密、西部风沙平原区稀疏、长白山区最稀疏。三、人口与民族民族数量和人口数(共有44个民族,少数民族43个,人口250万人)主要少数民族和自治地方(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东北少数民族三大族系(满族族系:肃慎、娄、勿吉、、女真、满族。蒙族族系: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室韦、蒙古族。移、夫余、高句丽。)第四节吉林省的社会经济环境一、概述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是我国汽车工业基地和重要粮食基地。二、农业(一)种植业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二)林业吉林省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林地面积967.6万公项,占全省幅员面积的51.9%。林地由东部山地、中部丘陵和西部平原三大区系构成,主要树种有云杉、红松、臭松、水曲柳、胡桃楸、树、搬树、榆树和枫桦等,形成了吉林省的生态屏障。吉林省是我国主要木材生产基地,木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三)畜牧业吉林省西部草原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畜产品却不能自给。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的产值在农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由八十年代的14.6%上升为九十年代的36.4%(四)水产业吉林省水域广阔,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西部富营养型水域较多,面积较大,是全省重要淡水鱼产区,盛产70多种鱼类。东中部山区和半山区自然水域和人工水库、塘坝较多,主要养殖50多种冷水鱼类。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西部湖沼区的(花)、白、鲤、整(花)常被喻为淡水中的“四宝”,松花湖的“湖鲤”、“银鲫”驰名全国。三、工业(一)概述吉林省工业基础雄厚,是国家重工业生产基地之一,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摇篮。其中,机械、石油、石化、医药、食品、治金、电子、森工等行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汽车、石油化工已成为两大支柱产业,食品、医药、电子等正迅速发展为支柱产业。(二)主导产业1.汽车行业汽车行业是吉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石化工业吉林省的石化工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吉化集团公司、吉林石油集团公司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结合,行业比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产品互相配套的石油化学工业体系。3.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吉林省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之一。现已形成了包括粮食加工、烟草、制糖、酿酒、饮料、淀粉、罐头等24个门类的食品工业体系:建成了德大、吉发、大成、德欣等企业集团,形成了粮食深加工和畜禽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其中,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酒类等加工发展迅速,以土特产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4.医药工业通化东宝、吉林敖东、通化金马、通化白雪山等中药企业和长春金赛、长春高斯达等生物工程药物生产企业闻名全国。5、电子工业其中液晶显示器工程是我国第一家液晶生产企业,填补国内空白。吉林将建成我国最大的液晶科研和生产基地。四、交通吉林省的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内河航运、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居次要地位的省份,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吉林省现有四个较大的机场,即长春机场、吉林机场、延吉机场和通化柳河机场。其中,长春机场为国际航空港,有飞往国内各大城市和国际航线。吉林、延吉、通化柳河机场只有国内航线,延吉机场正在申请飞往韩国、俄罗斯的国际航线
