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必修身体素质的测定综合性课程目标1/224综合性必修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的测定课程目标1/2第一学期实验内容实验1.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强度之间的关系;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反应之间的关系。实验内容和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过程观察并分小组讨论,能够在实验报告中解释并描画出强度和最适强度;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实验2.定量负荷状态下心血管机能的测定实验目的:比较测定心血管机能的各种方法,运用定量负荷下的常用测量心功指数方法计算并自我评价。实验内容和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检测并计算自身心功指数和台阶指数,小组分析讨论后,形成完整的评价分析报告。实验3.身体素质的测定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与评价自身的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柔韧等,分析说明其影响因素。实验内容和学习要求:使用握力计、背力计、体重计、反应时测试仪、秒表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纵跳仪等测试握力、背肌力、腿肌力的绝对力量及相对力量,测试反应速度、仰卧起坐、俯卧撑、坐位体前屈、象限双脚跳、闭眼单脚站立并且评价自身各种身体素质情况,做出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4.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的测定实验目的:比较对照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利用间接法对自身有氧能力的做出评价。比较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两种无氧能力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方法。实验内容和学习要求:使用奎因台阶试验法分小组进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定,并分析讨论,做出评价,会应用纵跳摸高、跑台阶实验测无氧能力,会应用温盖特法测无氧耐力,并且会计算,分析讨论后完成完整的实验报告。六、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践。期未考核采用闭卷考试。26
26 3 身体素质的测定 2 综合性 必修 课程目标 1/2 4 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的测定 2 综合性 必修 课程目标 1/2 第一学期实验内容 实验 1. 刺激强度和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目的: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强度之间的关系;观察刺激频率与收缩 反应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和学习要求: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过程观察并分小组讨论,能够在实 验报告中解释并描画出阈强度和最适强度;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实验 2. 定量负荷状态下心血管机能的测定 实验目的:比较测定心血管机能的各种方法,运用定量负荷下的常用测量心 功指数方法计算并自我评价。 实验内容和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过程检测并计算自身心功指数和台阶指 数,小组分析讨论后,形成完整的评价分析报告。 实验 3. 身体素质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与评价自身的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平衡、柔韧等, 分析说明其影响因素。 实验内容和学习要求:使用握力计、背力计、体重计、反应时测试仪、秒表、 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纵跳仪等测试握力、背肌力、腿肌力的绝对力量及相对力量, 测试反应速度、仰卧起坐、俯卧撑、坐位体前屈、象限双脚跳、闭眼单脚站立, 并且评价自身各种身体素质情况,做出分析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 4. 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的测定 实验目的:比较对照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利用间接法对 自身有氧能力的做出评价。比较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两种无氧能力的测定方法及 评价方法。 实验内容和学习要求:使用奎因台阶试验法分小组进行最大摄氧量的间接测 定,并分析讨论,做出评价,会应用纵跳摸高、跑台阶实验测无氧能力,会应用 温盖特法测无氧耐力,并且会计算,分析讨论后完成完整的实验报告。 六、考核方式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期末考核。 过程性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践。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
(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目标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考核方式肌肉收缩的生理机制,形式、类型等。(15%)1.2.能量代谢、神经和内分泌调节、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课堂活动功能和生理学原理。体育运动过程中各人体系统发生的随堂测验反应性和适应性变化。(15%)课程目标1作业身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测试与评价方法、3.实践训练原则与方法。(15%)期末考试4.运动过程中机体变化规律、技能形成规律、生长发育规律。(15%)课堂活动1.终身学习学科知识的能力。(20%)实践课程目标22.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的能力。(20%)期末考试七、成绩评定(一)评定方式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课堂表现×6%+随堂测验×6%+作业×6%+实验×12%+期末考试×70%成绩采取“N+1”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20分)、随堂测验(20分)、作业(20分)、实践(40分),占比30%;“1”指期末考试,期末为闭卷考试形式,成绩占比70%。2.平时成绩评定(1)课堂表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2)随堂测验:根据学习通随堂测验分数换算。考察学生课堂学习能力。(3)作业:根据学习通作业提交和完成准确率换算。考察学生课后复习自学的能力。(4)实践:根据实验过程操作认真态度和规范性、实验报告书写的完整性、工整性、正确性计分换算。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3.期末成绩评定依据该课程《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执行。(二)评分标准27
