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分析(一)前言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2个学分,36课时,主要教授社会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流派、基本过程和分析框架,让学生对社会政策掌握一种历史比较的分析思路,从而对中国社会政策进行批判性思考。本门课程大纲由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教研室郭伟和编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相关文献,便于选课和课下学习。(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社会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社会政策的不同国际流派,掌握社会政策比较分析的框架和指标体系,能够批判性分析社会政策。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外阅读和练习,平时成就为30%,本课程实行期末论文考核,期末论文成绩为70%。(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5
社会政策分析 5 (一)前言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 2 个学分,36 课时,主要教授社会政策的基本 理论、基本流派、基本过程和分析框架,让学生对社会政策掌握一种历史比较的分析思路,从而对 中国社会政策进行批判性思考。本门课程大纲由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教研室郭伟和编写,主要是为 了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相关文献,便于选课和课下学习。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社会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了解社会政策的不同国际流 派,掌握社会政策比较分析的框架和指标体系,能够批判性分析社会政策。 本门课程要求学生按时上课,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完成课外阅读和练习,平时成就为 30%, 本课程实行期末论文考核,期末论文成绩为 70%。 (三)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基本类别,以及和公共政策、经济政策等概念的关系。本章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后阅读,并积极听课堂讲授。本章课时分配4课时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一、政策的概念是一种意图和计划是一种干预和行动(实践)有关公共秩序和社会生活的干预态度,自17世纪以来的古典思想家就发生了基本争论:一种是反对干预,提倡一种自由放任的思想,这可以说是一种反政策观念:另一种是主张积极干预,通过计划和行政方式,来干预社会发展,达到某种理想状态,这就是各种公共政策学说的思想来源二、公共政策的范围公共政策的范围和内容,取决于一般政治学说。大致说来,分为如下几种流派:1.古典自由主义主张的公共政策既没有社会政策、也没有经济政策,仅有治安、军事、外交政策。2.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和市民社会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必将通过阶级革命,转换为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是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社会主义首先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实现按劳分配等。3.介于自由放任和全面社会管理之间的是第三条道路,包括英国19世纪后期费边社的主张和北欧各国的社会民主主义。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条件下,并不需要革命,通过工会和议会等制度,也可以进行收入再分配、公司公有化、改善劳资关系、促进充分就业等政策,实现社会改良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这其实构成了现代社会政策的起源三、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一般认为社会政策是为了如下目标而制定的政策:社会福利、社会团结、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等。所用的政策手段包括收入再分配、制度规范、服务供应、财政支持、资格限定等等。而经济政策一般认为是为了如下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货币稳定和贸易平衡。所用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市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等。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分类体系一、社会政策的内容体系划分西方国家对社会政策的内容划分(尼古拉斯.巴尔,2003,麦克.希尔,2003):核心领域:各种年金和津贴等福利体系(养老金、儿童津贴、残疾津贴、家庭津贴、老年津贴6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6 第一章 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功能、基本类别, 以及和公共政策、经济政策等概念的关系。本章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后阅读,并积极聆听课堂讲 授。 本章课时分配 4 课时 第一节 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一、政策的概念 是一种意图和计划 是一种干预和行动(实践) 有关公共秩序和社会生活的干预态度,自 17 世纪以来的古典思想家就发生了基本争论:一种 是反对干预,提倡一种自由放任的思想,这可以说是一种反政策观念:另一种是主张积极干预,通 过计划和行政方式,来干预社会发展,达到某种理想状态,这就是各种公共政策学说的思想来源 二、公共政策的范围 公共政策的范围和内容,取决于一般政治学说。