在吉林省没有京,最重要的是一些州:宁江洲、泰州 吉林省内城池:代表了他的东北界 (六)女真族及金时吉林 女真源于唐时的黑水靺鞨。其始祖函普是在渤海国时南迁于朝鲜咸镜道德黑水部的后人,后被吸收为完颜部人,已经形成部族 制。在建国前,女真人已具有国家的雏形。 金国(东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之一。建国时间:公元1115年。灭亡时间:1235年。历时120年,传8代王。范围:北半部中国。 都城:中都(北京)。另设五京,东京(辽阳)、西京(大同)、南京(开封)、北京(宁城)、上京(阿城)。与中原关系:南北对 峙。主要遗址:大金得胜陀颂碑、古城和聚落遗址等。 其后,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五年(1185),为纪念其祖之战功,在松花江与拉林河汇流处(今吉林扶余县石碑崴子)建“大金 得胜陀颂”碑。此碑汉文与女真文分刻两面,今尚完好。 海西女真不断南迁,明中叶后,部分移居吉林省中部和辽宁省北部,形成了较强大的四个集团,即哈达、叶赫、乌拉、辉发等 “扈伦四部”。“扈伦”一译“呼伦”,或“忽剌温”。 明代的“扈伦四部”(哈达部:辽宁开原。叶赫部:吉林梨树。辉发部:吉林辉南朝阳镇。乌拉部:吉林永吉乌拉街)。 (5)建州女真 建州女真是在明洪武中叶举族南迁的,一部分迁至图们江流域及绥芬河一带,一部分迁至图们江下游珲春一带。永乐元年 (1403),明政府在今吉林市东南的女真人居地,置建州卫,以其酋长阿哈出为建州卫指挥使。永乐八至十年(1410—1412),又于今 吉林珲春与朝鲜庆源、会宁一带增设建州左卫,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两卫部众不断转徙,最后迁居于苏子河、浑河流域。 正统七年(1442),明分建州左卫一部分另置建州右卫,与前所置合称建州三卫。建州女真不断转徙,最后定居于苏子河浑河流域。万 历十四年(1586),建州卫左都督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进而并征服海西和野人女真。在女真各部统一的基础上,努尔哈赤于 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第三节 吉林省行政区划、人口与民族 一、行政区划 吉林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长春市),7个地市级城市(吉林市、四平市、白山市、通化市、辽源市、白城市和松原市)和1个少数 民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省会设在长春市。吉林省还有18个县级市、20个县(其中有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分别为伊通满族 自治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和前郭蒙古族自治县)及20个市辖区。 二、省名由来 按满语:“吉林”为沿着的意思,“乌拉”为江、大川之意,“吉林乌拉”城即为沿江之城,后简称吉林。 吉林省的总人口数和分布特点(总人口2700多万人。 分布特点:哈大铁路为轴,中轴地带最为稠密,中部半山区和丘陵区较稠密、西部风沙平原区稀疏、长白山区最稀疏。 三、人口与民族 民族数量和人口数(共有44个民族,少数民族43个,人口250万人) 主要少数民族和自治地方(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锡伯族,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前郭尔 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东北少数民族三大族系(满族族系: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满族。蒙族族系:东胡、乌桓、鲜卑、契丹、室韦、蒙古族。秽 貊、夫余、高句丽。) 第四节 吉林省的社会经济环境 一、概述 吉林省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环节,是我国汽车工业基地和重要粮食基地。 二、农业 (一)种植业 吉林省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人均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玉米出口量 (二)林业 吉林省是中国六大林区之一,林地面积967.6万公顷,占全省幅员面积的51.9%。林地由东部山地、中部丘陵和西部平原三大区系构成, 主要树种有云杉、红松、臭松、水曲柳、胡桃楸、柞树、椴树、榆树和枫桦等,形成了吉林省的生态屏障。 吉林省是我国主要木材生产基地,木材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三)畜牧业 吉林省西部草原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畜产品却不能自给。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畜牧业的产值在农业的比重不断 上升,由八十年代的14.6%上升为九十年代的36.4% (四)水产业 吉林省水域广阔,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西部富营养型水域较多,面积较大,是全省重要淡水鱼产区,盛产70多种鱼类。东中部山区 和半山区自然水域和人工水库、塘坝较多,主要养殖50多种冷水鱼类。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西部湖沼区的鳊(花)、白、 鲤、鳌(花)常被喻为淡水中的“四宝”,松花湖的“湖鲤”、“银鲫”驰名全国。 三、工业 (一)概述 吉林省工业基础雄厚,是国家重工业生产基地之一,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摇篮。 