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这一切首先是建立在对人的生活状貌细致的观察与对特征的判断和把握上的。既要看到现象,又要看到本质,把握特征,又要使用语言形象的描述出来。二、文学的三种基本形式(一)小说:客观的隐忍者作家个人的情感冲动的,对生活的观察和描述。(二)诗歌:直接的心灵的感觉。(三)戏剧:捕捉生活中具有契机性的冲突,勾连起事件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些关键点,展现现象背后的本质的特征。第三节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使命三、文学的本质和使命(一)文学的本质1、文学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2、观察生活,描写和表现生活,目的是思考和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合理与荒,3、向往一种更加合理的,更加美好的人生。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充满了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都充斥着理想主义的浪漫与激情。(二)文学与哲学1、哲学的特征:哲学一一老子·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常想、常做的,而常人不去追究的常理。(冯友兰)儒学——《中庸》—一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的贫富穷通、国家的治乱兴衰,都有天命来决定。人的本性能对天命作出正确的反应,表现为行为的准则,这就是道。中庸一一道家思想一一人性论《中庸》:“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道来源于人的本性。道就在身边。道并不需他求。如果要脱离了人性求道,反而离道远了,找不到“道”了。《孟子·尽心上》“天命之谓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老子《道德经》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2、文学展现生存特征一一以《七剑》为例第四节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使命(续)(三)文学的本质:10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10 这一切首先是建立在对人的生活状貌细致的观察与对特征的判断和把握上的。既要看到现象, 又要看到本质,把握特征,又要使用语言形象的描述出来。 二、文学的三种基本形式 (一)小说: 客观的隐忍者作家个人的情感冲动的,对生活的观察和描述。 (二)诗歌: 直接的心灵的感觉。 (三)戏剧: 捕捉生活中具有契机性的冲突,勾连起事件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些关键点,展现现象背后的本质 的特征。 第三节 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使命 三、文学的本质和使命 (一)文学的本质 1、文学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 2、观察生活,描写和表现生活,目的是思考和审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合理与荒 谬,3、向往一种更加合理的,更加美好的人生。 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都充满了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都充斥着理想主义的浪漫与激情。 (二)文学与哲学 1、哲学的特征: 哲学——老子• 道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常想、常做的,而常人不去追究的常理。(冯友兰) 儒学——《中庸》——道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的贫富穷通、国家的治乱兴衰,都有天命来决定。人的本性能对天命作出正确的反应,表现 为行为的准则,这就是道。 中庸——道家思想——人性论 《中庸》:“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道来源于人的本性。道就在身边。道并不需他求。如果要脱离了人性求道,反而离道远了,找 不到“ 道” 了。 《孟子•尽心上》 “天命之谓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老子《道德经》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2、文学展现生存特征——以《七剑》为例 第四节 文学的本质和文学的使命(续) (三)文学的本质:
中华文明通论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着却不容易看到的,感觉到却没有去理性思考的东西感性地展示出来。哲学一—理性归纳。文学一一感性的描述。四、文学与法(一)法一一追求自由的保障(群族生存方式中的关系与秩序。共同约定。)(二)文学一一从对现实的审视与评判中发现与追求更加合理与美好的人生。(三)理想人生一一最大限度上的人类自由。(四)文学——自由——法11
中华文明通论 11 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着却不容易看到的,感觉到却没有去理性思考的东西感性地展示出来。 哲学——理性归纳。 文学——感性的描述。 四、文学与法 (一)法——追求自由的保障(群族生存方式中的关系与秩序。共同约定。) (二)文学——从对现实的审视与评判中发现与追求更加合理与美好的人生。 (三)理想人生——最大限度上的人类自由。 (四)文学——自由——法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第四章海明威欣赏一文学关注社会人生,更关注理想和未来(文学的此岸和彼岸(上))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一、通过从海明威的人生体验到人生思考,直至这些思考在其作品中的表达,探讨文学家作为思想者在人类文化中的意义。