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Physicaleducationconspectus课程编码:Z112002总学时/总学分:48/3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3实践学时/实践学分:3适用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开课单位:体育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基础课必修2、课程目的:使学生宏观了解体育问题的最重要的课程,是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体育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就在于要从一般理论的层面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体育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育学基础理论的框架;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体育的基本属性,并能较为深刻地理解体育现象的产生、发展、结构、功能等一般特征和基本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理性分析各种体育现象,树立良好的体育专业思想,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二、课程内容及要求引论第一章体育概念64学时体育概念的演变;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本质教学要求:握体育概论学科的属性、研究对象;了解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轨迹及体育概论学科的研究特点。掌握体育概念及其定义方法;掌握体育与运动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不同国家对体育概念的理解;了解体育的多种属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第二章体育功能6学时体育功能概述;体育的自然质功能;体育的结构质功能;体育的系统质功能教学要求:掌握体育功能的结构层次及每一层次体育功能的具体内容;掌握体育本质功能的表现形式;了解体育是如何对经济、政治产生作用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第三章体育目的4学时体育自的的依据;我国体育自的与自标及其关系;实现体育自的、自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教学要求:掌握我国开展体育事业的目的;掌握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与要求;了解目的与目标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制定一个国家体育目的的依据。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第四章体育手段6学时体育手段概述;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手段的含义;掌握身体运动构成要素及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掌握评定体育技术动作质量的标准;了解体育手段所包含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第五章体育科学4学时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体育科学体系教学要求:了解体育科学的含义及新中国体育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在体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掌握不同的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理解体育科学属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第六章体育过程4学时体育过程概述体育过程要素: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教学要求:了解体育过程的本质和特点;知道体育过程一般要素的构成;掌握体育过程的控制原则;理解体育过程与健身过程、竞技过程、娱乐过程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第七章体育文化6学时
体育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体育学概论 Physical education conspectus 课程编码:Z112002 总学时/总学分:48/3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3 实践学时/实践学分: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基础课必修 2、课程目的:使学生宏观了解体育问题的最重要的课程,是学生学习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体育 概论课程开设的目的就在于要从一般理论的层面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体育学的基本理论,使学 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体育学基础理论的框架;使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 从感性认识入手了解体育的基本属性,并能较为深刻地理解体育现象的产生、发展、结构、功能等 一般特征和基本规律;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理性分析各种体育现象,树立良好的体育 专业思想,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引论 第一章 体育概念 64学时 体育概念的演变;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本质 教学要求:握体育概论学科的属性、研究对象;了解体育概论学科的发展轨迹及体育概论学科的 研究特点。掌握体育概念及其定义方法;掌握体育与运动的区别与联系;了解体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及其不同国家对体育概念的理解;了解体育的多种属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第二章 体育功能 6学时 体育功能概述 ;体育的自然质功能;体育的结构质功能;体育的系统质功能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功能的结构层次及每一层次体育功能的具体内容;掌握体育本质功能的表现形 式;了解体育是如何对经济、政治产生作用的。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第三章 体育目的 4学时 体育目的的依据;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教学要求:掌握我国开展体育事业的目的;掌握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与要求;了解目的与目 标两个词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制定一个国家体育目的的依据。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第四章 体育手段 6学时 体育手段概述;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 教学要求:理解体育手段的含义;掌握身体运动构成要素及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掌握评定体育 技术动作质量的标准;了解体育手段所包含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第五章 体育科学 4学时 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体育科学体系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科学的含义及新中国体育科学的发展历程;了解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在体 育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掌握不同的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理解体育科学属性。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第六章 体育过程 4学时 体育过程概述;体育过程要素;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过程的本质和特点;知道体育过程一般要素的构成;掌握体育过程的控制原则;理 解体育过程与健身过程、竞技过程、娱乐过程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第七章 体育文化 6学时
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奥林匹克文化: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文化的概念以及"体育"与"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掌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掌握有关奥林匹克文化的知识。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第八章体育体制8学时体育体制概念及构成:体育体制特点与作用:中外体育体制的比较;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教学要求:掌握体育体制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掌握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运行机制;了解体育体制的作用;了解中国与英美国家体育体制的区别。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第九章体育发展趋势4学时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教学要求:了解人的发展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发展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三、参考教材授课采用教材: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5年学生学习参考教材:《体育概论》,叶加宝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体育概论》,谢和刚等,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体育原理》,杨文轩、陈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四、学习要求本课程的教学形式采用以讲授为主,课程人负责制,教学由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员共同授课。除外,还应根据不同章节的任务、要求,结合学生所学内容,辅以作业的方法,以巩固和强化对所授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成绩评定方式考核形式:期未书面考试成绩考核比例:考勤占10%,网上作业20%、:网上考核占10%,期未书面考核占60%
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奥林匹克文化;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文化的概念以及"体育"与"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体育文化的基本功 能;掌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掌握有关奥林匹克文化的知识。采用 多媒体教学方法。 第八章 体育体制 8学时 体育体制概念及构成;体育体制特点与作用;中外体育体制的比较;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 教学要求:掌握体育体制的概念及构成要素;掌握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运行机制;了解体 育体制的作用;了解中国与英美国家体育体制的区别。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第九章 体育发展趋势 4学时 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教学要求:了解人的发展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发展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多 媒体教学方法。 三、参考教材 授课采用教材:杨文轩,杨霆主编:《体育概论》,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5年 学生学习参考教材:《体育概论》,叶加宝等,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体育概论》,谢和刚等,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体育原理》,杨文轩、 陈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四、学习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采用以讲授为主,课程人负责制,教学由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员共同授课。 除外,还应根据不同章节的任务、要求,结合学生所学内容,辅以作业的方法,以巩固和强化对所 授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形式:期末书面考试 成绩考核比例:考勤占10%,网上作业20%、网上考核占10%,期末书面考核占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