其中,机械、石油、石化、医药、食品、冶金、电子、森工等行业在全国都占有重要位置。 汽车、石油化工已成为两大支柱产业,食品、医药、电子等正迅速发展为支柱产业。 (二)主导产业 1.汽车行业 汽车行业是吉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石化工业 吉林省的石化工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吉化集团公司、吉林石油集团公司为骨干,大中小企业相结合,行业比较齐全、布局日趋合理、产品 互相配套的石油化学工业体系。 3.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是吉林省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之一。现已形成了包括粮食加工、烟草、制糖、酿酒、饮料、淀粉、罐头等24个门类的食品工业 体系;建成了德大、吉发、大成、德欣等企业集团,形成了粮食深加工和畜禽产品深加工两大主导产业。其中,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 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食品、酒类等加工发展迅速,以土特产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 4.医药工业 通化东宝、吉林敖东、通化金马、通化白雪山等中药企业和长春金赛、长春高斯达等生物工程药物生产企业闻名全国。 5、电子工业 其中液晶显示器工程是我国第一家液晶生产企业,填补国内空白。吉林将建成我国最大的液晶科研和生产基地。 四、交通 吉林省的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内河航运、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居次要地位的省份,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体 系。吉林省现有四个较大的机场,即长春机场、吉林机场、延吉机场和通化柳河机场。其中,长春机场为国际航空港,有飞往国内各大 城市和国际航线。吉林、延吉、通化柳河机场只有国内航线,延吉机场正在申请飞往韩国、俄罗斯的国际航线
交通:航空(吉林省的四个机场:长春机场、吉林机场、延吉机场、通化柳河机场。正建国家一级机场在吉长间的九台。)。铁路(主要干线有两横:长图线——长白线、平齐线——四梅线一一梅集线。三纵:长大线一一长哈线、沈吉线一一吉舒线一一拉滨线、通让线。支线有鸭大线(通化至白山)一一长林线(白山至二道白河)、烟白线,也可称为吉白线(烟筒山至白山镇)、牡图线(图们至牡丹江)。国际铁路有长图线至朝鲜南洋、梅集线至朝鲜满浦、朝开线(朝阳川至开山屯)至朝鲜先锋、珲春至俄罗斯扎鲁比诺。公路(高速公路6条:长哈高速、长平高速、长吉高速、长营高速、长春环城高速、吉挥高速在建设中。第二章吉林省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教学要求:1.掌握吉林省地形结构、长白山三列山地2.掌握吉林省主要山地、主要峡谷、主要洞穴、主要湖泊、生物景观、雾淞旅游资源3.掌握吉林省遗址遗迹资源、建筑设施、主要商品、民俗旅游资源教学内容:1.吉林省自然地理环境2.吉林省自然旅游资源3.吉林省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地方特产、民族民俗)第一节自然环境与自然旅游资源一、地形地貌与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地文景观旅游资源1.综合自然旅游地山岳型旅游地山岳型旅游地是指山地丘陵区可供观赏游览的整体区域或个别区段。山岳旅游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山区,其特点是数量众多,但相对高度较小:除长白山外,其他山地知名度较低:山体的成因多与火山活动有关,著名的山体多为火山。垂直自然地带垂直自然地带是指山地自然景观及其自然要素(主要是地貌、气候、植被、土壤)随地势高度按垂直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分异。地层部面(沉积与构造)地层剖面类旅游资源是指地层中具有科学意义的典型剖面。吉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层剖面是白山江源县的大阳岔寒武一奥陶纪地层剖面。地质地貌过程形迹峡谷地貌旅游资源峡谷地貌旅游资源大都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长白山区由于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且由于山地地形,河床落差大,河流的下切作用强,因此形成众多的谷地。最具观赏价值的是位于长白山西坡的长白山大峡谷,包括南、北锦江大峡谷,被誉为“火山天然熔岩盆景园”雅丹地貌雅丹地貌类旅游资源是指在风、流水等对干旱区的湖积或冲积平原吹蚀,形成的土墩和凹地(沟槽)的组合景观。岩石洞与岩穴岩石洞因成因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如岩溶洞穴、海蚀洞穴等吉林省石灰岩地层主要有东部通化的鸭园溶洞、白山的长白山迷宫溶洞、抚松的仙人洞、磐石的官马溶洞、双阳的吊水壶溶洞和金马溶洞等,火山与熔岩(自然变动遗迹)最为著名的有长白山火山群、龙岗火山群、伊通火山群。岛区旅游资源岛区旅游资源是指小型岛屿上可供游览的区段二、水体旅游资源(一)河流吉林省的河流分属五个水系,即松花江水系、鸭绿江水系、图门江水系、东辽河水系、绥芬河水系。