二、以海明威的作品为导引,学习文学阅读的方法,着重于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学时分配:6第一节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上)一、本讲内容结构(一)海明威的故事(二)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三)海明威作品欣赏(四)艺术风格(五)艺术的价值和地位(六)经典与名著暗线:海明威与鲁迅的短篇小说比较一一文学在人类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一一对人类命运、人类精神方向的思考二、选择海明威作为导读的缘由本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了解二十世纪作家的所思所想所为(一)与鲁迅的对比一一比较出中外创作环境以及作家选择的不同(二)予人者,已之所爱。三、海明威的生平及成就(一)生卒:1899、7-1961、7(二)文学成就1、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重要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杀人者》12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12 第四章 海明威欣赏 ——文学关注社会人生,更关注理想和未来 (文学的此岸和彼岸(上))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一、通过从海明威的人生体验到人生思考,直至这些思考在其作品中的表达,探讨文学家作为 思想者在人类文化中的意义。 二、以海明威的作品为导引,学习文学阅读的方法,着重于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 学时分配:6 第一节 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上) 一、本讲内容结构 (一)海明威的故事 (二)艺术家与艺术作品 (三)海明威作品欣赏 (四)艺术风格 (五)艺术的价值和地位 (六)经典与名著 暗线:海明威与鲁迅的短篇小说比较——文学在人类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对人类命运、人 类精神方向的思考 二、选择海明威作为导读的缘由 本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了解二十世纪作家的所思所想所为 (一)与鲁迅的对比——比较出中外创作环境以及作家选择的不同 (二)予人者,己之所爱。 三、海明威的生平及成就 (一)生卒: 1899、7-1961、7 (二)文学成就 1、1954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重要作品: 《太阳照常升起》 《永别了,武器》 《丧钟为谁而鸣》 《老人与海》 《杀人者》
中华文明通论《乞力马扎罗的雪》(三)文学地位1、他是本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本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迷愉的一代”的歌手和代言人3、《永别了,武器》是风靡欧美的文学流派“迷惆的一代”的最好作品,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杰作。3、“硬汉子”的精神丰碑4、他缔造的叙事技巧和文体风格曾在欧美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节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下)四、经典评价1、“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一约翰·肯尼迪总统2、人们说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文学的,一本是行动的。他是文学史上少有的写得精彩又活得热烈的作家。五、人生经历(一)海明威的故事1、一出场便是一个英雄2、从外部看海明威一一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家3、海明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冒险。4、人生主题一一激情、尝试、冒险一一反抗宿命,找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一活的真实而精彩一一值得信赖的作家(二)美国人看海明威1、永不失败的人2不怕死的人3、勇敢的人4、代表美利坚精神的人(三)评价伟人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正在于他们生命中的激情与力量,他们对于人生处境的敏感,这些都是超出常人的;他们对一切世俗规制的破坏也比常人大胆。因此,伟人的情爱生活作为生命形态中的一种形式,往往显得格外的放纵、热烈,令人心摇目眩,目瞪口呆。它并不给我们以道德的示范,而是给我们提供人生的示范,让我们看到了更加激荡人心的生活方式。第三节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六、生与死的思考(一)墓志铭.-恕我不起来了(二)有关生死的谈论13
中华文明通论 13 《乞力马扎罗的雪》 (三)文学地位 1、他是本世界最伟大的小说家,本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2、“迷悯的一代”的歌手 和代言人 3、《永别了,武器》是风靡欧美的文学流派“迷惘的一代”的最好作品,二十世纪文学史上的 杰作。 3、“硬汉子”的精神丰碑 4、他缔造的叙事技巧和文体风格曾在欧美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对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 响 第二节 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思考(下) 四、经典评价 1、“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约翰•肯尼迪总统 2、人们说他用自己的一生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文学的,一本是行动的。他是文学史上少有的 写得精彩又活得热烈的作家。 