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二次型f(X)=X'AX是正定的当且仅当它的正惯性指数等于n证:设f(x,x2x,)经非退化线性替换X=CY变成标准形2 +...+d.yf(xi,x2....,xn) = diyi +d2y2摩课教案由1),正定d,>0,i=1,2,…,n。实二次型f(X)=X'AX是正定的当且仅当它的正惯性指数等于n(2)A是正定的当且仅当A与单位矩阵E在R上合同。线证:正定二次型的规范形为+z2+…+z=Z'EZ。下思政:(4)A是正定的当且仅当矩阵A的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5)A是正定的当且仅当有实可逆矩阵C,使得A=CC。非退化线讲证::A与E合同,即存在可逆矩阵C使A=C'EC=C'C性替换不改(6)实对称正定一A与任一正对角矩阵合同.变矩阵的秩授若体现了“形d变质不变”新D:的哲学思想d.>0,i=l,课为任一正对角矩阵,则Va,D:-即D与E合注:非退化线性替换不改变矩阵的正定性。证明:设正定二次型(x,x2…x,)=X"AX。经过非退化线性替换XCY化成X,)-Y'(CAC)Yynk.,k,....,k.任取一组不全为零的k,KTY.K今E-27
27 线 下 讲 授 新 课 (2)实二次型 f ( ) X X AX 是正定的当且仅当它的正惯性指数等于 n . 证:设 1 2 ( , , , ) n f x x x 经非退化线性替换 X CY 变成标准形 2 2 2 1 2 1 1 2 2 ( , , , ) n n n f x x x d y d y d y 由 1), f 正定 0, 1,2, , d i n i 。 实二次型 f ( ) X X AX 是正定的当且仅当它的正惯性指数等于 n . (2) A 是正定的当且仅当 A 与单位矩阵 E n 在 R 上合同。 证:正定二次型的规范形为 2 2 2 1 2 n z z z Z EZ 。 (4) A 是正定的当且仅当矩阵 A 的顺序主子式全大于零。 (5) A 是正定的当且仅当有实可逆矩阵 C ,使得 A = C C 。 证: A 与 E 合同,即存在可逆矩阵 C 使 A C EC C C 。 (6)实对称矩阵 A 正定 A 与任一正对角矩阵合同. 若 1 2 , 0, 1,2, , i n d d D d i n d 为任一正对角矩阵,则 1 1 2 2 1 1 1 n n d d d d D d d 即 D 与 E 合同. 注:非退化线性替换不改变矩阵的正定性。 证明:设正定二次型 1 2 ( , , , ) n f x x x X AX 。经过非退化线性替 换 X = CY 化 成 1 2 1 2 ( , , , ) ( ) ( , , , ) n n f x x x Y C AC Y g y y y 任取一组不全为零的数 1 2 , , , , n k k k 令 1 1 2 2 0 , , Y Y 0 0 n n k c k c X C k c 思政: 非 退 化 线 性替换不改 变矩阵的秩 体现了“形 变质不变” 的哲学思想
f(c,c.....c.) = XAX, = Y,'(C'AC)Y, = g(ki,k,....k.)此处取特殊值法教学又由于C可逆,Y。0,所以X。0,即CCCh不全为0,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举一.. g(k],k....kn)= f(c,C2....c.,)>0反三.. g(yi,J2....yn)正定.果教反之,实二次型g(JJ2,J)可经过非退化线性替换线Y=C-1X变到实二次型(x,…x),同理,若8正定,则了正定下所以,非退化线性替换不改变二次型的正定性讲2)负定二次型(负定矩阵)的判别实二次型X'AX(实对称阵A)是负定的当且仅当实二次型授-X'AX(实对称阵新-A)是正定的。(1)实二次型f(x,x2,,x)是负定的当且仅当它的负惯性指数等于课n.+d.x是负定的当且仅(2)实二次型x)=d,xd.x,+...f(x,X2,)当d,<0,i=1,2,",n;(3)A是负定的当且仅当A与-E,在R上合同。(4)A是负定的当且仅当矩阵A的奇数级顺序主子式都小于零,偶数级顺序主子式都大于零。(5)A是负定的当且仅当有实可逆矩阵C使A=-CC。(6)A是负定的当且仅当矩阵A的特征值全是负的。3)半正定二次型(半正定矩阵)的判别(1)实二次型f(x,x2,…,x)是半正定的当且仅当它的正惯性指数与秩相等。(2)实二次型f(xx2,x)=dx+d,x++dx半正定当且仅当d, ≥0,i=1,2,.,nE.在R上合同,其中r为(3)A是半正定的当且仅当A与矩阵0028
28 线 下 讲 授 新 课 1 2 0 0 0 0 1 2 ( , , , ) ( ) ( , , , ) n n f c c c X AX Y C AC Y g k k k 又由于 C 可逆, Y 0 0 ,所以 X 0, 0 即 1 2 , , , n c c c 不全为 0, 1 2 1 2 ( , , , ) ( , , , ) 0 n n g k k k f c c c 1 2 ( , , , ) n g y y y 正定. 反之,实二次型 1 2 ( , , , ) n g y y y 可经过非退化线性替换 Y X- 1 = C 变到实二次型 1 2 ( , , , ), n f x x x 同理,若 g 正定,则 f 正定. 所以,非退化线性替换不改变二次型的正定性. 2)负定二次型(负定矩阵)的判别 实二次型 X AX (实对称阵 A )是负定的当且仅当实二次型 X AX (实对称阵 A )是正定的。 (1)实二次型 ( , , , ) 1 2 n f x x x 是负定的当且仅当它的负惯性指数等于 n 。 (2)实二次型 2 2 2 2 2 1 2 1 1 ( , , , ) n n n f x x x d x d x d x 是负定的当且仅 当 0, 1,2, , i d i n ; (3) A 是负定的当且仅当 A 与 E n 在 R 上合同。 (4) A 是负定的当且仅当矩阵 A 的奇数级顺序主子式都小于零,偶数 级顺序主子式都大于零。 (5) A 是负定的当且仅当有实可逆矩阵 C 使 A = C C 。 (6) A 是负定的当且仅当矩阵 A 的特征值全是负的。 3)半正定二次型(半正定矩阵)的判别 (1)实二次型 ( , , , ) 1 2 n f x x x 是半正定的当且仅当它的正惯性指数与秩 相等。 (2)实二次型 2 2 2 2 2 1 2 1 1 ( , , , ) n n n f x x x d x d x d x 半正定当且仅当 0, 1,2, , i d i n (3) A 是半正定的当且仅当 A 与矩阵 r E O O O 在 R 上合同,其中 r 为 此 处 取 特 殊值法教学 更有利于培 养学生举一 反三
矩阵A的秩。(4)A是半正定的当且仅当有n×n实矩阵C,使得A=C'C。(5)A是半正定的当且仅当矩阵A的特征值全大于等于零。4)半负定二次型(半负定矩阵)的判别实二次型XAX(实对称矩阵A)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实二次型-X'AX(实对称矩阵-A)是半正定的。数线(1)实二次型f(xi,x2",x,)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它的负惯性指数与秩下相等。XX(2)实二次型f(xx2x)=dx+d,x++d,x是半负定的当且讲y仅当d≤0,i=1,2,",n。授EO在R上合同,其中r为(3)A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A与矩阵新00课矩阵A的秩。(4)A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有n×n实矩阵C,使得A=-CC;(5)A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A的特征值全小于等于零。注:①设A为正定矩阵,k是正实数,m是正整数,则kA,A"A-l,A也是正定矩阵AO②设A,B为正定矩阵,则也是正定矩阵。OB厂高等1.A是正定的当且仅当矩阵A的所有主子式全大于零。新证明:若实对称矩阵A正定,则A的任意一个k阶主子式此方法的证uiai明与本节所知 u>0.讲的定理证明方法类.似,培养学u生学以致证:作二次型用。展xi,,xi)=gxi.29
29 线 下 讲 授 新 课 矩阵 A 的秩。 (4) A 是半正定的当且仅当有 n n 实矩阵 C ,使得 A = C C 。 (5) A 是半正定的当且仅当矩阵 A 的特征值全大于等于零。 4)半负定二次型(半负定矩阵)的判别 实二次型 X AX (实对称矩阵 A )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实二次型 X AX (实对称矩阵A )是半正定的。 (1)实二次型 ( , , , ) 1 2 n f x x x 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它的负惯性指数与秩 相等。 (2)实二次型 2 2 2 2 2 1 2 1 1 ( , , , ) n n n f x x x d x d x d x 是半负定的当且 仅当 0, 1,2, , i d i n 。 (3) A 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 A 与矩阵 r E O O O 在 R 上合同,其中 r 为 矩阵 A 的秩。 (4) A 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有 n n 实矩阵 C ,使得 A = C C ; (5) A 是半负定的当且仅当 A 的特征值全小于等于零。 注:① 设 A 为正定矩阵, k 是正实数, m 是正整数,则 1 , , , m k A A A A 也是正定矩阵; ② 设 AB, 为正定矩阵,则 A O O B 也是正定矩阵。 新 知 扩 展 1. A 是正定的当且仅当矩阵 A 的所有主子式全大于零。 证明:若实对称矩阵 A 正定 ,则 A 的任意一个 k 阶主子式 1 1 1 2 1 2 1 2 2 2 1 2 0. k k k k k k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k i i i i i i a a a a a a Q a a a 证:作二次型 1 2 1 1 ( , , , ) k s t s t k k i i i i i i i s t g x x x a x x 此方法的证 明与本节所 讲的定理证 明 方 法 类 似,培养学 生 学以致 用
( X对任意一不全为零的数…,有X=(cc)0摩课教案[c,,当j=i,s=1,2,,k新c,=[0,当 jis, s=1,2,,k其中知X'AX,>0.由于A正定,有f(X,x)=X'AX正定,即有扩展此处特殊值g(c,,,c,)= f(0,-,0,c,,,,,,,,0)的取法非常具备普遍意= X'AX,>0.义,是值得学习和注意即,8(,*,")是正定二次型,因此其矩阵的是正定二次型,因此的技巧。A其矩阵的|2>0.2.A是正定的当且仅当矩阵A的特征值全是正的。高等代费V小本节介绍了正定二次型及其性质、正定性的判别、与正定二次型平行的几结个类型。30
