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时期的双二元的福利体系四、市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政策从1984年开始城镇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就是改革劳动用工制度,1986年推行劳动合同制:1993年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把社会保障当作国企改革的配套工程,提出了相对独立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后到2000年逐步建成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救助规范化:1993年开始实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年颁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县级以上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服务社会化:各级民政福利院推行产业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走市场化改革方向;公共卫生市场化:改革公立医院,实行市场化运行,国家只实行差额补助,医院实行以药养医的模式;高等教育产业化:取消助学金,自助招生,高等教育收费:住房商品化: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市场化五、中国进入社会政策时代?从2003年开始,胡温政府开始加强社会建设,关注民生和新农村建设,提倡科学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王思斌(2004)、王绍光(2006)等人,称之为社会政策时代的来临,以纠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片面注重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然而,当前中国的社会政策依然是理念不清、体系分割、保障不力、效率不高。本章复习思考题1.西方社会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2.英国社会政策产生的标志是什么?3.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社会政策面对历史条件是什么?4.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应对社会危机的策略?5.福利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有哪些?6.福利资本主义的类型如何划分?7.中国古代社会福利的萌芽有哪些?8.新中国的社会政策有什么特点?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趋势是什么?本章扩展阅读: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王思斌,《社会政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Saville,John.The Welfare State:AnHistorical Approach.TheNewReasoner,No.3,Winter1957,pp.5-25Myles,John and Jill Quadagno.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Welfare State.Social ServiceReviewVol.76,No.1.2002.pp.34-57.Wilensky,Harold.And C.N.Lebeaux.Industrial Societyand Social Welfare.NewYork:Russell Sage.1958TH马款尔安东尼吉登斯。《公民权利与社会阶级》,郭思华、刘训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10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0 时期的双二元的福利体系 四、市场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政策 从 1984 年开始城镇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就是改革劳动用工制度,1986 年推行劳动合同制; 1993 年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把社会保障当作国企改革 的配套工程,提出了相对独立的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之后到 2000 年逐步建成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社会救助规范化:1993 年开始实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999 年颁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制度》,县级以上普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服务社会化:各级民政福利院推行产业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走市场化改革方向; 公共卫生市场化:改革公立医院,实行市场化运行,国家只实行差额补助,医院实行以药养医 的模式; 高等教育产业化:取消助学金,自助 招生,高等教育收费; 住房商品化:取消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市场化 五、中国进入社会政策时代? 从 2003 年开始,胡温政府开始加强社会建设,关注民生和新农村建设,提倡科学发展,注重 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王思斌(2004)、王绍光(2006)等人,称之为社会政策时代的来临, 以纠正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片面注重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然而,当前中国的社会政策依然是理 念不清、体系分割、保障不力、效率不高。 