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学生日常出勤、课堂表现和期中闭卷考试:总结性评价:期末闭卷考试。(三)成绩构成综合成绩=日常考勤和课堂表现(10%)+期中考核(30%)+期末考核(60%)。八、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6版)》(9787040396614),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出版社,2014年6月第6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787040238969),盛骤,谢式千,潘承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6月第4版。执笔人:张宗审核人:刘拓《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2021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PSY21221L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英文名称:HumanAnatomyPhysiology课程类别:口通识必修课口通识选修课口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创新班)总学时:34理论学时:34实践学时:0总学分:2先修课程:(选填)并修课程:(选填)二、课程简介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本课程将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以解剖学为基础,生理学为重点,系统地介绍人体的基本组织、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机能,以及完成生理机能的机制。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针对心理学专业的特点,突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重点。涉及到重点难点内容的讲授,尽量采用多媒体,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系统了解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与结构,掌握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为后续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的一般规律,为后继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和更高层次的科学探索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2
2 过程性评价:学生日常出勤、课堂表现和期中闭卷考试;总结性评价:期末闭卷考试。 (三)成绩构成 综合成绩=日常考勤和课堂表现(10%)+期中考核(30%)+期末考核(60%)。 八、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第 6 版)》(9787040396614),同济大学数学系主编,机械工程出版社出版社, 2014 年 6 月第 6 版。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787040238969),盛骤,谢式千,潘承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6 月第 4 版。 执笔人:张宗 审核人:刘拓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大纲 (2021 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PSY21221L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 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 Physiology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通识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创新班) 总 学 时: 34 理论学时:34 实践学时:0 总 学 分:2 先修课程:(选填) 并修课程:(选填) 二、课程简介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各部分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和活动规律的科学。本课程将解剖学和生理 学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其中以解剖学为基础,生理学为重点,系统地介绍人体的基本组织、系统的形 态结构及其生理机能,以及完成生理机能的机制。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课。针对心理学专业的特点,突出人体的基本生理功 能,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重点。涉及到重点难点内容的讲授,尽量采用多媒体,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在学 生的面前。让学生系统了解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与结构,掌握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为后续普通心理 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系统地阐述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使学生掌握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 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体功能的一般规律,为后继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 学科的学习和更高层次的科学探索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将人体形态与机能结合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提升学生整体学科素质和科学素养。通过科学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四、课程思政结合点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资源,结合课程知识点及知识点拓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一)思政目标与课程章节的对应矩阵思政点爱国诚信科学崇德勤学创新感恩自律乐观合计敬业友善守规善用精神思维忠诚担当坚毅教学章节第一章概述V1VV2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V1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VVV3第四章神经系统第五章特殊感觉器官V1合计82004-000(二)各章节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实现方法序号章序号知识点课程思政目标思政内容1第一章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科学精神结合学科历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2第二章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爱国敬业结合细胞器的工作方式培养合作、团队精神和家国情怀3第二章科学精神细胞的基本功能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强调唯物主义观点4第四章脊髓爱国敬业以顾方舟和陈薇团队脊髓研究中的事迹,培养家国情怀5第四章科学精神脑的结构和功能强调脑作为意识的物质基础,培养唯物主义的价值观6第四章脑可塑性自律担当结合运动重塑脑的文献,提高强身健体的自律意识7第五章特殊感觉器官创新思维结合视、听觉的理论争议,激发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五、课程教学安排表 2课程教学安排表章节讲授上机教学内容实验实训教学(实验)方法绪论第一章3讨论式教学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4混合教学5混合教学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第四章神经系统15混合教学第五章6特殊感觉器官混合教学1总回顾讨论式教学合计343
3 将人体形态与机能结合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提升学生整体学科素质和科学素养。通过 科学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及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通过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思政目标,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四、课程思政结合点 深入挖掘本课程的思政资源,结合课程知识点及知识点拓展,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与责任担 当;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团队意识和合 作能力。 (一)思政目标与课程章节的对应矩阵 思政点 教学章节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崇德 守规 勤学 善用 科学 精神 创新 思维 感恩 忠诚 自律 担当 乐观 坚毅 合计 第一章 概述 √ 1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 √ 2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 1 第四章 神经系统 √ √ √ 3 第五章 特殊感觉器官 √ 1 合计 2 0 0 0 4 1 0 1 0 8 (二)各章节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实现方法 序号 章序号 知识点 课程思政目标 思政内容 1 第一章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科学精神 结合学科历史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2 第二章 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爱国敬业 结合细胞器的工作方式培养合作、团队精神和家国情怀 3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科学精神 掌握细胞的基本功能,强调唯物主义观点 4 第四章 脊髓 爱国敬业 以顾方舟和陈薇团队脊髓研究中的事迹,培养家国情怀 5 第四章 脑的结构和功能 科学精神 强调脑作为意识的物质基础,培养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6 第四章 脑可塑性 自律担当 结合运动重塑脑的文献,提高强身健体的自律意识 7 第五章 特殊感觉器官 创新思维 结合视、听觉的理论争议,激发学生的批判和创新思维 五、课程教学安排 表 2 课程教学安排表 章节 教学内容 讲授 实验 上机 实训 教学(实验)方法 第一章 绪论 3 讨论式教学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4 混合教学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5 混合教学 第四章 神经系统 15 混合教学 第五章 特殊感觉器官 6 混合教学 总回顾 1 讨论式教学 合计 34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化: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电产生的机制:生物电产生的机制;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和肌肉收缩第一章结论(3学时)的机制。