河流分布东部多于西部,整体上呈现小分散大集中的格局。东部山区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河流多源于长白山区,呈放射状流出,水量大,水流瑞急,多短小的独流入海河流,如鸭绿江、图们江等。西部河流多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宽,水流缓慢,河中多浅滩和沙岛。(二)湖泊/水库吉林省水面面积在0.5平方千米以上的就有237处。大中小湖泊1399处,总水域面积1658平方千米。其中湖泊大都分布在松原、白山两市。(三)澤布瀑布是水景中的俊者。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地势比较平缓,所以瀑布较少。仅在东部的长白山区形成一些瀑布,著名的有长白瀑布、锦江瀑布、岳桦澤布、洞天瀑布、隐流瀑布、蛟河南湖瀑布。其中,长白瀑布落差68米,宛如玉带从天坠下,飞流倒挂,浪花飞溅,大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被誉为“长白第一景”。(四)泉吉林省泉类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主要有热泉和冷泉两种:热泉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的安图、长白、抚松等地,冷泉多出露于近期火山活动或断裂构造的边缘地带,分布在抚松、靖宇等15个县市,其中靖宇县被命名为“中国的矿泉城”。吉林省泉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是:数量少,分布集中,价值高。泉集中分布在东部山区,很多泉都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形成矿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治疗多种疾病。三、生物旅游资源吉林省地处北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省域自东向西依次为东部森林生态景观区、中部森林草原生态景观区和西部草原生态景观区。四、天象与气候旅游资源五、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吉林省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2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角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布苏狼牙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交通: 航空(吉林省的四个机场:长春机场、吉林机场、延吉机场、通化柳河机场。正建国家一级机场在吉长间的九台。)。 铁路(主要干线有两横:长图线——长白线、平齐线——四梅线——梅集线。三纵:长大线——长哈线、沈吉线——吉舒线——拉滨 线、通让线。支线有鸭大线(通化至白山)——长林线(白山至二道白河)、烟白线,也可称为吉白线(烟筒山至白山镇)、牡图线 (图们至牡丹江)。国际铁路有长图线至朝鲜南洋、梅集线至朝鲜满浦、朝开线(朝阳川至开山屯)至朝鲜先锋、珲春至俄罗斯扎鲁比 诺。 公路(高速公路6条:长哈高速、长平高速、长吉高速、长营高速、长春环城高速、吉珲高速在建设中。 第二章 吉林省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 教学要求: 1.掌握吉林省地形结构、长白山三列山地 2.掌握吉林省主要山地、主要峡谷、主要洞穴、主要湖泊、生物景观、雾凇旅游资源 3.掌握吉林省遗址遗迹资源、建筑设施、主要商品、民俗旅游资源 教学内容: 1.吉林省自然地理环境 2.吉林省自然旅游资源 3.吉林省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地方特产、民族民俗)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自然旅游资源 一、地形地貌与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 1.综合自然旅游地 山岳型旅游地 山岳型旅游地是指山地丘陵区可供观赏游览的整体区域或个别区段。 山岳旅游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山区,其特点是数量众多,但相对高度较小;除长白山外,其他山地知名度较低;山体的成因多与火 山活动有关,著名的山体多为火山。 垂直自然地带 垂直自然地带是指山地自然景观及其自然要素(主要是地貌、气候、植被、土壤)随地势高度按垂直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分异。 地层剖面(沉积与构造) 地层剖面类旅游资源是指地层中具有科学意义的典型剖面。吉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层剖面是白山江源县的大阳岔寒武—奥陶纪地 层剖面。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峡谷地貌旅游资源 峡谷地貌旅游资源大都分布在东部长白山区。长白山区由于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且由于山地地形,河床落差大,河流的下切 作用强,因此形成众多的谷地。