30 新 知 扩 展 1 2 1 2 ( , , , ) k k i i i i i k i x x x x x Q x 对任意一不全为零的数 1 2 , , , k i i i c c c , 有 0 1 2 ( , , , ) 0, X c c cn 其中 , , 1,2, , 0, , 1,2, , si s j s c j i s k c j i s k 当 当 由于 A 正定,有 1 2 ( , , , ) n f x x x X AX 正定,即有 0 0 X AX 0, 1 2 1 2 ( , , , ) (0, ,0, ,0, , ,0, , ,0, ,0) k k i i i i i i g c c c f c c c 0 0 X AX 0。 即, 1 2 ( , , , ) k i i i g x x x 是正定二次型,因此其矩阵的是正定二次型,因此 其矩阵的 0. Qk 2. A 是正定的当且仅当矩阵 A 的特征值全是正的。 此处特殊值 的取法非常 具备普遍意 义,是值得 学习和注意 的技巧。 小 结 本节介绍了正定二次型及其性质、正定性的判别、与正定二次型平行的几 个类型
思考:设A是n级正定矩阵,则k>O时,A-I,kAAA"都是正定矩阵.正定性的证思证明由于A正定,存在可逆矩阵C,使C'AC=E明方法总结考C-A-(C)-=E,从而A-为正定矩阵与观摩课教案练VO+ X e R",X'AX>0 , : X'(kA)X >0(k>0)习:kA正定。又A正定,A>0,A-"正定,A=AA-正定[A|=A+0,A*对称当m=2k时,A"=A2k=(A*)EA*,从而A"正定.当m=2k+1时,A"=A2k+I=(A)A(A*)所以A"与A合同,因而A"正定作巩固所学P23513-17业阅1.张禾瑞,郝炳新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读文2.王萼芳:《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献3.田孝贵等:《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学习通讨论区有学生对正定性、半正定的概率自行进行归类、统一教应对办法:线上讨论区回复正解,线下课堂强调易错点。学2.线上教学发挥了作用,否则传统课堂很难发现个别学生的错误认识。反线上学习氛围还要继续保持和加强,经过了三周的线上学习,学生已经形思成线上提问的习惯。3.本节课由正定性引出的思政元素教学,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学生能够自然接受。4.章末测验采用的是线上测验,并且第二节课提交了纸质版,从测验答题情况看,本章学习存在以下问题:(1)合同变换法与一般的初等变换出现混淆。(2)关于正定性的证明找不到思路。(3)二次型的矩阵易忽略对称性要求。A应对办法:(1)教学中要注重将相似概念讲清楚联系和区别。(2)注重证明思路及方法讲解。(3)加强概念性教学。5.线上自制的第5章思政微课(自制)学生学习后,线上发起问卷调查,学生本章的思政部分教学较为认可和接受。31
31 思 考 与 练 习 思考:设 A 是 n 级正定矩阵,则 k 0 时, n A ,kA, A .A 1 * 都是正定 矩阵. 证明 由于 A 正定,存在可逆矩阵 C ,使 CAC E , C A C E 1 1 1 ( ) ,从而 1 A 为正定矩阵. 0 X R , XAX 0 , X(kA)X 0 (k 0) n kA 正定。又 A 正定, A 0 , 1 A 正定, * 1 A A A 正定. k k k A A 0 , A 对称 当 m 2k 时, m k k k A A (A ) EA 2 ,从而 m A 正定. 当 m 2k 1 时, ( ) ( ) m 2k 1 k k A A A A A 所以 m A 与 A 合同,因而 m A 正定. 正定性的证 明方法总结 作 业 P235 13-17 巩固所学 阅 读 文 献 1.张禾瑞,郝炳新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萼芳:《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田孝贵等:《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 学 反 思 1.学习通讨论区有学生对正定性、半正定的概率自行进行归类、统一 应对办法:线上讨论区回复正解,线下课堂强调易错点。 2.线上教学发挥了作用,否则传统课堂很难发现个别学生的错误认识。 线上学习氛围还要继续保持和加强,经过了三周的线上学习,学生已经形 成线上提问的习惯。 3.本节课由正定性引出的思政元素教学,获得了学生的认同,学生能够 自然接受。 4.章末测验采用的是线上测验,并且第二节课提交了纸质版,从测验答 题情况看,本章学习存在以下问题: (1)合同变换法与一般的初等变换出现混淆。 (2)关于正定性的证明找不到思路。 (3)二次型的矩阵易忽略对称性要求。 应对办法:(1)教学中要注重将相似概念讲清楚联系和区别。 (2)注重证明思路及方法讲解。 (3)加强概念性教学。 5.线上自制的第 5 章思政微课(自制)学生学习后,线上发起问卷调查, 学生本章的思政部分教学较为认可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