27 (二)考核方式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目标 考核内容及所占比例(%) 考核方式 课程目标 1 1. 肌肉收缩的生理机制,形式、类型等。(15%) 2. 能量代谢、神经和内分泌调节、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 功能和生理学原理。体育运动过程中各人体系统发生的 反应性和适应性变化。(15%) 3. 身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的生理学基础、测试与评价方法、 训练原则与方法。(15%) 4. 运动过程中机体变化规律、技能形成规律、生长发育规 律。(15%) 课堂活动 随堂测验 作业 实践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2 1.终身学习学科知识的能力。(20%) 2.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的能力。(20%) 课堂活动 实践 期末考试 七、成绩评定 (一)评定方式 1.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课堂表现×6%+随堂测验×6%+作业×6%+实验×12%+期末考试×70% 成绩采取“N+1”的评定模式,“N”指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20 分)、 随堂测验(20 分)、作业(20 分)、实践(40 分),占比 30%;“1”指期末考试, 期末为闭卷考试形式,成绩占比 70%。 2.平时成绩评定 (1)课堂表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2)随堂测验:根据学习通随堂测验分数换算。考察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3)作业:根据学习通作业提交和完成准确率换算。考察学生课后复习自 学的能力。 (4)实践:根据实验过程操作认真态度和规范性、实验报告书写的完整性、 工整性、正确性计分换算。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3.期末成绩评定 依据该课程《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执行。 (二)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序号评价项目90-10080-8970-7960-690-59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认真听课,积上课较认真,上课能作一点上课不太认听课很不认真,极互动,主动互动较积极,笔记,互动有真,有互动但1课堂表现不互动也不发讨论,发言积发言次数较一定自主性,不多,很少发言。言。极。多。能够发言。准确率达到准确率达到准确率达到准确率达到准确率达到60%2随堂测验70%以上。60%以上。以下。90%以上。80%以上。按时完成作按时完成作按时完成作偶尔不能按照经常不按时完作业完成3业,准确率达业,准确率达业,准确率达完成作业,或成作业。准确率情况低。到90%以上。到80%以上。到70%以上。准确率较低。整个实验过程实验过程不认认真操作,操实验过程较认实验过程较认实验过程不太真,操作错误。认真,操作有作正确。能很真,操作较正真,操作较正不遵守实验室错误。基本遵好遵守实验室确。能较好遵确。基本遵守学生守则,不讨学生守则,积守实验室学生实验室学生守守实验室学生论或不参与实极参与实验讨守则,能参与则,不主动参守则,不主动验。实践论。A实验讨论。与讨论。参与讨论。实验报告完整实验报告完整实验报告完整实验报告完整实验报告完整性太差,书写格性好,书写格性较好,书写性稍差,书写性较差,书写式极不规范,字式规范,字迹格式较规范,格式存在不规格式存在不规迹凌乱,正确性工整,正确性字迹较工整,范,字迹较乱,范,字迹较乱,差。或不按时提高,有独到见正确性较高。正确性稍差。正确性较差。交实验报告。解。八,选用教材是否马工编者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备注程教材运动生理学(第北京:高等教育邓树勋,王健,2014三版)乔德才,郝选明出版社运动生理学(第北京:高等教育王步标,华明2011二版)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2019运动生理学乔德才,郝选明出版社运动处方(第三北京:高等教育王正珍,徐峻华2021版)出版社北京:北京体育运动生理学汪军2017大学出版社南京:江苏科学生理学白波,杜友爱2013技术出版社28
28 序号 评价项目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 课堂表现 认真听课,积 极互动,主动 讨论,发言积 极。 上课较认真, 互动较积极, 发 言 次 数 较 多。 上课能作一点 笔记,互动有 一定自主性, 能够发言。 上 课 不 太 认 真,有互动但 不多,很少发 言。 听课很不认真, 不 互 动 也 不 发 言。 2 随堂测验 准 确 率 达 到 90%以上。 准 确 率 达 到 80%以上。 准 确 率 达 到 70%以上。 准 确 率 达 到 60%以上。 准确率达到 60% 以下。 3 作业完成 情况 按 时 完 成 作 业,准确率达 到 90%以上。 按 时 完 成 作 业,准确率达 到 80%以上。 按 时 完 成 作 业,准确率达 到 70%以上。 偶尔不能按照 完成作业,或 准确率较低。 经 常 不 按 时 完 成作业。准确率 低。 4 实践 整个实验过程 认真操作,操 作正确。能很 好遵守实验室 学生守则,积 极参与实验讨 论。 实验报告完整 性好,书写格 式规范,字迹 工整,正确性 高,有独到见 解。 实验过程较认 真,操作较正 确。能较好遵 守实验室学生 守则,能参与 实验讨论。 实验报告完整 性较好,书写 格式较规范, 字迹较工整, 正确性较高。 实验过程较认 真,操作较正 确。基本遵守 实验室学生守 则,不主动参 与讨论。 实验报告完整 性稍差,书写 格式存在不规 范,字迹较乱, 正确性稍差。 实验过程不太 认真,操作有 错误。基本遵 守实验室学生 守则,不主动 参与讨论。 实验报告完整 性较差,书写 格式存在不规 范,字迹较乱, 正确性较差。 实 验 过 程 不 认 真,操作错误。 不 遵 守 实 验 室 学生守则,不讨 论 或 不 参 与 实 验。 实 验 报 告 完 整 性太差,书写格 式极不规范,字 迹凌乱,正确性 差。或不按时提 交实验报告。 八、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马工 程教材 备注 运动生理学(第 三版) 邓树勋,王健, 乔德才,郝选明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14 运动生理学(第 二版) 王步标,华明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11 运动生理学 乔德才,郝选明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19 运动处方(第三 版) 王正珍,徐峻华.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21 运动生理学 汪军 北京:北京体育 大学出版社 2017 生理学 白波,杜友爱 南京:江苏科学 技术出版社 2013