大致说来,分为如下几种流派: 1. 古典自由主义主张的公共政策既没有社会政策、也没有经济政策,仅有治安、军事、外交 政策。 2. 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和市民社会都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必将通过阶级革命,转换为 共产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是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社会主义首先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 划经济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分配,实现按劳分配等。 3. 介于自由放任和全面社会管理之间的是第三条道路,包括英国 19 世纪后期费边社的主张和 北欧各国的社会民主主义。他们认为在市场经济和议会民主条件下,并不需要革命,通过工会和议 会等制度,也可以进行收入再分配、公司公有化、改善劳资关系、促进充分就业等政策,实现社会 改良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这其实构成了现代社会政策的起源 三、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关系 一般认为社会政策是为了如下目标而制定的政策:社会福利、社会团结、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 等。所用的政策手段包括收入再分配、制度规范、服务供应、财政支持、资格限定等等。 而经济政策一般认为是为了如下四大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货币稳定和贸易平衡。所用 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等。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分类体系 一、社会政策的内容体系划分 西方国家对社会政策的内容划分(尼古拉斯.巴尔,2003,麦克.希尔,2003): 核心领域:各种年金和津贴等福利体系(养老金、儿童津贴、残疾津贴、家庭津贴、老年津贴
社会政策分析等,相对于中国的社会保障范围),以及个人性社会服务(老年服务、残疾服务、儿童服务、妇女服务、家庭服务、矫治服务等)外围领域:教育、医疗、住房、劳动就业等二、社会政策的类型划分剩余补充性社会政策;工业成就型社会政策;制度性再分配型社会政策三、社会政策的项目构成要素社会政策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一个国家基本的福利文化传统);社会政策的分配标准(资格认定问题);社会政策的分配类型(福利手段问题);社会政策的分配策略(福利组织和行政等福利传递问题);社会政策的筹资方式(福利筹资方式)四、中国社会保障的划分体系1.计划经济时期的板块结合式社会保障制度(郑功成,2002):城镇职工: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和单位福利服务体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休退职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和各种单位福利服务体系农村社员:五保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民办教育等民政福利:社会救济、自然灾害救济、三五对象福利照顾、军人优抚安置制度。2.市场经济体系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职工补充保险、个人和家庭保障、特殊性军人优待抚恤本章复习思考题:1.划分公共政策范围的不同思想流派有哪些?2.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关系是什么?3.社会政策的内容体系如何划分?4.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划分方法如何?本章扩展阅读书目:R.M.Titmuss.《社会政策十讲》,应奇,刘训练,江绍康译,吉林出版社,2011。迈克尔.希尔,《理解社会政策》,刘升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哈特利.迪安,《社会政策学十讲》,岳经纶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
社会政策分析 7 等,相对于中国的社会保障范围),以及个人性社会服务(老年服务、残疾服务、儿童服务、妇女 服务、家庭服务、矫治服务等). 外围领域:教育、医疗、住房、劳动就业等 二、社会政策的类型划分 剩余补充性社会政策; 工业成就型社会政策; 制度性再分配型社会政策 三、社会政策的项目构成要素 社会政策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一个国家基本的福利文化传统); 社会政策的分配标准(资格认定问题); 社会政策的分配类型(福利手段问题); 社会政策的分配策略(福利组织和行政等福利传递问题); 社会政策的筹资方式(福利筹资方式) 四、中国社会保障的划分体系 1. 计划经济时期的板块结合式社会保障制度(郑功成,2002): 城镇职工: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和单位福利服务体系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退休退职制度、公费医疗制度和各种单位福利服务体系 农村社员:五保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民办教育等 民政福利:社会救济、自然灾害救济、三五对象福利照顾、军人优抚安置制度。 2. 市场经济体系下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职工补充保险、个人和家庭保障、特殊性军人优待抚恤 本章复习思考题: 1.划分公共政策范围的不同思想流派有哪些? 2.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3.社会政策的内容体系如何划分? 4.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划分方法如何? 本章扩展阅读书目: R.M. Titmuss.《社会政策十讲》,应奇,刘训练,江绍康译,吉林出版社,2011。 迈克尔.希尔,《理解社会政策》,刘升华译,商务印书馆,2003; 哈特利.