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5.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零余者形象一一自我意识觉醒的知识青年对于个人尊严的要求一一名誉、金钱、爱情等普遍欲望第二节鲁迅研究的视角一、作家作品研究(一)定位:文学一一大文学一一世界意义的文学、古今中外的文学一一研究文学的总体成就一一任何作家作品研究的基点(二)文学研究:1.内部一一作品产生的因素,作品内容所反映时代特点和作家认识。2.外部一一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作品对时代的把握,作品对时代的影响力。二、鲁迅研究的视角(一)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二)鲁迅与当时世界文学的关系(三)鲁迅与同时代中国作家的关系(四)鲁迅的思想成就和艺术贡献(五)鲁迅的现实价值(六)分析和评价中的误区三、作家的选择(一)个人选择一一性格、经历、人生选择(二)时代的需要(三)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四)个人对于时代的贡献(五)一一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结论是什么(六)一一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结论是什么第三节鲁迅文化价值的探讨一、赋予了太多额外的含义(一)位列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文化领域无可置疑的精神领袖毛泽东的评价: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新文化战线上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冲锋最勇敢、最坚持最彻底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二)承上启下,承前启后(三)继承与批判鲁迅算不算伟人,在世界文学的范围内算不上,因为他所占有的领域文化一一文学给人类留下的东西太少,世界文学史上与鲁迅等量级的作家车载斗量。然而从中国文化的角度上说,他给我们留下的值得怀念的业绩却相当的多。他对中国封建伽锁长期束缚之下的人性的批判,对中国社会环20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20 5.郁达夫:自叙传抒情小说,零余者形象——自我意识觉醒的知识青年对于个人尊严的要求— —名誉、金钱、爱情等普遍欲望 第二节 鲁迅研究的视角 一、作家作品研究 (一)定位: 文学——大文学——世界意义的文学、古今中外的文学——研究文学的总体成就——任何作家 作品研究的基点 (二)文学研究: 1.内部——作品产生的因素,作品内容所反映 时代特点和作家认识。 2.外部——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作品对时代的把握,作品对时代的影响力。 二、鲁迅研究的视角 (一)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鲁迅与当时世界文学的关系 (三)鲁迅与同时代中国作家的关系 (四)鲁迅的思想成就和艺术贡献 (五)鲁迅的现实价值 (六)分析和评价中的误区 三、作家的选择 (一)个人选择——性格、经历、人生选择 (二)时代的需要 (三)个人与时代的关系 (四)个人对于时代的贡献 (五)——从艺术发展的角度看结论是什么 (六)——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结论是什么 第三节 鲁迅文化价值的探讨 一、赋予了太多额外的含义 (一)位列毛泽东之后的中国文化领域无可置疑的精神领袖 毛泽东的评价: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这是殖民地 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新文化战线上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冲锋最勇敢、最坚持、 最彻底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承上启下,承前启后 (三)继承与批判 鲁迅算不算伟人,在世界文学的范围内算不上,因为他所占有的领域文化——文学给人类留下 的东西太少,世界文学史上与鲁迅等量级的作家车载斗量。然而从中国文化的角度上说,他给我们 留下的值得怀念的业绩却相当的多。他对中国封建枷锁长期束缚之下的人性的批判,对中国社会环
中华文明通论境及伦理人常的认识,对传统与信贷的理解与估价等等非常的有价值。二、话语鲁迅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3.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5.我向来是不婵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6.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7.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8.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最高的轻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9.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一一鲁迅名言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三、鲁迅与中国中国与世界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当中国和中国人受到世界的关注时,世界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的时候,鲁迅就受到重视,此刻,他思想贡献中那些有价值的闪光的部分就得到认同。四、研究鲁迅不能忽视的问题(一)在社会发展中的使命是什么?一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分子?在鲁迅生存的时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分子?(二)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是现代的,也是世界的,你怎么看?鲁迅评判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是什么样的?(三)人们说鲁迅的的文化选择是非常态的,是药,胡适的选择是常态的,是粮,怎样看?中国的文化人中,与鲁迅和胡适的选择相类的各是哪些人?第四节、第五节鲁迅小说串讲一、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一)《狂人日记》(二)《药》二、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小民(三)《故乡》21
中华文明通论 21 境及伦理人常的认识,对传统与信贷的理解与估价等等非常的有价值。 二、话语鲁迅 1.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 成了路。 2.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3.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 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 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 是一个尽头! 5.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 6.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7.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 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8.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 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9.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名言 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三、鲁迅与中国 中国与世界 从世界的角度来看,当中国和中国人受到世界的关注时,世界要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 方式的时候,鲁迅就受到重视,此刻,他思想贡献中那些有价值的闪光的部分就得到认同。 四、研究鲁迅不能忽视的问题 (一)在社会发展中的使命是什么?一个时代需要什么样 的知识分子?在鲁迅生存的时代中 国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分子? (二)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是现代的,也是世界的,你怎么看?鲁迅评判中国传统文化 的态度和方法是什么样的? (三)人们说鲁迅的的文化选择是非常态的,是药,胡适的选择是常态的,是粮,怎样看?中 国的文化人中,与鲁迅和胡适的选择相类的各是哪些人? 第四节、第五节 鲁迅小说串讲 一、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一)《狂人日记》 (二)《药》 二、中国的社会,中国的小民 (三)《故乡》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四)《祝福》(五)《阿Q正传》(六)《风波》三、辛亥革命中的知识分子(七)《伤逝》(八)《孤独者》:魏连设(九)《在酒楼上》:吕纬甫22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22 (四)《祝福》 (五)《阿 Q 正传》 (六)《风波》 三、辛亥革命中的知识分子 (七)《伤逝》 (八)《孤独者》:魏连殳 (九)《在酒楼上》:吕纬甫