最具观赏价值的是位于长白山西坡的长白山大峡谷,包括南、北锦江大峡谷,被誉为“火山天然熔岩盆 景园”。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类旅游资源是指在风、流水等对干旱区的湖积或冲积平原吹蚀,形成的土墩和凹地(沟槽)的组合景观。 岩石洞与岩穴 岩石洞因成因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类型,如岩溶洞穴、海蚀洞穴等 吉林省石灰岩地层主要有东部通化的鸭园溶洞、白山的长白山迷宫溶洞、抚松的仙人洞、磐石的官马溶洞、双阳的吊水壶溶洞和 金马溶洞等, 火山与熔岩(自然变动遗迹) 最为著名的有长白山火山群、龙岗火山群、伊通火山群。 岛区旅游资源 岛区旅游资源是指小型岛屿上可供游览的区段 二、水体旅游资源 (一)河流 吉林省的河流分属五个水系,即松花江水系、鸭绿江水系、图门江水系、东辽河水系、绥芬河水系。 河流分布东部多于西部,整体上呈现小分散大集中的格局。东部山区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河流多源于长白山区,呈放射状流 出,水量大,水流湍急,多短小的独流入海河流,如鸭绿江、图们江等。西部河流多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宽,水流缓慢,河中多浅滩和 沙岛。 (二)湖泊/水库 吉林省水面面积在0.5平方千米以上的就有237处。大中小湖泊1 399处,总水域面积1 658平方千米。其中湖泊大都分布在松原、 白山两市。 (三)瀑布 瀑布是水景中的佼佼者。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地势比较平缓,所以瀑布较少。仅在东部的长白山区形成一些瀑布,著名的有长白瀑 布、锦江瀑布、岳桦瀑布、洞天瀑布、隐流瀑布、蛟河南湖瀑布。其中,长白瀑布落差68米,宛如玉带从天坠下,飞流倒挂,浪花飞 溅,大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气势,被誉为“长白第一景”。 (四)泉 吉林省泉类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主要有热泉和冷泉两种:热泉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的安图、长白、抚松等地, 冷泉多出露于近期火山活动或断裂构造的边缘地带,分布在抚松、靖宇等15个县市,其中靖宇县被命名为“中国的矿泉城”。 吉林省泉类旅游资源的特点是:数量少,分布集中,价值高。泉集中分布在东部山区,很多泉都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形 成矿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治疗多种疾病。 三、生物旅游资源 吉林省地处北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省 域自东向西依次为东部森林生态景观区、中部森林草原生态景观区和西部草原生态景观区。 四、天象与气候旅游资源 五、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 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吉林省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2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9个。 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伊通火山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天佛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鸭绿江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角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布苏狼牙坝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雁鸣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吉林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地质遗迹六种类型。第二节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人类文化遗产、物质财富和各种人文现象的总和,带有鲜明的历史烙印和民族地域特色。(一)综合人文旅游地1.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建筑萨满教吉林省原始宗教主要有黄教、精灵论,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早期曾经信仰萨满教。(2)佛教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南部),由释迦牟尼创于公元前6世纪。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十二因缘”和“因果报应”等。佛教经典为《大藏经》,分经、律、论三藏。