五、人生经历 (一)海明威的故事 1、一出场便是一个英雄 2、从外部看海明威——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家 3、海明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冒险。 4、人生主题——激情、尝试、冒险——反抗宿命,找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活的真实而精 彩——值得信赖的作家 (二)美国人看海明威 1、永不失败的人 2 不怕死的人 3、勇敢的人 4、代表美利坚精神的人 (三)评价伟人 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正在于他们生命中的激情与力量,他们对于人生处境的敏感,这些都是 超出常人的;他们对一切世俗规制的破坏也比常人大胆。因此,伟人的情爱生活作为生命形态中的 一种形式,往往显得格外的放纵、热烈,令人心摇目眩,目瞪口呆。它并不给我们以道德的示范, 而是给我们提供人生的示范,让我们看到了更加激荡人心的生活方式。 第三节 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六、生与死的思考 (一)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 (二)有关生死的谈论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1、他说:“在我看来,整个世界就像拳击场,每个人都在场内。你只有还击才能生存一一一我当然一直参加拳击,我要打到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时我要跟自已打,自的是要把死亡当作一种美的事物来接受,这也就是你每星期日看斗牛时见到的那种悲剧美。”2、“死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一种不会使我惧怕的变形。”3、给《老人与海》的古巴渔夫信中写的: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三)视像海明威七、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一)作家:经历一一性格一一作品的精神面貌一一艺术风格(二)读者:—一文字一一艺术升格一一思想内容一一作家感悟第四节海明威作品内容分析(上)海明威作品的内容分析一、迷惆的一代(一)《太阳照常升起》1、背景:1926年。“你们都是迷惆的一代”一一斯泰因2、小说故事3、小说的文学价值4、与中国朦胧诗的比较(二)《永别了,武器》1、背景:19岁在意大利的记忆2、小说故事3、小说的文学价值《永别了,武器》与人类生活特征海明威说:“不要以为我向你们展现的残酷和破坏只限于战争,它们是生活本身的状况。”战争具有象征意义,它是社会的缩影。当一个社会走到了一个极端的时候,它的本质与特征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了《永别了,武器》的迷在这“世界末日”的面前,再好的人都难免一死,“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有勇气的人”。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序言中写道:“作品是一场悲剧这个事实本身并不使我感到不快,因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种结果。(三)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迷惆:一一《阿尔卑斯山的牧歌》1、诗意的海明威一一过去的小说讲故事,讲能够说得清的人世间最表面的过程,海明威的小说讲潜在的、内心隐蔽的情感,这本是二十世纪诗歌中最早运用的手法,在意象派诗歌中很明显,讲一种抽象的、不可言说的或难以表达的人类最丰富、细腻、多变的深层情感,不使用长篇文字,14
通识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14 1、他说:“在我看来,整个世界就像拳击场,每个人都在场内。你只有还击才能生存―――我 当然一直参加拳击,我要打到生命的最后一天,那时我要跟自己打,目的是要把死亡当作一种美的 事物来接受,这也就是你每星期日看斗牛时见到的那种悲剧美。” 2、“死自有一种美,一种安静,一种不会使我惧怕的变形。” 3、给《老人与海》的古巴渔夫信中写的: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地位、收入、爱情、婚 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 (三)视像海明威 七、艺术家和艺术作品 (一)作家: ——经历——性格——作品的精神面貌——艺术风格 (二)读者: ——文字——艺术升格——思想内容——作家感悟 第四节 海明威作品内容分析(上) 海明威作品的内容分析 一、迷惘的一代 (一)《太阳照常升起》 1、背景:1926 年。 “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斯泰因 2、小说故事 3、小说的文学价值 4、与中国朦胧诗的比较 (二)《永别了,武器》 1、背景:19 岁在意大利的记忆 2、小说故事 3、小说的文学价值 《永别了,武器》与人类生活特征 海明威说:“不要以为我向你们展现的残酷和破坏只限于战争,它们是生活本身的状况。” 战争具有象征意义,它是社会的缩影。当一个社会走到了一个极端的时候,它的本质与特征就 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永别了,武器》的迷惘 在这“世界末日”的面前,再好的人都难免一死,“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有 勇气的人”。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序言中写道:“作品是一场悲剧这个事实本身并不使我感到不快, 因为我相信生活就是一场悲剧,而且知道它只能有一种结果。” (三)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迷惘: ——《阿尔卑斯山的牧歌》 1、 诗意的海明威——过去的小说讲故事,讲能够说得清的人世间最表面的过程,海明威的小 说讲潜在的、内心隐蔽的情感,这本是二十世纪诗歌中最早运用的手法,在意象派诗歌中很明显, 讲一种抽象的、不可言说的或难以表达的人类最丰富、细腻、多变的深层情感,不使用长篇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