迪安,《社会政策学十讲》,岳经纶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第二章社会政策分析的历史视角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社会政策产生的历史过程,尤其是推动社会政策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因素,掌握国际社会政策的不同类型及其演进逻辑。本章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书目,并积极参与课堂听课和讨论。本章课时分配6课时第一节西方社会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一、西方社会转型的背景条件1.在15世纪以后,重商主义成为西欧列国的基本方针,王室为了财政收入,一方面对外侵略和殖民,另一方面通过政权建设,向下延伸,建立民族国家。2.民族国家形成的同时,整合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国内商业和国际贸易的整合,发生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3.于是大量的农民成为城市流民、贫民。城市里流浪、失业、行乞、妓女、航脏、疾病等社会问题提出二、西方社会政策的产生标志1601年英国女王颁布全国统一的《济贫法》,确立了分类救助、院内救助、强制劳动等方针;1536年英国颁布了《职工法》,确立了强迫劳动、七年学徒制、官员鉴定的最高工资制度:1662年英国颁布了《安置法》,限制人们自由迁徙,保证社会秩序稳定。第二节西方社会政策发展的历史阶段一、重商主义时期的社会政策1.提供最基本的就业、救助和生活居住:2.限制社会流动,保持社会秩序;3.限制乞讨、救济耻辱化:4.工作伦理二、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政策1.社会救助: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取代了就济贫法,确立新的救济原则:劣等处理原则;救济院检查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2.社会保险:1883年德国颁布首个劳工疾病保险:1884年颁布工伤保险;1889年颁布养老和残疾保险。之后被英国、美国等国家学习,用社会保险的办法来替代救济的办法,成为社会政策的主要手段。3.劳动就业政策: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强制规定了工厂的卫生检查、日工作时间、学徒教育等内容,尤其是设置了工厂检查员制度,到工厂里进行劳动卫生、工作时间和学徒教育情况。到20世纪大萧条时期,美国采取了公共就业法案,通过积极就业政策来促进就业。4.教育政策:1870年英国颁布首部教育法,政府提供初等教育,向工人阶级提供教育。之后不8
社会学院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8 第二章 社会政策分析的历史视角 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本章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社会政策产生的历史过程,尤 其是推动社会政策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因素,掌握国际社会政策的不同类型及其演进逻 辑。本章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书目,并积极参与课堂听课和讨论。 本章课时分配 6 课时 第一节 西方社会政策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西方社会转型的背景条件 1. 在 15 世纪以后,重商主义成为西欧列国的基本方针,王室为了财政收入,一方面对外侵略 和殖民,另一方面通过政权建设,向下延伸,建立民族国家。 2. 民族国家形成的同时,整合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国内商业和国际贸易的整合,发生了羊吃 人的圈地运动。 3. 于是大量的农民成为城市流民、贫民。城市里流浪、失业、行乞、妓女、肮脏、疾病等社 会问题提出 二、西方社会政策的产生标志 1601 年英国女王颁布全国统一的《济贫法》,确立了分类救助、院内救助、强制劳动等方针; 1536 年英国颁布了《职工法》,确立了强迫劳动、七年学徒制、官员鉴定的最高工资制度; 1662 年英国颁布了《安置法》,限制人们自由迁徙,保证社会秩序稳定。 第二节 西方社会政策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重商主义时期的社会政策 1.提供最基本的就业、救助和生活居住; 2.限制社会流动,保持社会秩序; 3.限制乞讨、救济耻辱化; 4.工作伦理 二、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政策 1. 社会救助:1834 年英国新《济贫法》取代了就济贫法,确立新的救济原则:劣等处理原则; 救济院检查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 2. 社会保险:1883 年德国颁布首个劳工疾病保险;1884 年颁布工伤保险;1889 年颁布养老和 残疾保险。之后被英国、美国等国家学习,用社会保险的办法来替代救济的办法,成为社会政策的 主要手段。 3. 劳动就业政策:1802 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强制规定了工厂的卫生检查、日工作时间、学 徒教育等内容,尤其是设置了工厂检查员制度,到工厂里进行劳动卫生、工作时间和学徒教育情况。 到 20 世纪大萧条时期,美国采取了公共就业法案,通过积极就业政策来促进就业。 4.教育政策:1870 年英国颁布首部教育法,政府提供初等教育,向工人阶级提供教育。之后不
