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写作与改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歌曲写作与改编》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歌曲写作与改编》是音乐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的构成与技法,广泛了解中外优秀歌曲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歌曲作品和创作歌曲的能力。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歌曲写作与改编》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歌曲写作能力的提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音乐语言,而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实际的感情体验,更是歌曲创作的根本。歌曲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大量分析优秀歌曲实例的基础之上。《歌曲写作与改编》旨在通过对中外优秀歌曲实例的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尽而达到开阔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谱写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的歌曲的教学目的。二、课程内容(一)课程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重点:音乐写作的各种发展手法本课程的难点:进行实际作品的分析,并总结歌曲写做的特点及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解决创作上的问题,辅导学生完成完整音乐作品的创作。(二)课程内容一第一章、绪论-----歌曲的概述教学目标:掌握歌曲的体裁与表现形式以及选词、人声的音域与定调(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歌曲的常见体裁第二节歌曲的演唱形式第三节人生的分类及音域词第二章、歌教学目标:歌词的艺术形式掌握歌词的艺术特征,韵律、句式与段落结构(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歌曲写作与改编》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歌曲写作与改编》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 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歌曲写作与改编》是音乐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单声部歌曲的构成与技 法,广泛了解中外优秀歌曲的风格特点、体裁特点及创作特点,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歌曲作品 和创作歌曲的能力。 歌曲艺术作为一种结构短小、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艺术,而深受人们喜爱,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歌曲写作与改编》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课之一。歌曲写作能力的提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 础,又要有丰富的音乐语言,而丰富多彩的生活阅历与实际的感情体验,更是歌曲创作的根本。 歌曲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大量分析优秀歌曲实例的基础之上。《歌曲写作与改编》旨在通过对中外 优秀歌曲实例的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从中学习创作经验,提高实际运用技巧的能力。尽而达到开阔 学生艺术视野,丰富学生音乐修养,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掌握歌曲创作的基本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谱写 单二部及单三部结构的歌曲的教学目的。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音乐写作的各种发展手法 本课程的难点:进行实际作品的分析,并总结歌曲写做的特点及技巧的运用,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解 决创作上的问题,辅导学生完成完整音乐作品的创作。 (二)课程内容一 第一章、绪论-歌曲的概述 教学目标: 掌握歌曲的体裁与表现形式以及选词、人声的音域与定调(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歌曲的常见体裁 第二节 歌曲的演唱形式 第三节 人生的分类及音域 第二章、歌 词 教学目标:歌词的艺术形式 