中华文明通论第七章第七讲《百年孤独》一艺术形式是永远追求现代的(艺术手段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一一何以会成为艺术家们的追求)第一节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一、内容提纲(一)加西亚·马尔克斯(二)小说的故事情节(三)小说的结构一一时间的轮回与重复一一由轮回构成的独特艺术形式(四)小说的叙述风格一一魔幻现实义一一由魔幻现实主义带来的神奇性二、版本(一)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二)间世时间:1967年6月(三)类别:长篇小说(四)推荐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黄锦炎、沈国放、陈泉译三、艺术风格的构成(一)作家:观察一主题一故事和人物一结构一语言(二)读者:语言一叙事风格一人物一故事一结构一主题一思想四、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文心雕龙》:质胜文则野外,文胜质则史(二)《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戴黄金甲》的虚无(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求一一意和形的和谐统一宁取意不取形(四)形一一新鲜《美丽人生》与《卧虎藏龙》的新鲜感来自何方五、小说的突出特色一一形式特点(一)时间的轮回与重复一一构架方式的独特性一一构思与结构特色(二)魔幻现实主义一一叙述方式的神奇性一一叙事风格与语言特点(三)一一形式是内容表达的终极手段(四)经典评价一一《百年孤独》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五)它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士,被称作二十世纪文坛上的一颗炸弹。有评论家说是:。向读者的一种挑战23
中华文明通论 23 第七章 第七讲《百年孤独》 ——艺术形式是永远追求现代的 (艺术手段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何以会成为艺术家们的追求)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一、内容提纲 (一)加西亚•马尔克斯 (二)小说的故事情节 (三)小说的结构——时间的轮回与重复——由轮回构成的独特艺术形式 (四)小说的叙述风格——魔幻现实义——由魔幻现实主义带来的神奇性 二、版本 (一)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二)问世时间:1967 年 6 月 (三)类别:长篇小说 (四)推荐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 黄锦炎、沈国放、陈泉译 三、艺术风格的构成 (一)作家:观察-主题-故事和人物-结构-语言 (二)读者:语言-叙事风格-人物-故事-结构-主题-思想 四、文学艺术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一)《文心雕龙 》: 质胜文则野外,文胜质则史 (二)《十面埋伏》、《无极》、《满城尽戴黄金甲》的虚无 (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要求——意和形的和谐统一 宁取意不取形 (四)形——新鲜 《美丽人生》与《卧虎藏龙》的新鲜感来自何方 五、小说的突出特色——形式特点 (一)时间的轮回与重复——构架方式的独特性——构思与结构特色 (二)魔幻现实主义——叙述方式的神奇性——叙事风格与语言特点 (三)——形式是内容表达的终极手段 (四)经典评价——《百年孤独》被认为是二十世纪 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五)它引起了一场文学地震¡±,被称作二十世纪文坛上的一颗炸弹。有评论家说是¡°向读 者的一种挑战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六)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七)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授奖辞中称它:会聚了最不可思议的奇迹与最纯粹的现实主义。第二节作家和作品一、小说的作者(一)生平1.加西亚·马尔克斯2.[哥伦比亚]3.1927年(二)经历:1.法律2.记者3.欧洲(三)《百年孤独》的构思和完成1.18年2.神话和拉丁美洲的传统3.讲述古老民族的长久历史文化特征二、主要作品(一)重要文学活动1.第一部长篇《枯枝败叶》于1955年发表2.1967年6月,《百年孤独》问世。3.1975年,他又发表了一部关于一个独裁者的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4.1982年,主要是由于《百年孤独》在全世界范围产生的巨大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5.1985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另一部重量级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出版,再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被视为经典6.至今仍然活跃在文坛及社会(二)主要作品1955年-《枯枝败叶》1961年《没有人写信给上校》1967年《百年孤独》1975年《家长的没落》1981年。《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1985年《霍乱时期的爱情》1996年-《绑架》第三节节小说的故事和思想24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24 (六)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流派魔幻现实 主义文学的经典。 (七)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授奖辞中称它:会聚了最不可思议的奇迹与最纯粹的现实主义。 第二节 作家和作品 一、小说的作者 (一)生平 1.加西亚•马尔克斯 2.[哥伦比亚] 3.1927 年 (二)经历: 1.法律 2.记者 3.欧洲 (三)《百年孤独》的构思和完成 1.18 年 2.神话和拉丁美洲的传统 3.讲述古老民族的长久历史文化特征 二、主要作品 (一)重要文学活动 1.第一部长篇《枯枝败叶》于 1955 年发表 2.1967 年 6 月,《百年孤独》问世。 3.1975 年,他又发表了一部关于一个独裁者的长篇小说《家长的没落》 4.1982 年,主要是由于《百年孤独》在全世界范围产生的巨大影响,加西亚•马尔克斯获诺贝 尔文学奖。 5.1985 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发表另一部重量级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出版,再一次 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被视为经典 6.至今仍然活跃在文坛及社会 (二)主要作品 1955 年 - 《枯枝败叶 》 1961 年 - 《没有人写信给上校 》 1967 年 - 《百年孤独 》 1975 年 - 《家长的没落 》 1981 年 -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 》 1985 年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1996 年 - 《绑架 》 第三节 小说的故事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