吉林省有两部《大藏经》分别藏于长春般若寺和吉林观音古刹。道教东汉顺帝(公元125至144年)在位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得名),开始形成有组织的宗教流派。道教奉老子为教祖一一称太上老君,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把老子提倡的“道”加以神秘化后作为基本教义,宣扬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归一,成为神仙。道教约于清王朝中期传入吉林省。(五)基督教基督教在国际上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总称,中国习惯上称新教为基督教。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基督教是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的统称。(5)天主教“天主”一词是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故把他们传播的宗教定名为“天主教”。天主教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传入吉林省,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天主教堂主要有罗马式双峰教堂和哥特式单峰教堂两种建筑模式。吉林省有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延吉和农安小八家子、公主岭齐家窝堡、五道泉子8座标准式教堂,均为哥特式建筑。长春天主教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931年,建成大经堂后(即德勒撒堂)吉林教区主教府(兼管辖黑龙江省部分天主教堂)便从吉林市迁到长春。吉林市天主教堂位于吉林市松江路3号,因耸立在松花江畔,地名松江路,故又有“江沿教堂”、“松江路教堂”之名,曾是天主教吉林教区主教府所在地。吉林市天主教堂于1917年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出资修建,1926年落成,(5)基督教基督教在国际上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总称,中国习惯上称新教为基督教。基督教(新教于清同治五年(1886年)传入吉林省,基督教堂一般为钟楼式建筑。基督教信徒在吉林省分布较广,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敦化、白城市等地均有基督教堂。其中,最大的是长春市西五马路基督教堂。1981年吉林省基督教建立了“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吉林省基督教会。长春市基督教堂吉林市基督教堂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北京路188号。1927年由英国爱尔兰长老会所建2.园林游憩区域3.文化活动场所吉林省博物馆地质宫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吉林市陨石博物馆4.军事观光地白城兵器试验中心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兵器试验靶场,是国家对常规武器进行鉴定、定型试验的权威性机构。5.边境口岸(二)单体活动场所(三)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1.塔马滴达塔位于春马滴达乡马滴达村辽塔是农安标志性建筑,又称黄龙塔、龙湾塔等。长白灵光塔:洮南双塔:碧松净月塔楼:长春苏军烈士纪念塔:四平解放烈士纪念塔2.石刻、碑刻与摩崖龙虎石刻、好太王碑、贞孝公主墓的墓碑、庆云女真摩崖石刻碑、阿什哈达摩崖碑、依克唐阿德政碑、库里碑、大金得胜陀颂碑、集安抗日英雄纪念碑、四平抗日烈士纪念碑、敦化市陈翰章将军纪念碑、伊通李红光烈士旧居遗址纪念碑3.广场(四)居住地与社区1.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2.特色店铺(五)宫廷建筑(六)归葬地(七)水工建筑三、旅游商品(一)菜品饮食1.吉菜系列吉菜是指以东北菜(或叫关东菜)为创立基础,利用吉林特产或主产原料,运用吉林特有的烹饪工艺,结合吉林各民族饮食文化和习俗而形成的,经精细加工而成的体现绿色健康理念的风味菜系。吉莱是以民族菜、民俗菜、宫廷菜和山珍菜四个系列为框架,以吉菜名宴、名菜、名点、名小吃为主体,以“天然、绿色、营养、健康”为时尚特色的新菜系,同时又包含吉祥、吉庆、吉利等喜庆之总。(2)特点第一,原料考究,追求“天然、绿色”的餐饮原料。第二,技法多样,追求“营养、健康