本章复习思考题 1.西方社会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2.英国社会政策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3.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社会政策面对历史条件是什么? 4.十九世纪西方资本主义产生了几种不同的应对社会危机的策略? 5.福利资本主义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6.福利资本主义的类型如何划分? 7.中国古代社会福利的萌芽有哪些? 8.新中国的社会政策有什么特点?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政策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本章扩展阅读: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王思斌,《社会政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冯钢,刘阳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Saville, John. The Welfare State: An Historical Approach. The New Reasoner, No.3, Winter 1957, pp.5-25. Myles, John and Jill Quadagno. Political Theories of the Welfare State. Social Service Review. Vol.76, No.1. 2002. pp.34-57. Wilensky, Harold. And C.N. Lebeaux. Industrial Society and Social Welfare. NewYork: Russell Sage. 1958. T.H.马歇尔 安东尼.吉登斯。《公民权利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社会政策分析第三章社会政策分析的福利视角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福利的几种不同的理论视角,从而加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福利争论的认识。本章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书目,并积极参与课堂听课和讨论。本章课时分配6个课时第一节积极自由主义福利一、费边社会社的积极自由的概念积极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福利的价值基础:社会平等,尤其是基本公民资格的平等,乃至于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都应该是平等的。但是公民仍然是自由的,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决定自己的事物不受干涉。积极自由主义的主要政策措施一一再分配性社会福利:通过累进税收,征收社会福利资金通过选择性手段(家计调查及其它条件),或普遍性手段(基于公民资格)提供基本收入保障和社会服务强制性社会保险要体现纵向再分配问题,也就是说保险缴费和保险津贴之间体现逆向的关联。二、托马斯.马歇尔的公民权利概念马歇尔强调福利是一种公民权利,通过普遍性再分配措施,尽量减少因为选择性福利带来的污名效应三、理查德.体特姆斯的社会团结概念体特姆斯认为社会福利是传统互惠美德的制度化,是为了社会的团结和整合,是一种利他主义的奉献四、约翰.罗尔斯的公正概念罗斯尔认为公正应该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的自愿选择,包括如下原则:保障所有人的平等自由权;保障所有的接近资源和机会的平等权利;把社会照顾给予社会上最弱的群体。第三节消极自由主义福利一、古典自由主义的观念每个人,包括弱势群体都是利已主义者,而人们的具体行为方式则受到政策环境以及同类群体集体身份的影响;自由是避免他人的干涉,而不是保障一个人的幸福和善良:二、新古典自由主义观念当今福利国家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违背,试图通过国家政策来保障个人福利,结果导致国家财11
社会政策分析 11 第三章 社会政策分析的福利视角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待福利的几种不同 的理论视角,从而加深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福利争论的认识。本章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书目,并积 极参与课堂听课和讨论。 本章课时分配 6 个课时 第一节 积极自由主义福利 一、费边社会社的积极自由的概念 积极自由主义或改良自由主义福利的价值基础: 社会平等,尤其是基本公民资格的平等,乃至于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都应该是平等的。 但是公民仍然是自由的,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决定自己的事物不受干涉。 积极自由主义的主要政策措施——再分配性社会福利: 通过累进税收,征收社会福利资金 通过选择性手段(家计调查及其它条件),或普遍性手段(基于公民资格)提供基本收入保障 和社会服务 强制性社会保险要体现纵向再分配问题,也就是说保险缴费和保险津贴之间体现逆向的关联。 二、托马斯.马歇尔的公民权利概念 马歇尔强调福利是一种公民权利,通过普遍性再分配措施,尽量减少因为选择性福利带来的污 名效应 三、理查德.体特姆斯的社会团结概念 体特姆斯认为社会福利是传统互惠美德的制度化,是为了社会的团结和整合,是一种利他主义 的奉献 四、约翰.