乔德才,汤长发,北京:高等教育运动生理学实验2022邓树勋出版社北京:人民体育2012运动生理学王瑞元,苏全生出版社运动生理学实验G.格雷戈里哈北京:北京邮电2021及体能测试指导夫,赵芮译出版社手册运动心脏的理论北京:人民体育常芸2008与实践出版社体能训练新理念北京:北京体育胡扬2011新方法大学出版社运动处方理论与桂林:广西师范黄玉山2013应用大学出版社北京:人民卫生季成叶2012儿童少年卫生学出版社北京:人民军医2007人体生理学冯浩楼,田仁出版社九、主要参考书目[1]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郝选明.运动生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参考运动生理学1的基础生理学部分,包括生物电、肌肉收缩原理、能量代谢供能、神经与体液调节、呼吸与运动、血液、血液循环与运动。[2]汪军.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参考运动生理学2的训练生理学部分,包括身体素质,有氧无氧能力、身体机能变化、疲劳与恢复。[3]王正珍,徐峻华。运动处方(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参考健康体适能,有氧无氧能力的测定与评价。[4]乔德才,汤长发,邓树勋.运动生理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参考实验1、2、3、4。十、课程学习建议1.复习解剖学结构特点,结构决定功能。2.构建理论框架,理解胜于一切。3.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4.扩展知识领域,理论联系运动实践。29
29 运动生理学实验 乔德才,汤长发, 邓树勋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22 运动生理学 王瑞元,苏全生 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 2012 运动生理学实验 及体能测试指导 手册 G.格雷戈里哈 夫,赵芮译 北京:北京邮电 出版社 2021 运动心脏的理论 与实践 常芸 北京:人民体育 出版社 2008 体能训练新理念 新方法 胡扬 北京:北京体育 大学出版社 2011 运动处方理论与 应用 黄玉山 桂林: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 2013 儿童少年卫生学 季成叶 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12 人体生理学 冯浩楼,田仁 北京:人民军医 出版社 2007 九、主要参考书目 [1]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郝选明.运动生理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14 参考运动生理学 1 的基础生理学部分,包括生物电、肌肉收缩原理、能 量代谢供能、神经与体液调节、呼吸与运动、血液、血液循环与运动。 [2]汪军.运动生理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7 参考运动生理学 2 的训练生理学部分,包括身体素质,有氧无氧能力、 身体机能变化、疲劳与恢复。 [3]王正珍,徐峻华.运动处方(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参考健康体适能,有氧无氧能力的测定与评价。 [4]乔德才,汤长发,邓树勋.运动生理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参考实验 1、2、3、4。 十、课程学习建议 1. 复习解剖学结构特点,结构决定功能。 2. 构建理论框架,理解胜于一切。 3. 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前预习、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 4. 扩展知识领域,理论联系运动实践
《体育概论》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体育概论(IntroductiontoPhysicalEducation)课程编码231210503B适用专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无2先修课程修读学期必修课程类别课程性质口选修学科专业基础课程2口考试课程学分考核方式口考查课程学时32学时(理论学时24,实践学时8)执笔人胡旭忠张琼审核人二、课程简介体育概论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育学类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体育专业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的先导性课程,是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将会对体育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三、课程目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明晰体育概念的相关内涵,学习体育学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解体育学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联系,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训练和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价值。(毕业要求2.1)。课程目标2:理解和领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理论基础,体育的功能、体育目的目标,懂得运用体育手段达成体育目标,掌握相关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毕业要求3.2)30
30 《体育概论》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体育概论 (Introduc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 231210503B 适用专业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先修课程 无 修读学期 2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32 学时(理论学时 24,实践学时 8) 执笔人 胡旭忠 审核人 张琼 二、课程简介 体育概论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体育学类专业基 础课程之一,是体育专业学生全面了解体育的先导性课程,是学生学习体育专业 的逻辑起点。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将会对体育形成一个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 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 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 性。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明晰体育概念的相关内涵,学习体育学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解体育学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联系,能够综 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方法,分析解决体育教学、训练和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实际 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价值。(毕业要求 2.1)。 课程目标 2:理解和领会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理论基础, 体育的功能、体育目的目标,懂得运用体育手段达成体育目标,掌握相关体育知 识、技能和方法。(毕业要求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