掌握歌词的艺术特征,韵律、句式与段落结构(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第一节歌词的艺术特征第二节歌词的结构形式第三节歌词写作的常用手法第三章、旋律的构成要素:词曲的结合:调式及表现特征教学目标:掌握旋律线、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等要素的分析及运用(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旋律的构成要素旋律线节奏、节拍音区、音色、速度响度表情法第二节调式及表现特征调式、调性、题第四章、主教学目标:理解音乐主题、音乐形象的概念,并创作音乐主题教学内容:第一节主题的作用于意义第二节主题旋律的结构第三节主题的创作第四节主题的修改第五章、歌曲主题的发展(上)教学目标:理解主题的内涵并掌握主题发展的多种手法(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重复法模进法第二节第六章、歌曲主题的发展(下)教学目标:理解主题的内涵并掌握主题发展的多种手法(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教学内容:第三节展开法第四节对比法第七章、歌曲的曲式结构(上、中、下)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分析不同结构的歌曲,并掌握其结构特征(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第二节第三节单三部曲式第四节多部曲式第五节复二部曲式第六节复三部曲式第七节回旋曲式第八节变奏曲式第八章歌曲的整体写作(高潮、前奏、间奏、尾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歌词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 歌词的结构形式 第三节 歌词写作的常用手法 第三章、旋律的构成要素;词曲的结合;调式及表现特征 教学目标:掌握旋律线、调式、调性、节奏、节拍等要素的分析及运用(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旋律的构成要素 旋律线 节奏、节拍 音区、音色、 速度 响度 表情法 第二节 调式及表现特征 调式、调性、 第四章、主 题 教学目标:理解音乐主题、音乐形象的概念,并创作音乐主题 教学内容:第一节 主题的作用于意义 第二节 主题旋律的结构 第三节 主题的创作 第四节 主题的修改 第五章、歌曲主题的发展(上) 教学目标:理解主题的内涵并掌握主题发展的多种手法(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重复法 第二节 模进法 第六章、歌曲主题的发展(下) 教学目标:理解主题的内涵并掌握主题发展的多种手法(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三节 展开法 第四节 对比法 第七章、歌曲的曲式结构(上、中、下) 教学目标:通过理论学习,分析不同结构的歌曲,并掌握其结构特征(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一部曲式 第二节 单二部曲式 第三节 单三部曲式 第四节 多部曲式 第五节 复二部曲式 第六节 复三部曲式 第七节 回旋曲式 第八节 变奏曲式 第八章 歌曲的整体写作(高潮、前奏、间奏、尾声)
教学目标:歌曲高潮表现的形态、形成(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教学内容:第一节高潮表现的形态第二节高潮的数目及位置第三节高潮的形成第四节第一节前奏第二节间奏第三节尾奏第四节引子第五节尾声第九章歌曲写作的相关思考教学目标:创作歌曲的步骤教学内容:第一节动笔前的相关思考第二节写作中的若干思考三、课程学时分配序号内容学时2绪论歌曲的概述歌2词二第一章歌词的艺术形式2歌词三第二章歌词的艺术风格第三章歌词与旋律的结合、旋律的构成要4四素、调式及表现特征五4第四章歌曲的主题六2第五章歌曲主题的发展(上)七4第五章歌曲主题的发展(下)八2第六章歌曲的曲式结构(上)九2第六章歌曲的曲式结构(中)+4第六章歌曲的曲式结构(下)+=第七章歌曲的整体写作(高潮、前奏、间4奏、尾声)+二2歌曲写作的相关思考2十三回顾与总结
教学目标:歌曲高潮表现的形态、形成(判断方法及实例分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高潮表现的形态 第二节 高潮的数目及位置 第三节 高潮的形成 第四节 第一节 前奏 第二节 间奏 第三节 尾奏 第四节 引子 第五节 尾声 第九章 歌曲写作的相关思考 教学目标:创作歌曲的步骤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笔前的相关思考 第二节 写作中的若干思考 三、课程学时分配 序号 内容 学时 一 绪 论 歌曲的概述 2 二 歌 词 第一章 歌词的艺术形式 2 三 歌 词 第二章 歌词的艺术风格 2 四 第三章 歌词与旋律的结合、旋律的构成要 素、调式及表现特征 4 五 第四章 歌曲的主题 4 六 第五章 歌曲主题的发展(上) 2 七 第五章 歌曲主题的发展(下) 4 八 第六章 歌曲的曲式结构(上) 2 九 第六章 歌曲的曲式结构(中) 2 十 第六章 歌曲的曲式结构(下) 4 十一 第七章 歌曲的整体写作(高潮、前奏、间 奏、尾声) 4 十二 歌曲写作的相关思考 2 十三 回顾与总结 2
总学时数36四、教学原则与方法(一)教学原则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结合实际谱例分析。(二)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兼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考核办法(一)、课程考试方式:笔试(二)、采用试卷形式1、时间:120分钟2、题型比例:填空20%-30%;判断10%-20%;实际谱例分析40%-50%(三)、成绩比例: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查成绩占70%
总学时数 36 四、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教学原则 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结合实际谱例分析。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兼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考核办法 (一)、课程考试方式:笔试 (二)、采用试卷形式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比例: 填空20%-30%;判断10%-20%;实际谱例分析40%-50% (三)、成绩比例: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查成绩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