罗尔斯的公正概念 罗斯尔认为公正应该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的自愿选择,包括如下原则:保障所有人的平等自由 权;保障所有的接近资源和机会的平等权利;把社会照顾给予社会上最弱的群体。 第三节 消极自由主义福利 一、古典自由主义的观念 每个人,包括弱势群体都是利己主义者,而人们的具体行为方式则受到政策环境以及同类群体 集体身份的影响; 自由是避免他人的干涉,而不是保障一个人的幸福和善良; 二、新古典自由主义观念 当今福利国家是对古典自由主义的违背,试图通过国家政策来保障个人福利,结果导致国家财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政负担以及个人自由选择的减少和奋斗精神的减弱,所以应该回归古典自由状态三、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批评认为60年代的福利政策并没有提升穷人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所以从经济角度,人们觉得工作不如申请福利救济:而且救济措施附带的条件导致底下阶层必须放弃婚姻,选择单亲,才能申请AFDC又加上福利对象身份趋同,并没有心理上的道德压力,相反会认为寻找低收入工作,而不领福利才是一种呆子。所以,右派自由主义者认为,不是贫穷文化,而是福利政策导致了底下阶层的行为和道德堕落第四节左派结构主义福利一、正统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福利是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的一项社会契约,一方面和资本家集团通过收税来提供社会秩序和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和工人阶级通过社会福利来获取选票。但是这个社会契约式内在矛盾的,不稳定的。二、马克思主义对福利资本主义的批判资本主义福利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孕育着巨大的危机,这个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20世纪70年代的福利国家危机就是证明,福利国家只是暂时提供了一种缓和,但是危机会导致资本主义福利国家发生革命。三、温和左派结构主义福利观结构主义认为导致个人贫穷和失业的原因,主要不是个人行为问题、也不是贫穷文化问题,而是社会缺乏公平的就业机会,是社会结构的排斥和孤立,导致了低下阶层的生活机会的缺乏,进而导致了失业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的趋同化第五节社群主义福利一、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社群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关键是公民要有责任感和道德感,而是只享受权利和个人主义。他们认为个人主义的权利观是长期以来自由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毒害。而这个道德基础结构就在于民间社会的非正式社区关系之中,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其他共同体。这其实就是托克维尔所说的美国式民主的社会基础二、社群主义对国家主义但是他们又不像保守主义,把公民责任的培养寄托于行政权力的动员,走权威主义道路,而是寄托于一个道德基础结构。三、社群主义的福利主张乔纳森.萨克斯(JonathanSacks)认为,西方社会道德的堕落,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主导下的12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2 政负担以及个人自由选择的减少和奋斗精神的减弱,所以应该回归古典自由状态, 三、新古典自由主义对福利国家的批评 认为 60 年代的福利政策并没有提升穷人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所以从经济角度,人们觉得 工作不如申请福利救济; 而且救济措施附带的条件导致底下阶层必须放弃婚姻,选择单亲,才能申请 AFDC; 又加上福利对象身份趋同,并没有心理上的道德压力,相反会认为寻找低收入工作,而不领福 利才是一种呆子。 所以,右派自由主义者认为,不是贫穷文化,而是福利政策导致了底下阶层的行为和道德堕落 第四节 左派结构主义福利 一、正统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福利是国家为了保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的一项社会契约,一方面 和资本家集团通过收税来提供社会秩序和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和工人阶级通过社会福利来获取选 票。但是这个社会契约式内在矛盾的,不稳定的。 二、马克思主义对福利资本主义的批判 资本主义福利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孕育着巨大的危机,这个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20 世纪 70 年代的福利国家危机就是证明,福利国家只是暂时提供了一种缓和,但是危机会导致资本 主义福利国家发生革命。 三、温和左派结构主义福利观 结构主义认为导致个人贫穷和失业的原因,主要不是个人行为问题、也不是贫穷文化问题,而 是社会缺乏公平的就业机会,是社会结构的排斥和孤立,导致了低下阶层的生活机会的缺乏,进而 导致了失业以及相应的生活方式的趋同化 第五节 社群主义福利 一、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 社群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关键是公民要有责任感和道德感,而是只享受权利和个人主义。他们 认为个人主义的权利观是长期以来自由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毒害。而这个道德基础结构就在于民间社 会的非正式社区关系之中,包括家庭、学校、社区以及其他共同体。这其实就是托克维尔所说的美 国式民主的社会基础 二、社群主义对国家主义 但是他们又不像保守主义,把公民责任的培养寄托于行政权力的动员,走权威主义道路,而是 寄托于一个道德基础结构。 三、社群主义的福利主张 乔纳森.萨克斯(Jonathan Sacks)认为,西方社会道德的堕落,主要是因为自由主义主导下的