吉林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湿地与水域生态系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地质遗迹六种类 型。 第二节 人文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人类文化遗产、物质财富和各种人文现象的总和,带有鲜明的历史烙印和民族地域特色。 (一)综合人文旅游地 1.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建筑 萨满教 吉林省原始宗教主要有黄教、精灵论,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早期曾经信仰萨满教。 (2)佛教 佛教产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南部),由释迦牟尼创于公元前6世纪。 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十二因缘”和“因果报应”等。佛教经典为《大藏经》,分经、律、论三藏。吉林省有两部《大 藏经》分别藏于长春般若寺和吉林观音古刹。 道教 东汉顺帝(公元125至144年)在位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了“五斗米道”(因入道者须交五斗米得名),开始形成有组织 的宗教流派。道教奉老子为教祖——称太上老君,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把老子提倡的“道”加以神秘化后作为基本教义, 宣扬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与“道”归一,成为神仙。 道教约于清王朝中期传入吉林省。 (五)基督教 基督教在国际上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总称,中国习惯上称新教为基督教。 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在于:在世界范围内,天主教、东正教、新教被统称为基督教,都以“圣经”为经典。基督教是天主教、新 教和东正教的统称。 (5)天主教 “天主”一词是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后,借用中国原有名称对所信之神的译称,故把他们传播的宗教定名为“天主 教”。 天主教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传入吉林省,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 天主教堂主要有罗马式双峰教堂和哥特式单峰教堂两种建筑模式。吉林省有长春、吉林、四平、辽源、延吉和农安小八家子、公 主岭齐家窝堡、五道泉子8座标准式教堂,均为哥特式建筑。 长春天主教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1931年,建成大经堂后(即德勒撒堂),吉林教区主教府(兼管辖黑龙江省部分天主教堂)便从吉林市迁到长春。 吉林市天主教堂位于吉林市松江路3号,因耸立在松花江畔,地名松江路,故又有“江沿教堂”、“松江路教堂”之名,曾是天主 教吉林教区主教府所在地。吉林市天主教堂于1917年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出资修建,1926年落成, (5)基督教 基督教在国际上是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的总称,中国习惯上称新教为基督教。 基督教(新教)于清同治五年(1886年)传入吉林省, 基督教堂一般为钟楼式建筑。基督教信徒在吉林省分布较广,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敦化、白城市等地均有基 督教堂。其中,最大的是长春市西五马路基督教堂。1981年吉林省基督教建立了“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吉林省基督教会。 长春市基督教堂 吉林市基督教堂位于吉林市船营区北京路188号。1927年由英国爱尔兰长老会所建 2.园林游憩区域 3.文化活动场所 吉林省博物馆 地质宫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始建于1952年, 吉林市陨石博物馆 4.军事观光地 白城兵器试验中心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兵器试验靶场,是国家对常规武器进行鉴定、定型试验的权威性机构。 5.边境口岸 (二)单体活动场所 (三)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1.塔 马滴达塔位于珲春马滴达乡马滴达村 辽塔是农安标志性建筑,又称黄龙塔、龙湾塔等。 长白灵光塔;洮南双塔;碧松净月塔楼;长春苏军烈士纪念塔;四平解放烈士纪念塔 2.石刻、碑刻与摩崖 龙虎石刻、好太王碑、贞孝公主墓的墓碑、庆云女真摩崖石刻碑、阿什哈达摩崖碑、依克唐阿德政碑、库里碑、大金得胜陀颂 碑、集安抗日英雄纪念碑、四平抗日烈士纪念碑、敦化市陈翰章将军纪念碑、伊通李红光烈士旧居遗址纪念碑 3.广场 (四)居住地与社区 1.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2.特色店铺 (五)宫廷建筑 (六)归葬地 (七)水工建筑 三、旅游商品 (一)菜品饮食 1.吉菜系列 吉菜是指以东北菜(或叫关东菜)为创立基础,利用吉林特产或主产原料,运用吉林特有的烹饪工艺,结合吉林各民族饮食文化 和习俗而形成的,经精细加工而成的体现绿色健康理念的风味菜系。吉莱是以民族菜、民俗菜、宫廷菜和山珍菜四个系列为框架,以吉 菜名宴、名菜、名点、名小吃为主体,以“天然、绿色、营养、健康”为时尚特色的新菜系,同时又包含吉祥、吉庆、吉利等喜庆之 意。 (2)特点 第一,原料考究,追求“天然、绿色”的餐饮原料。 第二,技法多样,追求“营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