(一)教学要求教学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生物电产生掌握绪论中的知识点(人体解部生理学的基本机制。概念以及调节系统),了解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和特(三)教学内容点。认识人体解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形成第一节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初步认识。了解基本学科术语,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为后续章节以及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第四节骨骼肌的收缩功能教学重点: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第四章神经系统(15学时)教学难点: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三)教学内容(一)教学要求第一节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以及各神经系统的功能第二节生理功能调节重点掌握脑的结构和功能、与感觉和运动相关神经第三节生理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四节解剖学常用术语通过本章丰富的有关神经系统、脑对运动调节和高级功能实验案例,学会探索的思维,并提高分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组成(4学时)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学要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各种基本结构如细胞组织等的结构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常用术功能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语: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脊髓的内部结构;脑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外形及内部结构:间脑的分部;大脑的外形、分教学重点:细胞的一般结构与功能:四大基本叶及内部结构:脊髓的内部结构:脑的内部结构:组织的结构特点;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脊神经的分支及功能:脑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功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结构。能:神经的分布突触及突触传递:反射中枢活动的(三)教学内容基本特征:间脑的分部:脑的内部结构:丘脑的三第一节细胞结构类核群在感觉传导方面的功能: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第二节细胞增殖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通路结构和功能;异性感第三节基本组织觉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通路结构和功能;动的产生和协调机制;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分区第三章细胞的基本功能(5学时)构成特点:运动柱的概念: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功能: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机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一)教学要求经的主要区别;下丘脑对摄食、饮水、体温、性欲、理解和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物质转生物节律、防御反应等的调节:下丘脑对摄食、饮运的方式,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的原理以及生物电现水、体温、性欲、生物节律、防御反应等的调节:象,肌肉兴奋与收缩的过程。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睡(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眠时相: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教学重点: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性的变1
1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结论( 3 学时) (一)教学要求 掌握绪论中的知识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 概念以及调节系统),了解解剖生理学的发展和特 点。认识人体解剖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形成 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初步认识。了解基本学科术语, 为后续章节以及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内环境;内环境稳态;生理功能的 调节方式及特点。 教学难点: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特点。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第二节 生理功能调节 第三节 生理功能调节的控制系统 第四节 解剖学常用术语 第二章 人体的基本组成( 4 学时) (一)教学要求 理解各种基本结构如细胞组织等的结构 功能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细胞的一般结构与功能;四大基本 组织的结构特点;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细胞膜的结构。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结构 第二节 细胞增殖 第三节 基本组织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5 学时) (一)教学要求 理解和掌握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细胞物质转 运的方式,神经和肌肉兴奋性的原理以及生物电现 象,肌肉兴奋与收缩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性的变 化;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生物电产生的机制;生物 电产生的机制;兴奋由神经向肌肉传递和肌肉收缩 的机制。 教学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生物电产生 机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四节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第四章 神经系统( 15 学时) (一)教学要求 掌握神经系统的分类以及各神经系统的功能, 重点掌握脑的结构和功能、与感觉和运动相关神经 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本章丰富的有关神经系统、脑对运动调节 和高级功能实验案例,学会探索的思维,并提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常用术 语;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脊髓的内部结构;脑干 的外形及内部结构;间脑的分部;大脑的外形、分 叶及内部结构;脊髓的内部结构;脑的内部结构; 脊神经的分支及功能;脑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功 能;神经的分布突触及突触传递;反射中枢活动的 基本特征;间脑的分部;脑的内部结构;丘脑的三 类核群在感觉传导方面的功能;特异性感觉投射系 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通路结构和功能;异性感 觉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通路结构和功 能;动的产生和协调机制;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分区 构成特点;运动柱的概念;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功能; 随意运动的产生和协调机制;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 经的主要区别;下丘脑对摄食、饮水、体温、性欲、 生物节律、防御反应等的调节;下丘脑对摄食、饮 水、体温、性欲、生物节律、防御反应等的调节; 条件反射形成的机制;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睡 眠时相;大脑皮质的生物电活动
教学难点:脑的内部结构。掌握感受器类型及其一般生理特性的基础知(三)教学内容识。掌握视、位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神经组织(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二节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教学重点:成像及其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第三节脑的可塑性换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听觉产生过程,行波第四节周围神经系统学说,前庭感受器。第五节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教学难点:感光换能系统,听觉、位置觉的产生。第六节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第七节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第八节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九节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第二节视觉器官第三节耳的结构与功能第四节嗅觉与味觉感受器第五章特殊感觉器官(6学时)(一)教学要求七、课程考核(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整体上把握人体解剖生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理解课程知识体系,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相关的基本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科研能力。(二)考核方式过程性评价:学生出勤,随堂练习,课堂讨论,小组作业。总结性评价:期末闭卷笔试。(三)成绩构成综合成绩=日常考勤(10%)+随堂练寸(10%)+课堂讨论(10%)+小组作业(20%)+期末考核(50%)。八、推荐教材《人体解部生理学》(ISBN978-7-03-045085-2),艾洪滨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年5月第2版。执笔人:金花审核人:刘拓2