社会政策分析制度和公共话语的腐化抛杀的。尤其是国家进入福利领域,成为一个责任的国家,但是公民却失去了道德责任,成为一个权利公民。所以,他们和保守主义一样批判自由主义福利制度,导致的个人道德和公共道德的随落社群主义的福利改革主张:首先他们强调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而不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所以他们不会期望人们是利他主义,但是要是一个集体主义和社群主义,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集体负责任,所以他们赞同社会福利:其次是主张强调福利申领者的义务及权利的对等性,不能是无条件的福利权利,尤其是要对社群尽义务,所以福利申领者要对以对社区公共利益尽责和个人品格为条件:第三,他们强调无论是福利对象自己,还是福利标准都要有道德标准和道德判断,成为一个道德人,对自己的行为要依循自己内心的道德声音进行判断。所以他们反对强制权威,但是却支持通过广泛的政策手段,来促进社区道德共同体对个人行为的约束。第六节发展性社会政策一、詹姆斯梅志里的发展政策观社会福利不仅仅是满足需求,还包括控制社会问题,促进机会改善等方面内容,这样仅仅通过再分配性福利,就只能解决需求满足,而不能顾及其他方面的内容。改善社会福利的途径,包括社会服务或社会政策,还包括传统的社会慈善活动,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方式。然而,这三大方式各有其缺点,他们要么通过再分配方式,要么强调对个人行为的干预和治疗,忽视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过程和结构。发展性社会福利可以看做是对提特姆斯所说的残补性福利和制度性福利的双重扩展。它试图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整体人口的福利。从而把超越了残补性福利的污名化效应,也超越了制度性再分配福利的财政危机。如何解决社会贫穷人员的问题,梅志里的建议是除了提供必需的补救性和矫正性服务措施,最好是以社区为单位,把贫穷人员也纳入到发展性项目中,使他们融入到社会发展过程,而不是成为一个福利消费者二、迈克尔.谢若登的资产建设政策谢若登采取了一个更加经济学倾向的福利观,那就是把家庭金融,包括资产和收入当做家庭福利的核心。而且他大量采用正统古典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储蓄和消费问题。比如他引用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的消费函数理论,来解释永久性收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及引用莫迪格里安尼(FrancoModigliani)和布鲁姆伯格(RichardBrumberg)的消费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终生收入和终生消费的差额,作为现时储蓄的基础。谢若登提出的福利改革方案,既不同手正统的基手道德理想的再分配补偿方案,也不同于右派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取消福利,管制穷人:而是建议一种模仿富人的收入加资产的福利方案。具体是指,把现在政府的福利支出,转变成对穷人的资产积累的激励措施,这在短期内会降低消费,但是从长远来看则会增加穷人的资产,并且会因资产收入而增加穷人的福利。13
社会政策分析 13 制度和公共话语的腐化扼杀的。尤其是国家进入福利领域,成为一个责任的国家,但是公民却失去 了道德责任,成为一个权利公民。所以,他们和保守主义一样批判自由主义福利制度,导致的个人 道德和公共道德的堕落 社群主义的福利改革主张: 首先他们强调公共利益和公共道德,而不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所以他们不会期望人们是利 他主义,但是要是一个集体主义和社群主义,对自己生活的社区集体负责任,所以他们赞同社会福 利; 其次是主张强调福利申领者的义务及权利的对等性,不能是无条件的福利权利,尤其是要对社 群尽义务,所以福利申领者要对以对社区公共利益尽责和个人品格为条件; 第三,他们强调无论是福利对象自己,还是福利标准都要有道德标准和道德判断,成为一个道 德人,对自己的行为要依循自己内心的道德声音进行判断。所以他们反对强制权威,但是却支持通 过广泛的政策手段,来促进社区道德共同体对个人行为的约束。 第六节 发展性社会政策 一、詹姆斯.梅志里的发展政策观 社会福利不仅仅是满足需求,还包括控制社会问题,促进机会改善等方面内容,这样仅仅通过 再分配性福利,就只能解决需求满足,而不能顾及其他方面的内容。 改善社会福利的途径,包括社会服务或社会政策,还包括传统的社会慈善活动,以及专业社会 工作方式。然而,这三大方式各有其缺点,他们要么通过再分配方式,要么强调对个人行为的干预 和治疗,忽视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过程和结构。 发展性社会福利可以看做是对提特姆斯所说的残补性福利和制度性福利的双重扩展。它试图通 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整体人口的福利。从而把超越了残补性福利的污名化效应, 也超越了制度性再分配福利的财政危机。 如何解决社会贫穷人员的问题,梅志里的建议是除了提供必需的补救性和矫正性服务措施,最 好是以社区为单位,把贫穷人员也纳入到发展性项目中,使他们融入到社会发展过程,而不是成为 一个福利消费者 二、迈克尔.谢若登的资产建设政策 谢若登采取了一个更加经济学倾向的福利观,那就是把家庭金融,包括资产和收入当做家庭福 利的核心。 而且他大量采用正统古典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储蓄和消费问题。比如他引用经济学家米尔顿.弗 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的消费函数理论,来解释永久性收入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以及引用莫 迪格里安尼(Franco Modigliani)和布鲁姆伯格(Richard Brumberg)的消费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 终生收入和终生消费的差额,作为现时储蓄的基础。 