社会政策分析断修订,扩大教育范围,减免教育收费,规范教育内容。1902年英国已经使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开支合法化,刺激了国家教育的发展;1904年提供了学习免费午餐和学生医疗服务。5.卫生政策:1875年英国颁布了首部《公共健康法案》,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限制传染病和精神病。另外,德国在1884年通过了疾病保险:而英国一直沿袭的是公共医疗服务体系。6.住房政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为了解决退伍军人安置问题,才开始干预住房市场。1919年颁布了《住房及城市计划法》,要求地方政府改善本地住房紧张问题,并合法化了这样政府的住房补贴支出。7.个人化社会服务:发源于17世纪的各种救济院、福利院、收容院、精神病院,开始发生人道主义转型,并且通过民间服务的形式扩展了个人化服务的体系。三、现代福利国家的形成二战后英国的凯恩斯一贝弗里奇主义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思想(Keynes,1936):凯恩斯主张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周期,促进充分就业。主要措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需求,但是不主张工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供给调节和结构调节。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和服务方案(Beveridge,1942):通过缴费式保险,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险体系;通过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医疗服务;通过普惠式家庭津贴,负担人口再生产成本;通过社会救助,提供最低社会保障。第三节中国社会政策发生的历史过程一、中国古代社会政策的萌芽最早的官方社会政策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地官司徒的职责,有所谓的荒政十二和保息六政。荒政十二: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杀哀、番乐、多混、索鬼神、除盗贼:保息六政: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到了西汉时期开始有所谓的仓储制度,有常平仓:后来北宋时期,各种义仓、平巢仓等都制度出现。宋朝以后出现了各种福利照顾设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福田院、普济院等。但是,帝国时期的中国社会,主要是依靠家庭和社区作为社会福利的提供者,政府福利只是象征性的显示皇恩的柔性统治手段二、民国时期的社会政策出现1931年民国政府颁布有《救济院规则》,模仿西方国家实施院内社会救助,1943年颁布有《社会救济法》;1931年民国颁布有《工厂法》,对个人的医疗、工伤、死亡、生育保险做出了规定。但是,在民国时期,因为战乱,社会福利基本上有名无实,仍然主要靠家庭、社区等传统福利资源,以及民间慈善事业来提供。三、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社会政策双二元的福利体系:建国后到1956年左右,国家迅速安稳了社会秩序,恢复了生产,然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到1956年《户籍管理条例》颁布,确立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对应的福利体系。城市居民又划分为单位内外二元福利体系。由此构成了我国计划经济9
社会政策分析 9 断修订,扩大教育范围,减免教育收费,规范教育内容。1902 年英国已经使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 教育开支合法化,刺激了国家教育的发展;1904 年提供了学习免费午餐和学生医疗服务。 5.卫生政策:1875 年英国颁布了首部《公共健康法案》,明确了地方政府的责任,限制传染病 和精神病。另外,德国在 1884 年通过了疾病保险;而英国一直沿袭的是公共医疗服务体系。 6.住房政策: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为了解决退伍军人安置问题,才开始干预住房市场。 1919 年颁布了《住房及城市计划法》,要求地方政府改善本地住房紧张问题,并合法化了这样政府 的住房补贴支出。 7.个人化社会服务: 发源于 17 世纪的各种救济院、福利院、收容院、精神病院,开始发生人道 主义转型,并且通过民间服务的形式扩展了个人化服务的体系。 三、现代福利国家的形成 二战后英国的凯恩斯—贝弗里奇主义: 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思想(Keynes,1936):凯恩斯主张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周期,促 进充分就业。主要措施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需求,但是不主张工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供给 调节和结构调节。 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险和服务方案(Beveridge,1942):通过缴费式保险,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险 体系;通过国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医疗服务;通过普惠式家庭津贴,负担人口再生产成本; 通过社会救助,提供最低社会保障。 第三节 中国社会政策发生的历史过程 一、中国古代社会政策的萌芽 最早的官方社会政策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地官司徒的职责,有所谓的荒政十二和保息六政。 荒政十二:散利、薄征、缓刑、弛力、舍禁、去几、杀哀、蕃乐、多混、索鬼神、除盗贼; 保息六政: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 到了西汉时期开始有所谓的仓储制度,有常平仓;后来北宋时期,各种义仓、平粜仓等都制度 出现。 宋朝以后出现了各种福利照顾设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福田院、普济院等。 但是,帝国时期的中国社会,主要是依靠家庭和社区作为社会福利的提供者,政府福利只是象 征性的显示皇恩的柔性统治手段 二、民国时期的社会政策出现 1931 年民国政府颁布有《救济院规则》,模仿西方国家实施院内社会救助,1943 年颁布有《社 会救济法》; 1931 年民国颁布有《工厂法》,对个人的医疗、工伤、死亡、生育保险做出了规定。 但是,在民国时期,因为战乱,社会福利基本上有名无实,仍然主要靠家庭、社区等传统福利 资源,以及民间慈善事业来提供。 三、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社会政策 双二元的福利体系:建国后到 1956 年左右,国家迅速安稳了社会秩序,恢复了生产,然后通 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到 1956 年《户籍管理条例》颁布,确立了城乡二元 社会结构和对应的福利体系。城市居民又划分为单位内外二元福利体系。由此构成了我国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