2 教学难点:脑的内部结构。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神经组织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三节 脑的可塑性 第四节 周围神经系统 第五节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第六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第七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第八节 自主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第九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 第五章 特殊感觉器官( 6 学时) (一)教学要求 掌握感受器类型及其一般生理特性的基础知 识。掌握视、位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成像及其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 换能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听觉产生过程,行波 学说,前庭感受器。 教学难点:感光换能系统,听觉、位置觉的产 生。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三节 耳的结构与功能 第四节 嗅觉与味觉感受器 七、课程考核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整体上把握人体解剖生理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理解课程知识体系,掌握人体解剖生 理学相关的基本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学生出勤,随堂练习,课堂讨论,小组作业。 总结性评价:期末闭卷笔试。 (三)成绩构成 综合成绩=日常考勤(10%)+随堂练习(10%)+课堂讨论(10%)+小组作业(20%)+期末考核(50%)。 八、推荐教材 《人体解剖生理学》(ISBN 978-7-03-045085-2),艾洪滨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 年 5 月第 2 版。 执笔人:金花 审核人:刘拓
《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21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PSY21422L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英文名称:BasisofPsychology课程类别:口通识必修课口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口专业必修课口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总学时:51理论学时:51实践学时:0总学分:3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二、课程简介心理学基础是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入门课程,在心理学许多分支中,心理学基础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从更厂的理论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对心理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并能反映出心理学的发展水平和倾向。如果把心理学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心理学基础就是树干,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则是树权。因此,学习心理学基础是学习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心理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基础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涉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本课程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本课程介绍了绪论、心理的生理基础、人的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发展。具体包括: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主意、记忆、思维、语言、意志与动机、情绪和情感、能力和人格。心理学基础是学生获得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学研究体系、把握心理学发展方向的主要途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对现有心理学理论的批评思考掌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三、课程教学目标本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为:通过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学专才教育,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爱党、爱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具有深厚文化素养与人文底蕴,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具有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具有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能独立开展心理学研究的专业人才,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人力资源管理、用户体验评估等领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具体到本课程,针对总体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具体培养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对象、内容及方法,了解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为心理学科其他课程如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课程目标-2:了解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学2
2 《心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2021 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PSY21422L 课程名称:心理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s of Psychology 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 通识选修课√学科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 总 学 时:51 理论学时:51 实践学时:0 总 学 分:3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 二、课程简介 心理学基础是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入门课程,在心理学许多分支中,心理学基础占有特殊的 地位。它从更广阔的理论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基础研究领域,对心理学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并能反映出心理学的发展水平和倾向。如果把心理学比喻成一棵大树的话,那么,心理学基础就是树干, 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则是树杈。因此,学习心理学基础是学习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 心理学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基础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涉及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本课程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 论基础。本课程介绍了绪论、心理的生理基础、人的信息加工、行为控制与调节、人的心理特性和活动与 发展。具体包括: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 主意、记忆、思维、语言、意志与动机、情绪和情感、能力和人格。 心理学基础是学生获得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学研究体系、把握心理学发展方向的主要途径。本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 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对现有心理学理 论的批评思考掌握一些批判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为:通过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和心理学专才教育,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爱党、爱 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具有深厚文化素养与人文底蕴,掌握扎 实的心理学知识,具有跨学科知识整合能力,具有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能独立开展心理学研究的专业人 才,以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人力资源管理、用户体验评估等领域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具体到本课程,针对总体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心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对象、内容及方法,了解心 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为心理学科其他课程如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等专 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2:了解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学