谢若登提出的福利改革方案,既不同于正统的基于道德理想的再分配补偿方案,也不同于右派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取消福利,管制穷人;而是建议一种模仿富人的收入加资产的福利方案。 具体是指,把现在政府的福利支出,转变成对穷人的资产积累的激励措施,这在短期内会降低 消费,但是从长远来看则会增加穷人的资产,并且会因资产收入而增加穷人的福利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七节福利改革争论和第三条道路一、福利国家的危机在20是70年代末期,随着福利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引发福利财政危机。但是右派保守势力却颠倒因果,认为是国家福利拖累了经济活力,导致了经济危机。以批评福利国家为口号,成为英国保守党和美国共和党竞选上台的主要动力。他们上台之后,开始对福利国家进行福利改革,改革的基本趋势是消减国家福利,促进选择和消费者利益,鼓励混合福利经济和减少福利依赖二、混合型福利趋势混合福利,或福利的混合经济成为保守党遗留给新世纪的社会福利政策的遗产。而具体的混合福利的涵义,则存在从一维模式、到二维模式、再到三维模式的争论(Powell,2007)。维模式是指仅仅从福利的供给角度来区分福利的构成要素;二维模式是把福利融资和福利供给区分开来,分析福利的构成要素,也就是福利出资人和福利供给人可以分离;三维模式是指从福利出资、福利供给和福利规制三个维度来分析福利的构成要素。总体上,“在上个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间,福利服务由原来的直接国家供给形式转变为重视家庭、市场和志愿性/慈善部门的作用”。三、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新第三条道路的主要理论总结者是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Giddens,1998)。他对20世纪80年代保守主义社会政策潮进行吸纳,结合新的社会历史条件,给英国工党系统总结了新的施政纲领。他认为在后工业、全球化、反思性现代化时代,一方面个人获得了自由和灵活性,但是个人和社会风险加剧。所以,吉登斯提出了投资性福利和积极福利概念,以试图超越传统的左派的消费福利和右派的消减福利的争论。同时他希望企业、市场、非政府组织、社区和家庭都发挥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福利,这样把保障体系分摊给整个社会,而不是由国家单独承担。吉登斯称之为“福利社会”,而不是福利国家。有人把第三条道路的福利国家概况为四个领域:“一种积极的、预防性的福利国家;工作的中心地位;机会而非收入的再分配;权利和责任的平衡”(Powell,1999:16)本章复习思考题:1.积极自由主义的福利视角是什么?2.消极自由主义的福利视角是什么?3.左派结构主义的福利视角是什么?4.社群主义的福利视角是什么?5.发展性社会政策指什么?6.混合福利的含义和类型是什么?7.什么是福利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本章扩展阅读书目:艾伦.迪肯,《福利视角》,周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TH马歇尔安东尼.吉登斯,《公民权利与社会阶级》,郭华、刘训练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4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14 第七节 福利改革争论和第三条道路 一、福利国家的危机 在 20 是 70 年代末期,随着福利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引发福利财政危机。但是右派保守势力 却颠倒因果,认为是国家福利拖累了经济活力,导致了经济危机。以批评福利国家为口号,成为英 国保守党和美国共和党竞选上台的主要动力。他们上台之后,开始对福利国家进行福利改革,改革 的基本趋势是消减国家福利,促进选择和消费者利益,鼓励混合福利经济和减少福利依赖 二、混合型福利趋势 混合福利,或福利的混合经济成为保守党遗留给新世纪的社会福利政策的遗产。而具体的混合 福利的涵义,则存在从一维模式、到二维模式、再到三维模式的争论(Powell,2007)。 一维模式是指仅仅从福利的供给角度来区分福利的构成要素;二维模式是把福利融资和福利供 给区分开来,分析福利的构成要素,也就是福利出资人和福利供给人可以分离;三维模式是指从福 利出资、福利供给和福利规制三个维度来分析福利的构成要素。 总体上,“在上个世纪最后的二十五年间,福利服务由原来的直接国家供给形式转变为重视家 庭、市场和志愿性/慈善部门的作用”。 三、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 新第三条道路的主要理论总结者是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Giddens,1998)。他对 20 世 纪 80 年代保守主义社会政策思潮进行吸纳,结合新的社会历史条件,给英国工党系统总结了新的 施政纲领。 他认为在后工业、全球化、反思性现代化时代,一方面个人获得了自由和灵活性,但是个人和 社会风险加剧。所以,吉登斯提出了投资性福利和积极福利概念,以试图超越传统的左派的消费福 利和右派的消减福利的争论。 同时他希望企业、市场、非政府组织、社区和家庭都发挥作用,共同促进社会福利,这样把保 障体系分摊给整个社会,而不是由国家单独承担。吉登斯称之为“福利社会”,而不是福利国家。 有人把第三条道路的福利国家概况为四个领域:“一种积极的、预防性的福利国家;工作的中 心地位;机会而非收入的再分配;权利和责任的平衡”(Powell,1999:16) 本章复习思考题: 1.积极自由主义的福利视角是什么? 2.消极自由主义的福利视角是什么? 3.左派结构主义的福利视角是什么? 4.社群主义的福利视角是什么? 5.发展性社会政策指什么? 6.混合福利的含义和类型是什么? 7.什么是福利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 本章扩展阅读书目: 艾伦.迪肯,《福利视角》,周薇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T.H.马歇尔 安东尼.吉登斯,《公民权利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